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主張的無為思想是什麼意思,老子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啊?

2021-03-22 01:39:21 字數 5510 閱讀 9087

1樓:金湖三河兄弟

無為就是一個順字,人順自然秩序,人順社會秩序,人順生命秩序,這時自己就會順心,他人就會中意,人們評價是如數,其樣子是平平常常。

2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強調順應自然,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在這個基礎下去發揮人得主觀能動性。不要去過分強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我的理解,供你參考。

3樓:哲學鼎端

老子的"無為"觀點什麼意思? 耿閣(鳴天士君)著

4樓:9易春秋

所謂無為——「我不干涉誰,誰也別干涉我」,就任一主體(自我)與其他客體(他人)而言包含了兩個方向的要求:

1.主體(自我)不可干涉任何其他客體(他人)——主體的無為——即「我不干涉誰」;

2.其他任何客體(他人)不可干涉主體(自我)——客體的無為——即「誰也別干涉我」。

以上二者須同時並行不可或缺,

而主體無為與客體無為的缺一不可,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尊重與平等。

因此,「自由」的華夏原生態表達就是——「無為」,

或者說「無為」就是「自由」的華夏原生態表達。

而「無為」=消極自由 「無不為」=積極自由

消極自由是一種不讓別人妨礙自己的選擇為要旨的自由,它的含義是:當個人處於非強制或不受限制的狀態時,個人就是自由的;過多的國家干預常被看做是削弱了個人的積極性並侵犯了基本自由。

消極的自由,亦即:「在什麼樣的限度以內,某一個主體(一個人或一群人),可以、或應當被容許,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為他所能成為的角色,而不受到別人的干涉?」。

在這種意義下,自由就是「免於……的自由(liberty from…)」。若我是自由的,意思就是我不受別人干涉(強制)。不受別人干涉的範圍愈大,我所享有的自由也就愈廣。

積極的自由,則和以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關:「什麼東西,或什麼人,有權控制、或干涉,從而決定某人應該去做這件事、成為這種人。而不應該去做另一件事、成為另一種人?

」在這種意義下,自由是「去做……的自由(liberty to…)」。

所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就是:

作為維持社會正常狀態的自由如果被破壞了,為了恢復自由和社會的正常狀態,可不惜動用一切手段,以剷除破壞自由的因素和力量。而採取一切手段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保證自由得以繼續貫徹和維持。

5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認為「道」是無為的。

因此,無為便成為道教徒對自然界的執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以及人的安身立

命的基本態度。

6樓:農士恩閆衣

不去想。這是一種消極的思想。是讓不去爭取

聽天命。相信老天會給自己安排

老子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啊?

7樓:月似當時

老子的無為是指要君主不與民爭,順應民眾,不妄為的意思。

老子的無為,並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違反「天時、地性、人心」,不能僅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老子的「無為」,並非要君主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說,「無為」並非要君主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君主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道家並不是出世的,也不是消極的。它裡面產生了許多積極入世有所作為的人物,而且也有鼓勵人們張揚個性大有作為的精神。只不過人們對其充滿了道聽途說的認識和想當然的理解,所以才讓道家揹負了「消極 」的壞名聲。

歷史上的許多道家人物並非消極無為,而是大有作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歷史關頭,他們的作用更為明顯,只不過他們功成而不居,躲在巨人的影子下面,因此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什麼顯赫的名字,或者是留下了名字,但由於其功業的神奇,在民間就有了種種傳說 。

但道家無為卻被「有心」的儒家學者、佛教徒以及某些受佛教影響的道教徒解釋得面目全非;無為被僵化為「什麼都不做」;道家所包含的科學精神和思維方法完全被視而不見;道家的積極思想沒有得到更多的張揚,而消極思想卻在滋生蔓延。

8樓:金湖三河兄弟

無為不是沒什麼作為,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的為是最能的為,是有作為的,無為的為是最高效的作為。

老子的無為是順其自然的為,是少礙無礙的為,是順暢的為,是與世之眾事有機結合的為,是與眾多無為之事聯動的無為。

老子的無為是適其時機無過無不及的為,老子的無為是科學作為,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是效果最佳的作為,這效果最佳的作為才能算作是無為無不為。

老子的無為是不高不低不大不小不貴不賤不急不緩的為。

9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實際上就是老子很重要的一個思想,「無為而治」

無 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無 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來 的 。 老 子 認 為 天 地 萬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萬 物 的 運 動 變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規 律 。

那 麼 道 的 規 律 又 是 什 麼 呢 ? 老 子 說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經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見 , 道 的 最 根 本 規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為 本 , 那 麼 對 待 事 物 就 應 該 順 其 自 然 , 無 為 而 治 , 讓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發 展 , 使 其 處 於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狀 態 , 不 對 它 橫 加 幹 涉 , 不 以 有 為 去 影 響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 也 只 有 這 樣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發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來 , 為 人 處 事 , 修 心 煉 性 , 都 應 以 自 然 無 為 為 本 , 避 免 有 為 妄 作 。 老 子 說 : " 是 以 聖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經 · 二 章 》 ) " 上 德 無 為 , 而 無 以 為 ; 下 德 有 為 , 而 有 以 為 。 " ( 《 道 德 經 · 三 十 八 章 》 ) "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於 無 為 。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 ( 《 道 德 經 · 四 十 八 章 》 ) 嚴 君 平 亦 謂 : " 有 為 之 為 有 廢 無 功 ; 無 為 之 為 成 遂 無 窮 … … 覽 天 地 之 變 動 , 觀 萬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為 亂 之 首 也 , 無 為 治 之 無 也 。 " ( 《 道 德 真 經 指 歸 · 卷 八 》 ) 總 之 , 根 據 道 家 的 觀 點 , 在 自 然 無 為 的 狀 態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規 律 順 利 發 展 , 人 身 、 社 會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為 幹 涉 事 物 的 發 展 進 程 , 按 照 某 種 主 觀 願 望 去 幹 預 或 改 變 事 物 的 自 然 狀 態 , 其 結 果 只 會 是 揠 苗 助 長 , 自 取 其 敗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應 該 採 取 無 為 之 道 來 養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達 到 預 期 的 目 的 。

當 然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 決 不 是 一 無 所 為 , 不 是 什 麼 都 不 做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是 不 妄 為 , 不 隨 意 而 為 , 不 違 道 而 為 。 相 反 , 對 於 那 種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則 必 須 以 有 為 為 之 。

但 所 為 之 為 , 都 應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 無 為 之 為 發 自 自 然 , 順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為 , 而 不 是 人 為 而 為 。 所 以 這 種 為 不 僅 不 會 破 壞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於 事 物 的 自 然 發 展 和 成 長 。

二 、 個 人 生 活 與 無 為 而 治

在 現 代 社 會 , 隨 著 科 學 技 術 的 發 展 , 不 僅 人 們 的 物 質 生 活 有 了 巨 大 的 提 高 , 而 且 人 們 的 精 神 生 活 也 變 得 越 來 越 豐 富 。 但 與 此 形 成 鮮 明 對 比 的 是 , 人 們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卻 並 沒 有 隨 著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提 高 ; 相 反 , 在 許 多 時 候 , 人 們 反 而 覺 得 比 以 前 更 不 幸 福 , 更 不 快 樂 。 究 其 原 因 , 則 是 因 為 現 代 社 會 以 其 多 姿 多 彩 的 形 態 展 現 在 人 們 面 前 , 面 對 各 種 各 樣 的 物 質 和 精 神 誘 惑 , 人 們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激 發 , 但 人 們 滿 足 自 己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能 力 又 是 有 限 的 , 於 是 導 致 人 們 內 心 的 無 盡 痛 苦 和 煩 惱 。

實 際 上 , 根 據 道 家 的 觀 點 , 人 生 的 一 切 痛 苦 和 煩 惱 皆 源 於 人 的 有 為 。 人 不 願 意 按 自 然 的 秩 序 去 生 活 , 不 滿 足 於 既 有 的 自 然 狀 態 , 而 總 是 試 圖 按 自 身 的 願 望 和 他 人 的 要 求 去 改 造 生 活 , 並 自 認 為 這 樣 才 會 使 生 活 更 美 好 。 殊 不 知 , 這 種 對 自 然 的 生 活 秩 序 的 破 壞 , 不 僅 不 會 給 人 帶 來 幸 福 和 快 樂 , 反 而 會 給 人 造 成 無 盡 的 痛 苦 和 煩 惱 。

那 麼 如 何 才 能 從 根 本 上 擺 脫 人 生 的 痛 苦 和 煩 惱 呢 ? 道 家 認 為 , 最 根 本 的 解 決 方 法 就 是 無 為 而 治 。 因 為 真 正 的 幸 福 和 快 樂 並 不 是 超 越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滿 足 , 而 是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滿 足 , 必 然 是 符 合 道 的 規 律 的 自 然 無 為 狀 態 。

對 人 來 說 , 要 達 到 自 然 無 為 首 先 就 是 要 使 人 的 精 神 意 識 進 入 虛 靜 狀 態 。 因 為 人 之 有 為 皆 因 欲 念 而 起 。 欲 念 一 起 則 心 動 , 心 動 則 意 動 , 意 動 則 神 動 , 神 動 則 氣 動 , 氣 動 則 形 動 , 形 氣 神 動 則 必 然 神 馳 於 外 , 氣 散 於 中 , 精 耗 於 內 , 健 康 為 之 受 傷 。

老 子 雲 : "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聾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馳 騁 田 獵 令 人 心 發 狂 ; 難 得 之 貨 令 人 行 妨 。 " ( 《 道 德 經 · 十 二 章 》 ) 如 果 人 貪 圖 感 官 的 享 樂 , 使 精 神 意 識 隨 五 官 而 馳 散 於 外 , 欲 念 妄 想 致 心 神 不 寧 , 人 的 身 體 就 會 受 到 損 害 。

要 防 止 這 種 局 面 的 發 生 惟 有 一 法 , 這 就 是 虛 其 心 , 靜 其 神 。 心 虛 則 欲 望 不 起 , 神 靜 則 念 頭 不 生 , 心 清 神 靜 , 根 本 堅 固 , 形 神 相 親 , 則 能 長 生 久 視 。

盧梭的思想主張是什麼,盧梭的主要思想主張有哪些?

盧梭的主要思想主張 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 堅持 自然神論 的觀點 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 理性王國 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 提出 天賦人權說 反對 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 反對封建教育戕害 輕視兒童,要求提高...

墨子的主張是什麼,墨子主張的思想是什麼?

墨子的政治主bai 張體現du在兼愛 非攻 尚賢 zhi尚同 節用 dao節葬 非樂 非命 內天志容 明鬼等十個方面。兼愛 不分等級 不分遠近 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非攻 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和平。墨子提出的這十大主張 尚賢 尚同 節用 節葬 非樂 非命 尊天 事鬼 兼愛 非攻 墨子主張的思想...

清靜無為什麼意思,清靜無為是什麼意思啊?

清靜無為的 複意思是 春制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出自 唐 賈至 虙子賤碑頌 清靜無為,邑人以康。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同鄉的人都很富足。例子 歷史上有許多開國之君,都提出了清靜無為的治國理念。語法 作謂語 定語 近義詞 恬淡無為 無所用心 反義詞 處心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