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知不解有這個成語,“半知不解”是成語嗎?

2021-06-14 08:45:17 字數 3528 閱讀 573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知半解

【注 音】

yī zhī bàn jiě

【釋 義】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

【出 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示 例】

我也只得~,不懂什麼。 ★清·頤瑣《黃繡球》第八回

【近義詞】:一孔之見、浮光掠影、囫圇吞棗

【反義詞】:真知灼見、真才實學、博古通今

【用 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否定句

【造 句】

在學習上,我們不能~,要徹底弄懂。

原文宋人有學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學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

”其子曰:“吾所賢者,無過堯、舜,堯、舜名。吾所大者,無大天地,天地名。

今母賢不過堯、舜,母大不過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學者,將盡行之乎?

願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於學也,將有所不行乎?願子之且以名母為後也。

”譯文宋國有個求學的人,(求學)三年後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親的名字。他母親說:“你學習了三年,(現在)回到家卻直呼我的名字,(這是)什麼原因?

”她兒子說:“我所認為聖賢的人,沒有超過堯、舜的,可是對堯、舜也直呼他們的名字。我所認為大的東西,沒有超過天地的,可是對天地也直呼它們的名字。

如今母親賢不超過堯、舜,大不過天地,因此直呼母親的名字。”他的母親說:“你所學的,準備全部按照實行嗎?

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直呼母親的名字。你所學的,會有不實行的嗎?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親名字的事延緩實行。

”加點字(1)而:卻

(2)賢: 聖賢。

(3)是以: 因此

(4)之:用在主語和介詞結構之間,無義

(5)名其母:直呼他母親的名字

(5)反,:返回,回家

道理:本文諷刺了死讀書而不善於運用,變得非常迂腐,甚至連基本的人世常識和人情倫理都忘卻了的人。

文言知識

說“者” “者”有多種說法,其基本用法是作助詞。上文“宋人有學者”、“吾所賢者”等中的“者”,用在動詞或“所”字的結構後面,是助詞,可翻譯為“......的人(事、物)”。

“者”還有另外兩種助詞的用法:一是嵌在數詞後組成“者”字結構,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東西。二是跟“如”“若”“似”等字組合,組成比況短語,可翻譯為“像......樣

2樓:匿名使用者

半知不解沒有這個成語。但用這個詞的人很多,意思就是一隻半解的意思。

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

[釋義] 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語出] 宋·嚴羽《滄浪詩話》:“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正音] 解;不能讀作“xiè”。

成語(chengyu,idioms),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具有結構的凝固性。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3樓:文似花海

《半知一解》的作者是孟雲劍,本書融知識、思考、探險、解密於一體,將從古希臘以及中國古代開始的艱深奧澀的哲學思想,化解成一個個意趣盎然的故事,既不是哲學的原味,又能讓讀者輕鬆將哲學思維化為強有力的分析思考能力。

“半知不解”是成語嗎?

4樓:在波瀾

“半知不解”不是成語,與“半知不解”意思最近的成語是“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

【拼音】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7: yī zhī bàn jiě

【解釋】: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

【出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舉例造句】: 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麼。 ★清·頤瑣《黃繡球》第八回

【拼音**】: yzbj

【近義詞】: 一孔之見、浮光掠影、囫圇吞棗

【反義詞】: 真知灼見、真才實學、博古通今

拓展

1、一孔之見

【拼音】: yī kǒng zhī jiàn

【解釋】: 從一個小窟窿裡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

2、浮光掠影

【拼音】: fú guāng lüè yǐng

【解釋】: 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緻,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處】: 唐·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舉例造句】: 學問從實地上用功,議論自然確有根據;若浮光掠影,中無成見,自然隨波逐流,無所適從。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3、囫圇吞棗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釋】: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舉例造句】: 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論詩學門徑》

4、真知灼見

【拼音】: zhēn zhī zhuó jiàn

【解釋】: 灼:明白,透徹。正確而透徹的見解。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

【舉例造句】: 兩家之學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漢學為不可廢耳,多倚牆之見,依違之言,豈真知灼見者哉! ★江藩《漢學師承記·顧炎武》

5、真才實學

【拼音】: zhēn cái shí xué

【解釋】: 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

【舉例造句】: 一百個說空話的人,不如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實幹家。

6、博古通今

【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解釋】: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舉例造句】: 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一個知一個半解打一成語瘋狂猜成語

5樓:釁悅遠揭勤

這個成語是一知半解,讀音為yī

zhībàn

jiě,意思是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的不全面,理解的也不透徹。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葉知秋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啊,「一葉知秋」是成語嗎 ?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一葉落,而天下知秋,本義就是看到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來臨了,延伸的說法就是通過某種現象就知道事情的發展,透過現象看本質吧!一葉知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我感覺是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原義就是看到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來臨了,延伸的...

知字一半的解字還有個問號猜成語,答案都是字母求解

這個成語叫一知半解,問題是怎麼選擇下面一堆字母,花金幣也不顯示,網上說的是應該系統出問題了吧,這關根本就過不了,都是字母,知道答案是一知半解,還根本沒有y這個字母。一個知字一半的解字還有個問號猜成語,答案都是字母求解 20 很多朋友們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到御史第61關的時候,下面全...

微信小程式成語猜猜看一知半解子母正確答案求大神告知

花錢買答案過吧,這個小程式裡有很多這樣的bug 或許你可以試試半解一知,我查過了有這個成語 別試啦,答案毫毛疑問,肯定是一知半解。這遊戲肯定是程式設計錯誤,垃圾企鵝遊戲bug多是有名的。已經有無數人問過這個問題,至今還沒人能解決。企鵝的成語消消看玩到140關也是這樣。微信小程式看圖猜成語501關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