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有些數量詞如由旬忍劫剎等等比較難

2021-03-03 22:26:35 字數 4970 閱讀 6971

1樓:小肚子

按自己粗淺的理解,通俗地解釋一下: 由旬:古印度道路度量單位,多認為相當四十華里的距離。

忍:不是數量詞,在佛教中不同上下文意思有一定區別。你之所以誤以為是「量詞」,可能是因為它經常跟數字組成詞,以下引自《佛光大辭典》:

==================================== (一)二忍:(1)生忍與法忍。據大智度論卷六載,雖受眾生**或優遇,仍不執於其違順之境而忍,又觀眾生無初、中、後之別,而在眾生之上體認空理,不墮於斷、常二邊,不陷於邪見,此即生忍(又作眾生忍);體認一切事物之實相為空,心安住於此真理之上而不動,此即法忍(又作無生法忍)。

然同論卷十

四、卷十五所說則稍有差異,謂忍耐眾生之**、禮遇,稱為生忍;對心法(即嗔恚、憂愁等屬於心者)、非心法(即寒、暑、風、雨、飢、渴、老、病、死等不屬於心者)之忍耐,稱為法忍。(2)世間忍與出世間忍。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九福田相品謂,初心菩薩以有漏心,依諸果報福業,對所遇世間苦樂違順之事加以忍耐,稱為世間忍,即有相、有漏之安忍;大菩薩安住法性之理,自在表現各種作用,而無絲毫執著,稱為出世間忍,即無相、無漏之安忍。

(3)安受苦忍與觀察法忍。據大明三藏法數卷五之說,前者即能安心忍受疾病、水火、刀杖等苦,而不為所動;後者即觀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信解真實而心無妄動,安然忍可。  (二)三忍:

(1)忍辱波羅蜜分為三種,世親攝大乘論釋卷七載,三忍為:1.耐怨害忍,即受他人之怨憎惱害亦加以忍耐。

2.安受苦忍,即為疾病、天災所逼亦加以忍受。3.

諦察法忍,又作觀察法忍,即諦察諸法不生不滅之真理,心無妄動。其中,後者為前二者之所據。前二忍相當於大智度論所說之生忍,後者相當於法忍。

據俱舍論光記卷二十六載,此三忍各以無嗔、精進、慧為體。又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二列舉十八任持,以此三忍分別配於不捨有情任持、舍下劣心任持、無生法忍任持。(2)三法忍,證悟法理而安心,分為三種。

依無量壽經卷上、月燈三昧經卷二等,三法忍即:1.音響忍,又作隨順音響忍。

指聽聞佛說法之音聲,能知諸法道理,安住於法。2.柔順忍,又作思惟隨順忍。

指藉自己思惟,而隨順諸法之真理,安住於法。3.無生法忍,又作修習無生忍。

即離相,頓契於法之真理而安住。有關得此三法忍之菩薩究應配於何階位,諸說紛異,法位配以仁王經五忍中之前三忍,慧遠配以同經五忍之中間三忍,新羅憬興則配以同經中之第一伏忍之三位。(3)喜、悟、信三忍。

即觀阿彌陀佛,或信其本願所得利益之無生法忍之三名。善導觀經疏序分**釋經中「得無生法忍」之句,舉出三忍之名,主張十信位菩薩所得之忍,絕非解行以上之忍。依此,日僧良忠稱於十信位中所得之忍為信忍,又作十信中忍。

是時歡喜而大悟,故名喜忍、悟忍。證空謂領解觀門為無生忍,此乃信本願所得之利益,故名信忍;親鸞則作為得他力信之一念時之利益。(4)伏忍、柔順忍、無生忍三忍。

據天台宗,通教三乘與共之十地中,第一干慧地之菩薩為伏忍,第二性地之菩薩為柔順忍,第三八人地、第四見地之菩薩名無生忍。  (三)四忍。據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載,四忍即:

(1)無生法忍,忍可諸法之自性空寂本來無生。(2)無滅忍,忍可諸法本來不生無滅。(3)因緣忍,忍可諸法依因緣生,本來無自性。

(4)無住忍,即心不住著而無異念相續。  (四)五忍,依菩薩證悟法理而安心之程度所立之階位。據仁王般若經卷上,五忍為:

(1)伏忍,即已制伏煩惱,然尚未斷滅。指地前之三賢位(十住、十行、十回向)。(2)信忍,即已得無漏信之初、

二、三地菩薩。(3)順忍,即順理而趣向無生果之

四、五、六地。(4)無生忍,即悟入諸法不生之理而安住之

七、八、九地。(5)寂滅忍,即斷諸惑而寂靜安住之第十地及佛果。此外,前四忍各分上、中、下,後一忍分為上、下,合為十四忍。

 (五)六忍,又作六忍法。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載,六忍為:(1)信忍,信一切法即空之忍。

(2)法忍,認一切法即假之忍。(3)修忍,修中觀,知一切法理事圓融之忍。(4)正忍,認確實中道之忍。

(5)無垢忍,信證無煩惱染汙之清淨心之忍。(6)一切智忍,得一切智,忍可中道之法的最上忍。  (六)十忍:

(1)指菩薩忍受真理而得之十種安住心。據舊譯華嚴經卷二十八之十忍品載,十忍即:隨順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電忍、如化忍、如虛空忍。

(2)指菩薩之十種忍受行。依寶雲經卷一所記,十忍即:內忍、外忍、法忍、隨佛教忍、無方所忍、修處處忍,非所為忍、不逼惱忍,悲心忍、誓願忍。

 此外,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六又舉出三十二種安忍,即:無貪、不害、無熱惱、無嗔、無恨、無念、無諍、不染欲境、能護自他、順菩提心、無分別心、不著生死、順業果、身清淨、口意清淨、堅固不退、言說自在、無遍計、自覺聖智、將護彼意、修四梵行不隨禪生、於人天樂得自在、相好圓滿、梵音深妙、滅除諸惡、遠離慳垢、除斷嫉妒、舍諸怨賊、近菩提分、離諸不善、樂處寂靜、獲諸佛法。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二忍品則列舉自性忍、一切忍、難行忍、一切門忍、善士忍、一切種忍、遂求忍、此世他世樂忍、清淨忍等九種忍。

經論中並謂「忍」具有為十利之本、諸佛神通之原、一切出家之力、伏諸惡、渡生死而至涅槃等功德利益。(長阿含經卷二十一戰鬥品、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十不善品」、佛遺教經、正法念處經卷六十觀天品。大般若經卷三六六巧便行品、六度集經卷五。

解深密經卷四地波羅蜜多品、三卷本大般涅槃經卷下、首楞嚴三昧經卷上、大寶積經卷四十

五、大方等大集經卷十二無言菩薩品、瑜伽師地論卷五十

七、卷九十

二、大智度論卷三

十、法界次第初門卷下之上) ==================================== 劫:梵語劫簸kalpa之略,字面意思是「分別時節」。是一個極長的時間單位,可以說是「天文級」的時間單位。

具體等於多少年沒有明確說法,總之很長。又有「小劫」、「中劫」、「大劫」的區別: 小劫:

人壽自八萬歲,每百年減一年而至十歲,又人壽自十歲,每百年增一年而至八萬歲,此增劫及減劫,一一名為小劫(《俱舍論》)。通俗說就是,人平均壽命從80000歲減到10歲(每個世紀減一歲);或者從平均壽命十歲增加到80000歲(每個世紀增加一歲),這個增或者減的過程就是小劫(一減一增如果連續的話,就是二小劫,但通常可能不會這麼連續,因為人類會滅絕一段時間再出現) 中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

大劫:八十中劫為一大劫。 剎:

梵語ksetra剎摩的略,字面意思「土、田、國、處」。通俗說就是宇宙中佛、菩薩、眾生居住地,經中有「十方剎土」一詞--就是指宇宙空間中所有的世界,勉強可以套用現代詞「星球」來理解。

印度有多少宗教

2樓:繁星的落幕

印度主要教派有: 印度教、伊斯蘭教、**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決定性的角色。

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

3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宗教包括:印度教(hindui**)伊斯蘭教(islam)**教(christian**)錫克教(sikhi**)佛教(buddhi**)耆那教(jaini**)主要

只要是世界上有的宗教,印度差不離都有。總之,從印度的歷史、文化、風俗到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無不折射出宗教的輝光。印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宗教王國」,人稱「宗教博物館」.

可以說,印度是:有戶必有神龕,有村必有寺廟。

印度教(hindui**)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於公元8世紀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羅門教。它綜合了多種信仰,沒有單一的信條,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論。

印度教還是一種哲學和生活方式。它宣傳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印度教還主張非暴力,不殺生。

印度教有種姓制度。根據這一制度,人被分為四個等級,且生來就決定。四個種姓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伊斯蘭教(islam)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公元8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臥兒帝國統治期間,伊斯蘭教被定為印度國教,迅速發展,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

印度穆斯林以遜尼派為主。伊斯蘭教對印度宗教、社會、風俗和文化藝術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佈於印控查謨和克什米爾、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

**教(christian**)

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教。**教據說在公元1世紀就已經傳入印度。

2023年印度**教徒多達數百萬。現在,喀拉拉邦的**教徒最多。**教在印度有幾個分支,如敘利亞教會、倫敦教會、丘奇教會、婦女教會以及兄弟教會等。

**教對印度社會和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錫克教(sikhi**)

印度有1.9%的居民信奉錫克教。「錫克」在梵文裡的意思是「學生」、「**」、「信徒」。

錫克教徒主要分佈在旁遮普邦、德里和哈里亞那邦。該教於15世紀末由拿納克創立。錫克教原屬印度教,後發展為獨立的宗教。

該教祖師稱為「古魯」,共有十位師尊。錫克教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幹。十七世紀高文德·辛格祖師提倡五k的裝束以示與其他教徒的區別。

五k即木梳(kangha)、長髮(kesh)、劍(kirpan)、**(kaohha)、手鐲(kara)。

佛教(buddhi**)

印度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佛教於公元前6世紀發源於印度,喬達摩是該教的創始人,是印度、尼泊爾交界處一小國王子,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意即釋迦族的「聖人」。

由於印度教的興盛,佛教內部紛爭以及頻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

八、九世紀以後佛教開始衰微,到13世紀幾乎消亡。2023年印度**曾利用佛陀涅磐2023年慶祝之機,吸收了500萬「賤民」加入佛教。但現在在印度信奉佛教的人已寥寥無幾。

佛教在中印兩國文化交流史發揮了重要作用。

耆那教(jaini**)

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該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

耆那的意思是勝利者。該教**尊稱建立者為偉大的英雄,即大雄。該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於宗教,認為正確的信仰、知識、操行會導致解脫之路,進而達到靈魂的理想境界。

該教是一種禁慾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從事以屠宰為生的職業,也不從事農業。主要從事商業、**或工業。

耆那教不講究信神,但崇拜24祖。

括號裡填數量詞

4 兩 12 兩 1 斤 在我國古代1斤等於16兩 一般人們總說半斤對八兩,就是指現在的半斤等於古代的八兩,也就是1斤等於16兩 找規律1 6,1 2,3,6,2,括號裡填多少?選項有1 3,12,3,4 找規律1 6,1 2,3,6,2,括號裡填1 3 後面的數是前面2個數相除的倒數 1,3,2,...

日語數量詞有哪些

日語數量詞有很多,比如 臺 機械或車輛電腦等 枚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63564 薄平物品,紙 盤 郵票 襯衫等 回 次數 著 衣服等 本 細長的物品如瓶 鉛筆 傘等 杯 容器內的飲料 匹 小動物,貓 狗 昆蟲 魚等 頭 大動物,牛 ...

用數量詞造句,用量詞朵造句

我家門前有一座楓院,那裡有一條小溪,每到秋天,楓葉便飄落到院落裡的每一個角落 這是一處好地方。這是一片雲 這是一座山 這是一條河 我站在一處沙灘上,眼前一片草地,遠處一座高山,身後一條小河。彷彿身臨畫境。這是一處美景,天上有一片雲,雲下有一座山,山中流下的水成了一條小溪,可真美呀。這裡的一處景色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