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什麼意思

2021-03-06 09:16:15 字數 5628 閱讀 7149

1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無為」就是不做任何違反自然規律、有損道德規範、違***法則,有害眾生的事。但這裡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老子說過「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

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這裡,「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老子還曾談道,「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思是說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做不到、辦不好的。

因此,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消極等待,毫無作為的,而是「為無為」、「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即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去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謝謝,請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下德有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無為:遵循客觀規律而為,讓法則發揮作用。 無不為:

無所不為。有以為:為了實現個人功利而有所作為。

以:這裡是指個人目的。 為之:

主觀而為,具有片面性。 無以為:無所作為,達不到預期目的。

「上德」之人遵循客觀規律,以法治國,所以能夠取得無所不為的業績。「下德」之人強調有為,以智治國,是為了自我名利而為。「上仁」之人慾以仁恩天下,但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上義」之人慾以義感天下,是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為。「上禮」之人慾以禮安天下,結果得不到天下人的響應,反而被人們推翻其統治,拋棄其禮節。

統觀「上德」、「下德」、「上仁」、「上義」、「上禮」,只有「上德」是客觀行為,其它都是主觀行為。下德包含仁、義、禮。一個不明道的統治者,總是以自我名利為中心,所以,他所推行的仁、義、禮,都是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解 釋 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

出 處 《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無為」作為一種政治原則,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使「無為而治」系統化而成為理論的是《老子》。他們人為統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

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無為而治」的理論根據是「道」,現實依據是變「亂」為「治」;「 無為而治」的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具體措施是「勸統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慾」。

古時,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

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采用象徵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

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孔子讚歎道:「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

(出自《呂氏春秋》和《論語》)

「無為而治」指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後泛指以德化民。

另外一個略有不同的解釋:

無 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無 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來 的 。 老 子 認 為 天 地 萬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萬 物 的 運 動 變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規 律 。

那 麼 道 的 規 律 又 是 什 麼 呢 ? 老 子 說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經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見 , 道 的 最 根 本 規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為 本 , 那 麼 對 待 事 物 就 應 該 順 其 自 然 , 無 為 而 治 , 讓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發 展 , 使 其 處 於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狀 態 , 不 對 它 橫 加 幹 涉 , 不 以 有 為 去 影 響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 也 只 有 這 樣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發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來 , 為 人 處 事 , 修 心 煉 性 , 都 應 以 自 然 無 為 為 本 , 避 免 有 為 妄 作 。 老 子 說 : " 是 以 聖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經 · 二 章 》 ) " 上 德 無 為 , 而 無 以 為 ; 下 德 有 為 , 而 有 以 為 。 " ( 《 道 德 經 · 三 十 八 章 》 ) "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於 無 為 。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 ( 《 道 德 經 · 四 十 八 章 》 ) 嚴 君 平 亦 謂 : " 有 為 之 為 有 廢 無 功 ; 無 為 之 為 成 遂 無 窮 … … 覽 天 地 之 變 動 , 觀 萬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為 亂 之 首 也 , 無 為 治 之 無 也 。 " ( 《 道 德 真 經 指 歸 · 卷 八 》 ) 總 之 , 根 據 道 家 的 觀 點 , 在 自 然 無 為 的 狀 態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規 律 順 利 發 展 , 人 身 、 社 會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為 幹 涉 事 物 的 發 展 進 程 , 按 照 某 種 主 觀 願 望 去 幹 預 或 改 變 事 物 的 自 然 狀 態 , 其 結 果 只 會 是 揠 苗 助 長 , 自 取 其 敗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應 該 採 取 無 為 之 道 來 養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達 到 預 期 的 目 的 。

當 然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 決 不 是 一 無 所 為 , 不 是 什 麼 都 不 做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是 不 妄 為 , 不 隨 意 而 為 , 不 違 道 而 為 。 相 反 , 對 於 那 種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則 必 須 以 有 為 為 之 。

但 所 為 之 為 , 都 應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 無 為 之 為 發 自 自 然 , 順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為 , 而 不 是 人 為 而 為 。 所 以 這 種 為 不 僅 不 會 破 壞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於 事 物 的 自 然 發 展 和 成 長 。

4樓:匿名使用者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本本的解釋是:德行最高的人沒有什麼舉措,但卻什麼事都能成功。本人認為,此語應該是老子就古人先賢無為而治之現象分析,無為而治這在當時不是什麼祕密,是時人【有所學的貴族啊】共所知的有先例。

尚書裡面應該有,應比今天的更全面、具體,還沒經孔夫子刪節呢-----比如:黃帝、堯舜禹,禹王就不行了,禹王就舉措多了?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是什麼意思

5樓:哇哎西西

1、意思:

高階的修

養(上德)不求有所得(德),所以就有所得(有德)。低階的修養(下德)不放棄求有所得,所以無德。

2、意義:

最好的修養不是為了自己有所收穫,而是在於把事情辦好。最高的修養是「無為」,一切依照自然發展規律去做,而沒有什麼需要加以人為的措施,所以說:「無以為」。

低階的修養「為之」(「無為」的反面),而以為種種有人為的措施之必要,所以是「有以為」。

6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解釋】

上德不表現為有德,實際上是有德。下德自以為有德,實際上是沒有德的。上德無所表現不故意表現他的德。

下德有所表現並故意表現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現,但非故意表現他的仁。上義有所表現,並故意表現他的義。

上禮有所表現而得不到響應。就伸出胳膊強迫人家來響應。所以失去了道以後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後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

禮這個東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亂的開始。有先見之明的人,是道的虛華是愚昧的開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於貧薄,存心樸實,而不在於虛華。

所以要捨棄後者採取前者。

7樓:李丹溪仍妞

語出《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意思是上德無所表現不故意表現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現並故意表現他的德。

8樓:匿名使用者

上德之人順應自然而無心作為,下德之人順任自然而有意作為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是什麼意思?

9樓:木石

1,意思:

高階的修養(上德)不求有所得(德),所以就有所得(有德)。低階的修養(下德)不放棄求有所得,所以無德。

2,意義:

最好的修養不是為了自己有所收穫,而是在於把事情辦好。最高的修養是「無為」,一切依照自然發展規律去做,而沒有什麼需要加以人為的措施,所以說:「無以為」。

低階的修養「為之」(「無為」的反面),而以為種種有人為的措施之必要,所以是「有以為」。

3,出處: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4,譯文:

高明的有道之士,掌握了「德」的奧妙,他的言行無不符合「德」的原則,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有「德」,這才是真正有「德」的人.不高明的修道之士,並不諳知「德」的奧妙,他的言行總想符合「德」之原則,總以為自己有「德」,其實他並沒有「德」.

高明的有道之士,並不是故意想有為,但卻沒有什麼不為,因為他符合「德」的原則;不高明的修道之士,盡力想表現有為,卻什麼也不能為,因為他不符合「德」的原則.

最有「仁」的人,他實實在在去行仁事,但並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的行「仁」;最有「義」的人,他有所作為,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人的行為;

最有「禮」的人,按一定標準行事,但是倘若別人不理解或不知道他的行為,他就會伸出手臂大嚷大叫,強迫別人跟隨他去行動.

所以,我們從這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後才有「德」,失去「德」後才有「仁」,失去「仁」後才有「義」,失去「義」後才是「禮」.

「禮」這個東西,是其它都失去後才有的,它實在是道德之末了.它標誌著忠信的不足,是道、德、仁、義變得淡薄時才會出現的,當然就是禍亂的開始了.有預見的有「智」之士指出:

道德的末日是愚昧的開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為人當厚道而不要薄情,處理要實在而不虛偽.所以要去掉不合「道」的前者,而取合於「道」的後者.

5,大意:

本章闡述的是世俗的道德仁義的表現和它們出現的原因.老子特別厭惡禮和先知(前識者),因為它們意味著禍亂和愚昧,主張捨棄這些虛華,歸於樸實.

無為而無不為 是什麼意思,無為而無不為什麼意思?

道常無為而不無為 出 處 道德經 作 者 老子 朝 代 春秋戰國時期 譯文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 道 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 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慾時,我就要用 道 來鎮住它。用 道 的真樸來鎮服它,就不會產生貪...

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嗎

前一個表達的意思是自然的無為,而不是為了無為而去無為,後一個指做事為人有尺度,有底線,當然二者從另一個層面講是有同樣意思的。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嗎?為什麼?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和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有很大區別的!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具體地說就是統治者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規律,不要做任何人為...

高德導航上藍色路段代表什麼意思,高德導航實時路況藍色線路什麼意思

1高德導航上藍色路段代表沒有實時路況資訊。2紅色是嚴重擁堵,黃色是擁堵,綠色都表示暢通。高德導航實時路況藍色線路什麼意思 藍色表示無資料,紅色是嚴重擁堵,黃色是擁堵,綠色都表示暢通。擴充套件資料高德導航是一款為車主使用者提供的安全 易用 高效的離線手機導航軟體。專注導航領域研發十餘年,產品覆蓋所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