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 與 風聲鶴唳 的來歷

2021-03-21 15:34:42 字數 5676 閱讀 8202

1樓:**小蝦米

樓上那位好能扯啊

~~~~~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裡。

要注意成語中的「唳」字,不同於眼淚的「淚」,粵語兩字讀音相同,普通話「唳」不讀「淚」,而讀「立」了。此字可解作鳥兒鳴叫之聲,「鶴唳」當然本指仙鶴鳴叫,但泛指鳥兒鳴啼。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把風聲鳥叫聲也當成了敵人追趕的異常聲響,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敵人的軍隊,足見戰敗逃亡時驚嚇恐懼到了什麼程度!

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

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

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後人根據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

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

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

」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佈陣,企圖憑藉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風聲鶴唳

成語解釋······

風聲鶴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 釋 唳:鶴叫聲。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呼喊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 處 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示 例 郁達夫《出奔》:「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

近義詞 草木皆兵

反義詞 風平浪靜

典 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

」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 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2樓:蝶沐幽香

淝水之戰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釋疑: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成語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嚇得魂不附體。

(其中~代表本詞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訊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的士兵**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3樓:匿名使用者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裡。

要注意成語中的「唳」字,不同於眼淚的「淚」,粵語兩字讀音相同,普通話「唳」不讀「淚」,而讀「立」了。此字可解作鳥兒鳴叫之聲,「鶴唳」當然本指仙鶴鳴叫,但泛指鳥兒鳴啼。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把風聲鳥叫聲也當成了敵人追趕的異常聲響,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敵人的軍隊,足見戰敗逃亡時驚嚇恐懼到了什麼程度!

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

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

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後人根據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

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

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

」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佈陣,企圖憑藉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來歷 5

4樓:匿名使用者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裡。

要注意成語中的「唳」字,不同於眼淚的「淚」,粵語兩字讀音相同,普通話「唳」不讀「淚」,而讀「立」了。此字可解作鳥兒鳴叫之聲,「鶴唳」當然本指仙鶴鳴叫,但泛指鳥兒鳴啼。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把風聲鳥叫聲也當成了敵人追趕的異常聲響,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敵人的軍隊,足見戰敗逃亡時驚嚇恐懼到了什麼程度!

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

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

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後人根據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

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

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

」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佈陣,企圖憑藉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風聲鶴唳

成語解釋······

風聲鶴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 釋 唳:鶴叫聲。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呼喊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 處 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示 例 郁達夫《出奔》:「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

近義詞 草木皆兵

反義詞 風平浪靜

典 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

」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 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打一生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猜一生肖

前秦苻堅在淝水被晉軍打得大敗 往回逃的路上聽到風聲猶如鶴叫 都以為是晉軍來追擊他們,意思是指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那麼在12生肖中那個動物有可能相關性呢。1 鼠 膽小害怕,遇到聲音就跑掉,看到人就嚇走,與風聲鶴唳相關性最強 2 雞 由風聲鶴唳推出鶴立雞群,由此來說是雞 3 虎 山中的大王,老虎出現讓...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怎樣故事,主人公是哪個朝代的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釋疑 唳 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成語出處 晉書 謝玄傳 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成語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 嚇得魂不附體。其中 代表本詞條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琅琊王司...

說說「草木皆兵」的來歷,說說為什麼喜歡草木皆兵這則成語

說說為什麼喜歡草木皆兵這則成語 草木皆兵c o m ji b ng 釋義 木 樹 皆 全 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 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語出 清 曾樸 孽海花 第二十五回 大有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之感。正音 皆 不能讀作 ji 辨形 皆 不能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