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一文言文閱讀和課外記敘文閱讀題100懸賞

2021-03-04 07:16:08 字數 6847 閱讀 5944

1樓:殤

您可以找輔導書啊題庫啊什麼的,多了去了。

我需要10篇文言文,最好是初一的,還要有問題附加答案,謝謝了,動作快一點哦!

2樓:潘培增

【甲】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蒼然白髮,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悉如外人 悉: (2)無論魏晉無 論: (3)臨溪而漁 漁:

2.翻譯下面句子。

(1)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2)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3.根據選段內容,在下面的空格處填入適當的成語。(4分)

欲脫塵網,陶淵明志寄□□□□;□□□□,歐陽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兩段文字都描寫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請說說它們所表現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處。(4分)

第二文段(甲)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在原文劃橫線的空缺處填寫原句。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交通: 戶:

3.甲、乙兩文都反映了古人對人類美好社會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對理想社會進行了 ,乙文則是 。

4.乙文中與甲文「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相對應的句子是 。

5.概括甲文的大意

第三文段〔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上①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膚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注①〔上〕皇上,這裡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昇平〕太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2分)

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②自是數年之後( )

2.下列句子與成語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則何時而樂耶 怏怏不樂

c.或請重法以禁之 鴻鵠之志 d.故不暇廉恥耳 溫故知新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譯句:

(2)安用重法邪?譯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題。(3分)

(1)甲文表達了作者「 , 」的憂樂觀。(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 , , 」 。(1分)

(3)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語句回答,共九個字)(1分)

第四文段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節選自《岳陽樓記))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選自(醉翁亭記))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朝暉夕陰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山間之四時也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備矣。

(2)野芳發而幽香。

3.[甲][乙]兩段都寫了觀景時的感觸,請把有關句子摘寫出來。

[甲]: [乙]:

4. [甲]寫登樓所見,[乙]寫登山所見。除此之外,兩段文字所寫的景物還有哪些不同?

第五文段(甲)若夫日出而林霖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間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修之來此①,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②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④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採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稱知州。寫此文時,作者為滁州知州。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陰。秀: ②遂書以名其亭焉。名: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②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

3.乙文中,作者為什麼要取亭名為「豐樂亭」?(用文中詞語回答)

4.甲、乙兩文旨趣相同,都表現了怎樣的政治理想?

5.簡要分析甲、乙兩文在景物描寫方法上的異同。

第六文段(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

「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

吾此間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珠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

」楊氏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

」迫暮,與老人同出。(南宋•康與之《昨夢錄》)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漁人甚異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3)老人引楊氏入山( ) (4)迫暮,與老人同出(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忘路之遠近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蠶 以塞忠諫之路也

c、楊氏謝而從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於人也 生於憂患

3、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

4、閱讀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為線索,甲文段按 順序進行記敘描寫,乙文段是通過 來描寫洞內生活情況的。

(2)甲乙文段所寫的農民生活是有共同之處的,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共同點嗎?你相信兩文段所寫生活的真實性嗎?為什麼?

第七文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①病篤,召亮於成都。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國,終定大事③。

若嗣子④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貞之節,繼之以死⑨!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⑩之如父。」(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註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

③〔大事〕此指滅魏滅吳,統一中國。④〔嗣子〕此子劉禪。嗣:

繼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謙詞。

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輔佐之臣。⑧〔效〕獻出,呈獻。

⑨〔繼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③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 ④若嗣子可輔( )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3.閱讀文言文,要勤查工具書。下面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屬」字的幾種解釋,判斷哪一種解釋最適合「屬以後事」中的「屬」字。(只需填序號)

屬①zhǔ。連線。②zhǔ。委託,交付。③隸屬,歸屬。④親屬。⑤類。

4.簡要回答下面問題:

(1) 課外閱讀能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加深我們對課文的理解。你認為〔乙〕段具體

說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請把該句子抄下來。

(2)你最欣賞諸葛亮哪一個特點?結合課內外閱讀所瞭解的諸葛亮事蹟說說理由。

第八文段【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出師表》

【乙】墨者①有鉅子②腹黃享 ③,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

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黃享 對曰:「墨者之法曰: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

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黃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鉅子可謂公矣。

——選自《呂氏春秋•去私》

註釋:①墨者:指墨家。②鉅子:墨家學派對墨學有成就的人稱「鉅子」。③腹黃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戰國時秦國國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

(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以光先帝遺德 光:發揚光大 b.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刑:罰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d.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 賜:恩賜

(2)結合語境解釋(甲)文中的「引喻失義」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義也」中的「義」的意思。

①引喻失義 義:

②天下之大義也 義:

2.將選文中畫「 」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2)忍所私以行大義,鉅子可謂公矣。

3.(甲)文和(乙)文雖然一段是以議論為主,一段是以記敘為主,但是告訴了我們一個相同的道理。請在讀懂(乙)文故事的基礎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這道理。

答:這個語句是

4.讀完這兩段選文,你從中領悟到什麼呢?假如現在讓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師(或班長)對今後的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一條建議,你會提出怎樣的建議呢?請結合你在閱讀中所獲得的感悟,將你的建議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不少於30字)

你的建議:

第九文段〔甲〕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宋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

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

「誠然,卿不朕②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

「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選自《明史》)

初一文言文閱讀,三篇初一文言文閱讀

一,管仲不謝私恩 9,1 到了,2 你 10,如果到了齊國沒有死,反而被齊國重用,將怎麼報答我呢?11,一個人考慮的首先應該是國家的利益,而不應只顧私恩。二,周閔損事孝 9,1 穿著,2 駕,駕馭 10,察有察明真相的意思,其父應該是調查了一番,才明白這件事情的。11,不管周圍的環境多惡劣,即使被人...

求多言何益閱讀答案,文言文多言何益閱讀題答案是什麼?

原文 子禽問曰 多言有益乎?墨子曰 蝦蟆,蛙,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註釋 選自 墨子 墨子後語 禽子 q n 人名,墨子的學生。益 好處。蛙黽 m ng 蛙。黽 蛙的一種。可以理解為蛙和蠅 恆 持久。擗 通 敝 疲勞的意思。然而不聽 ...

這道題怎麼做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1 b2 a 3 b4 b 5 1 您用人通達不拘一格,只要才能合適就任其職。2 而您臨大事能當機立斷,隨機應變,因事制宜。誰會這道題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1 a2 a 3 c4 1 但是 復如今當官的不是制這樣,只bai是處理公文 辦du理政務罷了。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