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呆若木雞》的翻譯《莊子達生》中呆若木雞誰知道《呆若木雞》翻譯

2021-03-05 09:13:46 字數 5523 閱讀 1658

1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蝸角之爭》參考譯文

魏惠王和齊威王訂立過盟約,齊威王背棄了盟納。魏惠王惱怒了,將要派人去刺殺齊威王。

將軍公孫衍聽說這件事情,感到可恥,就對魏惠王說:「君王是一個大國之君,可是派一個平民去報仇。我顧意受領大軍二十萬,為君王去討伐齊國,俘虜它的人民,牽走它的牛馬,使它國王的內熱從背部發洩出來,然後傾覆了他的國家,將大將田忌趕走;然後再打傷他的背部,折斷他的脊骨。

」魏臣子季子聽到公孫衍這番話,感到可恥,就對魏惠王說:「譬如築十丈高的城牆,已經築好了七丈,可是又把它毀壞,這是勞役們最痛苦的事情。現在已經有七年不打仗了,這是我們國家興旺的基礎。

公孫衍是個昏亂的人,他的話是聽不得的。」

賢士華子聽到公孫衍和季子的這番話,感到都淺薄,就對魏惠王說:「花言巧語地說討伐齊國的,是昏亂的人;花言巧語地說不要討伐齊國的,也是昏亂的人;花言巧語地說討伐和不要討伐都是昏亂的人,也是昏亂的人。」

魏惠王說:「那麼,怎麼辦呢?」

華子說:「君王只要追求『道』就行了。」

惠施聽說這件事,〔恐怕魏惠王不能領悟,〕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薦了戴晉人。

戴晉人對魏惠王說:「有一種叫作蝸牛的東西,君王知道嗎?」

魏惠王說:「知道。」

戴晉人說:「有在蝸牛的左觸角上建立國家的,名字叫作角氏;有在蝸牛的右觸角上建立國家的,名字叫作蠻氏。兩國經常因為爭奪土地而掀起戰爭,死在戰場的屍首就有幾萬具,他們追趕敗兵,十五天才能夠返回來。

」魏惠王說:「哈!這大概是謊話吧?」

戴晉人說「我願意為君王證實這件事情。依君王的意思說,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沒有窮盡呢?」

魏惠王說:「沒有窮盡。」

戴晉人說:「如果把心神遨遊無盡的境域之中,再返還到四通八達的各國之間,就感到似有似無的一樣,君王知道這個道理嗎?」

魏惠王說:「知道。」

戴晉人說:「四通八達的各國之間有個魏國,魏國之中又有個樑邑,樑邑之中有個君王。這個君王和蠻氏相比,有沒有分別呢?」

魏惠王說:「沒有分別。」

戴晉人走後,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丟了什麼東西似的。

********************====

莊子《呆若木雞》,參考譯文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

」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哩。」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

「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有一位紀先生替齊王養雞,這些雞不是普通的老母雞,而是要訓練好去參加比賽的鬥雞。

紀先生才養了10天,齊王就不耐煩地問:「養好了沒有?」

紀先生答道:「還沒好,現在這些雞還很驕傲,自大得不得了。」

過了10天,齊王又來問,紀先生回答說:「還不行, 它們一聽到聲音,一看到人影晃動,就驚動起來。」

又過了10天,齊王又來了,當然還是關心他的鬥雞, 紀先生說:「不成,還是目光犀利,盛氣凌人。」

10天后,齊王已經不抱希望來看他的鬥雞。沒料到紀先生這回卻說:「差不多可以了,雞雖然有時候會啼叫,可是不會驚慌了,看上卻好像木頭做的雞,精神上完全準備好了。

其他雞都不敢來挑戰,只有落荒而逃。」

2樓:莫霞板申

這個故事是教人怎麼養雞:有一位紀先生替齊王養雞,這些雞不是普通的老母雞,而是要訓練好去參加比賽的鬥雞。

紀先生才養了10天,齊王就不耐煩地問:「養好了沒有?」紀先生答道:「還沒好,現在這些雞還很驕傲,自大得不得了。」

過了10天,齊王又來問,紀先生回答說:「還不行,它們一聽到聲音,一看到人影晃動,就驚動起來。」

又過了10天,齊王又來了,當然還是關心他的鬥雞,紀先生說:「不成,還是目光犀利,盛氣凌人。」

10天后,齊王已經不抱希望來看他的鬥雞。沒料到紀先生這回卻說:「差不多可以了,雞雖然有時候會啼叫,可是不會驚慌了,看上去好像木頭做的雞,精神上完全準備好了。

其他雞都不敢來挑戰,只緝梗光妓叱幻癸濰含璃有落荒而逃。」這便是「呆若木雞」的出處。

後來人們又把「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為害怕或驚奇發呆的樣子。

《莊子.達生》中呆若木雞誰知道《呆若木雞》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呆:傻,**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的樣子。

「呆若木雞」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的樣子。是一個貶義詞。然而它最初的含義正好相反,是一個最高階的褒義詞。

【解釋】:呆:發傻;宛如木頭做的雞一樣。不是驕氣,不是盛氣,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斂。

【出自】:莊周《莊子·達生》與列禦寇《列子·黃帝篇》:「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莊子·外篇·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

」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

「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

」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紀渻[〔渻〕音shěng。]子為王〔王〕指齊王。養鬥雞。

十日而問:「雞已乎?」 [〔雞已乎〕意思是鬥雞養好了嗎?

]曰:「未也,方虛而恃氣。」[〔虛而恃氣〕虛浮驕傲,而且自恃意氣。

,通「驕」。]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

」[〔猶應向景〕還是聽到聲音或者見到影像就有所反應,意思是心還是為外物所牽制。向,通「響」。景,通「影」。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

「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性,可以理解為作為鬥雞的基本素質。

]全矣,異雞(別的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呆若木雞。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陳世旭《小鎮上的將軍》:「人們第一眼看見將軍的時候,都吃驚得呆若木雞。

【古反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今反義詞】: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潑可愛、大智若愚

【今近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古近義詞】:大智若愚

出處呆若木雞是來自《莊子》裡面的一個小故事:

紀渻[shěng]子是訓雞高手,齊王於是邀他訓練鬥雞。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紀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把雞訓好了。」

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的雞卻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被嚇跑了。因此,齊王和別人鬥雞,場場獲勝。

「望之似木雞」,這是鬥雞追求的境界。「呆若木雞」最早也是形容一個人鎮靜自若,態度穩重,和「發呆」沒有一點關係,和「大智若愚」倒是比較貼近。

現在,呆若木雞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的樣子。

原文呆若木雞[1]

紀渻子[2]為王養鬥雞[3]。

十日而問:「雞已[4]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5]。」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響影[6]。」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7]。」

十日又問,曰:「幾[8]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9]木雞矣,其德全[10]矣,異雞無敢應[11]者,反走[12]矣。」 《莊子·達生》

註釋[1] 呆若木雞:呆:傻,**的樣子。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的樣子。

[2] 紀渻子:人名。姓紀,名渻,子是對其的尊稱。

[3] 鬥雞:是一種比賽,供人們娛樂。中國是世界上馴養鬥雞的古老國家之一。

[4] 已:動詞。停止。這裡指訓練完畢的意思。

[5]方虛憍而恃氣:正憑著一股血氣而驕傲。方:正。驕,驕傲。恃:憑著,依靠。

[6] 響影(yǐng):影 影子。響 聲響。這句話是說雞聽到聲響,看到影子就回應。

[7] 疾視而盛氣: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

[8] 幾:副詞。可譯為「幾乎」、「差不多」。

[9] 似:好像。

[10] 德全:精神具備。全:備全。

[11] 應:應戰。

[12] 反走:轉身逃跑。

【譯文】

紀渻先生替王養鬥雞,十天後王問:「雞訓練好了嗎?」

他說:「沒有,正在憑一股血氣而驕傲。」

十天後王又問:「雞訓練好了嗎?」他說:「沒有,仍然對其他雞啼叫和接近有反應。」

十天後王又問:「雞訓練好了嗎?」他說:「沒有,仍然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

十天後王又問:「雞訓練好了嗎?」他說:「差不多了,現在即使其他雞啼叫,也沒有反應了。」

看著它,好像木頭雞一樣,精神全部收斂,別的雞沒有敢應戰的,轉身逃跑了。

辨析編輯

這便是「呆若木雞」的出處。

莊子認為,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其實可以鬥,可以應戰,可以嚇退群雞。

活蹦亂跳、驕態畢露的雞,不是最厲害的。

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敵人望風而逃。木雞不易得,養雞人知道。武林高手難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

「望之似木雞」,這是鬥雞追求的境界。不是驕氣,不是盛氣,最終是一分呆氣。(黃明堅)

要是形容一個人有些呆頭呆腦、痴傻**的樣子,人們往往會用「呆若木雞」這個貶義詞。然而,褒義詞。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篇》,原本是個寓言。故事講的是:因為齊宣王愛好鬥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為齊宣王訓練鬥雞。

過了十天,齊王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隻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齊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

又過了10天,齊王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隻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10天,紀渻子終於說差不多了,它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這隻雞放進鬥雞場。

別的雞一看到這隻「呆若木雞」的鬥雞,掉頭就逃。「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戰鬥力,貌似木頭的鬥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鬥雞望風而逃。可見,鬥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

莊子這則寓言很有趣,同時也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讓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莊子看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出來的也許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卻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別人誤解為膽怯。但是,如果真正處於非常境況時,這些人往往能夠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能力。

莊子通過這則寓言,也許是在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

漢譯紀渻子為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齊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

十天後齊宣王又問紀渻子訓好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

十天後齊宣王又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齊宣王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內,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說明了什麼,讀了呆若木雞這個成語故事明白了什麼

呆若木雞 讀音 d i ru m j 解 釋 本意為比喻精神內斂,修養到家。現使用多為字面意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 的樣子。出 處 莊周 莊子 達生 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 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用 法 偏正式 作謂語 狀語 補語 本意為褒義 現多用於貶義 示 例...

莊子秋水的翻譯,莊子秋水翻譯

1.牛馬分辨不清是說黃河兩岸距離遠,離的遠物體自然是模糊的呀2.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乾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量來計算。下面是全文的翻譯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

有關莊子的寓言故事或成語,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

有 桑樞甕 bai牖 上du漏下溼 zhi數米而炊 捉襟見肘dao 回 答踵決肘見 納屨踵決 櫛風沐雨 百舍重繭 涸轍之鮒 得魚忘筌 吞舟之魚 不繫之舟 交淡若水 管窺蠡測 椿萱並茂 巢林一枝 莽眇之鳥 滿谷滿坑 其應若響 以珠彈雀 斷鶴繼鳧 一飲一啄 枯槁之士 苞苴竿牘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