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舒婷和北島詩的意境

2021-03-06 20:14:43 字數 4602 閱讀 8783

1樓:安

兩人均為蒙朧詩代表作家

試論北島詩歌之意境

意境是中國古典詩詞獨特而重要的詩學概念,是中國詩詞的基本特徵和審美基礎。意,即外在的客觀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會環境;境,即創作主體的內在世界,包括情緒,情感、思想、知識、慾望、意志等。

意境是中國古典詩詞傳統的審美概念,而北島不像他的先輩,如聞一多、戴望舒、卞之琳等對古典詩詞有比較高的造詣,受西方現代主義因素的影響或許還要大一些。不過,作為一個漢語詩人,北島難以擺脫漢語思維模式和藝術邏輯的影響,或者說詩歌本來就蘊涵意境這一基本藝術特徵,造境是詩人無法逾越的創作方式。從意與境的關係入手,分析北島詩歌,我們能發現北島詩歌的其他藝術特色,或多或少地窺見意境遺留在以意象為主的新詩中的痕跡。

意境,主要是情和境的內在關係,包括觸景生情、移情入境、情景相融。

觸景生情

當人置身於特定的環境,或突遇某種情況,詩人啟用蘊儲於胸的某種思想感情,物化成文,凝結成詩。

如《岸》,「岸/舉著一根高高的蘆葦/四下眺望」。岸,是白洋澱的岸,詩人曾經在那裡下鄉。在一個星光熠熠的夜晚,蘆葦飄搖的河岸,觸發詩人的遐想,將自己想象成「漁港」,「守護著每一個波浪/守護著迷人的泡沫和星星」,期待他們「載回一盞燈光」,表達自己對窮孩子的同情,憂傷的情懷和博大胸襟。

而在《回憶》中,微淡的燭光,雪白的牆壁,搖曳的黑影,無語的琴,屋子裡這一系列的物象撥動詩人回憶的旋律,浮現於眼前的往事,「彷彿映入水的桅燈/竊竊私語」。冷清的氛圍喚醒詩人孤寂的傷感,而往事則像一抹走過的燈光,似乎「沒有留下痕跡」,卻在詩人內心刻上了難以撫平的傷痕,屋子瀰漫著沉沉的寂寞和惆悵。

詩人的感情並不是明顯的呈現的詩歌表面,而是更潛在的,隱藏於詩歌背後的。《地鐵車站》只是描寫了所見的一些平常的事物,漂浮的木頭,兔皮子帽,山羊,而三輪「你相信嗎」的疑問則道出詩人對眼前所見的懷疑和驚訝,表現了人向自然世界殘酷的掠奪,暗示某種悲哀:人對自然的爭奪,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鬥爭。

而地鐵就意味著一種現代化速度,掠奪和鬥爭的速度。

移情入境

創作主體把豐富、強烈的某種感情外射到所描寫的事物之上,使所描寫的事物呈現出鮮明感**彩。

前期北島抒情直白而熱烈,如「我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宣告》)當然,這樣的時候並不是經常出現,北島是深沉的詩人,不會輕易而膚淺地流露自己的感情。北島詩歌並不是一味宣告式的高喊,這樣只能讓情感飄蕩無存。

移情入境,也並非平面空喊口號般移植,而是藉助外物,滲入情感。如「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回答》),對話式的抒發,為感情尋找了一個宣洩物件;「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既有高昂的格調又有詩意的吶喊,既強烈又不乏含蓄,體現大無畏的膽量和英雄氣魄。

「我要到對岸去」是《界限》這首詩的情感主線,指喻詩人試圖掙脫被塗改的命運的強烈願望。當願望付諸於實際行動時,卻是遭遇的不可想象的阻礙,被打擊成「像一棵被雷電燒焦的樹」,可見要掙脫命運得牢籠實在難上加難。本來按照一般的情節發展,下面的應該是詩人如何堅強,最終獲得成功,只是這樣就只能算是一首中規中矩的平凡的詩歌。

可北島不會那麼庸俗。當詩人重新燃起「我要到對岸去」的戰意時,「對岸的樹叢中/掠過一隻孤獨的野鴿/向我飛來」。詩人頓時覺悟,原來野鴿也同樣的孤獨,也同樣要到對岸去,即詩人所在的地方。

這莫非就是我到對岸後的命運?一隻孤獨的野鴿的拼搏只是一次徒勞無益的飛翔,彼岸即是此岸,野鴿即是詩人。河流終究不是一條界限,不管在什麼地方,孤獨只是隨人改變一個地點,卻始終無法消除,塗改也不過轉換另外一種方式,被塗改的命運也無法避免。

《界限》不是一幅靜態的圖畫,而是一節流動的短片;不是感情的直線流淌,而是一種遞進式的移情。人被燒焦,野鴿驚起,這並不一定是詩人寫照現實,可能是想象,但是這些想象不是隨意臆造,不是不可能存在或發生的實際,而是經過詩人感情的選擇,符合詩人情感抒發需要和藝術邏輯的實際,並且都染上詩人的情感色彩。物象的躁動,正是詩人內心真實的寫照。

王夫之說:「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則自有靈通之句,參化工之妙」 (《姜齋詩話》),其強調創作主體與客觀世界的心物交融。中國古典詩詞中景多數為自然事物,體現大自然的妙諦,而北島詩歌更多的是社會圖象,深入生活,發現生活,揭示人生,具有積極的入世精神。

《日子》流露出一種百無聊賴,無所寄託的情緒。在諸多看似雜亂無序的生活場景背後,隱藏一種無歸宿的深層心理。喧囂的時代,匆忙的生活,只能將心靈寄託於「褪色的**和字跡」,過去成為現在的歸宿。

鎖住抽屜,寫下批語,寄信,打量行人,投硬幣打**,釣魚,輪船,劇場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近乎瑣碎的場景,但是由於有了詩人無歸宿情緒的投射,往往呈現心理意蘊的集中指向,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全詩的表現手法和陶淵明的《歸圓田居》(詩文略)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兩者的情感基調不同,但造境的手法十分相似,或許陶淵明更加富有濃郁的詩意和清幽的韻味,不過,北島也具有與陶詩不同的特色。

首先,陶詩描摹的多是自然景物,如雞、狗、魚、桑樹、草屋等,北島詩更具社會動感和生活氣息;其次,《日子》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全詩沒有出現明確的主語,這可以看作是詩人的生活摘要,也可以看作是讀者的生活體驗,其實這也是每一個經常經歷的生活;既是現在的,也可以看作是昨天和明天的,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生活特徵,從而擁有廣泛的普遍意義。如果陶詩只是抒發了自己對田溫暖、和諧、自由的田園生活的嚮往,那麼北島詩就深刻的表現了現代人空泛忙碌的生活與缺乏精神支柱的心理特徵。如果說陶詩恬靜,溫和,表現一種消極的態度;那麼北島似乎無聊頹廢,實質是採取另一種深刻而不明顯的積極態度,或是靜水深流,或是厚積薄發。

再次,陶詩只限於茅屋周圍的景物,北島的視野就愈加廣闊。從屋裡(抽屜、書)到屋外(郵箱、霓虹燈、櫥窗等),從白天(釣魚)到夜晚(星海),詩歌容納的內涵更豐富。最後,白話文明快直接的特點與新詩自由的結構讓詩歌意境更加開闊、深遠。

情景相生

《雨夜》是一首優秀的愛情詩。在一個政治純粹的紅色年代,青年只許鬧革命,不準談戀愛,青年男女之間只是一種純潔而崇高的同志情誼,談情說愛是小資情調,腐化生活。在這種背景下,自由戀愛無異於英雄式行動。

剛剛被大雨洗刷的夜晚,安靜,像睡熟的小孩;燈光柔和,如一串飾物綴在肩頭;愛人微笑,愈顯美麗。詩人想起了愛人的芬芳和親熱時自己「滾燙的呼吸」。然而,在那些歲月裡,由於各種原因影響,戀愛被蒙上一種悲劇色彩。

雖然勇敢,卻不實現。以往的「歡樂之謎」最後化作辛酸的淚水。詩人是堅毅剛強的,愛雖沉重,卻仍然執著、忠誠。

詩人發出「即使明天早上 /槍口和血淋淋的太陽 /讓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筆 /我也決不會交出這個夜晚 /我決不會交出你」的**,對抗堵住嘴脣的牆壁和分割天空的鐵條。夜的和諧,讓詩人生髮對愛情的美好回憶和憧憬;而愛情的沉重,讓詩人哀傷,所見的牆壁和鐵條披上淒涼的色彩。

知與景意不僅有情,也有知,知,即知性、理性。與同期的朦朧詩人相比,舒婷感情細膩,顧城理想純美,北島則顯冷靜和嚴峻。「當天地翻轉過來 /我被倒掛在 /一棵墩布似的老樹上 /眺望」,這些場景的出現,是既是對自己的寫實,對社會深刻的揭露,

這是一個經典的鏡頭。倒掛,不是新鮮事。猴子會倒掛,雜技演員或體操運動員也會倒掛,街頭頑皮小子也會倒掛。

然而,這一旦成為詩人觀察世界的姿勢,一旦從文字突顯,平常的事情溶進詩人理性光芒,便折射絢麗色彩。看懂這幾個句子的人,無不將這幅畫面烙印在心坎。倒掛的形象,無異於詩人的自畫像,在這裡,詩人表現得與眾不同,說白一些,是「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姿勢。

詩人說自己「被倒掛」,乃出於被迫,從而無情的揭露了社會的荒誕,特定時代與社會對個人的異化;不過,倒掛,又是詩人自己自覺的行為。詩人主動地選擇倒掛審察社會,只有這樣,才能夠和社會保持某種方向的一致,才能夠辨認社會的真相。所以,這是一次社會與個人的雙重發現,而且,是掛而不是趴,這樣,詩人就可以保持和社會的同一高度和深度。

總之,詩人的潛臺詞是:我不是一個倒掛的人,在一個顛倒的社會,我不能正立地站著。

知性是北島詩歌最明顯的特點。生活現實讓詩人作冷峻的思索,而詩人又將這種思索塑造一個形象感性的畫面,重新引起讀者的震撼和反省。詩人之所以成為詩人,不僅在於能在生活中思考,更在於將思考的生活詩意地呈現,創造一種思考的銜鏈。

不是世界有什麼,詩歌才有什麼,而是詩人發現什麼,讀者才看見什麼。

對照以上情與景的三種關係,可以**北島詩歌中的知與景,這裡不再詳細剖析。

詩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寫景,二是敘事。《迷途》以尋找為基本線索,沿著哨音踏上征途,遭遇森林的阻擋,又轉向小路,跟隨蒲公英,到達湖泊,找到「那深不可測的眼睛」,這裡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尋找過程和結果。詩歌本不擅長也不應該糾纏於敘述情節。

《迷途》沒有直接地描述事件,只是通過外在景物的移動寓示尋找的發展過程。另外,全詩也沒有交代尋找的時間,原因和目標,留下很大的聯想空白。尋找的過程並不複雜,沒有很大的轉折,看似一次順暢的尋找,但深入分析,征途不過是一次次迷途。

詩人賴以追蹤的線索是飄忽不定的「哨音」和缺乏方向感的「蒲公英」,在穿越森林的迷茫之後,才發現結果是「深不可測的眼睛」,又一次陷入迷途。可以說,詩人時刻在迷途,流露出人生的懷疑和迷惘。但等是黑暗,走是燈,詩人仍然不斷轉向和頓悟,繼續摸索前進,於矛盾和迷惑中尋找個人的理解和生活真諦。

對理想的渴望,迷惘的森林、哨音、閃爍的眼睛,生活不斷的迷途和尋找,追尋的步步維艱和結局的不可**,這裡,情、景、知、事四體合一。詩人尚如此,人何以堪?

北島是一個曾經備受批判的詩人,當代文學史教材不能繞開朦朧,卻鮮見北島這個朦朧詩開拓者的名字。詩歌並不反對批判,而恰恰相反。只是,在批判之前是否應該仔細想想北島詩歌的可取之處。

筆者試圖從意境這種古老的詩歌模式對北島詩歌做一些分析和欣賞,希望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和指正。以一種交流和欣賞的目光而並非「指導」的態度對待每一首詩歌,每一個詩人,每一股詩潮,是對詩歌精神的尊重。尊重詩歌,尊重自己

如何評價詩人北島後期的詩作,北島詩的北島詩的特點

以前寫過一篇隨筆。重讀北島後期詩歌 八年前,北島從海外歸來,帶回了他海外創作的成果 詩集 在天涯 把一個 決不跪在地上 的英雄,瞬時帶回了人的境地。與此同時,第三代詩群卻丟擲 pass北島 的口號,將北島的創作視為 經典而過時 的產物,於是一片喧囂中,北島的後期詩歌在被充分認識之前就淹沒在新的詩潮之...

求一些比較有意境的古詩詞,求比較有意境的詩詞,越多越好,謝謝!!!!!

花非花 霧非霧 夜半來 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居易 名利歇 是非絕 紅塵不向門前惹 綠樹偏宜屋角遮 青山正補牆頭缺 竹籬茅舍 馬致遠 深院靜 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聲和月到簾櫳 李煜 望江南 李煜 閒夢遠 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舒婷的《致橡樹》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什麼,橡樹和木棉分別代表什

橡樹就是舒婷愛的人 木棉是舒婷自己 愛情中的雙方,橡樹象徵男,木棉象徵女 這首詩可以說是愛情是,橡樹 和 木棉 象徵的是男人和女人。致橡樹中 橡樹和木棉分別象徵什麼?橡樹高大的形象與木棉柔小的形象表達一種不同於現實的愛情觀,所表達的主要為愛情方面,表現舒婷個人對愛情的看法。不依附,靠自己的能力。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