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人有幾個真正的裹腳了,中國女人裹腳從什麼時候開始?

2021-03-04 09:20:48 字數 6697 閱讀 490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女子,只要雙足纏成尖形並且四趾彎向足底,就一律稱之為金蓮,至於金蓮的大小則另有別論。

2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但是確實很少!

真正的裹腳是指一個女子,只要雙足纏成尖形並且四趾彎向足底,只要符合這個要求就是裹腳了!

3樓:過眼雲煙輝

真正裹腳的 也只有偏遠的山區,像貴州,四川一帶山區村寨,交通訊息不發達。還有 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這些地方也許還有。

中國女人裹腳從什麼時候開始?

4樓:地下水汙

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

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裝飾陋習。其具體做法是用一條狹長的布袋,將婦女的足踝緊緊縛住,從而使肌骨**,腳形纖小屈曲,以符合當時的審美觀。

在封建時代,絕大多數婦女大約從四五歲起便開始裹腳,一直到成年之後,骨骼定型,方能將布帶解開;也有的終身纏裹,直到老死之日。

纏足在宋朝時就非常普遍了。明朝時,它更成為了坊間女子的時髦。清朝入關後曾禁止過漢人女子纏足,遭到了漢人的反對。康熙七年,一道開禁令使得一些滿人女子竟也纏起了腳。

5樓:羊兒要吃肉咩咩

據史家考證,中國纏足之俗,約始於五代末年「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李後主時代。

早在盛唐之世,人們對婦女的「弓鞋」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說頭部微翹的弓鞋最初為脂粉濃膩.體態豐滿的盛唐宮女所創,給那些喜歡獵奇的男人以極大 的感官剌激。「劃步香階,手提金覆鞋」,南唐統治者李煜更是別出心裁地將這種弓鞋用長長的布帛纏起來,以代替襪子。

南唐小朝廷雖然短命,卻有二事領風氣之 先,一是大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後主,開感人至深的一代詞風;二是他的妃子窅娘始行纏足之法,開創了中國女性纏足之記錄。

北宋初年,婦女纏足尚未流行。其到宋徽宗宣和年間,才在東京汴梁(今開封)閨閣中出現了纏足專用鞋,名曰「錯到底」,並開始在社會上流傳。從北宋詞人 蘇東坡《菩薩蠻》詠足詞所云「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判斷,當時弓鞋尺度,絕對不會是「六寸膚圓」與「尺減四分」那樣長大可觀。

進入南宋以後,纏足風尚 開始興盛,小腳已然成為首都臨安(今杭州)時髦婦女的一種象徵,而後影響全國的纏足之風就是從這裡開始「起步的」,時稱「杭州腳」。

建立元朝的蒙古人纏足之風遠勝於南宋,最明顯的是在元代的雜劇散曲中,描寫人物,無不及足,且動輒以纖小著稱,「三寸金蓮」之稱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出現 的。進入明代,婦女纏足達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纏足甚至成為社會地位、貴賤等級的重要標誌。作為一種時髦,坊院中不少妓女無不以小足金蓮作為媚男的本錢, 而小腳女人亦成為當時城市女性競相模仿的物件。

清代,婦女纏足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尤其在山西、河北、京津、山東、河南、陝西、甘肅等地最為流行。其中又尤以山西小腳為最,並有「從來小腳說山西」 之譽。山西小腳又以大同為第一。

清朝統治者本來反對漢族女子纏足,康熙年間曾經詔禁之,違者拿其父母家長問罪。當時有某大員以「奏為臣妻先放大腳事」上 疏,結果傳為全國笑談,可見纏足「魅力」之強大。最後鬧得康熙皇帝在禁止纏足的禁令僅頒佈了幾年便自動撤銷。

不惟如此,旗人女子也開始東施效顰,直到乾隆 皇帝屢次下旨嚴禁,才剎了些旗女纏的風氣。格格們無可奈何,只得穿上底部類似金蓮形狀的木屐充充門面。眼見皇帝老兒拿漢人的纏足沒辦法,小腳狂們自是欣喜 若狂,奔走相告,於是纏足之風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女子的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

纏足之所以能夠廣泛興盛而且歷時彌久、蔓延極廣,無疑是宋代以後從精神上到肉體上對女性禁錮的直接後果。小腳女人不僅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與士大夫視女性 為玩物的低階趣味,滿足了封建時代性**男子所謂小腳「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三寸金蓮「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摩撫」的病態性意識與奇特審美觀,而且還 成為封建時代禁錮女人走向社會的一種壓迫手段。宋代朱熹就曾熱衷於在福建南部等地推廣纏足,作為貫徹男女隔離、「授受不親」、「靜處深閨」的「治女」策 略。

一經纏足,連走路都走不穩了,女人豈不就十分「老實」了?然而,正如《夜雨秋燈錄》所稱:「人間最慘的事,莫如女子纏足聲,主之督婢,鴇之叱雛,慘尤 甚焉。

」再如老北京「媽媽例」教育「丫頭**」嘮叨的「不爛不小,越爛越好」之語,簡直是不講人道的混賬話,為了悅已、媚男,其間無數女人的痛楚——「小 腳一雙,眼淚一缸」,又有誰還記得。

纏足時代,社會上形成崇拜的小腳、以病為美之風,柳腰纖步、嬌柔可憐、弱不禁風、舉步維艱的小腳女人獨步「腳壇」。

纏足之風最初盛行於權貴豪富.詩禮之家,像山西小腳女人那樣滿炕亂爬的「抱小姐」,最初了只能在大富之家才能生存。但可悲的是,由於趨勢、攀龍附鳳的 從眾心理,一般平民百姓也盲目地效仿,使得纏足陋俗愈演愈烈,形成了天下同風的小腳局面。小腳女子不惟成了男子的擇偶標準,「娶妻要娶小腳妻」成為社會普 遍的風尚,即便是家徒四壁的賣油郎武大哥也以能娶小腳女人過門為賞心樂事。

訂婚之時,三寸金蓮纏裹得如何必定是男方家屬急於得知、多方打聽的閨閣祕密之 一。為了給自己的姑娘找個好婆家,以便取悅官人、光耀門庭,做母親的在閨女很小的時候,就將女兒除大腳趾之外的四個腳趾折斷,窩在腳心下,然後用布纏起 來。在小腳盛行的「重災區」,大腳女人往往遭人恥笑,甚至難以出嫁。

那時,如果別人罵你一句「好大腳」,那可比罵娘還難聽。

6樓:匿名使用者

大都認為是北宋開始,但據我30多年的考察,最初的裹腳是從唐代中期開始,當時主要是城市,到北宋時蔓延到農村大戶家庭,於是全國流行

7樓:燕夏集娟

清軍入關後,曾下令廢除女子裹腳

的殘俗。滿人女子本身就是不裹腳的。北方人大多都不裹了,不過南方一些地方仍然沿襲裹腳之風。

近代逐漸廢棄。辛亥革命之後大批中國婦女和少女、幼女不再裹腳,但小腳老太太在很晚時期還是存在的。

8樓:答答大

中國女人裹腳是從五代或宋初時候開始,當時裹腳風俗比較的流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習俗。

9樓:匿名使用者

是從明朝後面開始的吧,我記得好像是這樣

10樓:攻落受心

女人裹腳真正開始是從唐代樂坊裡的女性開始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說那麼多

開始於五代

12樓:百度使用者

楊貴妃還沒纏足呢,應該是唐朝之後才開始的吧

13樓:哈哈小狗

是從唐代開始的是因為馬皇后,馬皇后是個大腳,皇帝不允許第二個女人有那麼大的腳.所以就下令讓女孩子裹小腳.

14樓:匿名使用者

始於宋,盛於元,元代文字描述了許多的男人戀腳僻者眾多!

15樓:匿名使用者

從第一個使用裹腳布的人開始的。

16樓:人生百態

正確答案是 唐朝豪放女太多 使女人地位高高在上 私養男寵 ** 滅唐後 讓女人地位低下 …… 和現在差不多

中國女人從哪個朝代開始裹腳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女子從什麼朝代開始纏足?據考證:這是由南唐後主李煜引起來的.

這位儒弱無能的皇帝,復國無望,成天在那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天與妃子宮女混在一起,等著滅亡的到來.宮中妃子,爭相向皇帝獻媚.

其中有一位妃子,別出心裁地把自已的腳用布纏起來,纏得很緊,一雙腳看上去似三寸金蓮,走起路來一搖三擺,因為疼痛,又緊皺雙眉,見了皇帝,又相勉強笑一笑,那李煜見了,真是又疼又憐,於是就特別地寵愛這位妃子,後來竟讓她當了皇后.這事一出來,宮中所有的女子,全都學著她的樣,也裹起小腳來.後來,凡尋找民間美女,均要看腳是不是小的.

這樣就造成了當時一種時尚,凡大腳女人就是難看的婦人.全國的女子,不得不也全裹起小腳來.後來的宋,元,明,清各個朝代,也都推崇小腳,那些明主賢相,文人墨客,從王安石到曹雪芹,滿腹經論,卻沒有一個人出來反對.

歷經一千年,害了多少人啊!

這種現象,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才遭到以陳獨秀,胡適,魯迅與周作人等人的猛烈批判,此後,才漸漸絕跡!

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古代婦女纏足始於何時,裹足小腳為什麼被稱為「金蓮」?

卻始終是一個謎。

一、纏足起源的傳說:

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確有此痕跡。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娶塗山氏女為後,生子啟。而塗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變的,或說是雉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好,就用布帛裹了起來。

由於妲己受寵,宮中女子便紛紛學她,把腳裹起來。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神話傳說,含有較多的演義附會成份,不足以成為當時女子纏足的憑證。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

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

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

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

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 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 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臺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二、宋代已有纏足記載:

而一些學者經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歎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

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

宋代的纏足與後世的三寸金蓮有所區別。據史籍記載,宋代的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當時稱為「快上馬」。所用鞋子被稱為「錯到底」,其鞋底尖銳,由二色合成。

目前這種纏足鞋的實物已在考古中有所發現。從考古發現的實物推測,穿這種鞋所纏裹出來的小腳要比後來的大。

蒙古貴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後,他們本來不纏足,但並不反對漢人的纏足習慣,相反還持讚賞的態度。這樣,使得元代的纏足之風繼續發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元代婦女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但這時不纏足者仍很多,特別是南方江浙、嶺南地區。

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明末張獻忠進佔四川時,大刖婦女小腳,及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可見四川地區婦女纏足之盛。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腳不但要小,要縮至三寸,而且還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

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2023年)只好罷禁。這件事,一度被人們渲染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關,有「剃髮令」,在武力高壓下,漢族男子最後不得不屈服執行,故而男子剃髮,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徵。

與此同時,女子纏足雖也同樣為清廷下令停止,但後來並未達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說。由此可見纏足之風的根深蒂固。也正因為此,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

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與此同時,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這一時期,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醜的重要標準,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

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甚至還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現女子因腳太小行動不便,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當時還挺受歡迎的。

三、小腳為何稱「金蓮」:

講到「三寸金蓮」,人們不禁要問,婦女因纏裹而成的小腳為什麼被稱為「金蓮」?「金蓮」與小腳是怎樣聯絡起來的?長期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也是倍感興趣,卻並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

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南朝齊東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蓮花的故事。東昏侯用金箔剪成蓮花的形狀,鋪在地上,讓潘妃赤腳在上面走過,從而形成「步步生蓮花」美妙景象。但這裡的「金蓮」並不是指潘妃的腳。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金蓮得名於前述五代娘在蓮花臺上跳舞的故事。但這裡的金蓮指的是舞臺的形狀,也不是孃的腳。

對此,有學者認為,小腳之所以稱之為金蓮,應該從佛教文化中的蓮花方面加以考察。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門中被視為清淨高潔的象徵。佛教傳入中國後,蓮花作為一種美好、高潔、珍貴、吉祥的象徵也隨之傳入中國,併為中國百姓所接受。

在中國人的吉祥話語和吉祥圖案中,蓮花佔有相當的地位也說明了這一點。故而以蓮花來稱婦女小腳當屬一種美稱是無疑的。另外,在佛教藝術中,菩薩多是赤著腳站在蓮花上的,這可能也是把蓮花與女子小腳聯絡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要在「蓮」前加一個「金」字呢,這又是出於中國人傳統的語言習慣。中國人喜歡以「金」修飾貴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鑾殿」等。在以小腳為貴的纏足時代,在「蓮」字旁加一「金」字而成為「金蓮」,當也屬一種表示珍貴的美稱。

因此,後來的小腳迷們往往又根據大小再來細分貴賤美醜,以三寸之內者為金蓮,以四寸之內者為銀蓮,以大於四寸者為鐵蓮。於是言及金蓮勢必三寸,即所謂三寸金蓮。後來金蓮也被用來泛指纏足鞋,金蓮成了小腳的代名詞。

中國古代女人為什麼裹腳?有什麼來歷

我奶奶告訴我的,因為那個著名的女人妲己,美貌自不必說,因為是狐狸精變的,所以腳很小很小大家就都覺得很好看,就像模仿楊玉環一樣,也學著妲己裹小腳了。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統治者的意志對天下百姓的影響,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賞和讚美。裹腳就起源,就與統治者相關。只要皇帝喜歡什麼,民間一定會流行什麼,唐代的皇帝喜...

中國現代文學的幾個名詞解釋,幾個中國當代文學名詞解釋

政治抒情詩 政治抒情詩,詩人 會以 階級 或 人民 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現,來表達對當代重要政治事件 社會思潮的評說和情感反應。這種評述和反應,一般來說不可能出現多種視角和聲音,因為其精神上的 資源 來自當時對現實歷史所作的統一敘述。在詩體形態上,表現為強烈的情感宣洩和政論式的觀念敘說的結合,即 實際上...

中國現代詩人有哪些,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有哪些?

1 20世紀的有 徐志摩 聞一多 李金髮 穆木天 馮至 林徽因 戴望舒 艾青 孫磊 範想 廖偉棠 沈浩波 呂葉 馬蘭 龐培 宋非 楊小濱 章平 餘怒戈 麥藍藍等人。2 21世紀的有 歐發偉 李雲鵬 原筱菲 陳昂 蘇笑嫣 楊若鵬 顏賢風 張牧笛 倚瑾桓 金濤 李軍洋 慈琪 李唐 高璨 老祥 鄭小瓊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