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高山,峽谷,平原,火山等是怎樣形成

2021-03-04 01:07:12 字數 6906 閱讀 7386

1樓:行者孫

盆地:分為構造盆地和侵蝕盆地兩大類,構造盆地主要為地塹構造,如吐魯番盆地、渭河谷地等,侵蝕盆地主要受流水侵蝕、風力侵蝕等外力侵蝕形成,如景洪盆地。

高山:以板塊交界處板塊互相擠壓形成為主

峽谷:一般以流水侵蝕形成為主

平原:一種是板塊內部岩層受水平擠壓力較小,地勢起伏較小,形成平原,還有一種主要以流水沉積為主,主要分佈於河流下游

火山:一種分佈於板塊擠壓出,板塊擠壓,地球內部軟流圈形成熱對流,還有一種主要分佈於大洋中脊,或板塊張裂地帶,岩層破裂,演講噴湧而出,形成海底火山

2樓:半山樹

地殼運動形成前四個,岩漿活動形成火山。他們都是內力作用形成的

平原、高原、盆地、高山以及丘陵,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3樓:匿名使用者

平原(plain)

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小的地區稱為平原。

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小的起伏區別於丘陵,以較小的高度來區別於高原。

平原的型別較多,按其成因一般可分為構造平原、侵蝕平原和堆積平原,但大多數形成一般都是河流衝擊的結果。堆積平原是在地殼下降運動速度較小的過程中,沉積物補償性堆積形成的平原。洪積平原、沖積平原,海積平原都屬於堆積平原。

如長江中下游平原就是沖積平原。侵蝕平原,也叫剝蝕平原,是在地殼長期穩定的條件下,風化物因重力,流水的作用而使地表逐漸被剝蝕,最後形成的石質平原。侵蝕平原一般略有起伏狀,如我國江蘇徐州一帶的平原。

構造平原是因地殼抬升或海面下降而形成的平原,如俄羅斯平原。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丘陵在陸地上的分佈很廣,一般是分佈在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在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帶。

山地,屬地質學範疇,地表形態按高程和起伏特徵定義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

地球陸地的表面,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 ,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

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裡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地的規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 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

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岩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岩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岩層發生斷裂,然後再被抬升而形成的。

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的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於褶皺一斷層山。

盆地,顧名思義,就像一個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有下凹和隆起的部分,是一種四周高(高原或山脈)中間低(丘陵或平原)的地形。

人們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稱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東非大陸中部,叫剛果盆地或扎伊爾盆地,面積約相當於加拿大的1/3。這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盆地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地殼構造運動形成的盆地,稱為構造盆地,如我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江漢平原盆地。另一種是由冰川、流水、風和岩溶侵蝕形成的盆地,稱為侵蝕盆地 ,如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的景洪盆地,主要由瀾滄江及其支流侵蝕擴充套件而成。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于山地。

小學五年級科學實驗 20

4樓:匿名使用者

種子萌發需要水:

相同條件:

① 在兩個瓶中分別放入同樣的衛生紙或棉花。

② 在每個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種子。

③ 將兩個瓶子同時放在相同的室溫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況相同。

不同條件:

① 保持1號瓶內的種子乾燥。

② 經常向2號瓶中灑一些水,使紙或棉花始終保持潮溼狀態,但不要讓種子浸沒在水裡。

對實驗現象的解釋:1號杯乾燥種子沒有發芽,2號杯潮溼種子發芽。

我們的結論: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種子萌發需要水。

還想研究的問題: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和空氣。

回答者: 聽雨那年那月 - 高階經理 七級 12-18 18:47

d回答者:大p海 - 秀才 二級 12-18 19:47

1.《生物與環境》單元

·植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陽光、養分、空間等。

·動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

·植物和動物都會對它們需要的環境進行選擇。不同的生物對環境有著自己特有的需要。

·所有的生物都會引起它們所生存的環境的變化。

·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非常複雜的關係。

·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在一定範圍內的生物必須和諧共處,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1-1《種子發芽實驗 (一)》

·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1-2《種子發芽實驗 (二)》

·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1-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1-4《蚯蚓的選擇》

·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1-5《食物鏈和食物網》

·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1-6《做一個生態瓶》

·生物在一定區域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會形成一個生態群落。

1-7《改變生態瓶》

·減少水和新增動物、植物會引起生態群落的變化。

1-8《維護生態平衡》

·自然界裡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2.《光》單元

·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體和屏。

·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光是直線傳播的。擋光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光在傳播過程中碰到物體,會發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汽車反光鏡、潛望鏡等都是人們對光反射原理的運用。

·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會聚光線的特性,可以得到強光和高溫。著在實際生活中已得到廣泛運用。

·物體吸熱的本領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

2-1《光和影》

·光源、遮擋物和屏是影子產生的條件。

·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2-2《陽光下的影子》

·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人們很早就知道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來測定時間。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光是直線傳播的。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

·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髮明瞭很多有用的器具。

2-5《光與熱》

·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

·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係,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係,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2-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具有節能、環保、安全的優點。

·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和所採用的材料、結構,運用的原理有關。

·產品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構造,還要考慮材料的選擇、依據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實用。

2-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

3.《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

·地球內部的運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種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有的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有的卻是一個比較迅猛的過程。

·風化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和沉積作用,並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

·人類活動也會改變地表形態,這種改變有時會傢俱自然災害的影響。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峽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

3-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火山和**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是由於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時是迅猛激烈的,有時是緩慢不易覺察的。

3-3《堅硬的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岩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會發生風化現象。

·風化作用會改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

3-4《土壤中有什麼》

·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3-5《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

·侵蝕使地表的地形地貌發生改變。

3-6《什麼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

·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

·侵蝕在不斷地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也會使土地流失,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

·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3-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會侵蝕河床和兩岸,並帶走泥土,在水流比較緩慢的地方,這些泥土又會沉積下來。

·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3-8《減少對土壤的侵蝕》

·各種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態的過程中,也會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

·人類自身的活動也在改變著地表的形態,我們要儘量減少土地遭受侵蝕。

4.《運動和力》單元

·物體運動有不同形式,如滑動、滾動和反衝運動。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力的單位是「牛」。

·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反衝力和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運動物體的重量、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

·摩擦力有時有利,有時有害,我們可以按需要增大或減小它。

·改變物體的靜止或運動狀態,必須有力的作用。

4-1《我們的小纜車》

·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4-2《用橡皮筋作動力》

·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

·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4-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氣球裡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衝力。

·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4-4《測量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成的。

·力的單位,是「牛」。

4-5《運動與摩擦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4-6《滑動與滾動》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對於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運動的物體失去動力後自己會停止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滾珠軸承是一種將滑動轉變為滾動的裝置。

4-7《運動與設計》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

·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4-8《設計小賽車》

·技術設計具有一定的程式。

峽谷 谷地 盆地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怎麼區分

峽谷 山與山之間狹長的通道。谷地 由兩側正地形夾峙的狹長負地形,常有坡面徑流 河流 湖泊發育,陡峻的谷地可能有泥石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表現為一組向高處突出的等高線。盆地 是低於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平原 200米以下 高原 500米以上 丘陵 500米以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四川盆地也稱什麼色盆地西部有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

四川盆地 也稱 紫色盆地 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 天 府之國 的美譽。希望能幫到你 四川盆地又稱為信封盆地 紫色盆地 紅色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 她由連結的山脈環繞而成,位於亞洲大陸中南部,中國腹心地帶和中國大西部東緣中段,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市小部 總面積約26萬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