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和科學美有哪些審美特徵

2021-03-04 01:00:07 字數 4944 閱讀 9144

1樓:匿名使用者

1.自然美,外在的,並不需要任何修飾,所謂天生麗質。

2.社會美,強調本身的素質,追求本身的理想,追求社會的安定和諧,不以個人利益為中心。謀求共贏。

3.藝術美,抽離現實的/抽象的美,是唯心的,經過修飾的,甚至是誇張的。是作者對於現實世界的主觀的表達。最高境界的作品是樸實無華卻又深刻的,多少帶有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

4.科學美,有尊嚴的/理性的/唯物的/嚴謹的/追求內在世界的完美,不以自我為中心。

1,什麼是美學和攝影美學?藝術美與社會美、自然美有什麼區別?

2樓:夏椽

《**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徵》

作者 老 刁

攝影是造形藝術中最能體現現代意識和產生創造性的一個門類,一百多年以前,攝影才剛剛興起的時候就曾遭受過文學和繪畫的愚弄,但它畢竟擺脫了這些陰影,成為眾多藝術門類中獨立的一種。現階段,攝影正經歷著一個重要的時刻,造型的和紀實的因素並存於創作的統一體中,在這一創作的過程中人們認識了一種特徵和總結了一套規律---攝影美學特徵和審美規律。

攝影藝術能夠獨立於藝術之林,必然靠一種獨特的東西、自己的特徵出現,那就是畫面的形象。靠畫面形象說話,客觀世界中具體事物形象是攝影表現的原型,任何藝術形式都靠形象來描繪,也就是有他的藝術語言,藝術家們創造性地運用這些語言再現出了層出不窮的或賞心悅目或蕩氣迴腸的藝術形象。攝影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它系**立的標準是用照相機說話,靠照相手段反映現實生活的具體可視形象,這就是攝影藝術的特長和優勢,是其它藝術形式所不能比擬和無法替代的,攝影藝術表現現實生活的形象,具有直接、具體、真實、鮮明、生動的特徵,使人從**的畫面中得到認識、教育和感染,產生激動奮發之情和進取之力,這也是攝影藝術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功力。

自然界有它本身的美,但表現自然美的**卻不一定都是藝術攝影作品。相反,通常看來並不美的自然景色、人和物,卻能拍成很美的**。這是因為藝術家把內在的想象力和嫻熟的技巧結合起來,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事實上,效果最好的**是不違背自然形象,又力求高效簡化,敢於大膽處理線條、色調、形狀和質感的那些東西,汲取那些最本質的視覺美點,使之處於突出地位,剔除那些妨礙中心思想的成分,或使之處於次要地位,把它們納入取景器,以完全滿意的方式加以處理,包括暗房加工製成**,這就是攝影家自己的表現形式,靠這些形式使觀眾對視覺美點也能一目瞭然,達到攝影藝術的目的。一些優秀的攝影藝術作品,都是用簡潔、凝練的藝術形象去揭示一定的思想,去傳遞一定的美感,去啟迪人們認識生活的各個側面。

攝影藝術表現美,實現美,必須藉助於完美的形式,使美得以展現,得以附麗。有好的內容還需要靠好的形式來感動人,內容只有與形式融為一體,才是真正成功的藝術品,才能真正的有藝術美感,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總不能鉅細無遺的全部描繪出來,必須有選擇、有取捨、有剪裁,逐漸找到一些不再跟自然一樣,然而比自然更完美的形式,我們說這種形式就是理想的美,個人有個人的理想的形式,也有個人的審美觀點,靠這些觀點對生活和自然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比自然更完美的理想作品。

在藝術的認識上,關於美的問題爭論太多,焦點又在於藝術形式美與內容美哪個重要的問題上,實際上藝術不能沒有形式美。實踐證明,凡是流傳於世的藝術佳品,都是靠強烈的形式美感來支撐它,藝術作品正是通過審美作用來打動讀者,喚起人們的感情力量和意志力量,起到「一圖勝千言」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新聞攝影也不例外,有人認為新聞攝影是純紀實的,對形式的美不能求全責備,所以忽視了形式的追求。

我認為一幅好的新聞**同時又有它的藝術價值、形象價值。一張報紙拿到手以後,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是**,如果**的形象價值高,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就能很快吸引讀者,打動讀者,然後才去閱讀文字說明,真正起到新聞攝影的社會功能和目的。決不能否認藝術形式對於內容的依附作用,而且只有完美的藝術形式,才能表達人的觀念與感覺。

攝影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證明了一點,這就是攝影藝術具有強烈的**力和生命力。這是因為美在攝影中的出現,我們在觀察一幅攝影作品時也力求從作品中尋找美的存在,不論是外在的美還是內涵的美。所以攝影藝術不可迴避「美學」。

攝影藝術雖然還屬於新生的藝術,處於探索發展之中,但它的巨大的藝術潛力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過去曾經是美術家嘲弄攝影,現在攝影藝術的發展已經為繪畫和其它藝術提供了可利用的成果,在繪畫中也出現了模仿攝影的寫實主義,那種「一百個攝影家拍攝同一景物,拍出的作品都一樣」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有的人把攝影說成是「物質現象的復原」,其實即使是一百個攝影家拍同一景物,拍出的作品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每個攝影家對同一個物體有他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鏡頭,不同的附加鏡,不同的感光材料, 還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怎麼能說一樣呢?

由於攝影有它的紀實功能,人們把紀實攝影認為是攝影藝術的主體。不可否認攝影的紀實性也是攝影的一個藝術特徵,也是一種特殊的審美意識,可以說紀實性攝影至今仍是攝影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新聞攝影,也包括藝術攝影紀實部分,所以人們把紀實性作為攝影藝術區別於其它藝術門類的主要的特徵。但是攝影藝術發展到今天,也有了它的流派和風格,也不可忽視它的紀虛性的特點,如以攝影脫胎而來的電影藝術,以虛構、假定為特徵的故事片,是電影藝術的主要品種,又如在攝影創作中的集錦攝影、影畫合璧、廣告攝影、攝影**,這些都是以虛構作為主要手段,同樣也給社會帶來很大效力。

所以說攝影藝術的美,在不同題材、體裁的作品中,有不同形態的表現。

說到攝影藝術的內容美,也就是作品的內在美,內在的東西到底還是要靠一定手段來表達,在攝影上表現內容的手段不外乎構圖、光線、影調、色彩等,這些就是構成攝影藝術的基本因素,當攝影家發現美以後,恰到好處地運用這些基本形式,將發現的表現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各人有各人的表現方法,要憑作者的感覺,用自己的感受來表現。對內容的理解是因人而異,是由於心理上的差異決定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表現出的形式也不一樣。反過來說,一幅攝影作品可能是令人感動的,也可能是令人冷漠的,這是因為欣賞者有不同的藝術趣味,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用什麼樣的觀點去領會作品的內容,所以內容的美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層,不同的欣賞水平,對內容的美學標準也就不同,完全取決於欣賞者的主觀意向。

攝影藝術應該給人以美感,給人以享受,陶冶人的情操,用點、線、面、光、影、色組成的旋律將會是光輝燦爛的。 (完)

3樓:上林小小

說自己想法 沒什麼嚴格定義 美只是人的感覺 自然美比較好 其他的不怎麼欣賞

美的特徵和美的分類有哪些?如何理解自然美?

4樓:匿名使用者

美學研究的中心範疇,包括美的本質和美的形態。

■美的本質

美學研究的一個根本理論問題 。在西方美學史上,關於美的本質的理論眾說紛紜,但從哲學的出發點看,基本上不外兩種:一種從客觀物質的屬性中去尋找美的根源;另一種從精神中去尋找美的根源。

此外,還有遊移於上述兩者之間的各種折衷、含混的說法。馬克思主義主張從人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實踐改造中去尋找美的根源。

■美的形態

美的普遍本質的各種具體表現形態,包括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

▲社會美

經常表現為各種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場景、某些勞動過程和勞動產品等的審美形態,是社會實踐的直接體現。

▲自然美

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屬性、特徵,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認的或實踐中肢體所能運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們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

自然美的主要特點側重於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喚起人的美感,它和社會功利的聯絡較為曲折。

▲藝術美

藝術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審美意識的集中物態化形態。藝術美作為美的高階形態**於客觀現實,但並不等於現實,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它包括兩方面:

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藝術家對現實的情感、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它的特徵在於具有審美功能,能給人以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最為純粹的美的愉悅和享受。

美是什麼?這是美學中一個最古老而至今還未有圓滿答案的問題,也是傳統美學中的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即美的本質問題。對美的本質的追問,是對人類審美現象的終極意義的哲學**,歷代哲人一直試**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正式提出和**,始於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

自柏拉圖開始的對美的本質的**,是歷代西方哲人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美的本質的解釋必然與哲學基本問題相聯絡,與哲學的基本派別相聯絡。

2.從精神方面對美的本質的**

從精神方面對美的本質的**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從客觀精神方面來**,如柏拉圖、普羅丁、黑格爾;一是從主觀精神方面來**,如休謨、康德。

柏拉圖設定美是「單一的理念」,這「單一的理念」是一切美的根源,也是美的本質。

普洛丁進一步把理念神祕化,稱之為神明理性(理式)。這種神明理性是宇宙一切之源,也是美的根源和本質。到中世紀神學家那裡,更是把這種理念直接稱為「上帝」,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和本質。

這種想法是一種思想上的理念寄託。是人們在精神上有某些困惑或苦難時對世界的的一種自我安慰式的樂觀的世界觀。與宗教信仰相似但比宗教信仰更「權威」。

5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於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的特徵,在於自然性、形式性和變易性。自然性和形式性較好掌握,對於變易性則需要重點理解。

自然美是天然物質符號的美,它的活躍多變往往並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志。一方面,客觀的自然事物在變;另一方面,主體的情感也在變,從而主體賦予自然客體的意義也在變,這就必然使得自然美呈現為千姿百態的物質符號形態,充滿著朦朧的不確定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美的變易性。

第一,自然事物充滿活力。自然美是活的形象,是生命的充滿活力的運動和變化的形象。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產生、發展、衰朽、死滅和復甦的過程,這種過程都遵循著自身的規律,就像應和著宇宙生命的某種祕密旋律,形成富於變化的節奏感,使自然美呈現出變易的特徵。

例:花。

以「美不自美」對中唐詩美現象作總體把握,是中唐詩歌現象自身的特質所決定的。「美不自美」觀,是中唐詩歌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個審美原則。這種詩美觀,充分體現了人類自我中心的意識,標誌著儒家倫理詩觀在中唐詩美學中的勝利。

「美不自美」最大限度地強化了人的本質力量,最大極限地張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對自然役使和賦形為詩歌創作的審美特徵,其美學效果是抒情者的心理真實代替了山水物件的客觀真實,因此,他們詩中的山水自然,大多有被扭曲了的遭遇,呈現出形意失諧、意象失衡的詩美形態,被強加上哲性化的理解而成為意義的象徵。

作文整形和自然美,作文化妝與自然美一篇議論文

花,美在 色彩bai 天,美在du 清澈 雲,美zhi在純潔 山,美在巍峨。自然之dao美,源於這些美專麗的景物 自然之屬美,源於這些美麗的永恆。我多想走遍中國各地,去欣賞自然的美麗。白天,站在泰山之巔,俯視華夏美景 夜晚,漫步於盧溝橋,盧溝曉月。自然的畫筆,畫出瞭如此美妙的奇觀 海的壯闊,林的青翠...

內在美和外在美哪個更重要,內在美和外在美哪一個更重要?

當然是內在,毋庸置疑!那些只注重外表的人,太膚淺!美在其心,俗稱有內涵,人品好,善良。美在其表,就是驢糞蛋子,外面光鮮,開啟看一包糟。相比之下內在美重要 往長遠看內在美要重要。內在,因為時間久了後你會發現再美的花終會謝,而一個醜陋的心會讓你不厭其煩 說是說內在美,可是大家都第一個看外在 內在美和外在...

“大統一理論”究竟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呢?

大統一理論其實就是宇宙中的自然美,因為其實我們宇宙也是只有乙個的,所以也算是全部統一了,所以都是來自宇宙的靈感,所以才是宇宙的自然美。是宇宙中的美,大一統理論如果能夠實現,那麼宇宙中的任何事情都能被很美好的解釋。在粒子物理學中,大統一理論是試圖在乙個理論框架內描述所有基本力與基本粒子之間的關係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