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氣的作用,中醫中說的氣是指什麼?

2021-03-03 20:27:06 字數 6307 閱讀 9721

1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認為,氣是構**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   1.

先天之精氣:即受之於父母的先天稟賦之氣。其生理功能的發揮有賴於腎藏精氣;

2.水谷之精氣:即飲食水谷經脾胃運化後所得的營養物質;

3.吸入之清氣: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

  1.推動作用:氣可以促進人體生長髮育,激發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推動經氣的執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洩。

2.溫煦作用:氣的運動是人體熱量的**。氣維持並調節著人體的正常體溫,氣的溫煦作用保證著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及經絡的生理活動,並使血液和津液能夠始終正常執行而不致凝滯、停聚。

3.防禦作用:氣具有抵禦邪氣的作用。一方面,氣可以護衛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氣可以與入侵的邪氣作鬥爭,以驅邪外出。

4.固攝作用:氣可以保持臟腑器官位置的相對穩定;並可統攝血液防止其溢於脈外;控制和調節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洩,防止體液流失;固藏**以防遺精滑洩。

5.氣化作用:氣化作用即在通過氣的運動可使人體產生各種正常的變化,包括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

實際上,氣化過程就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  氣的各種功能相互配合,相互為用,共同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比如,氣的推動作用和氣的固攝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氣推動血液的執行和津液的輸布、排洩;另一方面,氣又控制和調節著血液和津液的分泌、執行和排洩。

推動和固攝的相互協調,使正常的功能活動得以維持。  氣的運動被稱為氣機,氣的功能是通過氣機來實現的。氣的運動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個方面,並體現在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之中。

例如,肺呼氣為出,吸氣為入,宣發為升,肅降為降。又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氣機的升降出入應當保持協調、平衡,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中醫中說的氣是指什麼?

2樓:518姚峰峰

中醫,或者說論及五行陰陽,都會說到氣。而氣血的氣卻比較狹義,甚至只是指衛氣。氣化論其實沒有細到各臟腑經絡的氣,只是提到重點的先天之氣,一般強調腎陽,後天之本,脾,脾陰。

中醫說水火既濟,指的是心腎系統。但氣血中的氣,主要卻是脾和腎,另外還有肺,胸腔腹腔的陰髒都包括了,陽髒都沒管。先天腎精,遇後天五穀之精,上行遇肺氣(宗氣)形成,主要執行於體表和四肢血肉中的那種,是衛氣。

3樓:哥哥幻影

中醫認為,氣是構**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氣既是功能 亦是物質。

中醫的氣:指的是元神之氣。氣血:

氣附血中,血運氣動。

4樓:進興竭溪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有兩個含義,既是執行於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因此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

人體的呼吸吐納,水谷代謝,營養敷布.血液執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謂:「人由氣生,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其道。

」書中還歸納出古人養氣的一些經驗:「一者,少語言,養氣血;二者,戒色慾,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

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此七者強調了「慎養」:但由於氣是流行於全身、不斷運動的,所以人體也要適當地運動,促進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

才會有利於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可使之極(過度)。」我國流傳下來的多種健身運動及氣功,就是以動養氣的寶貴遺產。

5樓:潭忠令丙

中醫學中「氣」的含義無窮無盡,包括的範圍很廣。中醫中五臟六腑皆有自身之氣,如心,便有心氣,心氣虛,便會感到沒有求生欲。脾,有脾氣,脾氣又稱中氣,中氣虛便會感到氣短、胸口憋悶、抵抗力差。

肝也有氣,被稱為肝氣,肝氣虛便會引起莫名抽筋、麻木。腎也有氣,腎氣,若腎氣虛,人便會早衰、頭髮白、脫髮。還有六腑中的膽,它的氣稱之為膽氣,膽氣虛便會膽小怯懦、優柔寡斷。

三焦中的下焦之氣稱為下焦氣,若下焦氣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元氣,元氣虛,終日疲倦、無精神。

以上這些五臟六腑之氣還有一個總稱,叫做衛氣。而進食後攝取的食物營養叫做營氣。

而且中醫分陰陽,有陰陽便有陰陽二氣,陰氣與陽氣。有了陰氣與陽氣便有了寒氣與熱氣……

所以中醫學中「氣」的定義是很廣泛的,而這個氣,就是一種存在但又無形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令人體處於健康之中,若這種物質缺少,人便會生病,若這種物質消失,人的生命便會終結。

以上便是我對您所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回答,謝謝。

6樓:那可欣谷癸

氣在中國哲學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範疇,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氣通常是指一種極細微的物質,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本原、《內經》繼承和發展了先秦氣一元論學說,並將其應用到醫學中來,逐漸形成了中醫學的氣學理論。

7樓:長得就是個藝術

我想指的是能量。指的是推動物質的一種能量。生命是一個運動的狀態,嗯,這個運動的狀態就需要氣的推動。

同時。也需要物質作為載體。所以說,氣血兩樣都是非常重要的,氣血不足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疾病。

氣與血液相比就是運動的,可以把氣理解為陽。血理解為陰。當然了。

所謂陰液就包括血液,組織液,各種淋巴液等等。中醫稱之為津液。

8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講的氣很多,不過人體所有的氣中醫都認為和肺有主要關係,有九氣和「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吧這個「之」字解釋為「的」說起來就好理解了。先天的氣,是在父母胎裡所吸收的,後天的氣是由外界的食物所吸收來的。這是我看一位教授解內經意思所說的。

我自己覺得內經裡解釋一個氣字時,可能包含了中醫認為的所有的氣。內經裡說氣時他還解釋了一種外來的天氣,他說:天氣下就是雨,地氣上就成了雲。

我個人認為天地之氣和人體之氣的意思可能道理上差不多,雲和雨,都是天地的氣,名字上叫法不同但是性質一樣。這有點像心經裡面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差不多。

9樓:功夫王

氣是生命之源,沒有氣,人就代表已經沒了。

中醫的「氣」的含義是什麼?

10樓:戢玉花恭午

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無不傷及氣血。所以,「治病之要訣,在明氣血」(《醫林改錯》)。所謂調和氣血,是根據氣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功能的異常,以及氣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變化,採取「有餘瀉之,不足補之」的原則調和氣血,使氣順血和,氣血協調。

它是中醫**疾病的重要原則,適於氣血失調之候。

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氣屬陽,血屬陰,一陰一陽,互相維繫。由於氣血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常相互影響,終致氣血同病。氣對血有溫煦、化生、推動、統攝作用。

氣虛無以生化必致血虛,推動、溫煦之功減弱必致血瘀,統攝無權必致出血,氣滯則血因之而瘀,氣機逆亂則血亦隨之而上逆或下陷。此為氣病及血。同樣,血病亦可及氣,如血虛無以載氣,則血亦隨之而少,血瘀則氣亦隨之而滯,血脫則氣無所附,必隨之脫逸,乃至亡陰、亡陽之危候。

氣血關係失調,常常表現為氣血同病,故**則應調整兩者之間的關係,從而使氣血關係恢復正常狀態。

氣病血必病,血病氣必傷,氣血兩者,和則俱和,病則同病,但「氣為主,血為輔,氣為重,血為輕」(《醫學真傳·氣血》)。所以「氣血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醫宗必讀·水火陰陽論》)。此雖指**虛證而言,實為治。

血之準則,一言以蔽之,治血必治氣,氣機調暢,血病始能痊癒。

血虛者,補其氣而血自生。血虛補氣之法,以健脾益氣、溫養心氣、補益腎氣為主。因為脾能健運,化源充足,血脈充盈:心生血,水谷精氣賴心陽之溫煦,才能變化而赤為血。

血和氣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的。不僅血的生成與氣有關,而且血的執行也要依靠氣的推動。所以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的論點。

氣血的病證,常是互相影響的,故氣病後可引起血證的出現,如婦女因情志不舒,肝氣鬱滯,初病脅肋脹癰,胃院滿悶等,繼之又可出現月經不調,經量過多或經閉等症。同時,血病亦可引起氣病的發生,如失血過多,可以引起氣短、自汗、肢冷等氣虛證。因氣的盛衰能影響到血,血的盈虧也能影響於氣。

在臨床上往往氣與血互為因果,相互為病

11樓:匿名使用者

氣,在古代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所以在《公羊解話》中說:「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

」在醫學領域中則認為氣既是比精更微小的構**體的基本物質。而且以氣的運動變化來說明人體各種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

氣的概念,在中醫學最早的經典醫籍《黃帝內經》中使用極廣,有人認為它是《內經》中哲學和醫學理論的基石。應該說《內經》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的精氣說,從而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氣的理論。從人體生命的產生及形體的構成、各種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精神活動等等,無不用氣的理論加以闡述。

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日人。

」《六節髒象論》說:「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靈樞·決氣篇》更具體指出「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綜合上述內容,氣的概念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構**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即氣是比精更微小,運動能力較強的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由於其**和分佈部位之不同,故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二是指臟腑組織的機能活動,如五臟之氣、六腑之氣、經絡之氣等等。

精微之氣正是通過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而表現其存在的。

精和氣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彼此能相互化生,故中醫學認為「精能化氣,氣能生精。」

氣在生命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氣的盛衰、運動變化有關。《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概括氣的生理作用,可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氣的動力作用:人體的生長髮育、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血液的循行,津液的輸布,均靠氣的激發和推動。若氣虛則動力不足,人的生長髮育就會遲緩,臟腑經絡的功能就會減退、或血行滯緩,或水液不化,津液不布,痰溼內生等病變。

這種機械的動力,中醫學認為是氣的功能。

2、氣的溫煦作用:人體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它不會因外界溫度的變動而發生明顯的變化,體溫相對恆定的維持依賴於產熱過程與散熱過程之間的相對平衡。這種維持體溫保持一定恆定也是氣的作用。

具體講這是由於陽氣的溫煦作用維持的。《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

」《靈樞·本藏篇》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就是指氣的溫煦作用。如果陽氣不足,氣的溫煦作用減退,則會出現畏寒,膚冷等陽虛表現。

3、氣的防禦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危害人體的因素不可勝數,而且經常存在著,如微生物、寄生蟲、周圍環境的各種不利因素等。即使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因素,如日光、空氣、水等等,在某種情況下,亦可因異常變化而成為危害人體的因素。

但在多數情況下人體的防禦機能都能有效地防止侵害,或者在體內截攔與圍剿了這些不利因素,從而保證人體的健康。這種防禦侵害維護健康的功能,中醫學也認為是氣的作用。如氣能護衛肌表、防禦外邪的入侵。

《素問·遺篇·刺**》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裡所說的「邪」即是危害人體的因素,「正氣」即是機體的防禦作用。

另外如邪已侵害機體,則氣又能與其作鬥爭,或驅邪外出、或圍剿消滅於內,使之恢復健康,故《靈樞·刺節真邪篇》說:「虛邪之入於身也深,有所結,氣歸之;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這裡所說的「氣歸之」、「氣因於骨」都是指正氣聚積於邪氣入侵之處,發揮其抗禦和消滅外邪之作用。

臨床常見的正氣足邪氣盛之實證,之所以病情表現比較劇烈和明顯,正說明正氣有抗禦邪氣侵犯的重要作用。

4、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指氣對腹腔臟器、體內的某些物質、某些代謝產物等,有固攝控制與調節作用。可表現於多方面,如:氣可固攝臟器的位置相對穩定,一旦氣虛,固攝減弱,則臟器位置便會下移。

其病理機制是「中氣下陷」,如常見的子宮、胃、腎等臟器下垂、脫肛等。另外,表現在氣能統攝血液,使血不溢於脈管之外;固攝腎精不致遺洩;控制汗與尿有節制的排洩等。若氣虛不固,血失統攝則溢位脈外而導致出血諸證,精不固攝則滑精、遺精、**;汗、尿無制則自汗不止,或小便失禁等。.

5、氣的氣化作用,是指組**體的物質,精、氣、血、津液等相耳轉化,都是氣運動變化的結果,實際上是體內新陳代謝的生理生化過程,即物質的轉化與能量轉化的過程。這個複雜的過程,中醫學認為是由氣在起作用。王冰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這是指精氣之間的相互化生,從而維持了人體的生長變化。有時中醫學的「氣化」概念也侷限於指膀胱排尿作用,即《素問·靈蘭祕典論》說: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6、氣的營養作用,主要是指飲食水谷中比較富有營養的物質——「營氣」,也就是水谷精微之氣,能營運於血脈之中,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而運達周身,發揮其營養作用。所以《素問·痺論》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以上六個方面的作用,雖各不相同,但又都是相互配合、相輔為用的。

中醫上的氣同血有什麼關係,中醫說的「氣」到底是什麼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行血攝血,血能載氣 血是氣載體,氣是血的動力。誰已不能缺誰 中醫說的 氣 到底是什麼?你好 中醫所說的氣是指先天之氣 腎 後天之氣 脾 水谷精微和肺吸進的新鮮空氣合為宗氣.氣為陽有溫熙,推動,固攝作用,氣能生血,氣能化津,氣與血相須為用,濡養著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

中醫的血氣指什麼?什麼是血?什麼是氣

氣是一種至精至微的物質,是構成宇宙和天地萬物的最基本元素。運動是氣的根本屬性,氣的勝復作用即氣的陰陽對立統一,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根源。氣和形及其相互轉化是物質世界存在和運動的基本形式,天地萬物的發生 發展和變化,皆取決於氣的氣化作用。血,即血液,是循行於脈中的富有營養的紅色的液態物質,是構 體和維...

俗話說的漏腸是什麼病,中醫中說的氣是指什麼?

中醫的可信度有多高?專家一句話,讓人不敢相信 我認為中醫不可信,中醫無法無法科學的表述藥理機制,有人可能會說了,中醫不是科學,是經驗,但我想說,中國五千年文化都可以用現代科學說清楚,無論火藥還是指南針,現代科學都可以知道他們的原理,而中醫為什麼不可以?有人又說了,科學從來沒否定神的存在,因為他證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