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之 均之二策 寧許之以負秦曲

2021-04-03 04:41:33 字數 1932 閱讀 9325

1樓:瀛洲煙雨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中的「之」都是代詞用,意思是:這。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整句意思是: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而使秦國承擔理虧的後果。

之的基本解釋

之[ zhī ]

1、往:由京之滬。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於做賓語):求之不得。

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4、代詞,這,那 :「之二蟲,又何知」。(意思:這兩個小動物又知道什麼呢? )

6、虛用,無所指 :久而久之。

7、往,到 :「吾欲之南海」。(意思:我想到南海去。)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

白話版《說文解字》:之,長出。像植物過了發芽的階段,枝莖日益茁壯,有所擴張。字形底部的指事符號「一」,代表地面。所有與之相關的字,都採用「之」作邊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加之[jiā zhī]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天氣悶熱,~窗外車聲不斷,簡直無法休息。

2、要之[yào zhī]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要而言之;總之。

3、猶之[yóu zhī]

等於說猶如,如同;如像。

4、有之[yǒu zhī]

之: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這、那。有這樣的。

5、兼之[jiān zhī]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加以。

2樓:尾戒墜落

是文言文翻譯嗎?

權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而使秦國承擔理虧的後果。

均:權衡,均衡

負:使動,即使負擔,承擔

曲:理虧

這裡的之是 指示代詞,這,此。

3樓:紅葉瘋

此文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

「權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給秦國)而使秦國承擔理屈的後果。」

第一個「之」:這。。。。

第二個「之」是「許」的賓語.作代詞解,指代齊國提出的條件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怎麼翻譯? 30

4樓:匿名使用者

權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而使秦國承擔理虧的後果。

均:權衡,均衡

負:使動,即使負擔,承擔

曲:理虧

5樓:匿名使用者

權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而使秦國承擔理虧的後果。

把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小題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

6樓:

小題bai

du1:權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zhi而使秦國承dao擔理虧的後果。

小題2:我這樣做版

的原因,是把國權家的危急放在先,而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後啊!

小題3: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

將下面課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樓:百度使用者

(1)比較這兩個計策,寧可答應(給秦國璧),使它承擔理虧(的責任)。(「均」「之」「負」三處譯對得滿分)

(2)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只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啊。(「獨」「顧」「以」三處譯對得滿分)

(3)武帝讚許他這種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旄)出使(匈奴)(並)送被扣押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以中郎將使」中的省略部分、「送匈奴使留在漢者」的句式譯對得滿分)

(4)現在能有機會犧牲生命報效朝廷,即使被殺,的確甘心樂意。(「雖」「誠」直譯、「斧鉞湯蠖」意譯)

(5)永元年間,(張衡)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徵召都沒有就任。(「舉」「闢」「就」三處譯對得滿分)

之二蟲又何知的翻譯問題,之二蟲又何知的之是什麼意思

這裡就有一個人教版的問題 你的翻譯沒有錯,在全文理解上也沒有問題 但教科書是有標準答案的,這些答案是由漢語言文學的專家們給出的,是最合理最棒的答案 下邊我幫你分析一下兩個答案的不同 何知 怎麼知道 潛意識裡是可以知道,但不該知道,或者說沒有知道的途徑 知何 知道什麼 沒有知道的可能性,因為蟲與人語言...

七分之五乘以三分之二加七分之二除以二分之三等於幾分之幾用簡便方法計算

7分之5 3分之2 7分之2 2分之3 7分之5 3分之2 7分之2 3分之2 7分之5 7分之2 3分之2 1 3分之 3分之2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請點右上或下角 採納答案 支援一下。七分之二乘以七分之五等於幾 七分之二乘以七分之五等於 49分之10 解析 七分之二乘以七分之五是分數乘以...

之二蟲又何知的之是什麼意思,之二蟲又何知 的翻譯問題

之,指示代詞,這。二蟲,指蜩與學鳩。這兩隻小動物又知道什麼呢 之二蟲又何知的 之 是什麼意思?出自 逍遙遊 莊子。翻譯 蜩與學鳩 這兩隻小 動物又知道什麼呢?之 此,這.二蟲 指蜩與學鳩.蟲 有動物之意,可譯為小動物。之 指示代詞,這此,這。二蟲 指蜩與學鳩。蟲 有動物之意,可譯為小動物。常見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