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可否視為一種哲學佛學是哲學嗎?

2021-03-07 02:26:37 字數 5755 閱讀 6695

1樓:匿名使用者

1.佛法非宗教非哲學

歐陽竟無先生講

王恩洋筆記

2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哲學

只要是理解人生活的意義和事物存在的原因的思想都是種哲學

佛教是按馬哲看來是種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

3樓:春風如舊

科學的科學是哲學,哲學的哲學是玄學,玄而又玄才是佛學。佛學玄又玄,哲又哲,科又科,在世間再也找不到這麼圓滿、偉大的學科。世間法很多,大學開的課程

也多,各科各系都可以讀,唯有佛學很少有人去談,就是哲學系的老師也未必懂得佛學。六祖大師不識文字,卻懂得佛學。所以佛法不一定是在文字相上轉,越轉越迷惑,所知障、文字障都來了,所以佛學要悟,要直下承當,不是思維、推理、論斷的問題。

ps不知道你看沒看懂,反正我沒看懂

4樓:掠過長空

佛學既不是哲學也不是宗教。是一種教育。

5樓:釋妙偉

「佛學系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孫中山

6樓:為你而來的僕人

不是佛學

而是佛法

佛法是無所不包無所遺漏的

佛法的基本特性為善

——不要把修煉當成一般認為上的學問去研究

那是可以度人出紅塵苦海的法理

佛法豈是「研究」就能明白的?!

不按照佛法去修那是不可能明白其高深的法理的,所明白的只能是常人這一最淺層次的人的法

若想明白什麼是佛法,佛法是怎麼回事,那就按照佛法中所寫的去修吧,這是唯一的可知在自己層次相對佛法的全部。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佛學裡也有的東西是有道理的

從中國宗教觀念看,佛學不是一種哲學,因為在我國對於象佛教那樣的只能是一種宗教信仰,只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待,它不能代表一種民族的觀念,不象馬克思主義哲學那樣被世人所接受

8樓:單車倒逆行

佛學更多的是教人形成一種處世信仰,他代表的是一個人對自己人生的

態度,而且這種態度是有一定的準則的.按照現代的一般觀點,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哲學可以用來概括一切事物的原因(雖然可能不是合理的),從這個定義上評價,佛學不應算哲學.不過你可以把它作為你的處世哲學.

9樓:明園

馬克思主義哲學也不能代表一種民族的觀念啊。。只因為現在是我們國家執政黨的哲學,,所以感覺好象是在代表一樣。。

佛學是哲學嗎?

10樓:似水我是

佛學是世人對佛家佛法、佛理的理解和認識。

要說哲學先說哲理,什麼是哲理呢?哲理統通常指的是宇宙和人生的原理,但是人們認為的宇宙只是基於自己知識體系的認識,所以有侷限性。哲學就是闡述哲理的學問。

信仰呢,通常指人們對宗教、哲學、政治、某種觀點的廣泛且高程度的信任,並且潛意識中已經把所信仰的東西作為一種評判別的人事物的標準。

所以呢,有些人把他知道的所謂佛學當做哲學,也有的人把佛學當做信仰;

是信仰的可以是哲學也可以不是,是哲學的可以是信仰也可以不是,因人而不同。

11樓:奧陶紀

首先哲學與信仰沒有任何必然聯絡。信仰絕不等於哲學,任何一個哲學家如果持某種信仰,那對他來說如果不是失敗的就一定是危險的。一旦信仰,客觀不在。

哲學是倫理科學,靠的主要是邏輯方法,分析,推斷,辯證。不是信仰不信仰,那個說起來太主觀。

其次,佛學中的一部分是哲學,不完全是。佛學中的一部分可以說是東方哲學的代表了。叔本華本人就對佛學相當有興趣。

但是某些部分是純宗教的,比如說說了壞話死後會被割舌頭啥的這部分= =。

12樓:小錦蓮蓮

當書本或知識真正與生命相貼時,那就是最真實的信仰,也是最動人的哲學。

佛學是信仰還是哲學,這就要看那個看它的人了。我們把它變成一個不可詆譭的宗教,還是一種關愛慈悲包容的品性,或是對人類精神宇宙精神的研究,那就要看我們自己了。

跟佛學的本身沒有任何關係。

13樓:夏日傾情良

佛學當然是哲學,佛教是由一些具有相同信仰或哲學觀念的人們成立的一個組織。就好比馬克思主義是學術,而共產黨則是組織。信仰和哲學有著天然的聯絡。

哲學思考有助於形成理性的信仰,而信仰本身,又可以滿足促使我們進行廣泛深刻的哲學反思。釋迦牟尼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十九二十世紀的中國人更是一堆。

由是觀之,哲學本乎於人,又歸於人。人為第一要務。哲學就是人本身。

也唯此,哲學才有了生命。附 ,哲學即理性智慧,信仰即情感。哲學家與宗教家的不同在於後者不僅是思考者,還是踐行者。

14樓:匿名使用者

按馮友蘭的說法 宗教就是是哲學與迷信雜糅在一起而佛家哲學 是佛教的哲學思想

也就是說佛教中會有迷信 但是真正所謂佛家哲學是不含有佛教的迷信神話傳說 它只是佛教中蘊含的哲學思想 成為佛家思想 中國的佛家思想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 和藏傳佛教等其他宗派的佛教哲學思想不盡相同

補充一下 道家與道教的關係 比佛家與佛教的關係遠一些 道教是模彷彿教建立的 把道家思想的奠基人拉來做大神 道家講究無為 而道教講究長生 就是一個明顯的差別

15樓:匿名使用者

但是佛「教」已經入「俗」,算不算哲學見仁見智。

16樓:匿名使用者

是是信仰的是哲學。是哲學的不一定是信仰

宗教更多的是依靠信仰。哲學則是理性

17樓:還是未知

佛學既是信仰,也是哲學。

佛學是一種智慧的哲學,信佛學,信的是佛學的方法,佛學的智慧。

18樓:匿名使用者

貼近!!

所有根思考有關係的都是哲學 宗教的最初都是給人類更好生活找一條道 !

19樓:東方廉貞

佛學是一種教育方法,教你修行證道的方法

20樓:嶽章戶湘君

佛學是哲學的哲學,哲學是世間的理論,佛學則包括世間出世間一切法。

哲學和佛學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21樓:維維豆奶

有區別的。

1、宗教的實踐

佛教與哲學都是對於自然、宇宙、人生種種問題的思惟探求,唯哲學缺乏宗教的實踐。因此,佛教與哲學雖存在著相容性,但對人生的**不同。

2、根本問題

哲學所要**的根本問題,即是宇宙人生的本原。在西方傳統哲學裡,認為「存在」的本原,往上可追溯到唯一的真實存在,即是上帝,此上帝創造並主宰整個世界。

然而佛教並不承認有一個主宰者存在,萬物也不是真實的存在,萬物非由上帝所主宰,而是「法爾如是」的因緣所生法,是無常無我,是因緣和合的暫時性存在,非絕對獨一的存在論。

3、本質

佛教早期的瑜伽行派及後期的唯識宗都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是由人的「心識」所變現出來的,這是佛教對本質與現象的認識論。西方哲學則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本質和現象是對立的,本質是事物自身的根本性質;現象則是事物本質的外在表現。

4、思想

哲學的目的不僅限於理論的辯說,而且要能力行實踐。佛教以宗教的立場而言,具有賦予生命終極關懷的意義,以人生的離苦為目標。因此,佛教哲學的人生目的即是涅槃。

而西方哲學對宇宙人生的**,偏重於真理知識的追求,未能提供實質的修行法門,所以在目標上與佛教不同。

22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和佛學的區別:

哲學屬於社會科學

的一部分;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哲學屬於社會科學的一部分;哲學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

佛學屬於唯心主義哲學的一支.簡單地說就是依次包含的關係.宗教是對外部世界的一種認知並且通過形式(儀式,教義,建築,繪畫,歌頌)來表達有強烈的撫慰作用.

哲學籠統地說世界觀和方法理論。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

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哲學的定義一直存有爭議,這個領域隨著歷史而不斷地擴張,且根據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問題興趣而改變著。一般認同哲學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張、命題或理論。

哲學的研究是基於理性的思考,尋求能做出經過審視的假設且不跳脫信念或者只是純粹的類推。不同的哲學家對推理的本質有不同的想法。

佛學:對釋迦牟尼與佛陀學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佛教經典的整理與註疏上。它有時被等同於現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較傳統的研究方法上。

在不同佛教傳統中,產生許多不同的學派。通常有兩種研究方式,一種是考證,梳理式研究。一種是實證佛學所蘊含的深刻義理的領悟式研究。

23樓:百度使用者

孫中山 先生銘言: 佛教 為 救世之仁 ,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學佛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但我們學佛學什麼?什麼是佛?向佛學習什麼?

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覺者 ,《華嚴經》 雲: 【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

】 這就是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就是要了解自己,瞭解一切。

行止圓滿無缺。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這個,學做一個明白人,不作糊塗人。

自覺覺他首先是要自覺,瞭解自心。我們會有人說:難道我還不知道自己嗎?

事實上正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瞭解自己,不熟悉自己。為什麼這樣講呢?

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運轉,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會死。這是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回答清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語言邏輯是怎麼產生的。

不瞭解為什麼有的事情想記記不起來,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該如何做、如何行,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很多哲學家熱衷於**的問題。

甚至於有人為此而發瘋。是任何心理學家也不能徹底搞明白的問題。他或許能夠幫助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為什麼就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會有夢、有幻。有自我,有恐懼,有愛情。這一切的問題無人能夠回答。除了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然而世尊並不是簡單的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幫助我們瞭解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能夠用語言傳達的。

《佔察善惡業報經》 中講唯心識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什麼方法呢?第一步就是對自己的行動、語言、思維切實詳細地觀察。

隨時隨地、沒有間斷地觀察。經典中講「 隨身語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如何產生。我們要自覺,就要深刻、沒有遺漏地瞭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徹底問題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癒、才能幸福。

這樣的瞭解最初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問題的初步答案。那就是「 知唯是心 」知道這一切無不是源於自己的心。

這個心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僅是我們痛苦的源頭,更是我們脫離痛苦、成就幸福,得到無上快樂、清靜、喜樂的鑰匙。

……摘自地藏論壇《唯心識觀(五)-知唯是心》

24樓:匿名使用者

道學以易學為本,人由無極之心而生出周全的行動之理,無論什麼處境都有應對之道,無極之心與外在行動內外相輔,並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撥亂反正的靈活性,容易貼近現實解決問題並與時俱進。

佛學求內心純厚也有無所謂生死色空的無極之心,但缺乏行動之理。雖不失本心真如卻沒有濟世救人的行動之理,要麼呆在廟裡,要麼空喊行善積德,卻難以分辨善惡(善惡在人心,一切唯心,我看誰善誰就善,我看誰惡誰就惡。),不執著的思想又讓想行動的人難以樹立堅定的行動決心,最後只好用「放下執著」來作為逃避行善佈施的理由。

所以佛學很難給人堅強的行動力。雖然對人有安慰作用卻難有激勵作用。用道學來解釋可以說佛學是還沒有生出太極的無極,沒有遇到水土的種子。

哲學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學問,哲學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學問

哲學的基本bai 問題具有重要的理du 論意義.如何回答 其內zhi容的第一方面,即如dao何回答專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屬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如何回答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認世界的可知性,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凡承認思維和存...

有一種觀點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持這種觀點的人其實是認為

a試題分析 哲學是一門科學,但並非是 科學之科學 選項a也把哲學看作 科學之科學 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是錯誤的,選項a跟題意相符。哲學是人類對自然 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進行概括 總結和反思的一門學問,不是所有的哲學都是科學的,b錯誤。哲學揭示的是物質世界的普遍本質和發展的普遍規律,具體科學揭示的...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前者是共同本質特性的提煉與抽象,後者是萬事萬物的現象與事物 是抽象與具體,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哲學上的物質和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有什麼關係 前者是共同本質特性的提煉與抽象,後者是萬事萬物的現象與事物 是抽象與具體,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哲學中的物質和事物是指什麼,二者的定義有什麼區別 在哲學上,物質是指不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