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孔子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2021-03-07 12:16:45 字數 5409 閱讀 6165

1樓:小蘋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先代為宋國貴族,因政治動亂遷居魯國,世為魯人。父親名絕,字叔,曾任魯國下級武官,為當時著名武士。

孔子自幼好學,自謂「十五而志於學。」少年時學過一些藝能,「吾少也賤,故能多鄙事」。

青年時作過看管倉庫、牛羊的小官。三十歲左右時,學問已相當成熟,但按當時的階級狀況,他還不能越過貴族等級的限制有所建樹,於是就開闢了一條私人講學的道路,用自己學習所得,去培養聞道濟世的優秀人才。

孔子的中庸思想主張

孔子對於周禮,推崇備至,曾言「吾從周」。但他的這種繼承是以改革為前提的。他對周禮的態度,一是不廢棄周禮,而在周禮的基礎上加以「損益,二是適可而止,也就是要做到「中庸」。

這種態度固然有其保守的一面,但作為改革者,孔子思想的主流還是順應歷史發展,閃耀著奪目光輝的。

孔子的仁愛思想主張

子所述的「仁」則是包括政治、倫理、價值準則和道德追求等社會生活中非常廣闊的範圍。在篇幅僅萬餘字的《論語》中,孔子對「仁」的表述就有百次之多,但其核心是「仁者愛人」。如樊遲問仁,子日:

「愛人。」

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日: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這裡,孔子雖然沒有對仁下過明確的定義,但「愛人」一語,可以作為對仁的簡要概述。愛人就是對別人有同情心,有關心他人的真實感情,並在一定時期,可以「殺身成仁」。

而「克己復禮」,也包含著利他行為,達到這種境地的方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的道德思想主張

從仁愛的精神出發,孔子主張在政治生活中貫徹道德原則。換言之,即使政治行為道德化。孔子的這種「德內政」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對於統治之道他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力,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就是說,用強制的方法只能使民畏懼而不敢犯罪,但卻消除不了犯罪的動機。如果用道德去感化,就可消除犯罪的動機.由此,他主張統治者對民要施以「富民」、「惠民」之策,同時要避免貧富過分懸殊。

對於**,他曾發出過「苛政猛於虎也」的感嘆。

2樓:小美女_侯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3樓:樊廣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4樓:卑長征眭歌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曆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多達三千人,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為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任魯國司寇;後攜**周遊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姜廣輝認為,「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象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

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

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5樓:焦榮花全碧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程序,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成為東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論基礎。以孔子為代表創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流和基礎,時至今日仍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孔子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當代,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

「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

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6樓:樹瑤鬱碧

孔子像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子姓,以孔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昌平鄉(今曲阜市南辛鎮)人。家中排行第二。

我國古代偉大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曾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後人把孔子的言行語錄記錄下來,作成《論語》。在天道觀上,孔子不否認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對其持懷疑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被尊為「至聖」「素王」,曾子則為宗聖。孟子為「亞聖」。他的言行被他的學生寫成創世鉅作《論語》。他還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者

7樓:牟蝶孟胭

孔子:子姓,以孔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

在春秋戰國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子」,而且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子」,因為「子」還是一種爵位,所謂「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別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麼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老師」;要麼就是較有道德的貴族;孔子、老子屬於前者。

而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

據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東夷族)後裔,故為子姓。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夏邑)。

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

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樑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

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偉大思想與孔子母親有很大關係,其母顏徵在和他的外祖父顏襄對孔子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伯」為老大,「仲」為第二,「叔」為第三,「季」為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來排序,就以孟、仲、叔、季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長的(大哥或大姐)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

由於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孔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棟樑。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作《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2023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回到2023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相關知識,有關孔子的知識

孔子 子姓,以孔為氏,名丘,字仲尼。子 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 子 而且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 子 因為 子 還是一種爵位,所謂 公侯伯子男 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別人以 子 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 要麼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 老師 要麼就是較有道德的貴...

看龍比賽用孔子的什麼名句,有關孔子的簡介及名言名句

孔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胡飛雪寫的。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2.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5.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6.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盡善盡美的故事,和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後生可畏 孔子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 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子專覺得奇怪,就問站屬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 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 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會傷人的身體 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 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過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