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的教學應該怎樣教,如何進行詩歌教學

2021-03-04 09:18:16 字數 5166 閱讀 9051

1樓:嫵竺

先說明文學常識,如作者的身份,詩歌的背景,再說明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最好是自己朗誦一次)然後歸納每一段的中心思想,最後分析一些重點句子,詞彙。

2樓:留下一片林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朗誦詩歌;教師丟擲問題,學生思考、討論、發言,教師引導、總結、糾錯,讀出主題;再加以拓展、遷移,聯絡其他知識和現實生活,使主題獲得昇華,最終「功德圓滿」。

3樓:孤易塵

個人建議不要教了,說不定就毀了幾個未來的詩人。唉 當玩笑話看吧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

4樓:吾愛破解

最近正在教學詩歌,感覺零散含蓄,很難備課,很難備透,與同事交流,發現大家都有這種問題。教師費盡口舌地對一首詩全面分析講解,但卻把本來完整、優美的詩歌給肢解得支離破碎。即使是這樣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參,做唯一不變的解讀,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

同時,學生並沒有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反而對乾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無味,因此逐漸喪失了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熱情。詩歌教學嚴重脫離詩歌本身,不進行美的賞析,如此惡性迴圈下去,只會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想學的局面。詩歌教學的重點是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適當傳授知識。

基本教學策略是誦讀與鑑賞,即通過朗讀了解作品中的內容,初步感受詩中所傳達的情感,進而通過背誦來積澱語料、加深印象,最後要「披文入情」地進行鑑賞。 學習詩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誦讀,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

詩歌與韻律、節奏密不可分,在反覆誦讀中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美,體味詩人的情感。這裡要強調的是誦讀時要使用普通話,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詞的誤讀並嚴重影響詩歌的美感。 誦讀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

正確朗讀,流利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有了誦讀的基礎,為我們進一步鑑賞詩歌帶來了便利。詩歌教學重點要教會學生如何鑑賞詩歌,並通過鑑賞來提高審美能力。

對於學生鑑賞文學作品,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情感世界。」在詩歌鑑賞前,教師可大致向學生講解一下詩歌的有關知識,像古詩的格律,新詩的流派等方面,為詩歌鑑賞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但不可做過多過細的講解,以免造成分析有餘而鑑賞不足。 詩歌鑑賞的最大訣竅在於先要找到切入點,一個好的切入點可以讓學生很快了解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情感。

本文所講的找切入點是指通過「詩眼」切入,從語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種主要方法。 1.抓住詩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詩眼就是詩歌的大門,通過這扇門我們便可以瞭解到詩歌的內在意蘊。

劉熙載在《藝概

5樓:百度文庫精選

原發布者:中國學術期刊網

怎樣進行詩歌教學

詩歌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文學教育的手段之一,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文學知識上的提升,更能促進學生審美情感上的體悟。因此,詩歌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重視咬文嚼字

在教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遇到這樣一些問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有的版本把「檣櫓」寫成「強虜」;「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一句也有的寫作「亂石崩雲,驚濤裂岸」;「人生如夢,早生華髮」一句也有的寫作「人世如夢,早生華髮」。帶著這些問題,我查詢了有關資料,發現所謂的版本不存在孰優孰劣,關鍵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仔細推敲,結合詩中的意境,聯絡詩人當時的心情來賞析詩歌。

如「強虜」說明曹軍強大,符合歷史事實。

二、重視背景介紹

通常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對於一篇名篇名作,要對作者作詳細介紹,但許多教師由於長年形成的應試教學習慣,只介紹作者的字、號以及所處的時代,便開始講授詩歌內容,這樣雖然節省了時間,但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學生在理解上很吃力,背誦要花去大量時間,而且還在默寫時經常會出現形形色色的錯別字。這就源於作者簡介與背景介紹的不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包含了作者主觀審美感受,詩歌更是主體意識的河流,或抒情,或說理,都是有感而發,正如白居易所說:

「文章合為時而作,詩歌合為事而作」,每一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須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個人遭遇作一詳細介紹,從中獲悉作者

怎樣進行初中現代詩歌教學

6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縣五祖中學 洪夏 現代詩歌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詩歌以其凝練性、抒情性、**性等特點決定了它有別於其他文體的特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那麼,怎樣進行現代詩歌教學?

一、注重誦讀,整體感知 漢語特有的音韻之美,決定了詩歌特別適合誦讀。在詩歌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己去讀。 誦讀,並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誦讀。

首先要讀準字音,讀準字音是誦讀的前提,其次是讀準節奏和處理重音,最後是讀出語氣。誦讀也因詩體,詩歌的內容,詩歌表達的感情的不同,讀的方法也不同。如光未然的《黃河頌》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所以指導學生誦讀時應注意這首詩是自由體的新詩。

要體會作者寄託在詩中的感情,就一定要處理好節奏與重音。節奏的緩急和語音的輕重,語調的高低,都是由詩歌表達的情感所決定。一是根據情感的需要確定語速。

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出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所以《黃河頌》就應讀得快一些。二是要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及音長音短,一般來說,能鮮明地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重讀。

二、捕捉意象,體會感情 著名詩人錢濤曾說過:「教學一首詩,都不能離開對於意念、意象和意境三個層面的研究。」「意象是詩人表意時所借用的形象。

而意境則是造象立意所達到的藝術境界。」這兩句話扼要地闡述了詩歌的深刻內涵,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詩歌教學的基礎這一道理。抓住詩歌的主要意象,對認識和把握作品的內涵有著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余光中的《鄉愁》時,讓學生捕捉詩歌中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分別表現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學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領悟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抒發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藝術境界。

詩歌的教學重點是領悟感情。品味語言,捕捉意象,體會意境就能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三、推敲字詞,品味語言 詩歌的語言表現出新穎、凝練,不拘泥於通用的語法規範、邏輯結構,寫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點。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鑑賞,不僅可以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借鑑。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因一詞一字而盡傳精神。

所以,教師要精當講解,點撥啟發,幫助學生認真思考和體味,就能獲得獨有的感悟。 如《華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老虎發出「石破天驚的咆哮」聲了嗎?

應該說是沒有的。如果有,「我」就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而不是「恍惚」。那麼,詩人「恍惚」聽到「石破天驚的咆哮聲」,其實表現了作者自己內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

四、發揮想像,感受意境 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是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意境則是詩人造象立意所達到的藝術境界,發揮想像能把讀者帶進詩中或者更為廣闊的意境,進一步感悟詩意。如《紙船》,詩歌通過紙船這一意象,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與深情。

通過想像,我們彷彿看到一個思念母親的女兒在不停地疊紙船並拋到海里,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但她還是樂此不疲地摺疊丟拋。這樣感人的畫面最容易觸動情感,從而留下深刻的感受。

五、仿寫練習,學以致用 課程標準十分重視讀寫聯絡,學用結合。通過閱讀促進寫作,通過寫作深化閱讀,現代詩歌教學同樣也符合這個規律。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詩**於生活,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那麼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對生活的感悟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出來。

如學習《金色花》和《紙船》後,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表達對父母的愛。有的寫到:「母親,您對兒子的愛,就像一本沒有頁碼的大書,永遠也讀不完。

」有的寫到:「母親,香噴噴的飯菜吃在我口,剩菜剩飯被你吃下;美麗的新衣穿在我身,多年的舊衣你獨自『享受』。」有的學生是邊讀邊流淚。

也許學生此時的創作還很稚嫩,但就是這一次次真情的釋放,培養了對文學的熱愛,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感悟。這正是語文人文性的很好的體現。

六、藉助**,激發興趣 在詩歌的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講得多了,詩歌的韻味全無,講得少了,怕學生體會不透。光靠常規教學的講解,讓學生學得津津有味是有一定的困難,這時多**教學的優勢就顯露出來。

比如我上《秋天》這一課時,在簡單介紹背景和作者後,就讓學生欣賞配樂朗誦的《秋天》。調動畫面,在螢幕上展現詩歌中所描繪的景物:農民伐木、揹簍裝瓜果、江面撒網、漁人搖槳……,藉助這些音像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潛能,那麼學生體味詩歌中詩人所抒發的感情和詩歌的主旨就容易得多了。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

7樓:伊瓜蘇

最近正在教學詩歌,感覺零散

含蓄,很難備課,很難備透,與同事交流,發現大家都有這種問題。教師費盡口舌地對一首詩全面分析講解,但卻把本來完整、優美的詩歌給肢解得支離破碎。即使是這樣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參,做唯一不變的解讀,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

同時,學生並沒有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反而對乾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無味,因此逐漸喪失了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熱情。詩歌教學嚴重脫離詩歌本身,不進行美的賞析,如此惡性迴圈下去,只會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想學的局面。詩歌教學的重點是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適當傳授知識。

基本教學策略是誦讀與鑑賞,即通過朗讀了解作品中的內容,初步感受詩中所傳達的情感,進而通過背誦來積澱語料、加深印象,最後要「披文入情」地進行鑑賞。 學習詩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誦讀,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

詩歌與韻律、節奏密不可分,在反覆誦讀中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美,體味詩人的情感。這裡要強調的是誦讀時要使用普通話,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詞的誤讀並嚴重影響詩歌的美感。 誦讀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

正確朗讀,流利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有了誦讀的基礎,為我們進一步鑑賞詩歌帶來了便利。詩歌教學重點要教會學生如何鑑賞詩歌,並通過鑑賞來提高審美能力。

對於學生鑑賞文學作品,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情感世界。」在詩歌鑑賞前,教師可大致向學生講解一下詩歌的有關知識,像古詩的格律,新詩的流派等方面,為詩歌鑑賞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但不可做過多過細的講解,以免造成分析有餘而鑑賞不足。 詩歌鑑賞的最大訣竅在於先要找到切入點,一個好的切入點可以讓學生很快了解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情感。

本文所講的找切入點是指通過「詩眼」切入,從語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種主要方法。 1.抓住詩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詩眼就是詩歌的大門,通過這扇門我們便可以瞭解到詩歌的內在意蘊。

劉熙載在《藝概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如何進行現代詩歌教學

最近正在教學詩歌,感覺零散含蓄,很難備課,很難備透,與同事交流,發現大家都有這種問題。教師費盡口舌地對一首詩全面分析講解,但卻把本來完整 優美的詩歌給肢解得支離破碎。即使是這樣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參,做唯一不變的解讀,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同時,學生並沒有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反而對乾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無味...

春的現代詩歌,春的現代詩歌

現代詩歌 春 1 這是一種形式 可也只有這樣 我才能 清楚 自己在呼吸 2 我來 又走 只想找回丟失的稚氣 用屬於著你的片段 塞滿 記憶的桑田 3 你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我固執地 牽著雪萊的名言 不肯離開 4 如果 只是如果 能連悵惘也一起 扔出春天 那麼 我的幸福 一定圍繞你旋轉 直到 你交出 美...

關於秋天的現代詩歌,關於秋天的現代詩歌

當秋天老了 當秋天老了 換季了秋雨 秋風 秋月 秋夜 秋葉 秋菊 都成了詩人心中的意象 筆下的文字 秋色收集了 所有秋天的風景 秋思 秋愁 成就了秋的主題曲 多少人愛慕秋天的景象 愛秋天的欣欣向榮 愛秋天的豐收 愛秋的浪漫 愛秋的成熟 愛秋的一切 當秋天老了 冬天來了 春天也近了 夏天也在做好一切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