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用到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意

2021-03-21 13:03:54 字數 5528 閱讀 3204

1樓:匿名使用者

意象:洞庭水、岳陽樓、吳楚、乾坤日月、孤舟。

畫面:早就聽聞洞庭湖水的波瀾壯闊,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陽樓來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佈於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湧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裡浮蕩著,景象壯美極了!

意境:沉雄悲壯、博大深遠。

擴充套件資料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兩聯寫登岳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巨集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悽傷。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

創造背景:大曆三年(768),杜甫離開夔州(今重慶奉節)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陽(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2樓:匿名使用者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

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3樓:使用者

意象: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歸鳥、落木、長江

畫面: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

意境:沉鬱悲涼(蕭瑟淒涼),雄渾開闊。

登岳陽樓杜甫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內容豐富,風格雄渾,意境開闊巨集偉,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置身於杜甫營造出的詩境中, 胸襟為之開闊,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吟誦起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孟浩然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些描繪洞庭湖的千古佳句,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更給人震撼心靈之感,它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的絕唱。

寫這首《登岳陽樓》的時候,杜甫已經是五十七歲的老人了,僅過了兩年,他就用盡了人生的全部時光。五十知天命的杜甫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 貧病交加,再加上祖國不能統一,北歸無望,他們一家人只能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當他邁著艱難的腳步,登上岳陽樓,遙望故鄉的時候,不禁觸景感懷,提筆寫下這不朽的篇章,使其成為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被前人稱作盛唐五律第一詩。

5樓:文史一家人

表達了詩人雖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不忘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了對風雨飄搖中的大唐王朝深深的憂慮。

詩中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擴充套件資料:

《登岳陽樓》作品原文及賞析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詩歌賞析

此詩為登樓抒懷之作。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

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

聯絡下文更是如此。

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

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成為兩塊。

「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彷彿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彷彿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浮」字也有動態感,彷彿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果。

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訊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瞭解朝裡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

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訊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

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

「憑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

「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後,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意境開闊巨集麗,表現手法變化多樣。首聯敘述,交代登樓緣由;頷聯描寫,繪製巨集闊壯觀圖景,又運用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尾聯又運用了抒情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從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悽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6樓:岸裡何以顧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大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登岳陽樓》這首詩篇幅雖短但氣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7樓:皓凌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由衷的禮讚,不過詩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詩文如下:

《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在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首聯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8樓:

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

詩歌鑑賞有哪些基本知識

9樓:匿名使用者

一、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

常見的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2.表現手法

①渲染 ②襯托 ③含蓄 ④用典 ⑤象徵 ⑥移情 ⑦虛實相生 ⑧抑揚 ⑨對比

3.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誇張、排比、襯托、用典、設問、反問)

二、詩歌內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託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三、詩歌鑑賞有關的名詞術語

1、評價主旨類 2、分析手法類

3、議論類 4、語言風格類

5、行文技巧類 6、其它

四、熟悉幾種詩歌語言的型別:

1、平實質樸 2、含蓄雋永

3、清新雅緻 4、形象生動 5、絢麗飄逸

五、詩歌的不同風格

1、 雄渾 2、 豪放 3、 沉鬱 4、 悲慨

5、俊爽 6、沖淡 7、曠達

六、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1憂國傷時 2、建功報國

3、思鄉懷人 4、生活雜感 5、長亭送別

七、 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瞭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瞭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複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象,進行二度創作。

八、詩歌鑑賞題的表述

靈活運用常見的古詩鑑賞術語,準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

「寫什麼」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誇飾;用典;含蓄;對仗;韻腳。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10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寫作之特點

(1)多數情況下,詩歌字數少,所以要在有限的字數裡面表現出無窮的意義,就必須一字多用,一字多意。

(2)詩歌的格律在其次,首先要注意詩歌的意味。詩歌多采用比興手法,即用自然地景色來表現作者的喜怒哀樂。

(3)詩歌的特點是言有限而意無窮,往往使用一些慣用的方法和詞語,或者使用一些自然規律來變現詩人的感情如:「皓月當空時,相望商與參」。首先是寫景,寫一輪明月懸掛當空,一個人望著商星一個人望著參星。

其次,商星與參星之是永久不能在同一片天空相望,當商星升起時,參星就落下。當參星升起時,商星就落下。這也就從另一方面表現相望商參兩星的人很難相遇,表現出人生的無奈,也說明人雖然可以騰雲直上,但是親人骨肉之間天涯海角,是最大的無奈。

(4)詩歌一般較少用重複的字或者詞,一旦使用,就要分析一下為什麼使用,往往重複的字或者詞是表示作者某種特殊的情感,但是也不排除其他情況。

(5)詩歌一般有著**般的節奏,雖然字或詞很少有重複,但是節奏往往是重複的,這樣可以增加讀者的共鳴以及對詩歌的記憶。

1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了真樣的氛圍?2 簡

詩歌前兩句很巧妙的通過秋風,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繪了一幅秋風陣陣,古木滄桑,祠廟破敗的古道秋景圖,營造了一種蕭瑟淒涼的氣氛 運用典故。本詩結尾作者採用了運用典故的寫作手法,通過對 黃粱一夢 的引用,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步盧生後塵,熱衷功名利祿的 名利客 的諷刺 邯鄲的路上飄起了秋風,這是襯托,下...

夏意蘇舜飲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小院幽深寂靜,我躺在竹蓆上,渾身清涼 窗外的石榴花盛開,透過垂掛的竹簾專,映紅了虛屬堂。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正是中午時分,我一覺醒來,耳邊傳來黃鶯兒斷續的啼唱。夏意 是北宋詩人蘇舜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 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了詩人悠閒曠達,虛懷若谷的心境。夏意 蘇...

《對韻歌》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一年級語文 對韻歌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蘇幕遮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夏日一個連場陰雨過後的早晨,屋內,沉香正散發著淡淡的香味,驅散了潮溼悶熱的暑氣.天放晴了,鳥兒在屋簷下歡快地叫著,吱吱喳喳,異常可愛.屋外,太陽初升,明麗的陽光照在荷塘裡翠綠.整幅畫面清新自然,從容淡雅.稚子弄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