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法師 佛法學習幾個關鍵性選則

2021-03-20 06:00:49 字數 5804 閱讀 9044

1樓:繁星流動

佛法的修行次第就是戒定慧,在戒的基

礎上修定,在定的基礎上修慧,以此達到解脫。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

1、戒--------在家五戒、八戒、十戒,出家八戒、十戒、比庫227戒

2、定--------40種禪定方法-----請看清淨道論;四十種止業處,即是:十遍、十不淨、十隨念、四梵住、四無色、一想、一差別。

此中的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為十遍。

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為十不淨。

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舍隨念、天隨念、死隨念、身隨念、入出息隨念、寂靜隨念為十隨念。

慈、悲、喜、舍為四梵住。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為四無色。

食厭想為一想。

四界差別為一差別。

3、慧--------十六觀智,即:名色識別智、緣攝受智、思惟智、生滅隨觀智、壞滅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察隨觀智、行舍智、隨順智、種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

其中,能夠斷除煩惱的是道智。道智生起後即證悟相應的聖果。道智與果智兩種屬於出世間慧。

在證悟四果阿拉漢道智的時候,就是解脫了一切煩惱,徹底脫離了輪迴。

2樓:宰父梅花所姬

先了解佛教和三皈依的意義。可以看《認識佛教》和《什麼是三皈依》,然後在生活中遵守基本的五戒,如果犯戒應該懺悔。然後,選擇一個法門,例如:

淨土唸佛法門,聽一個師傅講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於在家學佛空閒時間不多人,比較容易得到佛法的利益。

3樓:t深深海底行

樓主您好!

您這個問題很大,所以要多說幾句:

第一: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首先,信不信輪迴?如果沒有輪迴,就沒有必要學佛了。

99%的人不信輪迴,所以才會為了這唯一的一生一世而努力。因此,很多人只要不違法或者不被抓到,可以為了五欲之樂不擇手段。新聞上有很多,不必舉例了。

更多的「學佛人」,求神拜佛,只為了讓自己或家人的生活情況變好:升官發財,健康平安.......等等訴求。

所以,他們要求「靈驗」:誰靈驗就拜誰。這樣,很多寺廟就有了大年初一的「頭一炷香」:

據說是最靈驗的;還有幾千幾萬元的「高香」。不過是把佛菩薩看成**:我給你這麼多,你的回報------還是為了現世的利益。

稍好一點的情況:學佛是為了「心靈的平靜」,或者說:「人生最高享受」。

這樣,很多「學佛人」一般會提問:「懂得這些道理對生活有什麼指導意義」?「怎麼把佛法用於生活」。

看看:生活------還是今生今世,還是五欲之樂。

上述就是佛教的宗教化、外道化、世俗化。根子在於:並未真正信受「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第二:六念處的循序漸進

如果輪迴是真實的,人們的三觀就會從根子上改變:

修佈施,未來世會成為高富帥,會健康長壽,家庭美滿。而不是去求現世報。嚴持五戒,未來世不至於下墮三惡道。

修十善業,未來世可以生於天界。皈依三寶,未來世可以不斷接近佛法,以至於解脫生死,圓成佛道。

上述次第,才是學佛的次第:先因過去世的善根而信受「因果輪迴」。接下來就是:「六念處」------念施、念戒、念天、唸佛、念法、念僧。

因為信受輪迴,所以有了修佈施的動力;因為信受輪迴,所以不願下墮惡道而持五戒;因為信受輪迴,願意修十善業求生天界,免去人類的種種煩惱。這就是六念處的前三:念施、念戒、念天。

有了上述修學,就有資格學習「四聖諦」了--------從四聖諦開始,算是進入了真正的佛法。因為四聖諦唯佛教獨有;因為四聖諦能夠解脫生死,不會再以念施、念戒、念天--------求福報為究竟。

第三:小乘佛法的根本:四聖諦

諸佛說法,必先說四聖諦,說四聖諦,必須先說「苦聖諦」。苦集滅道的次第不能顛倒。

苦聖諦的意思,不是說:「人生如何不如意」。而是說:

「意識心存在的當下就是苦」--------即便您是年輕健康的高富帥,即便您萬事如意,即便您意氣風發.......只要意識心存在,就都是苦。這個認知,才是佛教的苦聖諦。

可是,很多「大師」,其實連苦聖諦也不懂,所以才會教導學人:「如何事業有成」;「如何獲取心靈的平靜」......。

苦是什麼?

其一:無常即是苦:其中起碼包含了「壞苦」與「苦苦」:

擁有的一切都是「暫時有」,必定會隨著老病死而毀壞,這就是「壞苦」。因為壞苦而導致的,對壞苦的切膚之痛,就是「苦苦」的一種。

因為一切法都是無常,所以一切法都是苦聖諦所含攝(無一法不是苦)。

其二:五陰熾盛是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

這是所謂「七苦」。七苦的根源是「五陰熾盛」:因為您的五陰身存在及運作,所以才會有這些苦。

離苦的感受大家都可以驗證:您處於「熟眠無夢」之時。五陰暫時斷滅,此時您絕對不會有苦。

這就是「意識心存在的當下就是苦」的道理:若欲離苦,除非斷滅意識心(意識心是五陰之一的「識陰」:識陰一共有六種:

意識只是其中之一)。

此外,還有「行苦」:也是因「五陰熾盛」導致:行苦很細微:快樂如嘿咻,感覺不到苦,可是,如果24小時連續不斷,一定是苦不堪言。

如果實證了「苦聖諦」,接下來了知「苦集聖諦」---------苦的原因,是因無明而積累了出生下一世五陰身的因(業)。所以,需要滅盡一切法(包括意識心),這就是「苦滅聖諦」。滅盡一切法,就是「無餘涅盤」。

出生下一世的因全部滅盡。

如上即是:「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大致內容。

第四:大乘佛法------成佛之道

懂得了前面的道理,卻依然會認為「活著很好」。這是習氣。可是,若欲解脫生死,必須永不再生。必須能捨棄一切法。所以,小乘佛法(解脫道)是「舍法」(如《俱舍論》)。

無餘涅盤,是真正的「死」:再也不會輪迴。當然,因為滅盡意識心的原因,不知道自己在涅盤中。

其實已經沒有了「自己」。這樣,涅盤豈不是斷滅空?不是!

因為還有永遠不了別一切法的「涅盤本際」獨存。

涅槃本際的永不壞滅,就引發了更為殊勝的大乘佛法:不離生死而能解脫生死,是為「不可思議解脫」。

解脫生死,完成了「四聖諦」的修行,就是佛了嗎?不是!這只是阿羅漢的修證,不是佛的修證。

因此,需要繼續進修,直至成佛。佛教,是佛的教導,不是阿羅漢教;佛法,是成佛的方法,不是阿羅漢法。因此,需要找到佛:

這個真實常住的「涅盤本際」(法身佛)。

這樣,大乘人就會在不滅一切法的情況下,在活著的時候,就先實證涅盤(開悟明心)。而不是並未實證涅盤的情況下,靠滅盡一切法的方法去取「涅盤」(阿羅漢)。

明心之後,才算是走上的成佛之道。所以,修學成佛之法(佛法)需要念佛、念法、念僧(六念處的後三項)。

唸佛,是時時刻刻以成佛為牽掛:佈施不再是為了未來世的富貴,而是為了成佛而準備資糧;持戒不再是為了未來世獲得人身,而是為了以人身為平臺,修學佛法;這樣,每一次身口意行,念念不忘圓成佛道,是名「唸佛」。這就是經上所說:

「念念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時時刻刻都在念佛,而不是口中稱頌佛名。

念法,念念不忘對成佛之法的聞思修證;

念僧,念念不忘親近真正懂得佛法的人。

第五:如何學佛

如上,可以看出學佛的基本次第。這些次第缺一不可。如果沒有經歷這些次第,學佛的環節就有缺失:

就像散落的佛珠,無法連成串。這也是很多人多年學佛卻依然思路混亂的原因。如下:

一:信受因果輪迴---------

二:念施、念戒、念天,修集深厚福德-------

三:修學四聖諦,斷除我見--------

四:發菩提心。念念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成佛道,願度眾生之心)--------

五:皈依三寶,唸佛、念法、念僧,廣修六度波羅蜜--------

六:開悟明心,真正走上成佛之道--------

七:悟後起修無量劫---------

八:圓成佛道。

+++++++++++++++++++++++++++++++

其中第一、第二條:不是諸佛所說,而是「眾生因緣成熟」:絕大多數人都信受因果輪迴;諸外道教授佈施、持戒及生天之法(包括四禪八定五神通)。

具備了這些條件,佛才會出世。出世之後,示現出家修行,學習外道法成就,於菩提樹下成道。則一定先講「苦聖諦」等解脫生死之法,而後講明心見性的般若諸經,最後講悟後起修的唯識種智(成佛之法)。

這就是「三轉@@」。

如今末法,莫說從「苦聖諦」開始,乃至人天善法也少有人信,甚至於因果輪迴也成為大眾嗤之以鼻的「迷信」。甚至於「學佛人」都沒有具備第一條:信受因果輪迴。這樣「學佛」,不過是學哲學。

不信輪迴,不積累福德資糧,不修小乘解脫道斷除我見,不願皈依三寶,不願發菩提心,希望靠自己的「聰明伶俐」去學佛;甚至一開始就想明心見性。這些想法,猶如「空中樓閣」:不僅不可能有任何成果,而且往往成就大妄語業。

這些都是末法時期「眾生根器轉劣」的體現。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4樓:匿名使用者

1、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四部《阿含經》、《淨土諸經》、《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千萬不要以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經,就差不多瞭解佛法了。另外經過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對佛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經,要進行修行。

佛法兩千多年了,佛經浩瀚,不論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幾乎你們所有的疑問,佛經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淨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唸佛心要恭敬虔誠,從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

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

最能去妄,妄念無處著腳,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久當自得耳。大勢至菩薩謂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淨土宗唸佛法門)

(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印光法師)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4、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定弘法師 怎樣處理世間法與佛法的關係

樣樣都要學,處處修行無量劫,修行克證如來地 講到這一段 就是說,怎樣把大方廣佛華嚴 把大乘佛法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是一不是二。有人說我這工作妨礙修行,錯了!你把修行跟生活分做兩樁事情,你不知道它是一樁事情。到一到什麼程度?身土不二,自他不二。那個他的範圍很廣,他不僅是指人...

任何行業做到頂尖,都入佛法之諸法空相嗎

沒有這種說法。佛法諸法空相,是因為一切本來就是虛幻的不真實的,皆因貪嗔痴作怪,故叫人不要執著,慢慢放下。但做到頂尖,本來就是在爭強好勝,就是要貪圖第一啊,這與佛法相悖,怎能入道呢?這種佛法並可以相信,因為自己的命運都掌握自己手中。世間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免費...

佛法說萬物皆空,不要追求,但智慧是空的嗎 要追求嗎

智慧是你本來就有的,是每個人都具足的,但我們為什麼就沒有了呢?佛說,不是沒有了,是因為我們人的貪嗔痴恚把我們本來就有的智慧迷失了,所以只要我們恢復我們本來就有的智慧就可以了,但是怎麼才能夠恢復呢?這就是要悟,怎麼才能悟呢?有唸經的,有參禪的,萬物有情 無所謂實在與虛空 取決於對智慧的態度。空是勝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