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意識的意思憂患意識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2:07:33 字數 4837 閱讀 4318

1樓:馬鳴風蕭蕭

憂患意識是指一個人的內心關注超越自身的利害、榮辱、成敗,而將世界、社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縈繫於心,對人類、社會、國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難抱有警惕並由此激發奮鬥圖強,戰勝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覺得隨時可能會發生重大危機,需要時刻警惕的一種觀念

為什麼要樹立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什麼意思

3樓:

由於中國社會、歷史的種種原因,中華文化存在著所謂多悲多愁、思慮深重的憂患意識。首先,憂患意識是一種文化意識,這種憂患意識通過歷代文人無數次的表露,通過文化的不斷陶冶,通過歷史的反覆積澱,便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心理定勢。其次,憂患意識是一種群體意識。

具體指人類的生存意識和發展意識。第三,憂患意識又是一種悲劇意識。披覽三千年中國詩歌史,這憂患無處不在,它往往通過悲愁來體現。

4樓:悟印枝鄧甲

憂患意識不滿足於現狀,往往或通過理性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或通過積極批評和自我批評揭露缺點錯誤,或從對事物的肯定中發現潛伏的矛盾,或從對現狀的診斷中找出事物進一步發展的要求,目的都是希冀做好工作,推動社會更加健康地向前發展。憂患意識是對歷史必然性的一種精神內省,內涵著對事物發展的科學預見和積極建構。

憂患意識的含義是什麼

5樓:p軍團

我國古代哲學辯證觀有很高的成就,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學派在此領域內都有獨特的貢獻。例如,道家學派的創始者老子,在《老子》一書中關於事物相反相成的道理作了各方面的論述。他的重要哲學命題是: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40章)。「反」即向相反的方面變化。當事物發展到頂點,它不可避免地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而轉化到相反的方面以後,還要再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以便回到原初的狀態。

因此,老子所說的「反」含有對立轉化和返本復初的兩種含義。老子認為「反」才是事物變化的總規律,人們幾乎是無法加以抗拒的。因此,「物極必反」成為中國古代人們熟知的名言。

還要提出,古代傑出的兵書《孫子兵法》,其價值並不限於軍事,它實際上也是一部講哲學辯證觀的著作。在《孫子兵法》看來,人在「物極必反」的規律面前,並不是無能為力的。在軍事鬥爭領域,人們——優秀的軍事指揮家們可以認識並利用事物的辯證規律,制定符合實際所說的戰略戰術,從而指揮並取得戰爭的勝利,由此顯示出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稱辯證觀為「有對」之學,「萬物莫不有對」。《易傳》一書系統地從自然到社會論述了「有對」之學的許多方面。例如強調「變革」的重要性,即人們順應事物的變化趨勢,自覺地進行變革。

《易傳》的名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革命」一詞即出自這裡,認為商湯滅夏、武王滅商,這些都是順應歷史潮流的革命。

還有一點,《易傳》提醒人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當政者應當居安思危,不可以因表面無事而沉迷安和;只有保持頭腦的清醒,謙虛謹慎,紮紮實實地做事,這樣才能長治久安。 很明顯,中國歷史文化的「憂患」意識,是古代樸素辯證觀在政治思想領域內的表現。換言之,古代的「安危」觀念實際是「憂患」意識的另一種表述,其意義是相通的,受到憂國憂民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們的重視。

有了辯證觀,才有「憂患」意識;中國歷史上「憂患」意識影響之深遠,由於它不是個人一時的感言,也不是政事上的臨時措施,而是根植於辯證觀的政治哲學,由此才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憂國、憂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秦統一六國,建立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從這個時候起,「憂患」意識逐漸成為古代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就是說,人們的「憂患」總是與國家的興衰治亂聯絡在一起。

西漢時期,從更大範圍而立論的「國格」觀念應運而生。人們將「國格」作為衡量人的品德、操行、功業、學問的標準。例如史學家司馬遷將「國」擺在首位,稱讚「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觀點。

西漢初期的賈誼是一個思想敏銳、敢講真話、有強烈責任感的政論家。他心繫國運,給漢文帝上書,即著名的《治安策疏》,時當西漢立國20多年,政權日趨穩定,經濟有所恢**展。然而,賈誼卻根據他自己的觀察和研究,在上書中憂心忡忡地指出,「進言者皆謂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認為當時的「事勢」不容樂觀,有「可為痛哭」、「可為流涕」、「可為長太息」之處並不少。

他也正面地提出瞭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像賈誼這種警世危言正是責任感的表現,並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悲觀絕望。 到了宋代,「憂患」直指「天下」。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學者范仲淹在所寫名文《岳陽樓記》中,將此前的「憂患」意識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岳陽樓初建於唐代,宋仁宗時重修。范仲淹應友人之邀,曾訪問嶽州(今湖南嶽陽市)岳陽樓。這篇名文首敘登樓俯視洞庭湖的景觀,接著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意思是說,人們欣賞景物的感觸,會不會因環境的變遷而改變呢?在霪雨霏霏的日子裡登樓觀景,使人產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心情,可是在春和景明之際登樓,又會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結尾:

憂患意識有什麼現實意義

6樓:2010美的

憂患意識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並具有非常的現實意義。研究憂患意識的問題,為建立社會預警系統提供理論根據。憂患意識往往是盛世危言,但對社會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民眾評價活動所體現的憂患意識是進行預警的重要根據。

我們迫切需要樹立憂患意識,並建立有關這方面的社會預警機制體系,以保證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

——摘自《憂患意識的哲學內涵及現實意義》

7樓:孤單櫻花雨

憂患意識

與責任承擔

憂患意識是一種特殊的意識,是指人們從憂患境遇的困擾中體驗到人性的尊嚴和偉大及其人之為人的意義和價值,並進而以自身內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憂患的心態。儒家文化所體現的憂患意識亦正是他們通過對憂患境遇的深刻體驗而孕育出來的巨集揚人性尊嚴和人生價值、提升主體人格和精神境界的特殊心態。它包涵悲天憫人和承擔責任兩層意義。

所謂悲天憫人說的是,孔孟之所憂所患絕非所謂感性物質生活的匱乏和個體生存發展上的苦困,而主要是內在精神生活的缺憾和人類群體生存發展上的苦困;絕非一己之功利得失,而主要是人類群體之幸福和理想的實現,是物我對立、人我對立的取消。所以當現實的苦困纏繞個人與眾生之際,當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人我和諧的秩序被打破之時,孔孟自然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深沉的悲情悲願和無限的同情之心,孟子稱之為「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所謂承擔責任即是在悲天憫人的基礎上所引發的自我關懷和群體關懷。

自我關懷表現為謀求主體道德生命的提升;群體關懷表現為謀求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正如《易傳》所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總之,悲天憫人的同情心是責任感得以生髮的直接契機,承擔苦困的責任感則是同情心的必然昇華,二者共同構成儒家憂患意識的有機內涵。

儒家的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而不懈追求傳統的形成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即便在今天,人們仍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在嚴峻的現實挑戰面前,我們尤其需要有孔孟儒家那樣強烈而深沉的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去扛起時代的重任,消除民族的和人類的危機,由憂患而最終超越憂患,實現人類的崇高理想。

8樓:藍藍天碧水

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進國家進步、民族振興的催化劑和動力源。

憂患意識承載著深厚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發展程序中,它始終強調「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它認識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強調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它倡導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任勞任怨;它將憂患與勤儉和勤政相聯絡,「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總結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寶貴經驗教訓。

憂患意識有怎樣現實意義?

9樓:爻黑

憂患意識並不是杞人憂天,是用來提醒自己切不可在一片讚美中迷失,為人須心中時時有志向,要始終給自己留下一點壓力,並將其轉化為動力,不能沉迷於享樂,須時時奮進,處處小心,防微杜漸。

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已經很好的闡述了憂患意識的意義生活不能太安逸,就像刀不磨會生鏽。

談談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憂患意識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並具有非常的現實意義.研究憂患意識的問題,為建立社會預警系統提供理論根據.憂患意識往往是盛世危言,但對社會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民眾評價活動所體現的憂患意識是進行預警的重要根據.

我們迫切需要樹立憂患意識,並建立有關這方面的社會預警機制體系,以保證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

憂患意識是指一個人內心的關注超越自身的利害、榮辱、成敗,而將社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縈繫於心,對社會、國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難抱有警惕並由此激發奮鬥圖強,戰勝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精神傳統之一,它代表一種高尚人格,體現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憂患意識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淵源至深。

從一定角度來說,正是中華文明孕育和包含的憂患意識,才使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憂患意識體現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的高超智慧。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

因此,所取得的成就越輝煌,就越不能驕傲自滿,懈怠停滯,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面臨的不少困難和問題,如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等等。因此說,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儘管我國在某些領域可與發達國家相媲美,但在很多領域我國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唯有保持憂患意識,增強愛國熱情,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才能不斷創新,加快發展。憂患意識有助於我們科學判斷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既把握優勢也看到不足,從而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11樓:匿名使用者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憂患意識不可失,防範措施不可少。古人尚且有憂患意識,在生活優裕的今天,我們中學生更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浸於安逸享樂之中,要努力進取,充實自己。

憂患意識有怎樣現實意義,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憂患意識並不是杞人憂天,是用來提醒自己切不可在一片讚美中迷失,為人須心中時時有志向,要始終給自己留下一點壓力,並將其轉化為動力,不能沉迷於享樂,須時時奮進,處處小心,防微杜漸。孟子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已經很好的闡述了憂患意識的意義生活不能太安逸,就像刀不磨會生鏽。憂患意識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並具...

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有何區別,日本人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的理論和表現,具體一點啊

憂患意識是總體概況,危機意識是憂患意識的具體應用。憂患意識是閒來無事假想敵 危機意識是火燒眉毛自然醒 打個比方說,有個人揚言要找你報仇這是憂患,結果第二天已經打上門來這是危機 哈哈 日本人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的理論和表現,具體一點啊 日本的憂患意識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來自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即通...

如何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呢?

1 增強國防觀念。國防觀念是公民從四國防活動的思想基礎。公民只有具備一定的國防觀念,才可能積極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主動履行國防義務。正確認識到乙個國家要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足夠的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有實際政治 經濟 外交 科技 國防實力和戰爭潛力於一體的力量,不能把 國富 看成 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