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帆動?還是心動

2021-05-04 03:18:15 字數 1637 閱讀 9715

1樓:匿名使用者

來自禪宗六祖慧能和尚的一首偈.

這首偈簡單說也就是見性證佛四字,悟與不悟,存乎一心。

某日,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正在開講涅盤經。忽然風吹幡動。一僧說這是風動,另一僧說這是幡動,舌綻蓮花,爭論不休。

慧能挺身,「不是風動,亦非幡動,只是心動!」也就是說,一切外物都是心靈在世界裡的投影,所謂的魔也就是來自於你心裡。這與王陽明先生的我思故我在,頗有異曲同共處。

當然慧能根本思想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那個心,「我」,也是虛幻的,都是用來到達徹悟的途徑。強調頓悟成佛,明心見性。毋須苦行,只於瞬刻間尋那天人合一,無我無天,無花無月。

此偈對應的是他的大師兄神秀的偈: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擦拭,莫使惹塵埃。

這是神秀勤修的境界總結,屬於實證功夫,當時師弟們一致稱好。實際上要做到也的確不易。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當時慧能只算是個打雜的,自己也不識字,但是看到師兄的偈後,他找了個人幫他在牆上寫了這首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大家後來一看到都傻了,這個境界在語言上已經難以突破了。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上面所引用的風幡之爭所謂仁者心動於此偈已有不同。本來無一物了,心還動個什麼?所以這個心不只是心思, 與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唯心更是不同的(王陽明可不是這種觀念)由於修法觀念等的不同,慧能南下發展稱為頓宗(當然他是得了五祖衣缽的,連夜離開。

)神秀一支在北方稱為漸宗,(後來做了國師,也是很有成就的)

一般人對此感興趣的,看到這裡也就為止了,以至於認為頓悟成佛,明心見性。毋須苦行。等等。

其實**是這個樣子,六祖何人?當初聽聞金剛經就有所感,以至於出家,這是根器不同,所以他能頓悟,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離開之後,他才真正開始了修行,一來五祖沒有說此偈就到家了。

二來,重要的是,悟後起修,沒有實證,那個悟只是思想狀態的,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四大皆空,如果有人說他很明白這話,很有感悟,那麼打他甚至只是罵他看看,他一定受不了,他就空不了。這種情況就叫口頭禪。

所以佛法和世間法也有相同的地方,會說不代表會做,要求的是理事雙融。

2樓:江湖新秀

雲動!水動!是在行動!

不是風動不是帆動是仁者心動 是哲學還是世界觀

3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包括世界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慧能的這種觀點否定了現象的存在,類似於「心外無物」、「存在即被感知」,應當是主觀唯心主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定義,超脫物質範疇,類似精神感知,哲學即玄學,表達了主觀唯心主義論證,是反常規,反自然,一切以自我精神與意志為主體的唯心哲學,不是你感覺到風動、帆動,而是自己心在動,一切外在物質都是不真實的,只有自我的精神,意志,或是哲學裡的物自體才是真實的,一切外在物質只是體現他們的存在…

5樓:匿名使用者

風未動、柳未動,人心在動。這是哲學中的一種世界觀,作為不同信仰的哲學有著不同觀點的世界觀、看待世界本源物質的態度也不一樣。可以這麼理解「它動沒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隨之動了,便是認識、看見它在動,若心無一物,它便不存在,不存在的東西是不會動的」。

這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

6樓:匿名使用者

是唯心主義世界觀,屬於哲學範疇

求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怎麼理解

仁者心動。是離開物質談運動。認為經幡和風都是因為人的心使它們動起來。並不是經幡和風這些物質在運動。是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世界觀!並不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區別,唯心和唯物的分歧在於思維和存在何為本原的問題,也就是否承認物質第一性,即是否承認物質決定意識。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是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決定...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如來會不會說諸心皆為非心

有一天,途經法性寺,看到兩位出家人對著一面幡子,面紅耳赤爭論不休,六祖上前一聽,才知道他們在爭論旗幡所以會飄動的原因,一個說 如果沒有風,幡子怎麼會動呢?所以說是風在動。另一個就說 沒有幡子動,又怎麼知道風在動呢?所以說是幡子在動。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惠能大師聽了,就對他們說 二位請別吵,我願意...

女生的哪些行為舉動會讓男生心動,女生哪些動作讓男生有心動的感覺

只要夠有魅力,一言一行都吸引人 微笑 和眼神。以前喜歡一個女生.和她表白了.每次我們的眼神對視的時候.我的心就像麋鹿一樣到處亂串 外在的,撩頭髮,嫵媚,的動作,內在的,品質,修養,氣質等 女生哪些動作讓男生有心動的感覺 男女交往都是從心動,有好感開始的。很多人常說的一見鍾情,大抵是對外貌之外的動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