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習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麼?

2021-03-20 12:59:37 字數 5776 閱讀 9471

1樓:第n次抗日戰爭

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

春節:一年之始,永珍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

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裡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

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麵湯裡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麵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誌。活動有撒灰引龍、薰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 。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

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遊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

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稱「晒蟲節」,有「六月六,晒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晒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晒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物件。

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曆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準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麼?

2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3樓:貝斯和鼓最帥了

1、燈會:燈會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節前後至元宵節時,由官方舉辦的大型的燈飾展覽活動,並常常附帶有一些民俗活動,極具傳統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賞花燈的習俗。

2、踩高蹺:踩高蹺,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

3、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中國民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

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4、舞獅子: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傳統的舞獅活動就伴隨著送暖的春風和歡樂的鑼鼓,出現在城鎮和農村。

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5、貼春聯: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

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中國節日習俗都有哪些?

4樓:第n次抗日戰爭

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

春節:一年之始,永珍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

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裡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

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麵湯裡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麵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誌。活動有撒灰引龍、薰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 。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

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遊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

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稱「晒蟲節」,有「六月六,晒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晒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晒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物件。

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曆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準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5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國所有的節日和風俗

6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國民俗節日有哪些

7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8樓:chloe_女王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永珍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

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夕節: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傳統節日習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麼?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中國的傳統習俗節日 北方有 春節 元宵節 端午 清明節 七夕 中元 中秋等等,民間還有 農曆 2月2 3月3 9月9 10月1 臘月23等等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麼?中國的傳統...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中大部之形成莫不跟歷制有關.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露露女士的新著 中國節 圖說民間傳統節日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月 將中國較重要的傳統節日統計歸納為20個,其中來自日月時令交會的,或與之有關...

中國傳統節日民俗,中國12個傳統節日習俗有那些?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 麥稓做的項鍊 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