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條細長腿,短觸鬚,彈跳能力很好,細長身子,長得像蟋蟀有飛行

2021-04-02 00:44:30 字數 1809 閱讀 6366

1樓:赤利

蝗蟲,多見於農村田地中,城市灌木叢和蘆葦叢也有分佈,天敵有螳螂,蜘蛛以及一些喜食昆蟲的鳥類。

2樓:假面騎士

可能是螽(zhong)斯。

6腿 長鬚 外形類似蟑螂又像螞蚱 顏色為褐色 彈跳能力強 在衛生間發現 喜陰暗 請問是什麼蟲子?

3樓:紅辣椒

突灶螽中文學名:突灶螽

別稱:灶馬、駝螽、灶雞

二名法:diestrammena japonica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有顎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直翅目

亞目:長角亞目

科:穴螽科

種:突灶螽

蟋蟀的近親,同目不同科,沒毒

一種大蟲子,腿很長還會跳,身子像蟑螂一樣亮亮的,整個身子在四釐米以上,是什麼啊

4樓:√張炳銳

是不是這種?

這叫灶馬蟋

灶馬蟋又名灶蟋、灶蟀、灶

雞、灶鴨、灶馬蟋蟀,屬直翅目蟋蟀科。體長15~28毫米,身寬5~5.5毫米,觸角長4.

5毫米。其體形碩長,大於蟋蟀,通體黃褐色,頭額部有淺色直紋,眼稍突出。它前胸略膨拱,前翅短,長約7毫米,僅能覆蓋體部的1/3,腹部大部裸露。

前翅前方有弧狀翅脈。中間有自左至右下的斜長脈,其左側外緣有直條狀脈。右側有少數橫脈。

後翅退化。灶馬蟋足部健壯,有深色褐斑。尾須長,有20毫米左右。

雌體前翅短而不發達,有約11毫米長的產卵管,呈劍狀。其身體由於長期在灶馬蟋中棲息而變得略扁,不如蟋蟀那樣厚實。灶馬蟋的頭部小而圓,肚子的一面呈黃色或橘黃色,身上常帶有廚房特有那種油垢味.

垣蛩又名垣恭、醬色蟋蟀,屬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常常棲息於斷垣殘壁之間而得名,又因其渾身通體皆呈醬油色,形體又與蟋蟀酷似,故而又稱為「醬油蟋蟀」或「醬色蟋蟀」。此蟲體長12~19毫米,寬約4.

5毫米,觸鬚長30毫米左右。其頭部富有光澤,頭頂深褐色。頭後有6條直紋,黃色,口器為黃褐色,額部黑色,富有光澤。

垣蛩前胸背有黑色長毛,散步黃色條紋。前肢有黑紋,後肢外側有黑色斜紋。前肢有黑紋,後肢外側有黑色斜紋。

前肢較發達,覆蓋腹部的大半。也有些個體後翅發達,伸出於前肢之外,能飛翔;但多數無後翅,不能飛翔,僅能跳躍。此蟲的雌性較雄性肥大,有產卵管,管長8毫米左右。

查昆蟲名字,體長3-4cm,6腿,有長觸鬚,身淺棕色有白色橫花紋,無翅.像蝦、蟋蟀、蟈蟈、蜘蛛、 蝗蟲。慵懶。

5樓:匿名使用者

突灶螽突灶螽(diestrammena japonica)又稱灶馬,屬於直翅目穴螽科。此昆蟲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常出沒於灶臺與雜物堆的縫隙中。靠腿部摩擦發聲。

外觀特徵

體長36-38mm,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體型寬大,體背隆突或駝背狀,故稱「駝螽」。體表堅實,前胸背板有2條不明顯的縱紋,無翅膀,靠後腿摩擦鳴叫。六肢長,關節及脛節具棘刺,轉節黃白色,後腳腿節異常粗大,側緣淡黃褐色具線狀斑紋。

本種屬於大型的種類,分佈於低中海拔山區,常於夜晚出沒、鳴叫。可入藥

6樓:黑愛丶使者

突灶螽又叫灶馬,駝螽,直翅目,雜食,詳見http://baike.baidu.

六條腿兩個觸鬚黑色蟲子好像能飛家裡發現好多水杯裡也有請問這是什麼怎麼治啊

這是蝽,噴殺蟲劑就可以。蝽,半翅目昆蟲,體小至中型體壁堅硬而體略扁平,刺吸式口器具分節的喙,著生於頭的前端,不用時貼放在頭胸的腹面。觸角一般4 5節。複眼顯著,單眼有或無。前胸背板發達,中胸有發達的小盾片。前翅基半部革質或角質,稱為半鞘翅,一般分為革區 爪區和腹區三部分,有的種類有楔區。很多種類胸部...

魚塘裡養著246條鯽魚六條鯉魚共有幾條魚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二百五十二條。很簡單啊,252條魚啊 很簡單的啊一共有 246 6 252條啊 246條十6條二252條,我認為不止252條,因為大魚還可以生小魚,這是無法計算的。花鳥魚蟲,什麼寵物最漂亮?有人覺得狗可愛,有人覺得貓好看,有人說小鳥不錯,也有人說蛇也很 還有人說小老鼠才是最迷人的寵物...

有人去釣魚,六條沒有頭,九條沒有尾巴,八條只有半個身子,這個人共釣了幾條魚

6字沒頭 下半截 是0,9字沒有尾巴 上半截 也是0,8字只有半個身子還 上下任意的一半 都是0,所以這個人釣了0條魚。0條6沒頭 0 9沒尾 0 8的一半 0 0條吧 6條沒頭0 9條沒尾0 8條一半還是0 應該是一隻都沒釣到 我估計那漁夫會被老婆k死 有人去釣魚,他釣了6條沒有頭,9條沒尾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