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相同成語,退避三舍的成語

2021-03-03 22:17:48 字數 1610 閱讀 2337

1樓:樂筆曉新

近義詞 委曲求全

退避三舍

發音 tuì bì sān shě

釋義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的故事

示例 我說姊姊不過,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二回)

近義詞 委曲求全

反義詞 針鋒相對 鋒芒畢露

退避三舍的成語

2樓:匿名使用者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釋義: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

近義詞:退徙三舍 避君三舍

3樓:訾歡宰書萱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典故】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釋義】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退讓

【近義詞】委曲求全

【相反詞】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成語"退避三舍"出自於以下哪一場戰爭

4樓:沐雨蕭蕭

成語「退避三舍」出自於以下哪一場戰爭( c.)?

a.桂陵之戰

b.馬陵之戰

c.城濮之戰

d.長平之戰

正確答案選:c.城濮之戰 。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城濮之戰 主人公是:晉文公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滿意請採納

6樓:湛長磊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晉國

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發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

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

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鬥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

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

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準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

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鑑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

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衝突.

退避三舍是讓敵方退離多少裡地,成語退避三舍中,一舍是多少裡,為什麼要退讓呢?

成語典故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成語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三舍即90裡 在古代,一 舍 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 大約是退了近百華里.三舍是90華里。但但是晉文公是一直退到了一個適合開戰的地方。所以在那...

成語退避三舍中,一舍等於多少

30裡 退避三舍,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代表 90裡地。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裡?退避三舍,主動迴避或退讓,以免產生衝突。舍 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專用於衡量距離,一舍就是30裡。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他避讓的是楚 隊,為什麼要避讓呢,是為了報恩,這得從重耳逃亡生涯說起。那一年...

《退避三舍》的主要人物有誰,退避三舍是哪個時期涉及人物有哪些主要內容含義

晉文公重耳。晉公子重耳 晉文公 逃亡在楚國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以後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原文 及楚,楚子享之,曰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 子女玉 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