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從歷史上看何時開始吃油,即油什麼時代開始進入中國人的生活

2021-05-26 14:48:24 字數 5434 閱讀 5677

1樓:

《黃帝內傳》:「王母授帝以九華燈檠,注膏油於卮,以燃燈。」這是一種說法,油是西王母授給黃帝的。

另一種說法見《淵鑑類函》:「黃帝得河圖書,晝夜觀之,乃令牧採術實製造為油,以綿為心,夜則燃之讀書,油自此始。」按這種說法,是黃帝從河圖書中得到的啟示,採木實為油,顯然已是榨油。

而黃帝時還無書也無榨油技術,故此說不可信,乃後人偽託。為見《事物紺珠》,則為神農作油,按此說法,油則又始於炎帝。

其實,初有文字時,並無「油」字,早時稱油為「膏」或「脂」。按《釋名》曰:「戴角曰脂,無角曰膏」。

早時的油都是從動物身上提取出來。最早的稱謂,有角者提煉出來稱脂,無角者提煉出來稱膏。《大戴禮記·易本命》曰:

「戴角者無上齒,謂牛無上齒,觸而不噬也。無角者膏而無前齒,謂豕屬也。無前齒者,齒盛於後,不用前。

有羽者脂而無後齒,羽當為角,謂羊屬也,齒盛於前不任後。」《考工記》鄭注:「脂者,牛羊屬;膏者,豕屬。

」古人之稱謂,分別得非常清楚。同是葷油,牛油羊油必稱脂,豬油必稱膏;同是脂,在脊又曰「肪」,在骨又日「柵字換成月字邊」。而獸脂聚,又曰「左為月字邊右為國字框裡一個禾字 」。

《周禮·天官·皰人》:「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踞〔魚肅〕,膳膏臊;秋行犢〔鹿字頭下左弓右耳〕,膳膏腥;冬行〔三個魚象晶字一樣排列〕羽,膳膏羶。」庖人是掌天子膳羞時**肉食的官。

禽獻,禽在這裡指鳥獸的總名,也就是獻給天子煎和的四時鳥獸。古人殺牲謂之用,煎和謂之膳,所以這裡指的是熟食。羔、豚:

小豬小羊;踞貌:踞:幹雉,〔魚肅〕:

乾魚;犢〔鹿弓耳〕:犢:牛犢,〔鹿弓耳〕:

糜鹿;三個魚:魚、鱉蟹之屬;羽:雁、鵝。

煎和這些東西所用膏油,一物配一物,也是有規定的。按東漢鄭眾注,「膏香,牛脂也,膏臊,豕膏也。」按東漢杜子春注,則「膏臊,犬膏。

膏腥,豕膏也。膏羶,羊脂也。」

《禮記·內則》記,當時烹飪,「脂用蔥,膏用韭。」陳〔三點水一個皓〕注:「肥凝者為脂,釋者為膏。」脂指凝固的油,膏指融化的油。

早時烹飪都用這種提取的葷油。提取方法,按《齊民要術》的記載,乃「豬肪取脂。」也就是炒。把動物的油脂剝下來切成塊炒,煉出膏再凝而為脂。

早在周代,脂膏的使用,一種是放入膏油煮肉,一種是用膏油塗抹以後將食物放在火上烤,還有一種就是直接用膏油炸食品。《續晉陽秋》記:「桓靈寶好蓄法書名畫。

客至,曾出而觀。客食寒具,油汙其畫,後遂不設寒具。」當時的寒具,就是用膏油炸的麵食。

使用相當長時間的動物油後,因為榨油技術的誕生,才始有素油。素油的提煉,大約始於漢。劉熙《釋名》有「柰油,搗實和以塗繒上,燥而發之形似油也。

杏油亦如之。」柰是果木,也就是林檎的一種,也稱「花紅」和「沙果」。繒是當時絲織物的總稱,古謂之「帛」,漢謂之「繒」。

將沙果和杏搗爛攪和後塗在絲織物上,待幹後好像是油一樣,其實並非真正的油。按《天中記》中說法,早時的素油是從「烏臼」中提煉出來的:「荊州有樹,名烏臼,其實如胡麻子,〔左提手右一壽字〕其汁,可為脂,其味亦如豬脂。

」「烏臼」,實際為「烏桕」,落葉喬木,有種子,外面包白色蠟質。種殼和仁確實都可榨油,但榨出的油現在都只能作工業原料。

《三國志·魏志》:「孫權至合肥新城,滿寵馳往,赴募壯士數十人,折鬆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這裡以芝麻油作為照明燃料。

晉人張華《博物志·卷四·物理》中,已記:「煎麻油。水氣盡無煙,不復沸則還冷。

可內手攪之。得水則焰起,散卒不滅。」可見,芝麻油是最早的素用食油。

張華的《博物志》上已記有用麻油制豆鼓法:「外國有豆豉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極燥,以麻油蒸訖,復暴三過乃止。

」按《漢書》所說,芝麻乃張賽從西域帶回的種子,所以芝麻初名「胡麻」。《夢溪筆談》:「漢史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種來,故名『胡麻』。

」大宛是古西域國名,今獨聯體中亞費爾幹納盆地。漢時,芝麻已有大量生產,榨油技術如何發明,早期如何操作,卻並無文字記載。《齊民要術》記有「白鬍麻」、「八稜胡麻」兩種品種,註明「白者油多」。

陶弘景《本草》:「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燃燈耳。」但都無具體說明,芝麻油在唐宋成為極普遍的烹任用素油。

唐孟〔言先〕sheng《食療本草》:「白麻油,常食所用也。」《夢溪筆談》:

「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慶曆中,群學士會於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簣,令饔

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訝之,使人檢視。則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爛。坐客莫不大笑。」

宋莊季裕《雞肋編》中有一節專記油,詳述宋代各種植物油的提取,認為諸油之中,「胡麻為上」。莊季裕記,當時河東食**油,陝西食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山東食蒼耳子油。另外還有旁昆子油(疑乃蓖麻油)、烏桕子油。

婺州、頻州沿海食魚油。「宣和中,京西大歉人相食」,又「煉腦為油,以食販於四方莫能辨也。」

至明代,植物提取的素油品種日益增多。《天工開物》記:「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菜服子(萊服即蘿蔔)、黃豆、菘菜子為上;蘇麻、芸臺子次之;茶子次之,莧菜子次之;**仁為下。

」《天工開物》記當時榨油,「北京有磨法,朝鮮有舂法,以治胡麻,其餘則皆從榨也。」其記榨各種菜籽油的方法是:「取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氣,然後碾碎受蒸。

凡炒諸麻菜子宜鑄平底鍋,深止六寸者,投子仁於內,翻拌最勤。若釜底太深,翻拌疏慢,則火候交傷,滅喪油質。炒鍋亦斜安灶上,與蒸鍋大異。

凡碾埋槽土內,其上以木竿銜鐵陀,兩人對舉而推之。資本廣者,則砌石為牛碾,一牛之力可敵十人。亦有不受碾而受磨者,則棉子之類是也。

既碾而篩,擇粗者再碾,細者則入釜前受蒸。蒸氣騰足取出,以稻秸與麥秸包裹如餅形,其餅外圈箍或用鐵打成或破蔑絞刺而成,與榨中則寸相穩合。凡油原因氣取,有生於無出甑之時,包裹怠緩則水火鬱蒸之氣遊走,為此損油。

能者疾傾疾裹而疾箍之,得油之多。」「包內油出滓存名曰『枯餅』,凡胡麻、萊菔、芸臺諸餅皆重新碾碎,篩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若桕桐諸物則一榨已盡流出,不必再也。

若水煮法,則並用兩釜,將蓖麻、蘇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滾煎,其上浮沫即油,以勺掠取傾於幹釜內,其下慢火熬幹水氣,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數畢竟減殺。北磨麻油法,以粗麻布袋jie絞。

」《天工開物》說,用榨油法,胡麻每石得油四十斤,萊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臺子每石得三十斤,菘菜、莧菜子每石得三十斤,茶子得一十五斤,黃豆得九斤。但《天工開物》卻沒提到花生油。花生油是誕生得最晚的植物油。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才始記花生油:「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用者最廣。宋元間,與棉花、蕃瓜、紅薯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

呼棉花曰『吉貝』,呼紅薯日『地瓜』。落花生日『地豆』……落花生以榨油為上。故自閩及粵,無不食落花生油。

」檀萃所記之時乃清乾隆年間。但作於清·嘉慶十八年的《調疾飲食辨》《油》篇中,卻只記植物油四種:脂麻油(芝麻油)、豆油、芸臺油(菜子油)、吉貝油(棉花子油),並無花生油。

李調元《粵東筆記》《油》篇記,「欖仁(橄欖)油、菜油、吉貝仁油、火麻子油皆可食。然率以茶子油白者為美,曰『白茶油』。黑色炒焦以為小磨香油名曰『秧油』。

」也沒提花生油。

《調鼎集》亦有《油論》:「菜油取其濃,麻油取其香,做菜須兼用之。麻油壇埋地窨數日,拔去油氣始可用。

又,麻油熬盡水氣,即無煙,還冷可用。又,小磨將芝麻炒焦磨,油故香,大車麻油則不及也。豆油、菜油入水煮過,名曰『熟油』,以之做菜,不損脾胃,能埋地窨過更妙。

」還是沒提花生油。

2樓:胡元洪

這個題出的好,一起等答案吧

什麼叫歷史?

3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5樓:寶依白頓赫

定義歷史:history

historical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科學:

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範疇。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係: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

「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裡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詞源「史」字在中國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寫為「

」(見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歷史」一詞則出現於清末。

歷史這個詞在英語中為history,在法語中為histoire,二者同出於希臘語的histria,其本意為「徵問」、「問而知之」。

[編輯本段]歷史學的功用及方法

歷史學的功用

英國詩人雪萊曾這樣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迴旋詩。」

歷史,它往往會以驚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現,如何從過往相似的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應對今天的現實生活?答案是,學習研究歷史。

也因此,歷史學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以史為鑑」,「讀史明智」……都在強調著歷史學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對民族、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

當一個民族成為能夠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的民族時,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最愛戴的女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都有誰 ?

我想是武則天吧 不管怎麼說 那個時候的中國就像是現在的美國。我們中國人真的很驕傲 你好 你問的應該是 觀音菩薩,你想一想有過多少人拜過她,有過多少人家有她的像。是 母親 母親是世界上最令人最愛戴的女人 中國傑出的女性有哪些?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都有誰 呂雉 武則天 長孫皇后 孝莊皇太后蔡文姬 蘇小...

歷史上在日本求學的有哪些中國人,近代史上有位中國人在日本留學時獲得過日本天皇的佩刀?

歷史上在日本求學的有很多中國人,比較著名的有如下 1 1898 1976 1917 1919,日本明治大學。2 魯迅 原名周樹人,1881 1936 1904 1909,先入東京弘文學院預科,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肄業。3 郭沫若 1890 1978 1914年入九州大學學習醫學,1937年之前,旅...

歷史上中國人有幾個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過?都分別是誰

其實說真的,我就是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過的中國人,只是不像 他們是 大師!98年中國來民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表演 自譚晶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 會 青州民營企業家走進維也納 大廳 中國 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 在維也納大廳演出兩次 中國愛樂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 廖昌永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 王巨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