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飾品的歷史傳承,陶瓷飾品的基本介紹

2021-03-04 00:35:33 字數 5312 閱讀 6184

1樓:溫柔_轢弌籟

眾所周知中國是陶瓷的創生地、陶瓷的國度早在東漢時期已開始步入陶與瓷並舉的時代。陶瓷自古就是中國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與文化載體,在英文辭典裡可查「china」小寫即瓷器的意思。用瓷器製作首飾,不但拓寬了現代首飾設計的領域也豐富了現代首飾的品種。

陶瓷,生於中國長於中國,歷經千年歲月,擁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風采伴隨著炎黃子孫一步步走入今日社會。它的內涵十分豐富功能極為廣泛滲透於物質生活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它不僅具有明顯的民族特徵,更具有極高文化價值。

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與歲月共舞,與時尚同行陶瓷首飾有十足的底氣與歲月交織而年華不老,那容易被打破的美麗定格,更令我們懂得珍惜。

隨著現代陶瓷藝術的不斷髮展和陶藝熱的興起,陶瓷飾品業也隨之興旺起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陶瓷首飾產生了,它的產品種類多樣,如項鍊、手鍊、耳環、掛件等。由於陶瓷首飾的材料消耗少、成本低,並經過高溫燒成,能去除材質中的有害物質,節能環保,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關注與青睞。

陶瓷首飾的材質和造型更為豐富、裝飾方法與製作工藝更為多樣,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陶瓷製品的固有印象,為現代陶瓷藝術開闢了一個新的表現空間,在首飾藝術和陶瓷藝術上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陶瓷飾品的基本介紹

2樓:血刃管管

陶瓷飾品是一種新穎的首飾,用陶瓷材料和工藝上的應用在一個新的,獨特的風格。它也被視為一種新型的「綠色珠寶」,這是對健康有好處,當你穿著它。它代表了特別無論是其造型,釉色,裝飾,創造一個藝術形象的審美意蘊。

由於容易獲得的材料,可塑性高,設計空間大,健康,自然,耐磨,耐腐蝕,耐低溫,成本低,這些特點使陶瓷首飾在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我們注意到方面的時尚首飾,陶瓷首飾已投入廣泛使用,並在世界舞臺上逐漸加強,世界上第一位陶瓷首飾設計師是德國的克勞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自1972 年起,他就開始致力於陶瓷首飾的研究與設計,陶瓷飾品在現代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中國的珠寶產品依然相當長的時間,在原有的珍珠,鑽石,翡翠,珊瑚,琥珀,瑪瑙,水晶,金屬,木材和其他主要原材料。雖然最初的陶瓷首飾蓬勃發展,在歐洲,陶瓷和中國的瓷都,景德鎮陶瓷混合創造性和珠寶之大成的地方,迅速打破「牆」式的行業屏障。裝飾陶瓷時尚飾品元素也證明,陶瓷飾品,看起來棒極了,也適用於當前的時尚,這樣的組合泥和火很快成為代表的綠色環保飾品(生態,健康),陶瓷珠寶國際珠寶時尚舞臺上迅速彈出。

中國古代陶瓷業的發展歷程

3樓:不懂先生

我把近萬年的中國陶瓷史劃分為矇昧、萌芽、建制、高峰、獨秀等五個不同時期,並加以述說。

中國陶瓷的矇昧時期(約1萬年前—約公元前13世紀)

陶器的誕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約在170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被焙燒的土地或粘土會變得堅硬,這給了原始先民以靈感,由此而發現了陶器。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認為,製陶術的發明「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從而開始過定居生活」。

據傳在炎帝神農氏時代,人們還發明瞭製陶技術。《周書》記載:「神農耕而作陶。

」陶器的發明,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作鬥爭的嶄新的一頁,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項技術革命。雖然遠古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簡單、燒成溫度偏低,但這畢竟是人類利用化學變化製造器物的嘗試,它的發明,大大地改進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質量。

在漫長的中國陶瓷發展歷程上,這時的陶器製造還處於一個矇昧時期,儘管它是那樣的五光十色,那樣的絢麗多姿,但相對精美的瓷器製造工藝而言,一直處於懵懵懂懂的初級階段。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國考古發現了大量早期製陶遺蹟,如距今約12023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陶罐、廣西桂林甑皮巖殘灰陶片、河北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此外還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彩陶、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的黑陶等。

讓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4000多年前龍山文化薄如卵轂的蛋殼黑陶,至今無法仿造出來。先民用神奇的雙手,藉助天地間的聖火燒製黑陶,再一次有力地印證了華夏文明的演進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強調連續性和統一性,可中國各地的考古證明,各地區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有自己的文化源頭。

我曾前後實地考察過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大溪遺址、仰韶遺址、馬家窯遺址、龍山遺址、大汶口遺址、良渚遺址、紅山遺址、三星堆遺址以及**、新疆、青海等廣大地區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並對其進行了大量比較鑑別。陶器的發明並不是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部落古代先民的專利品,任何一個古代農業部落和人群,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都能在各自獨立的環境中創造出來,歐洲已發現二三萬前的陶器。我所見到的這些文化遺存,可以說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土著文化,而決不是所謂「中國文明西來說」,不是中國史前文化只是仰韶彩陶文化和龍山黑陶文化的概念,也不是在近代中國史學界占主導地位的「中華文明起源於中原而後光被四夷」的觀點。

「文明西來」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雖然已知歐洲製陶歷史早於中國,但要從歐洲流傳過來,幾乎沒有可能性。當年發現馬家窯文化的瑞典人安特生曾宣揚此說,但到了晚年也徹底改變了這種看法。中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很大,高山、大川、森林、沙漠等造成阻隔,不同地區形成不同文化的特點,導致中華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但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豐富內涵,最終逐步走向一體化,成為大中華的主流文化,這猶如無數條涓涓細流最終匯入浩瀚的長江、黃河一樣。

陶器製造和使用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相對以後發明創造的瓷器而言,它似乎處於一個孕育時期。人們仔細鑑賞這一時期的灰陶、彩陶、黑陶、白陶等,從中可以汲取智慧,誘發靈感,激揚豪情與自信,在精神上獲得巨大享受。

中國陶瓷的萌芽時期(約公元前13世紀—公元1世紀)

中國瓷器經過古陶器漫長的孕育,終於在希望的原野上萌芽。大約在夏商之際,原始瓷器發軔於贛、浙一帶。商代中晚期的「原始青瓷」已經像模像樣了,它可能為我國瓷器的鼻祖,屬於瓷器的萌芽時期,這為瓷器的發明創造了一個重要條件。

儘管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瓷,但那只是偶然的現象,還不具有普遍的意義。

當商代冶煉青銅的爐火在神州大地閃爍以後,陶藝的光彩就日趨黯淡。此時,原始青瓷終於橫空出世,光耀神州。瓷器生產要具備下列條件:

1、瓷土須是高嶺土;2、要有玻璃質感的釉色;3、通常燒製的溫度在1200~1300℃。與陶器相比,瓷器具有質地堅硬和清潔美觀的優點,敲擊聲清脆悅耳。當中原國家大規模鑄造精美的大型禮器以祭祀冥冥之中的神明時,越人卻用珍貴的青銅鑄造工具、農具和兵器,腳踏實地面對現實,努力務實地發展經濟,將「耕戰」視為國家事務的重中之重。

越人依山勢建造龍窯,提高了窯爐溫度。採用泥條盤築法為成型工藝,在原始瓷器上施薄薄的青黃色釉,又因釉中含鐵,瓷器呈青綠色,故名青瓷。

去年春天,我在江西考察古窯遺址時,同行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先生告訴我:商代最大的窯場已在鷹潭市童家鎮角山被發現,據專家對原始青瓷測試資料表明,它和近現代瓷器沒有什麼區別,遺址面積3萬餘平方米,已揭露400平方米,發現饅頭窯和龍窯爐近10座,先後出土完整和已修復器物570餘件,器形有鼎、壺、尊、豆、碗、甕等,流行圜底器、三足器和非常少見的平底器。裝飾紋樣最多的是雲雷紋、方格紋、葉脈紋、弦紋等。

我在浙江湖州考察時見過商晚期原始青瓷,在德清看到春秋戰國時期大量原始青瓷的碎片。在蕭山、諸暨、紹興交界處考察印象特別深刻,那裡有質量很高的原始青瓷,春秋時期這裡好似今天的經濟開發區:煙囪林立,作坊滿地,窯場遍佈,是當時手工業製陶和交易的中心,這為越國贏得巨大的利潤,也為最終越人擊敗吳國,作好了財力上的準備。

春秋戰國時代的原始青瓷,比以前規範,胎泥精選,釉料配製,拉坯由手工盤條改進為輪制,器型紋飾部分借鑑青銅工藝漸趨美化。這證明長江流域、南方地區在商代同樣有發達的文明。

秦漢之際的原始青瓷技術從理論上講應該不斷前進,但事實卻出現了大倒退。戰國末年空前的征戰,引發社會動亂,導致原始青瓷技術發展的停頓,甚至中斷。秦漢的原始瓷好像完全是另起爐灶的,看不到直接的傳承關係,故只能稱之為「釉陶」。

但是原始瓷在越國故地復興,又似乎說明原始瓷的工藝傳統和影響並未完全斷絕。秦漢的原始瓷以仿銅禮器的鼎、盒、壺、鍾為常見,很少發現戰國時盛行的碗、缽、盤、盅等一類的飲食器。裝飾的紋樣以弦紋、水波紋、雲氣紋等為主,甚至完全不用戰國時常用的s紋等裝飾。

漢代由於社會穩定,農業、手工業發展較快,厚葬風氣在民間普遍盛行,從墓葬出土來看,器物還是沿襲仿造青銅禮器隨葬的舊俗。西漢晚期燒製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以盤、罐、碗、耳杯等為主,同時出現了屋、倉、豬欄、羊舍、牛羊雞犬等明器和瓷塑。我們在浙江漢代龍窯遺址裡,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始瓷向瓷器演進的整個過程,青瓷終於隨著社會進步從萌芽走向成熟,這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陶瓷的建制時期(約公元2世紀—約公元6世紀)

凝聚著古越人智慧結晶的龍窯技術及其產品在浙江大地上日臻完善,在經歷戰國秦漢數百年的動盪與停滯以後,東漢晚期以上虞小仙壇窯址為代表的寧紹平原東部地區,終於率先燒製出成熟瓷器,瓷器完成了歷史上的「隸變」,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里程碑,中國瓷器從此走進了建章立制的偉大新時代。中國是陶瓷的故鄉,「china」邁向世界,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從上虞縣小仙壇東漢晚期窯址出土的青瓷,質地細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溫燒成;器表通體施釉,胎釉結合得相當牢固;釉層透明,瑩潤光澤,清澈淡雅,秀麗美觀。越人率先奏響了成熟瓷器誕生的前奏曲,並最終成就了青瓷的發明創造。這件影響人類文明程序的重大事件在浙江完成,是越人智慧、創造力的表現,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物質文明的偉大貢獻。

瓷器比陶器堅固耐用,清潔美觀,造價低廉;原料分佈極廣,蘊藏豐富,容易推廣燒製。瓷器這一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以頑強的生命力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都相繼設立瓷窯,分別燒製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南方的越窯、甌窯、婺州窯、德清窯等窯爐林立,爭奇鬥豔,出現空前繁榮的景象。其中以越窯發展最快,窯場分佈最廣,瓷器質量最高,器型更趨完備,成為引領瓷器潮流的帶頭羊。

瓷器到了三國時,吳國統治者盛行以青瓷陪葬。對平民百姓來說,價廉物美的隨葬器皿莫過於陶瓷製品。厚葬之風對制瓷業的刺激作用是可以想見的,更促使青瓷製作技藝提高。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瓷器生產躍進時期,晉代首次出現了中國文字史上的「瓷」字,「晉瓷」不僅數量多,而且器型更加豐富多彩。青瓷制瓷區域也由南及北推進,特別是北方山東淄博窯在北齊時期已生產優質青瓷。我到淄博窯考察過,那裡的青瓷無論是造型,還是釉色都是仿造南方越窯的。

青瓷一統天下,燒製的地域進一步擴大,但此時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釉瓷被發現。這個時期,社會動盪,戰亂不斷,民族的融合及佛教文化的傳入,促使陶瓷藝術風格的多樣化。

青瓷、白瓷、黑瓷的相繼出現,標誌著中國瓷器建制已大功告成。北方制瓷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白瓷的出現,為制瓷業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道路。從出土文物看來,白瓷最早出現於北朝的北齊,迄今發現最早的白瓷是北齊武平六年(575年)範粹墓的白瓷。

隋大業四年(608年)的李靜訓墓,也出土了一批白瓷器,胎質潔白,釉面光潤,其中的龍柄雙邊瓶和白瓷龍柄雞頭壺為最精。有了白瓷,才可能有影青、青花、釉裡紅,才可能有鬥彩、五彩、粉彩等琳琅滿目、色彩繽紛的彩瓷。黑瓷的原產地在浙江德清,我前年在遺址考察時還拾得春秋時代的褐黑釉瓷片,可見黑釉瓷產生也有漫長的孕育發展過程。

東晉之後,北方也開始燒製黑瓷。河北平山縣北齊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標誌著北齊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黑瓷。這一切都為唐宋北方名窯的普遍出現打下堅實基礎,也是唐宋瓷業高峰時期到來的序曲。

陶瓷有什麼好處,陶瓷飾品的好處有什麼?

陶瓷的好處 好處一 易清洗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是塑料的飯盒,盛了一些炒菜尤其是油量比較大的炒菜後,油就會附著在上面,特別難以清洗,即便用洗潔精,都不容易清洗掉。而用這些瓷器清洗就很容易了,大多數時候只需要用水衝就可以乾淨。如果是油比較大的,滴上一點洗潔精,就變得特別乾淨,特別透亮。好處二 ...

陶瓷之路是什麼,陶瓷之路有什麼歷史意義

陶瓷之路bai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中國du與世界其他zhi地區之間海上交通dao的路線。中國的絲專 綢除通過橫屬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大量輸往中亞 西亞和非洲 歐洲國家外,也通過海上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國。因此,在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橫貫東西的陸上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後,有的學者又進而加以引申...

關於寫陶瓷的詩句,形容陶瓷的句子

形容陶瓷的句子 我是一尊傳世的青花瓷!我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是釉料與烈火的昇華,是唯美與堅強的交融。毛筆在宣紙上走出筆鋒的濃淡,瓶身的釉料染成濃豔的牡丹,高遠寧靜的潑墨山水輕輕地繪在我身上,鏤花的香爐升起的檀香的白煙縈繞在我的周圍。我就是這樣,富有靈氣的出生。那似乎是詩人在用妙言佳詞製造一個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