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中的四時八節指的是什麼

2021-03-05 22:50:49 字數 1267 閱讀 6817

1樓:匿名使用者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民俗盛行的四時八節,指上元節、花朝節、清明節、立夏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

四時八節,漢語成語,拼音是sì shí bā jié,意思是泛指一年中的各個節氣。出自《短歌行贈四兄》、《意林》卷一引《隋巢子》。

擴充套件資料

八節中,上元節吃元宵和玩龍燈,端午節吃糯米粽,中元節燒紙錢祭祖宗,家家做米餈,中秋節賞月吃月餅。

較具地方特色的是: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家家戶戶備有較豐盛的酒筵,要吃「湯圓」,富有團圓之意。晚上有觀燈的習俗,有龍燈、扛燈、兔子燈等幾十種,縣內農村還有打甑蓋的習俗,晚上由各村年輕人組成的甑蓋隊,到頭年結婚的新婦家,敲鑼打鼓,一人手提甑蓋,口唱祝詞,熱鬧一番,完後由主家端出酒菜黃餈犒勞甑蓋隊員。

陰曆二月十五日的花朝節,農村婦女圍坐吃擂茶,互相慶賀節日。縣內南部農村還有燒花燈的習俗,凡是頭年結婚的新婦,由孃家和內親送來麒麟燈與觀音送子燈,在花朝節當天晚上燒去麒麟燈。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秋季景色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2樓:匿名使用者

四時:春、夏、秋、冬。

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泛指一年中的各個節氣。

3樓:水瓶臨風

四時就是指春夏秋冬,八節指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

兩點四時是什麼時辰,4點指的是什麼時辰

晚上兩點四時是丑時,下午兩點四時是未時。1 丑時。丑時又稱雞鳴,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時間為凌晨1時至凌晨3時。古時雞鳴而起,昧旦 天將明未明之時 而朝。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休息。2 未時。未時,13時至15時。此時太陽蹉跌而下,開始偏西,故又謂之日側 日映。午後時間,正是人們小息納涼休閒時...

誰知道四時之風這首詩,《四時之風》的內容是什麼 這是一首詩

胡秉言 十六字令 風 春 夏 秋 冬 風,暖意邀來嫩綠生。桃花豔,鳶舞鬧長空。風,招喚鶯歸燕和鳴。鵝黃淡,芳草萬山紅。風,熱浪滾滾不解情。蟬鳴叫,搖扇樹蔭亭。風,微動流津熱浪蒸。驕陽烈,牛喘狗息聲。風,送爽怡人碧落澄。一葉落,雁過抖篁翎。風,涼意習習醉欲濃。菊花扮,神傲映紅楓。風,撕碎銀花撒屑橫。乾...

《答謝中書書》中描寫四時山川之美的句子是什麼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答謝中書書 具體描繪山川之美的句子有哪些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答謝中書書 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