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一語文文言文的句子型別,比如賓語後置句之類的

2021-04-27 00:00:53 字數 6375 閱讀 3497

1樓:夏爾的粉

以《蘭亭集序》為復例:

1.倒裝句:會制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2.狀語後置: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3.判斷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

4.省略句:引以為流觴曲水

5.(《赤壁賦》)定語後置:凌萬頃之茫然

5.雙重否定句(《遊褒禪山記》):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原創。**於語文必修二文言文。望採納

2樓:天人合一

到我的空間查吧,[email protected]

求文言文句子有賓語後置的句子,句子是怎麼後置的和句子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賓語前置,沒有賓語後置這一說。

文言文賓語前置句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難點之一。那麼,什麼叫賓語前置句呢?所謂賓語,就是動詞所涉及的物件。

在現代文中賓語一般處於謂語之後用來回答是「誰」或是「什麼」的;而在古代漢語中,卻往往出現賓語放置在動詞謂語之前的情況,這種現象就叫賓語前置。如《鴻門宴》中「大王來何操?」句中的「何操」就是「操何」的倒裝形式,即「帶了些什麼禮物?

」那麼如何辨析文言文賓語前置句呢?熟練掌握文言文賓語前置句的六種常見型別,並舉一反三,不失為一種主要方法。

一、 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

① 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論語》)

②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論積貯疏》)

③ 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

例①中的代詞「己」是謂語「知」的賓語,至於謂語前;例②中的代詞賓語「之」是謂語「嘗聞」的賓語,前置;例③中「餘」是第一人稱代詞「我」,是謂語「欺」的賓語。

要說明的是,如果否定句中非代詞作賓語,則不前置,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碩鼠》)「我麥」中心語是「麥」,是名詞,不是代詞,所以在該否定句中不前置。

二、 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

①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② 吾誰欺?欺天乎?

例① 中「何至」是「至何」,即「往**去」;例②中的「誰欺」是「欺誰」。

以上兩例,均是疑問代詞做動詞的賓語;如果疑問代詞做介詞的賓語,同樣提到介詞的前面。再如:

③ 項王曰:「沛公安在?」(《鴻門宴》)

④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⑤ 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③中的「安在」是「在安」,就是「在**」;例④的「誰與」是「與誰」,即「同哪一個人」;例⑤中的「何以」是「以何」,即「憑什麼」。

要說明的是,以上三例中的「安」、「誰」、「何」均為疑問代詞;如果疑問句中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則不前置,如:「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大王」不是疑問代詞,不前置。

三、 通過「之(是)」提賓。

這是為了強調賓語,將賓語提到動詞謂語之前,在賓語和動詞之間加「之」作為標誌來表示前置。如:

①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②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③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

例①中的「何陋之有」,是「有何陋」(有什麼簡陋)的意思;例②「知」、「解」是謂語,「句讀」、「惑」是賓語,用「之」將賓語提到謂語之前,即「不知句讀」(不知道斷句),「不解惑」(不能解決疑難問題);例③「群臣是憂」是「憂群臣」(擔心我們這些臣子)的意思。

四、 用「唯……是(之為)……」的格式提賓,強調物件的一致性。如:

① 孤臣唯命是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② 唯弈秋之為聽。(《孟子•告子上》)

例②中的「唯命是聽」即「唯聽命」,「是」是賓語前置的標誌;例②「唯弈秋知為聽」是「唯聽弈秋」,「之為」是賓語前置的標誌。句式中的「唯」可譯為「只」或「只是」等。成語中「惟利是圖」、「惟才是舉」、「惟你是問」也屬於這種格式。

五、 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這是為了強調介詞「以」的賓語,把賓語放到「以」之前,構成倒裝了的介賓短語,放到動詞前充當狀語。如:

①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②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③ 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項羽本紀》)

例①「是以」是「以是」的倒裝;例②「一言以蔽之」是「以一言蔽之」的倒裝;例③「一以當十」是「以一當十」的倒裝。這種提賓不需要其他條件,只是一種強調的表示。成語「一以貫之」、「夜以繼日」也是這種用法。

六、 動詞謂語後用代詞之字復指賓語,原賓語則置於動詞之前。如:

①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鴻門宴》)

② 以小舟之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錄後序》)

例①中,「珍寶」是賓語,「有」是謂語,「之」復指珍寶,為了強調珍寶,將它提到謂語「有」之前;例②「死」是賓語,「付」是謂語,「之」復指「死」,為強調「死」,將它提到「付」之前。

高中課內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整理比如說賓語前置有哪些 狀語後置有哪些,要求句子是高中所學到的課內的。拜託

文言文中有哪些賓語後置的句子

4樓:小橋流水

賓語後置總體分兩個型別:動詞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動詞賓語前置 3種1)。

否定句,代詞作賓語。 例句:古之人不餘欺也。

「餘」為代詞,作賓語。「欺」為動詞。正常語序:

古之人不欺餘也。(注:凡有不、莫、非、弗、否等)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

「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型別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

「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擴充套件資料

狀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

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

」(《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

還有一種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很多人搞不清介賓短語後置與狀語後置的關係,其實他們關係很簡單。

介賓短語後置句(a)一定是狀語後置句(b),而狀語後置句不一定是介賓短語後置句。也就是說把狀語後置句看做一個集合,把介賓短語後置句看做一個集合,那麼介賓短語後置句(真包含於)狀語後置句。

5樓:文以立仁

文言文中,除了賓語前置的倒裝句以外,其它凡是帶賓語的句子,都是賓語後置。如「秦攻楚」,主謂賓,賓語在最後。

因為正常語序中,賓語都在動詞或介詞的後面,所以,從來沒有人將「賓語後置」作為研究物件。

6樓:洛水天譴

額?總的來說分兩個型別:動詞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動詞賓語前置 3種1)。

否定句,代詞作賓語。 例句:古之人不餘欺也。

「餘」為代詞,作賓語。「欺」為動詞。正常語序:

古之人不欺餘也。(注:凡有不、莫、非、弗、否等)

我不知道怎麼分文言文的那些狀語後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之類的句子,請把每個型別的句式舉例詳細說明!

7樓:匿名使用者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經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詞「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這類句子中,代詞作賓語時,則常常放在動詞前面。

[例句]

①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翻譯時的順序:我無詐爾,爾無虞我(〔我(楚國)不得欺騙你(宋國),你(宋國)也不要欺騙我(楚國)〕

②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翻譯時的順序:時人莫許之也。(即:當時的人沒有稱讚他的)

[小結]

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後。

如果賓語不是代詞,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賓語前置這種格式。

[例句]

①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②未絕鼓音。

③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簡析]這三個句子都是否定句,由於賓語「二毛」(頭髮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詞,而不是代詞,故不能前置。

(2)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疑問句就是包含「何」、「安」「誰」等可以作為賓語的疑問詞的句子,在這類句子中,要把作為賓語的疑問詞放在動詞前,翻譯的時候應該先翻譯動詞。

[例句]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誰與歸?

(3)用"之"、"是"將賓語提前。

這一類賓語前置的特點是在賓語前置的同時,還要在賓語後面用代詞「是」或「之」復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句]

①日居月諸,下土是冒。(太陽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我們的國君(晉惠公)不憐恤自己流亡在外,卻憂慮著我們群臣〕

③秉國之均,四方是維。(掌握國家政權,天下賴你維持)

[簡析]①句的「下土」是動詞「冒」的賓語,為了強調賓語,把賓語提到動詞「冒」的前邊,在被提前的賓語與動詞「冒」之間插進代詞「是」表示復指。②句的「亡」是「恤」的賓語,藉助代詞「之」復指賓語,把賓語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維」就是「維(保護)四方」,此是藉助代詞「是」復指賓語,使賓語前置。

用這種賓語前置的格式時,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上「惟(唯)」,構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就更加明顯。

[例句]

④率師以來,唯敵是求。

⑤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

⑥父母唯其疾之憂。

[簡析]「唯敵是求」就是「求敵」;「唯利是視」,就是「視利」;「唯其疾之憂」就是「憂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賓語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較突出。現代漢語從古代吸收的成語裡有「唯命是聽」「唯利是圖」等說法,就是這種語法格式的保留。

(4) 介詞賓語前置

常見介詞有「於、以、為、與、從、自、向」等。

(1) 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

王問:「何以知之?」

吾誰與歸?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何為其莫知子也

(2) 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最常見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例:是以謂之「文」也。

一言以蔽之

2、定語後置

要了解定語後置,可以牢牢抓住集中常見的格式。

(1)在中心詞和後置定語中間加「之」字,再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之+定語+者」的格式。

[例句]

①於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

②五穀者,種之美者也。(五穀是莊稼中的好種)

(2)在中心詞和後置定語中間加「之」字,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表示定語後置。

[例句]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②雲霞雕色,有喻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雲霞繪出色彩,已超過巧妙的畫師;草木裝飾鮮花,不依靠神奇的繡工)

(3)定語放在中心詞後,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

[例句]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在中心詞和後置定語中間加「而」字,再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而+定語+者」的格式。

[例句]

①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這四種人(鰥、寡、孤、獨),是社會上無依無靠的窮苦人〕

②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幾人歟?

高一語文必修三必須背的文言文,高一語文必修三必須背的文言文?

五人墓碑記 的第五六段。廉頗藺相如列傳 從廉頗 曰,我為趙將有工程野戰之大功,一直背完,剩下的就是一些文言文的斷斷續續 就是挑著那幾句背的 高一語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1 沁園春 長沙 2 雨巷 戴望舒 3 再別康橋 徐志摩 4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5 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6 鴻門宴 史記 除...

誰知道高一語文必修一二的文言文重點翻譯句子急急急

這種基本上就比較出名的那幾篇裡面比較出名的句子,一般這種先直譯再轉成意譯的話都不難啊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文言文翻譯 僖公三十年 九月十日,晉 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落難時候,曾經過鄭國,不受禮待 並且從屬於晉國的同時又從屬於楚國。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

(急)跪求初中語文文言文有哪些重點翻譯的句子!越多越

1.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陳涉曰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4.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送東陽馬生序 裡有的很重要 急急急 初中三年人教版的書.所有重點古文詩詞的翻譯 寶貝,太晚了吧,星期六就考了。求初中語文各種版的重點文言文!什麼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