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實,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實有哪些,歷史題

2021-08-03 15:18:00 字數 2507 閱讀 1365

1樓:匿名使用者

只知一點,唐朝時候日本有大批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中國人毫不保留的將自己文化精華傳給了他們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實有哪些,歷史題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

①中日之間的來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等。②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仿唐制進行改革;依照漢字的偏旁創造日本文字。在建築式樣上模仿唐朝的風格;保留著唐朝的風俗習慣。③在文化交流方面:

日本的阿倍仲麻呂和唐朝高僧鑑真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④經濟交流:唐朝和日本**頻繁。

3樓:匿名使用者

遣唐使。在唐代中日交往最頻繁的。

唐朝時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史實

4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古稱

,唐代始改稱日本。日本自漢朝開始和我國發生正式交往。《後漢書》記載,東漢

時,使者來中國,

贈以。這枚

上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近代已在日本九州發現。唐朝時候,日本發生「

」,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唐朝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與日本的社會變革結合起來,出現了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朝建立後的630~838年,二百年間,日本正式的

來中國的共12次。另有任命後未成行、未到達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風暴,有一船遇難,實際到唐的只500人左右。

因此到達唐朝人數最多的一次是594人。

組織完備,設有大使、副使、判官、錄事,成員有翻譯、醫師、

、畫師、史生、射手、**長、玉生、鍛生、鑄生、船匠、舵師、水手長、水手等,還有留學生、學問僧多人。

給唐朝帶來珍珠、絹、琥珀、瑪瑙、水織等貴重禮品。2023年西安發現的日本「和同開」

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帶來的。

朝也回送一些高階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

正倉院所存放的唐代樂器、

、、寶刀等珍貴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帶回去的。

為了吸收中國的文化成果,日本選派了不少留學生入唐學習,他們被分配到長安

學習各種專門知識。他們在中國長期學習,與中國詩人學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學生和學問僧在傳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688—763),俗姓

,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

。他對佛經深有研究,

部分尤其精熟。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鑑真,代表日本聖武

邀請他去日本傳播佛教。鑑真欣然應允,立即造船備糧,準備第二年春動身。由於受到干擾,這次未能成行。鑑真並不灰心。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率**、畫師、

等一百多人,啟

渡。途中船被

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

,風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

,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腹脹。漂流14天抵

南部。這次東渡,榮睿、普照一直同行。榮睿病逝,鑑真雙目失明,先後有36名中日人員在第五次東渡中犧牲。

天寶十二年(753年),鑑真以66歲高齡,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於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鑑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

。由他設計和指導,在奈良建築了

,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築技術的最新成就。他還傳播了

乾漆法(即夾法,在

上敷,反覆塗漆,漆幹後去掉泥土,成像,這叫脫活幹漆。在木型上塗漆造像,叫

乾漆)。他用鼻子嗅辨藥物,為日本鑑定了許多草藥。他在日本居留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

元年(763年)逝世後安葬於奈良

,相傳他的**塑造的鑑真乾漆坐像一直安放該寺,定為日本

,是日本

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鑑真像的塑造和長期儲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對中日友好傳統的珍視。鑑真被視為

大恩人。2023年,鑑真乾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鄉揚州探親,又到北京巡展,表現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不斷髮展。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

」。這次改革,在中國長期留學的高向玄理和僧起了很大作用。他們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從**到地方的官制,還仿隋唐科舉制,採取通過考試的辦法選官;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

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

(今奈良),都城的

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

(今京都),仍仿長

都城。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

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

和,大大推動了

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日本人的生活習尚、節日風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響。

古代中日之間的交流最早可追潮到大約什麼

早在唐太bai宗時代中日之間已經 du開始有初步zhi 的交流了,唐太宗dao的貞觀之治是中國版古代最繁榮的時期,這權期間對整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唐太宗對待外國友人的政策在當時也是相當開明的,這促使各個藩國和外國友人紛紛來朝居住 學習和交流。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遣唐使來中國有1...

隋唐時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

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學生。他在中國的學習成績優異,通過科舉考試,成為賓貢進士,被委任為客卿,先後擔任光祿大夫 御史丞 祕書監等職。阿倍仲麻呂和唐朝詩人李白 王維等交情深厚,常作詩唱和。他一生在中國長達54年之久,為中日友好事業做出傑出貢獻。鑑真,複姓淳于,揚州人,中國唐朝僧人...

上述三則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民族交往的哪幾種方式

謝謝了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 鄭和下西洋 西魏漢化 匈奴歸附 東甌內遷 諸葛亮治南蠻。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 鄭和下西洋 西魏漢化 匈奴歸附 通使節擴充套件邦交以夷制夷。遷徙胡民加強統御。民族融合北魏本為胡人鮮卑所建以胡御漢極為不易孝文帝改姓易服,遷都洛陽,變牧為耕,胡漢聯姻等都是為了使鮮卑融入漢族便利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