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說明應該採取文化中心主義還是文化相對主義立場

2021-03-03 23:56:56 字數 3911 閱讀 4510

1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中心主義指的是對群體產生偏見的態度,對群體產生隔離。而具有文化中心主義是人的本性,我們會把人無形中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幾個人,幾十個人,甚至可能是一個人,強調「自我」觀點。文化相對主義強調的是「相對」,主要主張各種生活方式態度,採取和諧客觀的觀點。

所以尊重各種文化,認可文化和文化之間的不同差異,並且抱有包容的態度。

文化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的含義 10

2樓:一知齋

文化中心主義是指具有某種文化背景的人或團體(如中國、歐洲---西方等)對其他文化的偏見或敵視態度。

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作為片段事物是非曲直的唯一標準。文化相對主義的核心是尊重文化之間的差別並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種社會態度。它強調多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價值,這種強調以尋求理解與和諧共處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毀那些與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東西。

什麼是文化相對主義

3樓:___耐撕

文化相對主義是認為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倫理實踐主張。在現實生活中,一種文化中被認為是正確的倫理實踐,到另一種文化就可能被認為是錯誤的。在文化相對論裡,對和錯可以通過對世界的考察來判斷。

衝不破的全球化瓶頸,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懷著對種族主義、文化殖民主義的厭惡和對落後國家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對主義(cultural relativi**)」,其中以美國人類學之父弗朗茲·博厄斯(franz boas )為箇中翹楚。

4樓:匿名使用者

該理論的核心人物是梅爾赫爾斯科維茨,他認為認為「文化相對主義的核心是尊重差別並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種社會訓練,它強調多種生活方式的價值,這種強調以尋求理解與和諧共處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毀那些與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東西。」簡單點說就是承認並尊重不同的文化,並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

5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1] salzmann z.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m]. 3rd ed.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2004.

以及:**有不適合發表的內容?

原來是英文的維基百科不讓用阿!至少自己去找了!進步。

文化中心論與文化相對論的異同

6樓:文軒閣

文化相對論:文化相對論認為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其獨創性和充分的價值,每一種文化會產生自己的價值體系,也就是說人們的信仰和行為準則都來自特定的環境,所以必須要拋棄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義」觀念,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核心性。

歐洲中心論:也稱歐洲中心主義,出現在十八世紀,在十九世紀得以發展,並且最終形成為一種人文科學領域的思想偏見。這種觀點認為歐洲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殊性和優越性,其積極意義在於東方國家能認識到西方文化的豐富和多樣性,能夠放眼世界,展現全球。

從人類學的歷史來看,什麼是民族中心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

7樓:

你好,首先目前教育部指定的人類學國家重點學科的大學僅有兩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 其次是人類學開設歷史,國內最早開設人類學的大學也是兩所:

廈門大學,中山大學,這兩所大學是二三十年代中國人類學的拓荒者,廈門大學擁有人類學博物館,不過近些年廈門大學的人類學發展相對緩慢,以至於後來評選國家重點學科時被北京大學超越而落選,中山大學則保持優勢,雖然比起北京大學綜合聲譽沒那麼高,但是人類學學科是學術界認可的no.1。 所以中山大學和**民族大學的人類學區別主要體現在底蘊方面,前者是中國人類學發展的起源之地,像人類學這類人文類學科,底蘊有多重要我想朋友應該會明白的,這就是為什麼理工科發展起來了一大批新的名牌大學如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但是人文類學科始終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幾所老牌大學中優勢更明顯。

不過**民族大學的人類學發展也不錯,在國內來說實力也是屬於一流的,如果覺得中山,北大有壓力,可以選擇**民族大學。

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衝突表現在哪些方面

8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文字二度編碼帶來的傳播誤讀

全球化語境下跨文化傳播有賴於各類**和各種工具。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同時也反映出本民族的特點甚至哲學思想。因此,跨文化傳播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語言文字的互換即轉譯問題。

傳播要達成意義上的共享,必須使一種符號能為社會成員共同認可。按照符號學的觀點,跨文化傳播的最終使命是要打破語言的隔膜。而事實證明,翻譯是一道必須由人類親自逾越的鴻溝,是跨文化傳播的活性轉換器。

在同一語言系統下,符號傳播的過程是一個編碼、解碼的系統,即從意義到符號,再從符號到意義的二次轉換。如果雙方分處不同的語言文化體系,翻譯便站在兩者之間進行編碼和解碼,這樣便進行了「二度符號化」。但這一過程一方面受翻譯者個人世界觀、價值觀、知識範圍、經驗等因素的制約,另一方面也受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制約。

媒介的文字內容包括電影指令碼、電視節目、新聞稿等,在經過二度符號化的轉變中發生意義失落、畸變、增殖、轉換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在譯製市場混亂、音像市場和印刷市場等不規範的國家和地區。

媒介帝國主義帶來褊狹的傳播機制

跨國傳媒公司的高度壟斷和集中造成的跨文化傳播的「不對稱性」,以及文化的同質化趨勢愈來愈強烈,構成了對文化多樣性的威脅。有學者認為,所謂褊狹的傳播機制,一是以集權主義的權力運作方式和思想統制的形式,實現資訊的單向、片面的傳播;一是在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建立政治經濟文化權力的單向流動與單一控制,以致個性消失、界限消失、文化的多樣性消失。

從20世紀70年代起,發展中國家就把建立「資訊傳播新秩序」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視為同等重要的問題,要求改變國際資訊流通不平等、不均衡和不對稱的現象。但在複雜的國際情境下,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外交難題是,由於自身傳播力量的微弱,國家形象的展示處在一個先行的、被歪曲理解的偏見中,被剝奪了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外交禮遇。自己的立場、觀點無法在正常的**環境中讓人們知曉,更談不上得到理解與支援。

跨文化傳播的價值取向

跨文化傳播的價值應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客觀事實的存在,二是人們對事實存在的認識。體現客觀事實的價值,即是對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按照傳播者的評價標準做出選擇,然後再進行傳播。

然而,中西方有各自不同的價值標準、意識形態及價值取向,因而審美觀、價值觀及方**都不盡相同。

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對於中國和其所處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報道也都是「妖魔化」的。以美國為例,從杜魯門上臺後對社會主義陣營所採取的「遏制」戰略、艾森豪威爾時期杜勒斯推行的「和平演變」,一直到現在小布什的「伊拉克戰爭」,都強調了推行其價值觀念的「先攻心後攻身」的戰略。

民族中心主義產生偏見

民族中心主義是一種信念,即一個人認為自己所屬的文化群體(通常等同於國家)優先於所有其他文化群體。它表現為一種民族優越感,即從本民族文化價值出發判斷其他文化的價值。民族中心主義一方面有助於增強本民族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則使人們習慣於用本民族文化衡量判斷他種文化,得出不正確的褒貶結論。

實際上,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衝突、**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衝突,也是民族中心主義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伴隨民族中心主義產生的是成見和偏見。它傾向於把某一文化群體的一個成員當做該文化定勢的代表。今天,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法律明文禁止種族和性別歧視,但在實際生活中,歧視處處可見,法律本身尚未能夠改變歧視的文化規範。

在美國,白人對黑人持有偏見,黑人常被視為貧窮、暴力、愚昧的象徵。要在跨文化傳播中克服民族中心主義,就要進行文化相對主義的辯證對比。文化相對主義是指將某一文化置於它所處的環境中加以評價,文化本身具有一定共性,各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由其所處社會環境不同所致。

綜上所述,目前的傳媒全球化在促進跨文化傳播的同時也強化了文化差距與隔閡,種種障礙使得跨文化傳播不可能一帆風順。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跨文化傳播也有「跨嚴肅文化傳播」與「跨通俗文化傳播」之分,往往是「嚴肅文化無人喝彩而通俗文化叫好滿天」,故而在進行跨文化傳播時要調整策略,「嚴肅」與「通俗」並重。

舉例說明什麼是主元法分解因式,舉例說明什麼是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定義,提取公因式 應用公式法 分組分解法 二次三項式的因式 十字相乘法 求根 因式分解一般步驟。大綱要求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 公式法 分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項式的方法,能把簡單多項式分解因式。考查重點與常見題型 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

舉例說明文化與文明之間的區別

文化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 社會學家 人類學家 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 令人滿意的定義。據統計,有關 文化 的各種不同的定義至少有二百多種。籠統地說,文化是一...

舉例說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學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 價值觀念 行為準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 遺傳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 變異性。她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