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明朝的府,州,縣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行政區劃

2021-03-03 21:54:23 字數 6066 閱讀 9657

1樓:宗道儲智

在明朝,通常是行省以下設府,府領縣。但也有例外,這就是州的問題。有些州直接歸行省管理,稱為直隸州,與府平級,下面領縣;有些州歸府管轄,稱為散州,有領縣的,也有不領縣的。

2樓:瘸子皇帝朱翊鈞

1市、縣級市、縣.2是的.山西總兵相當於山西軍分割槽司令..不能管一片.是巡撫總督執政3.是的.一樣

3樓:常欲純

1.府=市,州=省,縣=區

2管行政3一樣

4樓:莫名的失諾

不熟,府應當是省,州介於市和縣之間,縣較小

請專家指正

明朝的府,州,縣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行政區劃

5樓:初級提問者

明清時期,府相當於現在地市一級的行政單位,下轄數縣級單位。州分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與府是同一級別,散州相當於縣。

縣與現在行政級別一樣,但當時很多縣的行政區劃比現在要大,建國後,很多大縣都被重新劃分過了。

6樓:廉玉榮妙珍

在明朝,通常是行省以下設府,府領縣。但也有例外,這就是州的問題。有些州直接歸行省管理,稱為直隸州,與府平級,下面領縣;有些州歸府管轄,稱為散州,有領縣的,也有不領縣的。

明清時期的府,州,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7樓:難受君丶

1、府:

府,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稱,明清時期二級行政區劃,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唐至清代都有這一行政區劃的名稱。

2、州:

明代的州有直隸州和屬州之分。直隸州上隸於京師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視府;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屬州上隸於府,地位視縣,地位相當於今天的縣級。

清承明制,直屬於布政使司(省長)的州稱直隸州。直隸州有屬縣,是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隸屬於府的州,稱散州、屬州,是相當於今天的縣級。

3、縣:

明清時期的「縣」和現在的「縣」等級一樣。行政區劃級別與地級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相同,屬縣級行政區,通常由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直轄市管轄,也有少部分縣由省直接管轄。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行政劃分;

明代的行政區劃設定大體符合山川形便之處,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處。

如南直隸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個地區。而嘉興、湖州、杭州三個太湖流域的府卻被劃入浙江省,與同為太湖流域的蘇州府分離。

而河南省也佔據了區域性的黃河以北土地。貴州省呈現中間窄兩邊寬的蝴蝶狀。根據《明史·地理志》記載,終明一朝有府140,州193,縣1138。

而根據《明史·兵志二》記載,明有衛493,所359。此外,明還設定了介於省和府、縣之間的道。道分為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

明代並改元的路為府,以稅糧多寡為劃分標準。糧廿萬石以上為上府。廿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

明朝大致上繼承元朝行政區劃,其一級地方行政區分置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與都指揮使司(都司)的都布按三司制度,分別掌管行政、司法與軍事等三種治權,防止地方權力集中。

布政司通稱省,底下依序有道、府與縣。道是明朝特別設定介於省和府、縣之間的行政單位,分為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府原為元朝的路,以稅糧多寡為劃分標準。

糧廿萬石以上為上府。廿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

軍事區劃有衛、所兩制。明代宗、明英宗時設有**派出管理行政的巡撫與管理軍事的總督,地位在布政司與都司之上。為限制巡撫與總督的權力,又設有都御史制衡之。

明朝最後有140府,193州,1138縣,493衛,359所。

8樓:仲孫素蘭夫秋

在明朝,通常是行省以下設府,府領縣。但也有例外,這就是州的問題。有些州直接歸行省管理,稱為直隸州,與府平級,下面領縣;有些州歸府管轄,稱為散州,有領縣的,也有不領縣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時期,府相當於現在地市一級的行政單位,下轄數縣級單位。州分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與府是同一級別,散州相當於縣。

縣與現在行政級別一樣,但當時很多縣的行政區劃比現在要大,建國後,很多大縣都被重新劃分過了。

請問古代地理區域劃分的道,郡,府,州,區,城等如何從大到小的排列?都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行政區域?

10樓:匿名使用者

郡:中國行政區劃單位之一。始見於戰國時期。

秦統一天下設三十六郡,後漢起,郡成為州的下級行政單位,介於州、縣之間。隋朝廢郡,以縣直隸於州。唐朝武則天曾改州為郡,旋復之,明清稱府。

縣:行政區劃單位。周代縣大於郡,秦以後縣屬於郡。今為一級行政區劃,隸屬於地區、自治州、直轄市之下。

道:「道」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漢朝開始出現,起初跟縣同級別,專門使用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漢書》地理志解釋為「有蠻夷曰道」或者「縣主蠻夷曰道」。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僅為州縣之上的一種監察區,之後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雲年間)。但節度使制掌握地方實權後,「道」日漸演變為對一個節度轄區的稱呼,和初唐、盛唐時的意義有所不同。宋代地方監察區不使用「道」而改用「路」,字不同義相通。

而遼朝因循唐朝舊制仍使用「道」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元朝建立後,行省成為一級行政區劃,行省下設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區劃單位。至明清時期,「道」成為省之下軍區的通稱,如「福建省臺廈道」或「臺灣道」,但明朝及清朝意義上稍有不同。

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與省、府、縣相提並論,稱之為四級地方行政機構。

州:漢武帝為加強**集權,於元封五年(前106)創部刺史制,將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監察區名為州,州設刺史。

除13州之外,另在三輔(京兆、右扶風、左馮翔)、三河(河內、河南、河東)、弘農7個郡設司隸校尉部,與州同級,由**直轄,主管京師附近地區,與13州合稱14部州。東漢時,州已成為一級行政區劃,形成州、郡、縣**制。全國仍為13州。

魏晉南北朝時沿用。隋煬帝時為郡縣二級制。唐高祖又改郡為州。

以後中國曆朝不再設郡。唐代的大州稱為府,仍為州級。自從在邊境設立節度使後,節度使發展成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區。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盡罷天下節鎮所領支郡,從此全國諸州直轄於**,州的長官稱知州事,簡稱知州。

遼代諸州有節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別置節度使和刺史。金代的州隸屬於路,分節鎮州、防禦州、刺史州3類,以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為長官。元代的州有的屬於路,有的則屬於省,即直隸州。

明代的州有直隸州和屬州之分。直隸州上隸於京師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視府;屬州上隸於府,地位視縣。州的長官也稱知州。

清承明制,直屬於布政使司的州稱直隸州。直隸州有屬縣,是相當於府一級的地方行政區。隸屬於府的州,稱散州、屬州,是相當於縣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劃。

直隸州和州的長官都稱為知州。

省: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宮禁。唐有三省六部,「尚書省」為其一。

元代**行政機關叫「中書省」,又於各路(各行政區)設「行中書省」(中書省派出的機關),簡稱「行省」,最後簡稱為「省」。現在的「省」由此發展而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都是一些地方機構咯。。。好像並不同時存在於一個朝代啊。剛好高中的筆記還在身邊,就依照朝代說一下吧

漢:郡國並行制

隋唐:道州縣**還有藩鎮制度

宋:路州縣**

元:行省制下設路府州縣

只有這麼多哦。。。建議去文庫裡找下古代的地方機構會更清楚

12樓:百度使用者

從大到小 道 府 郡 州 城 區

求明朝都府州縣名稱及其現今位置

13樓:

您能給分麼?不給分這麼大的工程誰給你做啊,起碼也寫上懸賞啊

明朝地理州府縣的劃分資料

14樓:靜許一世諾言

明初曾沿襲蒙元的行省制,但後來深感不便,於是進行改革。2023年(洪武九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但習慣上仍稱「省」。2023年於各省設定一都衛,2023年改為都指揮使司。

2023年棄安南後,明朝在全國設定兩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師(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以上為北五省)、南京(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以上為中五省)、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為南五省)。明代一共設定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個是與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個是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

五行都司是陝西(治甘州衛,今張掖)、四川(治建昌衛,今西昌)、湖廣(治鄖陽衛,今湖北鄖縣)、福建(治建寧府,今建甌市)、山西(治大同府)。兩留守司是洪武年間設定的中都留守司(今鳳陽)和嘉靖年間置於承天府(今湖北鍾祥)的興都留守司。此外,還有統轄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的奴兒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x.

z地區設定有烏斯藏、朵甘二都司(實際控制為當地宗教首領八**王分轄各政教中心的寺院,還有各諸侯家屬封地),另有置於今甘肅、青海交界地區的哈密、曲先等衛,以上均屬羈縻性質,與內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質不同。

明朝實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為防止地方權力集中。宣德後開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總督和巡撫的名義督撫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後成為各省常制。

總督主要署理軍務,分短期與長期兩種。巡撫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撫轄兩布政使地,如正統年間和山西河南巡撫。有的一省一巡撫。

有的一省幾巡撫。如北直隸有順天巡撫(駐遵化)、保定巡撫(駐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撫(駐宣府鎮,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領山西大同府)三巡撫;南直隸有兩巡撫:應天巡撫(駐蘇州府,今江蘇蘇州)、鳳陽巡撫(駐淮安府,今江蘇淮安楚州)。

有的在幾省交界處設定一巡撫,如南贛韶汀巡撫就越江西、廣東、福建三省。

明代的行政區劃設定大體符合山川形便之處,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處。如南直隸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個地區。而嘉興、湖州、杭州三個太湖流域的府卻被劃入浙江省,與同為太湖流域的蘇州府分離。

而河南省也佔據了區域性的黃河以北土地。貴州省呈現中間窄兩邊寬的蝴蝶狀。根據《明史·地理志》記載,終明一朝有府140,州193,縣1138。

而根據《明史·兵志二》記載,明有衛493,所359。此外,明還設定了介於省和府、縣之間的道。道分為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

明代並改元的路為府,以稅糧多寡為劃分標準。糧廿萬石以上為上府。廿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 。

明朝每個時間的地域都在變,地理圖(可能不對,請原諒)只能到這個地步,其它的字看不清。

斷亂為您真誠回答,請採納!

15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明洪武9)改行省布政使司,誠軒,但習慣上仍稱為「省」。在2023年在各省設定都尉,2023年重新路由都指揮使司。被遺棄的安南於2023年,明代設定的13所以師在兩國首都的國家,包括首都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超過五省北),南京(南直隸) ,浙江省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以上五省),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五省的南方)。

共設定16個事業部,5行局局長,局長被甩在後面。其中13部具有相同的名稱作為行政專員,其他三人都司,大寧都司和遼東祕書。五行都司,陝西(治贛州後衛,張掖),四川(治建昌衛,西昌),湖廣(治鄖陽衛,今湖北鄖縣),,福建a(治建寧府,今建甌)山西(治大同縣)。

兩留守司是明洪武年間留下祕書(今安徽鳳陽)和嘉靖放在承天(今湖北鍾祥)留下的印度教局局長的。此外,青海,**政教合一的**鄔死都司,朵甘都司(實際控制的8聖潔司法管轄區,當地宗教領袖的各種政治和宗教中心的寺院,諸侯的封地的家庭),另一個放在甘肅,青海邊境地區哈密歌第一衛以上的羈縻性質,與內地的所有分部不同的行祕書性質。個省市實施明代,是由三位司長的原布系統,以防止當地的權力集中。

玄德開始傳送部(六),醫院(都察院)的總督和州長州長代表的地方行政部長。的景泰往往向省。總督軍事,分短期和長期。

總督主要民間事務,每個省和最近的司法管轄區的州長,兩個布政使的地方,如正統年,山西和河南省省長。一些省長。有些人為了節省幾州長。

北直隸順天巡撫(遵化)保定巡撫(真正的河北正定),**宣佈總督(在**宣佈鎮,宣化,一次減齡山西大同縣)的省長,南直隸兩州長:應天(江蘇省蘇州市人民**,蘇州,州長),鳳陽巡撫(在今江蘇淮安縣,淮安市楚州區)。中的一些設定,如贛南召剔嗯省長江西,廣東,福建等省數省交界處的州長。

據「歷史的明地理志」記載,明年底一次樓140,國家193,縣1138。據「歷史的明軍ii」記載,明緯493,359。此外,省,縣道明之間設定。

通道被劃分成子受到巡邏道2。明朝,改元為**的標準量稅糧的分類之道。糧食超過2000萬石是**。

數十萬以上的房子超過2000萬,十萬為下一屆**。

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什麼除數相當於分數的什麼

被除數相當於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母 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分母,除數相當與分數的分子。被除數是分子,除數是分母 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總數.被除數是分數的分子,除數是分數的分母 一個分數可以看做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對的 根據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什麼,...

何為痺症?相當於現代醫學的什麼病

是由風 寒 溼 熱zhidao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麻木 重著 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回一類病證。痺證 bi syndrome 是由風 寒 溼 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痠痛 麻木 重著 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古代痺證的概念比較廣泛,包括內臟痺和肢體痺,本節主要討...

清朝的八府巡撫到底是個多大的官 相當於現如今的何職位

相當於監察御史的從五品,品級並不高,但只有相當得皇帝信任的人才能擔任。和現如今相比的話,大概相當於 巡視組吧,都是糾察地方 的職位。八府巡撫應該相當於監察御史,分巡各省時稱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官,品級只有從五品。但巡按御史是 派到地方進行 彈舉官邪,敷陳治道,稽核刑名,糾察典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