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兩首詩借同一意象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什麼不同

2021-03-04 01:07:13 字數 4986 閱讀 6530

1樓:匿名使用者

梅花是暗示與作者息息相關的家鄉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求詩詞中同一意象表達相同感情的例子

2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收集這些詩句是為了什麼,我也不指望拿你的100分,

我只是剛好翻到這篇文章,覺得應該對你有些用,所以摘錄給你,

希望能有些用:

離別詩詞與楊柳

楊柳的千種風姿,萬種風情,無不洋溢著詩意。歷代文人墨客尤其寵愛它,以柳入詩的大概不下幾千首。成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淵明的「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賀知章「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劉禹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韓愈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楊柳走進詩詞,為詩詞增色;詩詞裝扮楊柳,使楊柳傳情。

從《詩經》開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就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天下千樹萬樹,「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人們送別偏要折柳寫柳,這是因為「柳枝依依」,含情脈脈,「條條有情」的緣故。古人取其義表示眷戀不捨,以柳相留。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別之情。折柳送別,自漢朝以來就有了。南朝樂府民歌有「上馬不促鞭,反折揚柳枝,碟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反映了那時贈別,馬上的、馬下的都折柳。

送別難免有離別之苦,古代人們所處的環境與條件,使離別後的重逢成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為永別。離別就這樣表現了生命的不自由,為了生命價值的實現,人們不得不承受空間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懼,承受與親朋好友故鄉故土告別的感情折磨。這一切,都使別離蒙上一層悲切憂傷痛苦迷茫的情調,儘管春光無限,人們也會黯然傷神。

「楊柳岸」成了悽苦離愁的地方,「煙柳斷腸處」道明瞭柳的意境就是悽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別更是盛行,長安灞橋,專門種植了許多楊柳,供人們離別時候攀折。據《三輔黃圖》說:「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

漢人送客此橋,折柳贈別」故又名銷魂橋,從漢、唐 以來,這兒不知演過多少人間悲劇,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學士將它攝入詩篇。「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年年柳色,灞橋傷別」,可見,在灞橋握別的離情有多麼深厚,詩人把送別離恨寫得銷魂蝕骨。「為近都門多送行,長條折盡減春風」,大家送行,走出長安都門,離人去了,長條折盡,春色又減去幾分。

「會得離人無限意」的楊柳,就這樣充當人們離愁別恨的載體,「千絲萬絮惹春風」,留下了一串串帶淚的故事。這些離別詩都被一種千回百結的愁腸所纏繞,被一種悽風苦雨的色彩所籠罩。直到王維一曲陽關三疊,高歌「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輕輕柳色新」,一場清爽明亮的朝雨,灑洗了亙古如斯、哀怨悽苦的「輕塵」,「柳色」更新,終於使離別透露出一種富於希望的情調。

畢竟,「多情自古傷離別」,王維的「朝雨」衝不走詩人們太多的淒涼悲苦與無奈。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景物組成了一個蕭瑟颯然的環境,再加一個別酒醒、不見情人的「我」,烘托出了離別者的內心苦楚,使讀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蘊含的一片悲愁難己的情懷。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當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颯垂老的古柳了,真是歷盡滄桑,令人觸目傷懷, 詞人寫折柳送別的人間悲劇,一個「幾」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筆寫盡了。周邦彥的「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表面上看來是愛惜柳樹,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耐人尋味。

元朝趙孟頫的「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菸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描寫了郊外楊柳春光的美麗和易逝,以及送客時的惆悵心情。喬吉的「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家。

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抒寫了浪跡天涯的詩人在旅途上盤纏鬱結的愁思。

「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西城楊柳弄輕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將離恨付楊柳,一片煙水悽迷中,有著太多太多的離愁別恨,濃郁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難怪「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別離的悲哀流傳到後世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的情調,所以,成語中有「生離死別」一詞,古語裡有「悲莫悲兮生別離」的說法。這種暗色調的情緒,因為有了嫋嫋的柳枝作為意象,使得離別的傷感充滿了春意與詩情。古人說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寫情,而是寫悲喜時藏有景物。

楊柳有著嫋娜的風姿,迷人的意態,「一絲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賦予纏綿悱惻,哀怨無盡的情懷,這種情懷與離別的悽婉悲傷不謀而合,「楊柳依依」,「依依離情」,詩人們喜歡以柳入詩,原因大概在此吧。

3樓:百度使用者

①古典詩詞中常藉助於某種意象來表達相同的感情基調(如借「月亮」來抒發思鄉之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故鄉不可見,腸斷正西看。

(李白《 遊秋浦白苛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

(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坐來離思憂將曉,爭得嫦娥仔細知。(唐彥謙《中秋夜玩月》)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劉淑柔《中秋夜泊武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戎昱《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 《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水調歌頭》)

4樓:風吟夢

剛好我是擅長寫這樣的詩的人?

你可以到我的空間和貼吧裡找

至於分,我不在意多少~

只是用的地方請慎重!

以下是我空間和貼吧的地址

貼吧~慧心水木閣

5樓:百度使用者

二月春風吹楊柳,

吹亂心中幾多愁。

料知此愁年年有,

依舊相約風雨後。

杏花村裡杏花酒,

風雨聲中風雨樓。

不見鴻雁傳書來,

只見伊人淚長流。

6樓:魔人

楊柳的千種風姿,萬種風情,無不洋溢著詩意。歷代文人墨客尤其寵愛它,以柳入詩的大概不下幾千首。成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淵明的「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賀知章「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劉禹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韓愈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楊柳走進詩詞,為詩詞增色;詩詞裝扮楊柳,使楊柳傳情。

從《詩經》開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就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天下千樹萬樹,「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人們送別偏要折柳寫柳,這是因為「柳枝依依」,含情脈脈,「條條有情」的緣故。古人取其義表示眷戀不捨,以柳相留。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別之情。折柳送別,自漢朝以來就有了。南朝樂府民歌有「上馬不促鞭,反折揚柳枝,碟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反映了那時贈別,馬上的、馬下的都折柳。

送別難免有離別之苦,古代人們所處的環境與條件,使離別後的重逢成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為永別。離別就這樣表現了生命的不自由,為了生命價值的實現,人們不得不承受空間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懼,承受與親朋好友故鄉故土告別的感情折磨。這一切,都使別離蒙上一層悲切憂傷痛苦迷茫的情調,儘管春光無限,人們也會黯然傷神。

「楊柳岸」成了悽苦離愁的地方,「煙柳斷腸處」道明瞭柳的意境就是悽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別更是盛行,長安灞橋,專門種植了許多楊柳,供人們離別時候攀折。據《三輔黃圖》說:「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

漢人送客此橋,折柳贈別」故又名銷魂橋,從漢、唐 以來,這兒不知演過多少人間悲劇,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學士將它攝入詩篇。「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年年柳色,灞橋傷別」,可見,在灞橋握別的離情有多麼深厚,詩人把送別離恨寫得銷魂蝕骨。「為近都門多送行,長條折盡減春風」,大家送行,走出長安都門,離人去了,長條折盡,春色又減去幾分。

「會得離人無限意」的楊柳,就這樣充當人們離愁別恨的載體,「千絲萬絮惹春風」,留下了一串串帶淚的故事。這些離別詩都被一種千回百結的愁腸所纏繞,被一種悽風苦雨的色彩所籠罩。直到王維一曲陽關三疊,高歌「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輕輕柳色新」,一場清爽明亮的朝雨,灑洗了亙古如斯、哀怨悽苦的「輕塵」,「柳色」更新,終於使離別透露出一種富於希望的情調。

畢竟,「多情自古傷離別」,王維的「朝雨」衝不走詩人們太多的淒涼悲苦與無奈。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景物組成了一個蕭瑟颯然的環境,再加一個別酒醒、不見情人的「我」,烘托出了離別者的內心苦楚,使讀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蘊含的一片悲愁難己的情懷。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當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颯垂老的古柳了,真是歷盡滄桑,令人觸目傷懷, 詞人寫折柳送別的人間悲劇,一個「幾」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筆寫盡了。周邦彥的「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表面上看來是愛惜柳樹,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耐人尋味。

元朝趙孟頫的「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菸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描寫了郊外楊柳春光的美麗和易逝,以及送客時的惆悵心情。喬吉的「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家。

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抒寫了浪跡天涯的詩人在旅途上盤纏鬱結的愁思。

「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西城楊柳弄輕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將離恨付楊柳,一片煙水悽迷中,有著太多太多的離愁別恨,濃郁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難怪「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別離的悲哀流傳到後世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的情調,所以,成語中有「生離死別」一詞,古語裡有「悲莫悲兮生別離」的說法。這種暗色調的情緒,因為有了嫋嫋的柳枝作為意象,使得離別的傷感充滿了春意與詩情。古人說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寫情,而是寫悲喜時藏有景物。

楊柳有著嫋娜的風姿,迷人的意態,「一絲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賦予纏綿悱惻,哀怨無盡的情懷,這種情懷與離別的悽婉悲傷不謀而合,「楊柳依依」,「依依離情」,詩人們喜歡以柳入詩,原因大概在此吧。

這兩首詩抒發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就一件事左右搖擺,舉棋不定。輕易落子怕輸了,一子不落怕錯過。於是他們一直糾結於細微得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讓自己始終活在緊張的泥潭不能自拔。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謹小慎微,防微杜漸,也許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會不斷揣摩,別人隨口一說的話卻始終放在心裡耿耿於懷,凡事有一點端倪便...

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兩首詩,誰能寫,一共有八首詩。要寫這八首詩

春季 賀知章 作品 詠柳 內容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孟浩然 作品 春曉 內容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張志和 作品 漁歌子 內容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杜甫 作品 春夜喜雨 內容 好雨知時節...

請問這是一首詩,還是兩首,而且這詩的名字是什麼 有知道的嗎

摸魚兒 元好問 問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得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吹,來訪雁丘處。請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