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懸念,小說中怎麼設定懸念

2021-03-03 22:59:16 字數 1446 閱讀 5361

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地說,懸念就是讓故事更具魅力的一種方法,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不管是愛情故事還是破案故事,只是通過情節的巧妙設定,使故事有了懸念,讓受眾欲罷不能.在一部**中,懸念的作用是勾起讀者的興趣一直讀下去.

設懸念主要有這麼三種方法:

一、倒敘法

所謂倒敘法,就是先寫事件的結果,讓讀者感到奇怪: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激發讀者追根溯源,探求事件的起因和經過,

如原人教版初語二冊有一篇課文叫《一件珍貴的襯衫》開頭:

在我的家裡,珍藏著一件白色的的確良襯衫。這不是一件普通的襯衫。這襯衫,凝聚著敬愛的***對工人群眾的階級深情。

每當我看到它,***那高大光輝的形象就浮現在我的眼前;每當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動人心的往事。

讀了這段文字,讀者不禁要問:在「我」的家裡,為什麼會有一件與日理萬機的***有著密切關聯的襯衫呢?它是如何來到「我」家的呢?

是不是***也穿過它呢?從而激起閱讀興趣。這就是懸念。

又如《羚羊木雕》(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開頭寫媽媽問「我」羚羊木雕到哪兒去了?「我」說收起來了;接著媽媽又問「我」放在哪兒了,並要「我」拿出來讓她看看,當她看出「我」在撒謊後,又懷疑「我」是不是拿出去賣了。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我」只得老實交代:

送給好朋友萬芳了。那麼,「我」為什麼要把爸爸從非洲帶回的這麼名貴的工藝品送給好朋友萬芳呢?萬芳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這就是懸念。

其實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情,人們往往都是先知道結果,然後才會根據各人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可能與自己產生的關係,去追根溯源。

二、誤會法

所謂誤會,就是不正確的判斷。利用誤會設定懸念,能使文章情節曲折離奇,吊起讀者胃口,讀來妙趣橫生。

如《山中訪友》(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一文標題就讓人產生誤會。沒有讀過此文的人,一定以為這個「友」指的是人。然而讀罷全文,讀者才明白,原來這個「友」指的不是人,而是山中的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和懸崖等,作者是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它們當作自己的朋友了。

在初中課文裡,像這樣的標題誤會法,還有契訶夫的**《變色龍》,因為這裡的變色龍指的沙皇統治下的一個警察,而不是指善於根據周圍環境變幻膚色的蜥蜴類小動物。

三、欲揚先抑法

所謂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

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懸念,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戰國策》中有一段「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文章的開頭寫馮諼既無愛好,又無能耐,還愛鬧待遇、發牢騷,簡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作者把他貶抑到最低處。讀到這裡,讀者不禁要問: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孟嘗君為什麼還要禮遇他呢?

(懸念)卻不料作者筆鋒一轉,寫他如何為孟嘗君經營「三窟」,寫出了他非凡的才能。開頭的「抑」是為了襯托後面的「揚」。這類例子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並不少見。

影視劇中懸念對比的設定安排的作用是什麼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某一事物 的指向與集中。指向是指在每一瞬間,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映一定事物,而離開其他事物 集中是指心理活動反映事物所達到的清晰和完善程度。注意能使人在一段時間內清晰地反映某個事物而暫時撇開其他事物。這種注意的喚起,絕大部分取決於影視片有無吸引力。因此,影視為了最大限度調動觀眾的注意...

小說的人物性格怎麼設定,怎樣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一般可以從外觀,事蹟,心理來設定,作者可以先定出大概的人物形象 其實就雖你自己怎麼寫啦 一般第一篇 的主角其性格或多或少都會是作者本人的映照 可以先想好,大概是什麼樣的?然後看一下別人是怎麼寫的?從神態動作各方面來寫。並不是造成,而是學習別人的方法。開始無法獨立完成可以用,很多段落來拼接。怎...

小說中的天道是什麼意思,玄幻小說中什麼是天道啊!

中國哲學範疇。字面的含義是天的運動變化規律。由於人們對天的解釋不同,所以對天道的理解也不相同。天道常與人道對稱,人道一般指人類行為的規範或規律。中國古代哲學家大都認為天道與人道一致,以天道為本。一些哲學家主張,天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天人互不干預。如子產認為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荀子主張 明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