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是什麼意思

2021-04-01 20:25:46 字數 5933 閱讀 1344

1樓:紫玉殤

意思是: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雖然是做了好事,但不應給他獎勵;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壞事,雖然做了壞事,也可以不處罰他。

出自:聊齋志異開宗的《考城隍》

原文節選:

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雲:「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

」公方悟,頓首泣曰:「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

」譯文:不多時,就發下試題來,一看上面有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等兩人的文章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位神人傳著看完,稱讚不已。

便傳叫宋公上殿。下令說:「河南缺一個城隍神,你很稱職。

」宋公聽了,才恍然大悟,隨即叩頭在地,哭著說:「大神錯愛我,叫我去當城隍,不敢推辭。只是我家有老母,七十多歲了,無人奉養,請求大神準我侍候母親去世後,再去上任。」

2樓:河傳楊穎

意思是:

刻意的、帶有目的的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也不應該提倡和獎勵。

無意之中做了壞事,並不是自己的本意,即使做了壞事也不應該受到懲罰。

該句出自《考城隍》。

內容簡介:

《考城隍》是清代**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講述了宋先生燾在去世後由神差邀請,考上城隍。但是宋先生以孝敬母親為由,懇求在母親百年之後再赴任。

他孝敬母親的心情感動了神仙,准許他還魂為母親盡孝。

3樓:殤之風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cháng)!無心為惡,雖惡不罰!簡略地說:

就是一個人如果他一心向善,即使做了許多善事也不是為了追求獎賞(賞賜);一個人心地善良沒有處心積慮地去做壞事,如果有一天他無意識地做了一些違背善心的事,人們也不會去計較他(懲罰他)。

4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有心做善事的話,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善事而有所賞賜;無心做了惡事,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惡事而有所懲罰。

原文: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

譯文:一會兒,兩人的文章就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

「有心做善事的話,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善事而有所賞賜;無心做了惡事,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惡事而有所懲罰。」諸位神人傳著看完,稱讚不已。便傳叫宋公上殿。

下令說:「河南缺一個城隍神,你很稱職。」

出處:《聊齋志異》——清·蒲松齡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記敘了宋燾考取城隍一職的事情。宋燾臥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參加考試。接下來作者用虛幻之筆,重點寫了陰間眾神面試宋燾的場面。

考試場面怪誕而莊嚴:宮殿雄偉華麗,考官有十幾位**,考生只有宋燾及長山張秀才。

考試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八個字。宋燾很有才學,對社會問題有獨道見解。他對考題精闢地解釋為:

「有心做善事,雖善不獎賞;無心作壞事,雖惡不懲罰。」受到了諸神的傳贊不已。宋燾認為,對善惡要從人的動機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為判定的惟一標準。

從實際出發,對善惡的後果作具體分析,然後賞罰分明,**行賞。這是做官的基本條件。這兩句,既表明了宋燾具備了當官的必要條件,有賞罰分明的才幹,又包含有對封建社會善惡不分,黑白不明的抨擊,同時也暗含著宋燾因久試不第而鬱結在胸中的積怨。

5樓:匿名使用者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惡?為自己想的就是惡.  什麼是善?為一切眾生想的是善.不管你做了什麼,如果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那麼他在做出更多的善事,那也是惡的.

不管你做了什麼,如果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別人不管他做出多少事那他的行為都是善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有這個心做善事 雖然這個善事沒有利益或者別的 不是有心的過錯 雖然是錯誤的但是不會懲罰 我是這麼理解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現代法律精神, 做錯了還是要罰的。 但無心之惡為過。 過錯之事可以減輕處罰。

8樓:基爾卡克的鑰匙

我的理解是;你帶著作秀帶著目的心情去做些善事,做了善事上天也不會賞,你無意之間做了惡事,上天也不會懲罰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偽君子的自我標榜,全句都是放屁;雖善不賞?何以為善?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這裡的有心,不是故意的意思,而是帶有功利心的意思,做好事前想到的是得,而不是真心去做好事,也就是說,做好事是為了給別人看的,為了得到好處而去做好事!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意思

11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有心做善事的話,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善事而有所賞賜;無心做了惡事,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惡事而有所懲罰。

原文: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

譯文:一會兒,兩人的文章就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

「有心做善事的話,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善事而有所賞賜;無心做了惡事,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惡事而有所懲罰。」諸位神人傳著看完,稱讚不已。便傳叫宋公上殿。

下令說:「河南缺一個城隍神,你很稱職。」

出處:《聊齋志異》——清·蒲松齡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記敘了宋燾考取城隍一職的事情。宋燾臥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參加考試。接下來作者用虛幻之筆,重點寫了陰間眾神面試宋燾的場面。

考試場面怪誕而莊嚴:宮殿雄偉華麗,考官有十幾位**,考生只有宋燾及長山張秀才。

考試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八個字。宋燾很有才學,對社會問題有獨道見解。他對考題精闢地解釋為:

「有心做善事,雖善不獎賞;無心作壞事,雖惡不懲罰。」受到了諸神的傳贊不已。宋燾認為,對善惡要從人的動機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為判定的惟一標準。

從實際出發,對善惡的後果作具體分析,然後賞罰分明,**行賞。這是做官的基本條件。這兩句,既表明了宋燾具備了當官的必要條件,有賞罰分明的才幹,又包含有對封建社會善惡不分,黑白不明的抨擊,同時也暗含著宋燾因久試不第而鬱結在胸中的積怨。

12樓:紫玉殤

意思是: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雖然是做了好事,但不應給他獎勵;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壞事,雖然做了壞事,也可以不處罰他。

出自:聊齋志異開宗的《考城隍》

原文節選:

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雲:「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

」公方悟,頓首泣曰:「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

」譯文:不多時,就發下試題來,一看上面有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等兩人的文章作完了呈交殿上。宋公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位神人傳著看完,稱讚不已。

便傳叫宋公上殿。下令說:「河南缺一個城隍神,你很稱職。

」宋公聽了,才恍然大悟,隨即叩頭在地,哭著說:「大神錯愛我,叫我去當城隍,不敢推辭。只是我家有老母,七十多歲了,無人奉養,請求大神準我侍候母親去世後,再去上任。」

13樓:為啥要留級

刻意的.帶有目的的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也不應該提倡和獎勵。無意之中做了壞事,並不是自己的本意,即使做了壞事也不應該受到懲罰!

14樓:檸檬汁汁汁

刻意做善事,即使做了也不會給予獎勵,無意中做了惡事,即使做了也不會懲罰

15樓:匿名使用者

做好事了,不一定表揚,無心做錯事,也不會法,

16樓:彷徨

帶有目的的去做好事就算做了也不提倡不值得讚賞 無心之過的做了存錢就算錯了你不會怪他

有心為善雖善不獎,無心為惡雖惡不罰什麼意思

17樓:匿名使用者

人順著本心從心裡發出善念,一心行善並不是為了得到某種獎賞,無意之間做錯事情,傷害到什麼也應當得到寬恕。

網上解釋很多,大多把有心解釋為有目的性的動機,期望為善得到什麼之意,我認為不太合乎蒲老先生的本意。雖然有心和無心貌似形成對比,但我個人認為如果以對比的思想,把有心和無心作為對立面來解釋恐怕不大合適。為善的動機從心裡發出,所以叫有心為善,為惡的動機不是從心裡發出,所以叫無心為惡。

18樓:豪粉大本營

有心為善,但不為用,所以不獎;(此之為小人也!!)

無心為惡,但錯在己,所以不罰;(此之為無心之錯!怎可罰之?)

19樓:留洽端木詩珊

刻意的.帶有目的的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也不應該提倡和獎勵.無意之中做了壞事,並不是自己的本意,即使做了壞事也不應該受到懲罰!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懲 的出處

20樓:匿名使用者

《聊齋志異》的第一篇《考城隍》

如何理解老子名句:有心為善,雖善而不賞,無心為惡,雖惡而不罰。

21樓:夢幻未來

這不是老子的話,是出自聊齋志異的《考城隍》

22樓:天茂

《老子》中哪有這樣的說法?

與此相近的原話是: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翻譯成白話就是: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的,這是因為有醜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是善的,這也是因為有惡的存在啊。」

或者:「用天下人都知道的美作為美的唯一標準,這本身已經是惡了;

用天下人都知道的善作為善的唯一標準,這已經是不善了啊。」

23樓:儂本痴情

有心為善,但不為用,所以不獎;(此之為小人也!!)

無心為惡,但錯在己,所以不罰;(此之為無心之錯!怎可罰之?)

佛家對「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是什麼看法?

2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儒家學說,而不是佛家或道家的說法。它的意思是說,判斷善、惡與是、非首先要看其動機是否純正,而不是隻看現實的行為結果。

佛家修行是一心向善,從有心到無心,再到「有無俱滅」,進而「所滅亦滅」修成道果。到了這個境界,即無即有,時有時無,有與無已經等無差別。

小孩子的無意識行為也是阿賴耶識的種子造成的行為,也要因果迴圈中。

25樓:木繹

第一:只要行善就是好事,行善有善報 是福報。

有心執著的行善也是善行,只是福報沒有無心的大。

金剛經雲: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我就是想做點善事,這叫「有心行善」算行善。隨喜 善心善行。

第二:心上沒有還不算惡,但是因果還在。

種下的因還是會起現行。

因果絲毫不爽。

長大後能夠懺悔、唸佛可消業。

阿彌陀佛

26樓:匿名使用者

心外無法啊。

善惡,因果。。。在心外麼?

若在心外,那讓我來說這句話吧:是名外道。

佛法有句話叫:心外取法,是名外道。你的問題有個你自己預設的前提:善惡因果實有實物。

這問題,其實並不能把你說明白了,但你的問題是可以通過修行解決的,只怕你又不肯哪!

27樓:本願達成

有心行善 執著於我 只有福德 無緣功德

無心所做 雖不是惡 但也成"過" 皆由愚痴無明所至 惡有惡因 過有過因

因果法則 絲毫不容情

為善至樂的善和樂是什麼意思為善至樂的善和樂各是什麼意思?

為善至樂的善是好事的意思,樂是得到快樂的意思。為善至樂解釋 釋義 能做好事是人間最快樂的事。出處 莊子 外篇 至樂 故曰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譯文 所以說 最大的快樂就是沒有快樂,最大的榮譽就是沒有榮譽。用法 作謂語,賓語。示例 試試幫助和關懷別人,別人也就能幫得到你,所謂為善至樂就是這個意思。擴充...

與善者為鄰作文

與好心情為鄰 人生的得與失,成與敗,繁華與落寞不過是過眼煙雲。而陪伴我們一生,如影隨形 不離不棄的只有心情 如同呼吸,伴你一生的心情是你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人生如夢,生命再長,也不過百年,為什麼要讓自己幽怨 頹廢 痛苦一生,而辜負這大好年華呢?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和愛,可他們遲早會衰老 孩子給我們滿足...

微善如花作文怎麼寫,以微善之花為題目,寫一篇500字作文範文

微單就是小小的善舉。每個人都進行一些小小的善舉,這個世界上善良就像花兒一樣遍地開放。小時侯,我總是覺得書上常常說的真 善 美似乎離我很遠,每當我問到媽媽什麼叫做真善美時,媽媽總是笑而不答,只是讓我在生活中去慢慢體會。記得我7歲那年,每天早上,媽媽非要我吃一個雞蛋,而我卻非常討厭吃雞蛋,覺得它難以下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