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數珠校量功德經》講述了佛珠材質不同會產生不同數量的功德

2021-04-13 11:56:58 字數 4168 閱讀 9234

1樓:匿名使用者

佛把這些告訴我們了,怎麼做自己看著辦。

2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有分別的是人心,佛心是沒有分別的!佛經是教人的,自然是有分別的!

佛珠問題

3樓:月靜禪

一般都是戴108的,就繞在手上咯。佛珠一般帶左手,黑曜石才戴右手。繩子沒關係,不影響的,有緣就好

佛珠顆數有講究嗎

4樓:匿名使用者

上品的佛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下品27粒,其餘有42粒、21粒、14粒及淨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

手串就是佛珠,本稱「念珠」,是指以線來貫穿一定數目的珠粒,於唸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具。在佛教經典中,關於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經》所載佛陀對波流離王的開示作為通說。佛珠雖然已經成為佛教徒的一項重要標誌,但若溯其本源,佛珠並非佛教所創用。

佛教認為,佛珠是「引接普遍根基,牽課修業之具也」。

5樓:元爍蒙沛兒

其實還真的是很多的種類呢,在佛塵軒那邊買過佛珠,說是佛珠的長珠,是固定數,即108顆,加佛頭一顆,共109顆。小珠子,也有216顆的呢。

16顆佛珠代表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16顆有十六心的意思,那十六心是什麼意思呢?十六心是指小乘俱舍宗所說的觀察領悟樂兒四諦十六行相之後,如果由此達到了一定境界所得到的十六種智慧,就叫做十六心。其中四諦是指苦、集、滅、道,為佛教最基本的教義。

十六行相就是對四諦各自產生的四個方面的理解與觀念,總共十六種,固稱16相。其中佛家通過這十六種智慧,提醒人好好修行消除煩惱以得到自在解脫。

7樓:匿名使用者

念珠是指以線貫串一定數量的珠子,用以計算稱名稱持咒數的法具。又稱數珠、咒珠或誦珠。

在《牟梨曼陀羅尼經》中說:「梵語缽塞莫,樑雲數珠。是引接普遍根機,牽課修業之具也。

」在《本患子經》中說:「昔有國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國邊小,頻年寇疫,谷貴民困,我常不安。

法藏深廣,不得遍行,惟願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滅煩惱,當貫木患子一百八個,當自隨身,志心稱南無佛陀、南無達磨、南無僧伽名,乃過一子。

如是漸次,乃至千萬,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除諂曲,捨命得生炎摩天,若滿百萬遍,當除百八結業,獲常樂果。』王言:『我當奉行。

』」此即念珠的由來。

關於念珠的功德,在《木患子經》中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磨、僧伽名,乃過一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

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

⊙念珠顆數代表的意義

又據《陀羅尼集經》卷二所述,若誦經、唸佛、持咒時,手持數珠一一掐之,則彼行者當得十種波羅蜜功德滿足,現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

關於數珠的顆數,《木患子經》說一o八顆;《陀羅尼集經》列出一o

八、五十

四、四十二及二十一顆等四種;《數珠功德經》說一o

八、五十

四、二十

七、十四顆等四種;《金剛頂瑜伽唸誦經》說上品一o八o顆,最勝一o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文殊儀軌經》說上品一o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最上品一o八o顆。上列顆數之**,系一o八減半為五十四,五十四減半為二十七,二十七減半為十四,又一o八之十倍為一o八o。

由上所述,可知數珠的顆數,應以一o八顆為其基本數。不過《陀羅尼集經》所說的四十二及其減半的二十一,當另有別說。後世認為此等顆數,皆各有象徵意義,一o八顆表示證入百八三昧,斷除百八煩惱。

在《釋氏要覽》中說:「小乘見修合論,煩惱共有一百八數。且明見惑、三界、四諦下煩惱共有八十八。

謂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貪、嗔、痴、慢、疑、身、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也。集滅離三見,謂集滅二諦下,各除身、邊、邪三見也。

道除於二見,謂道諦除身、邊二見也。上界不行恚,謂上界四諦下各除嗔一,已上三界四諦,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斷惑,欲界有四,謂貪、嗔、痴、慢,上二界各除嗔,共有六,已上成十,計九十八也。

更口十纏,謂無漸、無愧、昏沉、惡作、惱、嫉、掉舉、睡眠、忿、覆,合前都有一百八也。」

一o八o顆表示百八三昧各具百八三昧,或金剛界一o八尊中各具一o八尊;五十四顆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等五十四位;四十二顆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四十二位;二十七顆表示十八學人與九無學;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及佛果;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

⊙念珠的材質

關於數珠的資料,《陀羅尼集經》舉出金、銀、赤銅、水精(水晶)及木患子、菩提子、蓮華子等類;《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列出菩提子、金剛子、金、真珠、蓮華子等類;《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列香木、瑜石、銅、鐵、水精、真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十種;《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列出鐵、赤銅、真珠、珊瑚、患子、蓮子、因陀囉佉叉、烏嚧陀囉佉叉、水精、菩提子等十種;《金剛頂瑜伽念珠經》列舉硨磲、木患、鐵、熟銅、水精、真珠、諸寶、帝釋子、金剛子、蓮華、菩提子等十一種;《蘇悉地羯囉經》卷中列舉菩提子、蓮花子、嚕梛囉叉子、木患、多羅樹子、土、螺旋、水精、真珠、牙、赤珠、諸摩尼、薏苡珠及其餘的草子等十四種;《蘇婆呼童子請問經》捲上列舉活兒子、蓮華子、阿嚧陀羅阿叉子、水精、赤銅、錫、木患、琉璃、金、銀、鑌鐵、高佉等十二種。

經典中亦有記載不同的念珠,有不同的唸誦功德,《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說:「曼殊室利告大眾言:『汝等諦聽!

受數珠校量功德差別如是:若用鐵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銅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患子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諸佛淨土及天宮者,應受此珠。

』」若用蓮子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羅佉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羅佉叉為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萬倍;若開烏盧阤羅佉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萬倍;若用水精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萬倍。

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插念,或但手持此珠,不能依法誦佛名,等數難可拔。是諸善男子,若復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共,所出言語,若善若惡,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諸佛誦咒無異,得福無量。

《陀羅尼集經》以水精為第一;《攝真實經》卷下說香木得一皆福,瑜石、銅、鐵得二分,水精、真珠得一俱胝分,蓮華子、金剛子得二俱胝分,間錯種種諸寶及菩提子最勝,可得無量無驟不可說不可說分之福德。《守護經》說菩提子及種種和合之珠最勝;《數珠功德經》、《瑜珠念珠經》等亦以菩提子為最勝。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別,所用數珠亦有不同。《蘇悉地羯囉經》說佛部用菩提子觀音部用蓮花子,金剛部用嚕梛羅叉子之數珠;《守護經》及《瑜伽念珠經》說佛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金等諸寶,蓮華部用蓮華子,羯磨部用種種和合之數珠。

我國有關使用數珠的記事,首見於《續高僧傳》卷二十:「人各掐珠,口同佛號。」道綽之專弘淨土,始於隋末,於唐代貞觀年間又以數珠教人唸佛,可見數珠是在唐初才被當作稱名記數之法具。

其後,以《陀羅尼集經》為始,密部儀軌被大量傳譯出來,數珠亦為密教僧人所廣泛使用。

在使用念珠時,通常一串念珠會有一顆母珠,方便計數。

在《陀羅尼集經》中說:「作是相珠一百八顆,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以為母珠,又更別作十顆銀珠,以充記子。」

除了母珠之外,顆數多的念珠,除母珠外,也會多加數珠記子。如《禪林象器箋》中後:「百八顆外,有十顆小顆為記子。」

8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是迷信 沒什麼代表的

佛珠數目的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表示聲聞之27聖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此外還需說明的是,真正的佛珠鏈上總帶有一個佛嘴(一個類似葫蘆的珠子)。希望對你有幫助,生意興隆呢…

10樓:煩惱即菩提

108顆,36+72

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唸誦儀軌供養法唱誦如何唱

不需要如此 完全可以唸誦的 直接唸誦功德迴向進行了注意功德迴向 迴向文是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 出生在年月日的名字 說農曆生日 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 冤 親 債 主,錯殺,誤殺,故殺的一切生靈,人,非人等,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往昔所造諸 惡 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

佛說灶司經唸誦

佛教界,認為 司命經 灶王經 是偽經!但是道教,或民間有很多信眾,讀誦 灶王經 灶王經 是偽經,已為佛教界所公認,不要念 家裡有設佛壇能讀誦地母娘經嗎 本來這種方式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家有佛壇又唸經 即使是道教的 是件相得益彰 好上加好的事情。但是地母娘經是偽經,唸了是不好的,會矇蔽你的智慧,把你引...

佛說鸚鵡經第九白話,佛說贊雜經第四十九 白話

修法之時,依據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經不議論,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經 是佛說的,任何人不能改,其他人解釋的,都可以改,菩薩解釋的,可以叫 論 祖師講的,叫 詔 咱們一般人,沒資格,解釋佛經,我只說,是在 閒聊 建議,要看,就看大藏經,原文,看不懂,是因為,緣分沒到,就不要看,看時,哪怕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