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哪些內容?

2021-05-04 06:27:37 字數 4957 閱讀 9194

1樓:後恨蕊賀德

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遺產的認定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現在較為一致的認識是,遺產應包括自然和文化遺產、物質和非物質遺產(或稱無形遺產)、農村和城市遺產等等。教科文組織2023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所指的遺產應是物質遺產。

物質遺產更注重的是物,也就是外在的自然文化景觀和建築遺址,如我國29個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故宮、長城、九寨溝等,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遺產。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的遺產,更注重的是技能、技術、知識的承傳,是活的財富,一切以人為主線。

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

」《公約》對此定義作了具體的說明,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五個方面: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

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

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的無形的東西往往比物質的有形的東西更加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人類的情感,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和不可估量的價值。一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著形成該民族文化的原生狀態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等。

為何說這是文化命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有著其社會背景和社會環境,這種遺產根植於人所處的時空、周邊環境和社交活動中。由於它的特性,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和破壞更容易被忽略。例如剪紙藝術,在幾十年前的中國農村,至少一半以上的婦女都會剪紙;二十幾年前的木偶、皮影可能在我國還隨處可見,而現在要看上一場這樣的演出,恐怕是相當困難。

現代化的衝擊,豐富的電視節目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使得許多傳統的民族的表演藝術失去觀眾。就拿2023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桂冠的崑曲藝術來說,全國6個崑曲院團每年究竟演出多少,有多少觀眾,結果恐怕並不樂觀。現代化的衝擊,現代化、商品化帶來的種種變化,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原有存在土壤和社會環境,也就慢慢走向消亡。

為了解決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反覆的研究和科學論證,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採取新的舉措,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跨越了4個重要的階段,取得了矚目的成果。第一個階段:關於保護傳統和民間文化建議案。

第二個階段:建立「活的文化財產」制度。第三個階段:

建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公告制度。第四個階段: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2樓:橋偲須柔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遊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3,在我中境內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的有關規定。

3樓:向宛筠銳昕

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4樓:爾雁露佟棟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是指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

可移動文物是指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文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在民間長期口耳相傳的詩歌、神話、史詩、故事、傳說、謠諺;傳統的**、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民間表演藝術;廣大民眾世代傳承的人生禮儀、歲時活動、節日慶典、民間體育和競技,以及有關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生產、生活的其他習俗;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以及與上述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哪些內容?

5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是指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

可移動文物是指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文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在民間長期口耳相傳的詩歌、神話、史詩、故事、傳說、謠諺;傳統的**、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民間表演藝術;廣大民眾世代傳承的人生禮儀、歲時活動、節日慶典、民間體育和競技,以及有關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生產、生活的其他習俗;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以及與上述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等。

6樓:京城「老炮兒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鍼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

7樓:匿名使用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8樓:匿名使用者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9樓:烏雅翠絲養望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認定的非遺的標準是由父子(家庭)、或師徒、或學堂等形式傳承三代以上,傳承時間超過100年,且要求譜系清楚、明確。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與範圍有哪些

10樓:在瓦子街滑水的垂絲海棠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遊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3,在我中境內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的有關規定。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哪些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 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 傳統表演藝術 含戲曲 舞蹈 曲藝 雜技等 民俗活動 禮儀 節慶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傳統手工藝技能 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 禮儀 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何不同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 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哪些 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的中國專案序號 遺產項名稱 批准時間 1 崑曲 2001年 5月 2 古琴藝術 2003年11月...

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包括 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鍼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中國48處世界世界遺產.至2014年6月,中國已有47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專案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