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形式可以決定語言的內容是對的嗎

2021-03-03 23:55:24 字數 3652 閱讀 9636

1樓:天生愛炫耀

不對語言的形式其實就是語言的規則,就和你說話,你要符合語法,符合這個形式他就能把你的邏輯轉化成程式給計算機看,計算機就能執行。內容是你自己寫的,肯定與形式有關係但是不能達到決定的程度。

2樓:敉奡

這句話是正確的,相信我

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為什麼對於使用語言的人又具有強制性

3樓:經期衛士

語言符號的任意性是指語言符號的音義聯絡並非是本質的,必然的,而是由社會成員共同約定的,一種意義為什麼要用這個聲音形式,而不用那種聲音形式,這中間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語言符號和客觀事物之間沒有必然聯絡.語言符號的形式對於語言符號的意義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為規定的,沒有邏輯聯絡,不可論證,語言符號語音形式和意義內容的這種任意性聯絡,其根源就在於語言是社會性的,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現象,由一定的社會決定的.

如果我們把這個特點與第一章語言的社會功能結合起來認識,理解或許會更深刻一些.

表現:第一,音義的結合是任意性的,即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麼樣的意義內容,什麼樣的意義內容用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現是任意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多達5500種語言,就是因為人類創造語言時在選擇語音形式表達意義內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語言.

由於語言具有社會屬性,不是自然的,語音形式和意義內容之間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絡,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釋的.

當然,說語言的音義結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語言的主要方面說的,語言中有少部分詞語的音義聯絡是可以解釋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穀鳥,漢語叫做「布穀」,英語是cuckoo,法語是coucou,匈牙利語是kakuk,古希臘語是kokkuk,這裡關於布穀鳥的語音形式,五種語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據自然界的布穀鳥鳴叫的聲音仿擬的結果,這些詞的音義結合就具有一種可以解釋的邏輯聯絡.章太炎在《國故論衡·言語緣起》一文中說,漢語的漢語的馬、牛、鵲、雀、雁、鵝、鳩等,都是模擬自然事物的聲音構成的.不過,這種模擬詞語的存在並不能說明語言的音義聯絡不具有任意性特點,因為縱觀人類的語言,一方面,這種性質的模擬詞語只佔語言詞彙系統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統性,客觀世界中有聲音可以模擬的事物畢竟是少數,另一方面,即使具有聲音的事物,人類記錄這些現象時,其詞語並不都採用模擬的方式,有些語言採用模擬方式,有些語言不採用模擬方式.

例如「貓」,漢語念mao,與貓的叫聲很接近,是模擬性的,但英語是cat,法語是chat,德語是kater,俄語是kot,沒有采用模擬方式記錄.

第二,不同語言有不同的音義聯絡,如:人、刀、樹、水、路、妻子、太陽、月亮……,漢語的語音形式和英語的語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詞語,漢語的讀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語的讀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

(為便於檢視,這裡沒有使用國際音標符號表示讀音)

第三,不同語言音義聯絡不對等,同樣的語音形式,在不同的語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而同樣的意義,在不同的語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語音形式表達.如long,漢語表示「龍」等意義,英語表示「長」;又如英語uncle,等於漢語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於嬸嬸、舅媽、姑姑、姨媽.

第四,同一語言的音義關係也有任意性,如漢語有眾多的方言,同樣的事物在各個方言也有不同的讀音.漢語有七大方言,各個方言區根據語音特點還可以進一步劃分次方言區.不同方言區之間,語言的音義聯絡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同一語言中不同方言的語音差別,也說明了音義聯絡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會存在什麼方言差別了.

語言符號的強制性是指符號的音義關係一經社會約定而進入交際之後,每個人都得接受,絕不能隨意更改.

表現:整理詞語,推廣普通話,制定有關法規等.

文學和語言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是符號系統,是

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義為意義內容的,音義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系。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資訊的工具,是人類儲存認識成果的載體。語言具有穩固性和民族性。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語言與文學的關係是個很大的問題,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種是傳統的工具論,一種是後起的本體論。兩種觀點相持不下,誰是誰非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但我們至少可以這樣看,兩種觀點實際上分別強調了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綜合起來,也許我們能夠把這個問題看得更清楚一些。

大體而言,中外古典文論所持的基本上是「工具」論,即認為語言只是一種「形式」、「工具」、「媒介」、「載體」,它的功能在於表達生活和情感的內容,內容具有「優先權」,而包括語言在內的形式則處於被內容決定的被動位置。文學用語言作為自己的構造手段,並以語言的超常使用所能達到的最佳藝術效果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詩人卡西爾說:

「詩人不可能創造一種全新的語言。他必須使用現有的詞彙,必須遵循語言的基本規則。」簡言之,語言是文學實現表達的載體。

從這種觀點出發自然觸及到中國文學裡一個古老的問題——「言不盡意」。往大了說即文學表達因為語言自身的侷限而受到某種限制。這就要求文學家創造性地使用語言,使得文學語言具有一些與常規語言不同的特點。

也正是由此出發,一部分文論家提出了文學的語言本體論。

文學理論研究中的語言本體論認為文學的本質特徵在於語言形式,作為藝術品的文學創造,其價值在於他是一個特殊構造的語言事實,如同雕塑,**等藝術形式一樣,它本身就是一種目的,一種美,而不是為了表達什麼,即所謂:「為藝術而藝術」。不同之處只在於文學選擇而且只能選擇語言作為其載體。

正如戴昭銘在所言,文學的本體不在於對生活的模仿,不在於對作者心靈的表現,而在於文學的語言形式本身,文學的變革也不是對社會變革的反映和社會變革的副產品……文學以語言組成自己的形式,這種形式有時候是一種對現實的普通語言陌生化和疏離化的結果。文學作品是一個特殊的語言等級,是與普通的語言相對立的。普通語言的的首要功能指向世界的存在以溝通訊息,文學語言以自我為中心,它的功能是排除外向指稱,只把注意力放在形式和技巧方面,使事物顯示出自身的特殊性,從而改變人們的感覺方式,使之獲得一種審美效果。

各種文學樣式都必須以語言材料作為自己的構造手段,但是不同的文學樣式對語言材料的各種功能在使用上各有側重。戲劇側重於語言的會話功能,**側重於語言的敘事功能,詩歌則側重於語言的抒情功能。但無論側重什麼,語言的各個功能是文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條件。

語言對文學的影響由上文可見一斑。同時文學反過來也對語言產生了一系列影響。

最明顯的莫過於文學對共同語形成的影響。從人性角度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兒文學的傾向。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往往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徵,它在全民族中的崇高威望,廣泛流傳和深遠影響,使得這些作品的語言對民族語言的統一和共同語的形成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文學的終極目的並不在於語言的完美運用,而且,由於語言自身的侷限性這也是無法達到的。文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擺脫語言的桎梏,使作者與讀者進行直接的語義交流,從而分享一種**於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美的感受,即讓讀者與作者「感同身受」,進而引發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引發思考。然而由於語言本身的侷限和人個體間的相對獨立和特殊,所謂「感同身受」是無法達到的,所以目前的文學是通過語言的運用進**境的不完全創設,進行有意或者無奈的「留白」,讓讀者進行再創作,進而達到文學引發思考的目的。

從這個方面看,雖然語言對於語義的表達具有一定的侷限,但是正是這種不完全表達、不完全架構使得讀者對文學的思考和闡釋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體現出文學的美感,並使文學進一步發展下去。因此,對於文學而言,語言的侷限或許並不重要。

c語言 內容如下,c語言中 與 的區別

因為如果沒有換行符號,這兩個printf在一行連續輸出 你在printf i am a computer n 加上一個換行符就可以讓這一句單獨一行了 求c語言 設計一個選單程式,包括3項內容如下,1 單日票 2 聯票 0 退出 include include void fun1 void void ...

視聽語言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視聽語言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

一 視聽語言概論 1視聽語言的概念 2視聽語言的構成和特點 二 鏡頭 1構圖 2鏡頭的攝法 3焦距和焦點 4景別三 軸線 1軸線的概念和原則 2關係軸線 3運動軸線 4越軸四 場面排程 1場面排程的概念 2場面排程的組成 3場面排程的技巧五 電影聲音 六 剪輯技巧 1剪輯概論 2剪輯的鏡頭組接 3動...

為什麼人類可以用語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而別人和你說話有時不需要思考也能立刻回答,有的時候需要深

這是老來祖宗千百年來共同居自住不斷進化的結果 形成了複雜的語言表達能力 複雜性決定人可以有各種形式的交流,其實不僅限於語言的精準表達,還有或敷衍或搪塞等摻雜感情和處境利益考慮的因素,以及相應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肢體動作 表情和微表情等等讓語言表達成為更加複雜的事情!為什麼有些人是通過心裡說話來思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