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下句是什麼,眾人皆醒我獨醉的下句是

2021-05-04 08:12:18 字數 6368 閱讀 7055

1樓:第一職責

是以見放。

原文:漁父

先秦:佚名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

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

"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汙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裡,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擴充套件資料

地點是在「江潭」、「澤畔」,從下文「寧赴湘流」四字看來,當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間的某一江邊、澤畔;其時屈原的情況是正心事重重,一邊走一邊口中唸唸有詞。文中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在這部分中,漁父上場,並開始了與屈原的問答。對漁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寫出他心中的兩個疑問。

一問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閭大夫與?」屈原曾任楚國的三閭大夫(官名),顯然漁父認出了屈原,便用反問以認定身份。

第二問才是問話的重點所在:「何故至於斯?」落魄到這地步,當是漁父所沒有料想到的。

由此一問,引出屈原的答話,並進而彼此間的思想交鋒。屈原說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即自己與眾不同,獨來獨往,不苟合,不妥協。

全文的最後一部分,筆墨集中在漁父一人身上。聽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

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

2樓:落花流水

「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下句是是以見放。

1、意思:

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而惟獨我是清白的,眾人都是沉醉的而惟獨我是清醒的,所以我被放逐了

2、《漁父》:

《漁父》出自《楚辭》,東漢文學家王逸認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是屈原在被流放後,政治上被**,個人人生遇到了一種困頓,處在困惡之境下創作出來的作品。

3、楚辭: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

併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並且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3樓:曉啊靜啊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

漁 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

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注]:「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 文屈原被放逐以後,來往於江潭之間,在水邊且走且嘆息,看起來憔悴枯瘦,一副病態愁容。漁夫看到了就問他:「你不是三閭大夫嗎?

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個地方來呢?」屈原回答說:「全天下的人都汙濁了,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昏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

所以就被放逐了。」漁夫說:「一個才德兼備的人是不會執著拘泥於外物的,而且能夠配合時局轉變作為。

全天下都汙濁了,為什麼不跟著同流合汙呢?所有人都昏醉了,為什麼不跟著飲酒享樂呢?為什麼要思慮得那麼深遠,表現得那麼清高,而使自己遭到放逐呢?

」屈原回答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把帽子拍乾淨才戴上;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乾淨才穿上。怎麼可以用潔淨的身體去承受汙穢的東西呢?

寧可投身到湘江的流水中,葬身在江中的魚肚裡;怎麼可以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間的塵土呢?」漁夫微微一笑,敲擊著船板要離開了,一面唱著歌說:「滄浪的水清澈的話啊,可用來洗我的帽帶,滄浪的水汙濁的話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腳!

」然後就離去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注:「滄浪之歌」復見於《孟子.離婁》,講述孔子聽孺子唱出滄浪之歌,便引之以告誡 **,明白儒者自取(自由選擇)之道。水清只是清水,水濁僅是濁流,濯纓濯足皆憑自決 ,但這是逆解發揮,若順取發揮,應是漁父誦歌之意,勸儒者改行道家之路:

說「眾人皆醉 我獨醒」,應有倒過來說「眾人皆醒我獨醉」之胸襟;由是隨波逐浪 ,或能潛移默化,縱無前景,也樂得逍遙(此逍遙自當與個人快樂或縮頭烏龜式的安逸詳細 分辨)。]

出自:楚辭

眾人皆醒我獨醉的下句是

4樓:sunny桉藍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譯文: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作品原文:

《漁父》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5樓:匿名使用者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

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上一句是什麼??

6樓:手機使用者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 漁父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注]:「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7樓:兵哥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眾人皆醉我獨醒下句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稍稍有些不一樣(t_t)/~~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請問「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下一句是什麼?煩請告知,謝謝

9樓:炒雞萌的大毛

屈原既放,

遊於江潭,

行吟澤畔①。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②。

漁父見而問之,

曰:「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至於斯③?」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④。」

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⑤。

世人皆濁,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⑥?

眾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⑦?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放為⑧?」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身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10樓:快打醬油吧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眾人皆醉我獨醒」是哪首詩裡的?

11樓:鬧厙繃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 漁父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注]:「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12樓:黛妮

一、「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楚辭·漁父》。

二、附原文如下: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

"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汙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裡,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三、《漁父》簡介:

《漁父》出自《楚辭》,東漢文學家王逸認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是屈原在被流放後,政治上被**,個人人生遇到了一種困頓,處在困惡之境下創作出來的作品。

茅盾《楚辭與中國神話》和郭沫若《屈原研究》認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學生宋玉或戰國時期楚國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學史》亦引以上觀點。主張各異,但說服力似還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漁父》《卜居》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興祖、王夫之等。

《漁父》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散文。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採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於哲理性。從文體的角度看,在楚辭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採用問答體,與後來的漢賦的寫法已比較接近。

前人說漢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在文體演變史上,《漁父》無疑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的。

「眾人皆醉我獨醒」是誰的詩句,「眾人皆醉我獨醒」是哪首詩裡的?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 漁父 漁父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

辯論賽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眾人皆醉我同醉反方 眾人皆醉我同醉一辯發言稿

眾人皆醉我獨醒 出自屈原 楚辭 漁父 選擇正方是比較容易的。如果選擇反方,想要擊敗正方,難度較大,現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 一 一辯時,待正方發言後,可提問 我們討論的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題中的 我 是古人還是現代人?正方若答 是古代社會,我是古人 反方可宣告 屈原早就說過 眾人皆醉我獨醒 你卻要我...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眾人皆醉我獨醒」完整的句子是怎麼說的

幸福不會時時等著你,愛你的和你愛的人不是隨時可以出現,請你學會珍惜。當一個深愛著你的人為你而改變,那是因為他愛你,當你遇到一個人,他為你收起他的頑固脾氣 也因為他愛你,他把你的興趣也變成是他的興趣時 還是因為他愛你.喜歡一個人是沒有理由的,無悔的付出 都認為是值得的,只要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其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