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沒有五線譜,那用什麼記譜呢

2021-03-05 19:45:55 字數 4881 閱讀 3912

1樓:丘顙

中國傳統的記譜法有工尺譜和減字譜,其中減字譜主要用於古琴記譜。

工尺譜是中國傳統的記譜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記寫唱名而得名。它與許多重要的民族樂器的指法和宮調系統緊密聯絡,在中國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藝、戲曲、器樂中應用廣泛。

工尺譜最初可能是由管樂器的指法符號演化而成,由於它流傳的時期、地區、樂種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型、宮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異。近代常見的工尺譜,一般用合、

四、一、上、尺、工、凡、

六、五、乙等字樣作為表示音高(同時也是唱名)的基本符號,可相當於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則可將譜字末筆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寫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則可將譜字的末筆向下撇,如凡、工等。

若高兩個八度則末筆雙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兩個八度則末筆雙撇,如上。

工尺譜入門工尺譜的節奏符號稱為板眼。一般板代表強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贈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節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來記寫,一般是1/4的節奏,有實板與腰板兩種形式:

實板是指與樂音同時打下的板,腰板則是在樂音發出前或後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個板與一個眼合成2/4的節拍;一板三眼就是一個板和三個眼合成的4/4節拍;加贈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崑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當於4/2節拍。

工尺譜歷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樂半字譜,如敦煌千佛洞發現的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寫本《 唐人大麴譜》。至宋代即為俗字譜,如張炎《詞源》中所記的譜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譜、陳元靚《事林廣記》中的管色譜等。一直發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譜。

這種記譜法到清乾、嘉年間,出現一種用工尺譜記寫的管絃樂合奏總譜——《絃索備考》即《絃索十三套》。

近代常見的工尺譜,一般用「合、

四、一、上、尺、工、凡、

六、五、乙」等字樣作為表示音高(同時也是唱名)的基本符號〔可等於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如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則在「尺、工」等字的左旁加「亻」號;如表示比「合」更低的音,則在「工、尺」等字的末筆曳尾。

尺譜用 「丶」或 「×、-」或「□、○、●、△、」等作為節拍符號,也就是板眼符號。工尺譜的記寫格式,通常用豎行從右至左記寫,板眼符號記在工尺字的右邊。每句的末尾用空位表示。如:

上、上、

工。工 工、

尺 尺。工

上、 四。

四 工、 尺

合。工 上、

四。合。

尺 四上、上、

合。四。

四 上對一些聲樂曲,其工尺字也有用斜行記寫的,稱為「□衣式工尺譜」。如: 工尺譜的調號,有「上字調、尺字調、小工調、凡

字調、六字調、五字調、乙字調」 7種

工尺譜中的調性標記,數十年前和現行的已經大不相同,為了正確瞭解各種調名所代表的調的高度,現將數十年前流行的調名、現在流行的調名和國際通用調名的音高關係列表如下:

現在流行的調名 數十年前流行的調名 國際通用調名

小 工 調 小工調(乙字調) d 調

乙 字 調 凡 字 調 a 調

凡 字 調 上 字 調 降e 調

上 字 調 六 字 調 降b 調

六 字 調 尺 字 調 f 調

尺 字 調 四字調(五字調) c 調

正宮調(五字調)正 宮 調 g 調

工尺譜是為中國所特有的記譜方法。在民間流傳甚廣。直到今天許多老藝人還是習慣用工尺譜來演唱或記譜。在研究整理民族**遺產、向民間**學習方面,它仍有著積極的特殊的意義。

工尺譜系何時開始創用,已很難考查。根據歷史記載,古代對工尺譜各音的寫法與今天通用的寫法也頗不一致。中國各地所流行的工尺譜,在寫法上和讀法上也仍然大不相同。

詳盡地、系統地研究工尺譜,是個專門的學問,也是一件艱鉅而複雜的工作。這裡所介紹的僅是這方面的一般常識。

工尺譜在傳統寫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書寫的,也有以簡譜的形式橫行書寫的。

在工尺譜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個漢字及其變體來標記的。根據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關係與簡譜的1 2 3 4 5 6 7相同。即工凡、乙(亻上)之間為半音,其他相鄰兩音之間為全音。

工尺譜中音的長短是用板眼符號(記在每拍的第一個音的右側。、或×代表板,·或о代表眼。)、每拍中所包含的字數、字型的大小、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來表示的。

如果一個音的時值超過一拍以上時,那末就在這個字的下面加一直線。直線所佔的時間根據音的長短標記的總原則。

在工尺譜的直行書寫中,除了以上所講的音值標記外,往往還在字的左側或右側加用縱線來表示。縱線的記寫和意義與簡譜音符下的橫線相同。

一拍內包括六七個以上的字或節奏較複雜時,大都用加贈板(拍的細分)的方法來記寫。

在工尺譜中,樂句與樂句之間常留有一定空隙,以表示樂句的劃分。樂段的標記則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段與段之間留有較大的空隙,一種是分段記寫。

中國古琴常用的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為特徵的記譜法。因為它是將古琴文字譜的指法、術語減取其較具特點的部分組合而成,故名「減字譜」。 由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的古琴文字譜,是由文字譜減化而來。

這種記譜法使用減字拼成某種符號記錄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彈奏指法,它是一種只記錄演奏法和音高,不記錄音名、節奏的記譜法,其特點為:「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減字譜是對文字譜記譜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種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記譜法。

儘管如此,其在傳播中還是大量遺失。

減字譜的譜字,大都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與一般術語組合而成。右手基本指法有8種,俗稱「四指八法」,即大拇指的屍(劈)、乇(託),食指的木(抹)、乚;(挑),中指的勹(勾)、剔(易),無名指的丁(打)、倽(摘)。其他指法實由八法變化組合而成。

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綽)、氵(注)、上、下、佳佁(進復)、艮佁(退復)、弁(分開)等等。

比如根據成公亮先生編訂的《古琴指法簡釋》:

有右手的其他指法:

歷。食指連挑兩弦或三絃,與挑的區別在於歷的節奏較快。

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連續出二聲,這是蠲一根弦的彈法。如果是蠲兩根弦,並不是按前法先後連作兩次,而是在急速連抹相鄰的兩根弦後,名指隨即捂住前一弦的餘音。

這兩種彈法的蠲節奏相近,彈奏動作則完全不同。

輪。在同一弦上連續摘、剔、挑(速度視具體定),連續出三聲。

瑣、長瑣。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聲為瑣,若繼而連續抹挑數聲為長瑣,長瑣可加至六到十三聲,通常七聲使用較多。

雙彈。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彈出兩個「如一聲」的音,彈法是中、食兩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後先剔後挑,出音有力。

左手的其他指法:

滸。按彈得音後略微停頓,再上至後一音位,琴譜中常寫成「午上」, 上至何音位譜中會接著標示;另一說為上的幅度大至一個半音或一個半音以上,引上過程中不滯留者為滸。

淌。常寫成「 」,即淌下,奏法與下相似,「淌」使「下」進行的音過程略緩,有滑奏效果,常用於下準。

往來。按彈得音後即連續綽至上一音位和注下至原音位,往來數次。譜中不一定標出往來次數,一次至四五次都可能,三次為常用。

一般術語,包括調名(定弦法)、弦名、徽名、散、泛、按音與速度、力度、表情術語等等。其記寫方法,先在曲名下記明琴調(定弦法),然後將譜字用大字作為正文,用小字作為旁註,分別記出。每個大字,一般用上半部代表左手各指所按徽位,下半部代表弦名與右手所用指法。

如略去上半部或僅有弦名而無右手指法,則表示左手徽位或右手指法均與前一譜字相同。小字旁註大都為前列大字的說明,或代表左手的走指音與帶出音。這種記譜法對於儲存傳統的演奏技法,比較準確地表現古曲有其獨到之處。

減字譜的創制者是唐人曹柔,其活動年代大致在中唐前後。從中唐經宋元明清各代至今,至少度過了近千年的漫長歲月。由於各個時代的社會風尚、美學趣味與古琴演奏技法存在差異,也使古琴減字譜產生了種種變化,大致說來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草創期──中唐

此期減字譜以曹柔為代表。它剛從文字譜中脫胎出來,與文字譜相比,有兩大不同:①明確區分「四指八法」,改變了文字譜食、中兩指均可用抹或中、無名兩指均可用。

②將所有的指法、術語,取其偏旁,進行簡化,組成新的譜字。其他方面,特別是重用右手「蠲」、「全扶」等「繁聲」指法,弦名稱「宀」(宮)、「倽」(商)、「」(角),徽位名稱「?」(少許)、「儚」(寸許)等,均與文字譜一樣。

因此,這種減字譜還是比較繁瑣的。由於各琴家對同一譜字減取的部分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減字型系。

發展期──晚唐至兩宋

此期減字譜可以晚唐陳拙、北宋成玉?為代表。其主要變化有三:一是有的術語進一步簡化,如弦名改稱「一(或作「大」)、

二、三、

四、五、

六、七」。二是右手「繁聲」指法進一步分化,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同類指法。如蠲即有疊蠲、背蠲、正蠲、反蠲、夾蠲之分。

三是與日益強調「聲韻」的要求相適應,左手指法得到了發展。如猱即有正猱、上猱、下猱、夾徽猱、再猱等等。

成熟期──宋末至明清

此期可以宋末《事林廣記》、明中葉《鬆弦館琴譜》、清初《五知齋琴譜》與清末《琴學入門》各譜為代表。總的傾向是,右手「繁聲」指法被單聲指法所替代;各種術語進一步規範化,如徽位已統稱幾徽幾分;左手指法得到發展;開始出現點板的要求。

2樓:胡說大本營

五線譜是西洋舶來品,清末傳入中國。

古代的樂譜,都是使用文字記錄的,看見過,看不懂,記不住。

3樓:若夢上水

一般就是口口相傳,但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導致樂曲的歪曲和短缺,從而,中國古代的樂譜沒有流傳下來,只留下了歌詞(詩詞)。紫慕

4樓:陽城幹部

古時用:宮商角徵羽。記譜,五音非七音。

中國古典樂器演奏時所用的樂譜是五線譜嗎

5樓:守誤充

五線來譜是西洋記譜法

,在中國

源古代並沒有流傳到中國bai。那時使用的是工尺du譜,是一種文字形zhi式的記譜dao法,並不詳細,也不規範。

後來,簡譜記譜法傳入了中國,民族樂器開始普遍使用簡譜,並創造了一些各樂器獨特的演奏標記。

在現代,很多中國民族樂器開始使用五線譜教程和教材。而在民間,簡譜依舊是主流記譜法。

中國古代五大窯是分別是什麼,中國古代五大窯分別是什麼?

定窯 定窯為宋代 五大名窯 之一,為民窯。始建於唐,興盛於北宋,終於元代,燒造時間近七百餘年。窯址分佈於河北曲陽縣磁澗 燕川以及靈山諸村鎮,這裡唐代屬定州,稱為定窯。定窯以燒白瓷為主,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黑釉 醬釉稱為 黑定 紫定 也別具特色,製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紋千姿百態,有用刀刻...

中國古代歷史記載為什麼沒有中斷,為什麼說中國的歷史沒有中斷

首先在遠古時期,和夏朝的時候,這些歷史是靠我們古代人民口口相傳的,連太史公寫那段歷史比如夏本紀 他也說是靠別人的口述的。而商代時出現了甲骨文,我們可以從卜文上大致推測出當時發生的有些事情,到了周代時,就開始設立史官一職,這樣在正史這方面就沒有停過,而民間也會有人記載當年發生的事情,稱為野史,每代史官...

中國古代建築上五封鎮守獸,鎮守的是什麼

中國古代建築上的五封鎮守獸,鎮守的是一方的安寧,給房屋主人帶去平安。還有可能是保護建築的穩固。中國古代建築上五封鎮守獸主要是為了鎮守宅院,能保宅子裡的人的平安和健康,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這些神獸鎮守的都是他們所在的建築,避免天災人禍的侵害,它象徵著人們美好的祈求,同時,它也具有一定的美觀性。我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