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聲是什麼,拼音四聲都是什麼?

2021-05-25 17:09:42 字數 5099 閱讀 1893

1樓:

這裡有人回答過的 你去看看呢 現成的 我盜下鏈了

2樓:藍

提要 四聲別義是同源詞的一類,它跟寫成不同漢字的聲調有別的同源詞在語源上同質。如果上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之間存在著寫成不同漢字的意義相關而不相同的同源詞,那麼一定能證明上古漢語存在著四聲別義。通過對上古反映聲調的材料的考察,這類跟四聲別義同質的同源詞在「平:

上」「平:去」「上:去」「去:

入」之間都存在著通轉關係,所以上古漢語一定存在著四聲別義現象。清儒段玉裁、王念孫等人既承認上古漢語存在著這種型別的同源詞,又反對上古漢語有四聲別義,這兩種主張是矛盾的。

一、前人對同源詞和四聲別義關係的看法

拙文《上古漢語四聲別義例證》(載《古漢語研究》2023年第1期),試圖通過上古韻腳字證明上古漢語存在著四聲別義現象。其實,要證明上古漢語存在著四聲別義,我們還可藉助另一項有力的材料,那就是上古同源詞。四聲別義本質上是一種語言現象,通過同源詞研究四聲別義,正是從語言上認識這種現象。

清代絕大多數學者之所以否認上古漢語有四聲別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研究四聲別義問題上,他們囿於漢字字形,沒有昇華到語言的高度來認識這種構詞現象。他們承認上古漢語有聲調,又承認上古漢語有同源詞。我們今天以他們所得出的這兩點重要結論(特別是寫成不同字形而聲調有別的同源詞)為基礎,來證明上古漢語存在著四聲別義現象,應該是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清儒中,段玉裁、王念孫常能擺脫漢字字形的束縛,從音和義的結合去研究詞義;他們對上古聲調和同源詞都有精深的研究。但由於時代的侷限,他們都沒有明確地把四聲別義和同源詞聯絡起來,更沒有把兩聲各義的那些具體字看成不同的詞,從而把它們納入同源詞的範圍。

現代語言學家已經逐步做到了這一點。瑞典漢學家高本漢(bernhardkarlgren)2023年撰《漢語詞類》(《word families in chinese》),把同源詞跟一字異讀聯絡了起來。他歸納同源詞之間語音上的關係有起首子音、中介母音、主要母音、收尾子音種種轉換法則。

他所列的同源詞中,就有「從、背、分、長、朝、見」等不少兩聲各義的字,其中有的只是聲調之別。2023年,高氏撰《 中國語言概論》(《the chinese language》),在「不送氣清聲母和送氣濁聲母的轉換」中,他舉了「見、解、闢、長」這些用聲母區別意義的例子;在「清韻尾子音和濁韻尾之轉換」中,他舉了「惡、度」這些用韻尾區別意義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他把寫成不同漢字的同源詞和寫成同一漢字的同源詞(包括兩聲各義的字)放在一起加以討論,這是一個進步。

bodman於2023年給高氏《中國語言概論》所作書評中指出:「有一種變換的型別高氏沒有包括在他的討論中,雖然他深知這個。這是聲調的變換。

」bodman舉了「知:智」「宜:誼」這種字形上有了分化、聲調上有對比的兩組字來證明漢語中存在著聲調轉換型別的同源詞。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是漢語同源詞研究集大成的著作。《同源字典》把變音別義的字納入同源詞中,其中就包括四聲別義的字。王先生對四聲別義的字跟漢語、漢字的關係作了細緻的分析。

《同源字論》中說:「分別字可以產生,也可以不產生,例如『長』字,既是長短的『長』,又是長幼和『長』,至今沒有人造出分別字。但是『陳』字就不同了。

漢代以前,陳列的『陳』和行陳的『陣』同形,漢代以後才產生了『陣』字。他認為,四聲別義是同源詞的一種。顯然,所謂「如字」,就是原始詞;所謂「破讀」,就是滋生詞。

滋生詞跟原始詞在字形上的關係是次要的:滋生詞可以造出分別字,也可以不造出分別字;但它們在語言上的關係是一樣的。有時候,人們原來不給滋生詞造出分別字,後來才給它造出分別字。

這就啟發我們:四聲別義跟寫成不同字形而聲調有別的同源詞的區分是相關的,我們可以藉助寫成不同字形而聲調有別的同源詞來研究四聲別義。王力先生《漢語滋生詞的語法分析》中列有「同音不同調的滋生詞」,其中既有寫成同一字形的,也有寫成不同字形的,都是透過文字的表面現象,從語言的立場觀察聲調辨義現象而得來的深刻認識。

此外,還有其它一些學者也注意到從寫成不同字形的同源詞來研究上古漢語的四聲別義;但是許多研究都侷限在去入通轉的範圍內。我們知道,去聲跟入聲的分別,除聲調外,還有韻尾的不同。單從去入通轉去論證上古漢語存在著四聲別義,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人們很可以說,去入通轉是韻尾的轉化,而非聲調的轉化。高本漢在《漢語詞類》和《中國語言概論》中,就把去入通轉看成是韻尾的轉換。只有清楚地研究了上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存在著轉換現象,才能真正從同源詞角度證明上古漢語存在著四聲別義。

3樓:小魚兒

就是漢字讀音的四個聲調;

第一聲(也叫作「陰平」);如: 媽 屋第二聲(也叫作「陽平」);如: 麻 無第三聲(也叫作「上聲」);如:

馬 五第四聲(也叫作「去聲」)。如: 罵 誤

拼音四聲都是什麼?

4樓:夏可可萌

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沒有標調讀輕聲,一聲也叫陰平,二聲也叫陽平,三聲也叫上聲,四聲也叫去聲

例如含四個聲調的成語:

一聲:開開心心,稀稀拉拉

二聲:平平常常,文如其人,名存實亡

三聲:馬馬虎虎

四聲:面面俱到,信誓旦旦,躍躍欲試

四個聲調都有的成語:花紅柳綠,一勞永逸,優柔寡斷,山重水複

5樓:裙下浮誇陳

拼音的四個聲調:第一聲用「ˉ」表示,如lā;第二聲用「ˊ」表示,如lá;第三聲用「ˇ」表示,如lǎ;第四聲用「ˋ」表示,如là。

「拼音」的概念: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佈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2023年-2023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拼音」的特點:

只用國際通用的26個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儘量不用附加符號(只用了兩個附加符號);

儘量不用變讀;

採用y,w和隔音符號「'」來隔音;

採用四個雙字母zh,ch,sh,ng;

採用四個聲調符號來表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類;

採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順序,並確定了漢語拼音字母的名稱。

拼音聲調中的「輕聲」:漢語中還存在著一種特殊聲調,叫做輕聲,有時也叫第五聲,在漢語拼音中不標調。

拼音的變調:漢語拼音的四種聲調標出後,朗讀過程中,還會存在「一、七、

八、不」和三聲的變調。因此,要注意按規則讀變調。

請問聲調中的四聲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讓我說得通俗易懂點吧!你困擾的這個問題,起源是不懂「平仄」。所謂平仄,就是拼音的聲調。

不用去管它古代怎麼分,你只要記住,現在它分為 陰平 陽平 ,上聲 和 去聲。「陰平」就是第一聲,比如說拼音ke的第一聲念 「科」。「陽平」就是第二聲,比如說拼音ke的第二聲念 「渴」。

「上聲」就是第三聲,比如說拼音ke的第三聲念 「可」。「去聲」就是第四聲,比如說拼音ke的第四聲念 「刻」。這樣夠明白了吧!

呵呵,你這麼好學,仔細看不難弄懂的。最後告訴你,上面介紹的「陰平和陽平」就是平聲,而「上聲和去聲」就是仄聲。還有問題嗎?

7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漢語也有4聲,ā á ǎ à,ā叫陰平,á叫陽平,ǎ叫上(念shǎng)聲,à叫入聲 一)中古聲調和上古聲調 中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這就是所謂的四聲。 漢魏以後,由於反切的應用,學者們漸漸意識到漢語的語音構成中有聲調這一因素不過把中古漢語聲調正確地歸為四類,是到了齊、粱的時候才完成的。當時由於四聲初發現,瞭解的人還很少。

梁武帝(蕭衍)是一個有文化的人,還問周()什麼是四聲,就是一個證明。直到陸法言《切韻》一書出來,把比較重要的漢字的聲調全部確定之後,四聲的知識才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掌握。 中古漢語有四個聲調,因為史有明文,而《切韻》一書又為我們提供了完整而確切的資料,所以是十分可靠的。

至於上古漢語有沒有聲調,如果有的話,有幾個聲調,由於文獻不足,比較難以確定。自清初以來幾百年間學者們有種種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上古聲調不太固定;有人認為上古聲調的類別比中古的要少,比如有平、上、入而無去,或有平、上、去而無入,等等;有人認為上古聲調和中古聲調基本相同,只是在個別字上有差別。

在這些意見中,我們覺得最後一種意見根據比較充分,因為它和上古韻文的押韻情況基本相符。 從《詩經》和《楚辭》的押韻情況看,在中古屬於某一聲調的字老是在一塊兒押韻,而不攙雜中古其它聲調字。這在那些用韻較多的長詩章裡,猶為明顯。

比如有連押七字乃至十字而不改調的: 《詩經.公劉.

一章》押:康疆倉糧囊光張揚行 《詩經.七月.

五章》押:股羽野宇戶下鼠戶子處 《楚辭.九辨》押:

帶介慨邁穢敗昧 《詩經.(bì)宮.九章》押:

柏度尺(xì)碩奕作若 第一例全押中古平聲,第二例全押中古上聲,第三例全押中古去聲,第四例全押中古入聲。上古聲調如果不是和中古的相同,似乎不可能出現這類押韻現象。另外,《詩經》裡有些詩每章一韻,而一韻一個聲調。

比如《召南.(biào)有梅》: 一章押:

七吉(入聲) 二章押:三今(平聲) 三章押:(jì)謂(去聲) 這也清楚地表明上古有和中古相同的四個調類。

至於每個聲調裡的字上古和中古有個別的不同,也可以從《詩經》的押韻裡得到證明。比如「慶」字中古在去聲一類,可是在《詩經》押韻裡它出現七次全部和平聲字相押,說明在上古屬於平聲一類;「享」字中古在上聲一類,可是在《詩經》押韻裡它出現六次,全都和平聲字相押,說明它在上古也屬於平聲一類;等等。 可見從上古韻文的押韻情況來看,說上古和中古一樣,也有四個聲調,只是在個別字的歸類上與中古有所不同,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二)從中古的四聲到現代漢語的四聲 平分陰陽 中古的平聲調,現代漢語分化成兩個調,即陰平和陽平。這種分化以聲母的清濁為條件。凡中古的清聲母平聲字,現代多讀陰平,即第一聲,比如「公」中古聲母是g,現代讀gōng,「多」中古聲母是d,現代讀duō,凡中古次濁聲母(指m,n,ng,l等聲母)和全濁聲母平聲字,現代讀陽平,即第二聲,比如「明」中古聲母是m,現代讀míng,「駝」中古聲聲母是d,現代讀tuó。

平聲分化成陰陽兩調在現代方言裡非常普遍,說明這一音變的發生一定不會太晚。日本和尚安然在他所著的《悉(tán)藏》(公元880年)一書裡曾經提到日本所借的漢字音平聲讀起來「有輕有重」,顯然那時平聲已有分化為陰陽兩調的方言。和安然差不多同時的段安節(公元894-898)在他的《樂府雜錄》一書裡有「平聲羽,上聲角,去聲宮,入聲商,上平聲調為zǐ」的說法。

段安節把平聲分為「平聲」和「上平聲調」,又拿它們分配於不同的樂調,也說明當時他的話裡平聲已經分化為兩調。

拼音一聲到四聲怎麼標註,拼音第一聲到第四聲

啊 張嘴就出聲 就好像有人叫你那樣你忙應了一聲 第一聲啊?略疑惑那樣的聲音 第二聲 啊 就是好像懂了什麼事情那樣發出的聲音 第三聲啊!發聲就跟你看見了可怕的東西那樣的驚叫 第四聲 再看一眼問題我說的不對啊!按順序1到4 就是這麼標註的 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拼音第一聲到第四聲 聲調符號 ...

請問聲調中的四聲是什麼請問,四聲指什麼,仄聲和平聲又指什麼?

讓我說得通俗易懂點吧!你困擾的這個問題,起源是不懂 平仄 所謂平仄,就是拼音的聲調。不用去管它古代怎麼分,你只要記住,現在它分為 陰平 陽平 上聲 和 去聲。陰平 就是第一聲,比如說拼音ke的第一聲念 科 陽平 就是第二聲,比如說拼音ke的第二聲念 渴 上聲 就是第三聲,比如說拼音ke的第三聲念 可...

拼音的四聲怎麼打上去在電腦上,拼音四聲怎麼打出來

輸入法的軟鍵盤上,可以通過 拼音字母 來輸入。打拼音開啟一個文件,將游標移到想要打入拼音處 切換到英文輸入法 用鍵盤打拼音字元,如,我 的拼音字是w和o,插入點處就打出了wo。打音標。開啟一個文件 將游標移到想要打入一個帶聲調的音符處 切換到中文輸入法 右擊中文輸入法狀態列最右邊的軟鍵盤鈕 拼音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