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巖黃芪形態特徵有哪些,黃芪有哪些特徵?

2021-03-04 05:15:37 字數 4900 閱讀 8839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半灌木。高0.5—1m。

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8對,矩圓形或條狀矩圓形。總狀花序與葉近等長,具4—10花;萼筒鍾狀筒形或鐘形,蝶形花冠紫紅色,旗瓣寬倒卵形,長15—16mm,先端微凹,爪不明顯,翼瓣長4—5mm,爪與瓣片近等長,耳長約為爪長之半,龍骨瓣稍短於旗瓣,子房**。莢果具2—3節,**(圖55—1)。

黃芪有哪些特徵?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王麗華、樊瑛)

原植物有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莢黃芪(a.

membranaceus(fisch.)bge.〕為豆科多年生草本。

已有百年以上的栽培歷史,主產黑龍江、山西、內蒙古、吉林、寧夏、甘肅等省區。以根入藥。根中含黃芪皁甙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異黃芪皁甙ⅰ、ⅱ、大豆皁甙ⅰ、膽鹼、甜菜鹼、β-谷甾醇,胡蘿蔔甙、二十九烷、氨基酸、蔗糖、亞油酸及亞麻酸等。

藥理實驗證明能增加機體耗氧量,加強心臟收縮,對衰竭心臟有強心作用,使冠狀血管、腎臟血管和全身末梢血管擴張,有降壓利尿、鎮靜、子宮興奮收縮等作用。並對多種菌如志賀氏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並能抗病毒感染。味甘,性微溫。

有補氣固表、利尿、託毒、生肌的功能、治體虛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腦血栓、白細胞減少症貧血、神經性皮炎、癰疽難潰、瘡口久不癒合等症,並用於預防感冒。

一、形態特徵

蒙古黃芪株高40—80cm,主根長20—80cm,圓柱形稍帶木質,淡棕黃色至深褐色。莖直立。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2—18對,小葉片小,寬橢圓形或長圓形,長5—10mm,寬3—5mm,兩端近圓形,全緣,下面被毛,托葉披針形。

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蝶形,黃色至淡黃色;雄蕊10,兩體(9+1);子房光滑**。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種子腎形,黑褐色。

膜莢黃芪與本種的主要區別在於小葉6—13對,長7—30mm,寬3—12mm,先端鈍圓或微凹,有時具小刺尖;托葉卵形至披針狀線形i莢果被黑色或黑白相間的短伏毛(圖14—142)。

圖14—142 黃芪形態圖

1.花枝 2.根 3.雌雄蕊

二、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氣候,耐旱耐寒,怕熱怕澇,野生於草原乾燥向陽的坡地,在東北多生長在稀疏開闊的樹林中,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中性和微鹼性砂質壤土為宜,粘土和重鹽鹼地不宜種植。種子發芽不喜高溫,14—15℃為發芽適溫。種子發芽和苗期需充足水分,否則不出苗或因乾旱而死亡。

花期5—6月,果期6—7月,盛花期土壤不宜過於乾旱,以免落花落果。幼苗細弱,怕強光,略有廕庇,容易成活,成年植株和生長期喜乾旱和充足的陽光。

三、栽培技術

(一)種類

黃芪過去多為野生,轉為栽培時間不長,尚無遺傳性很純的栽培品種,目前栽培除本種外,東北多數為a.menbarnaceus(fisch)bge.,而在陝西旬邑大面積栽培的是a.

sp.各種間無論在植物形態、生育期、根和種子的產量、對環境條件的反應、及其中的型別變化都各不相同(表14—130),而旬邑的a.sp.

正是由野生型別中挑選出:來繁殖的,表明野生的經人工馴化能得到很好的品種。即使在同一種內,也有很多型別,如越冬芽紅色、白色,紅莖、綠莖,光莖、毛莖,紅綠莢果,大小莢果,植株高矮,根有直根,叉根和2—3條均勻的分枝根,抗逆性強弱等。

是一種多型別的混雜群體,也是我畫黃芪育種的寶貴材料資源。在蒙古黃芪中,綠莖的產量高,但抗病性差;也有三種根的型別,如直根,很少分枝的;主根下部有不規則分枝的和在根上部均勻地產生2—3條直根的;單株根重分別為8g、13g和19g,差異很大。在膜莢黃芪中,也有根粗長而直的優良型別和根短而多,細分枝的劣等型。

在栽培中注意選擇優良型別培育,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14—130 不同栽培黃芪種間差異

(二)選地整地

黃芪是深根植物,故應選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有排灌條件、無廕庇、陽光充足的地塊,』秋天耕地前,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500—5000kg,過磷酸鈣25—30kg,均勻撒施後耕翻,深25—30cm;耙細平整做成行距為40—45cm的小高壟,壟高15—20cm。近年東北許多地方,為使黃芪根長而直且容易刨挖,採用廂栽或大高壟栽。廂栽即在播種前按寬80—100cm埋粧,四周用雜木板或雜樹枝圍成廂,廂長不限,多為南北向,廂高80—100cm,填入表土至廂高。

大高壟即做成高寬都為80—100cm的壟,全壟都是疏鬆肥沃的表土,這樣栽培黃芪拫形好。

(三)繁殖方法

留種:種子過於成熟易產生硬實而影響出苗,因此應適時採收種子。播種後第二年於6—7月間開花結籽,晉北8—9月種子變褐色時採收,收下莢果,晒乾脫下種子,放於通風乾燥處貯藏。

如果種子變褐色而帶斑點時採收,硬實率高,不利發芽。研究表明,蒙古黃芪為蟲媒的異花授粉植物(表14—131),不易自交得到純的品系,系統選育優良品種有困難,因此在收刨黃芪時,應選擇優良植株的根種於留種田內,藉助昆蟲傳粉而結實的混合選擇法,以提高黃芪種性,選出的優良品種,也應注意隔離繁殖,以保持良種特性。

表14—131 黃芪不同授粉方式與結實的關係

用種子繁殖:種子硬實較多,吸水力差,出苗率較低,應採用適時採收的種子,如呈褐色時採收的種子。為了提高出苗率,播種前可催芽處理,即將種子浸於50℃的溫水中,隨時攪拌至涼,加水量應浸沒種子,浸泡6—12小時,再將種子撈出,裝入布袋內催芽而後播種4或用砂子擦破種皮,也能加速發芽。

播種期分春播和秋播。秋播以地凍前為好,於壟上開溝,深3—4cm,每畝播種霞2—2.5kg,均勻撒入溝中,覆土2—2.

5cm,保持種子周圍土壤溼潤勿乾旱。黃芪播種出苗慢,幼苗細弱,怕強光,適宜的廕庇,容易成活,故山西晉北一帶多采用混播,即6月下旬把黃芪與油菜,亞麻或蕎麥混在一起播種,由於油菜,亞麻生長快,可以給黃芪遮廕庇風,而且可以減少雜草的生長,增加產量,每畝播種量1.3kg,油菜100g,混合條播,行距45cm,也可第一年在畦埂上種春玉米遮蔭,也有與蕎麥大黃混播的。

春播於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進行。為減少叉根,育苗多播於廂上,行株距為8×2cm,覆細土1—2cm,保溼,使出苗整齊,當年或第二年春天移栽,幼根應直放,以減少叉根。移栽產量高,但拫分枝多,影響根形。

播於大高壟上拫形也好,行距為30cm,注意保溼,當苗高10—15cm時,按株距10—15cm定苗。

(四)田間管理

苗期須常灌水,促使齊苗,灌水不能過猛過大,應勤澆少澆。北京地區春季播種後灌水2—3次,雨季應注意排水,雨季前培土防倒伏。如果2—3年採收,從第二年起,每年早春於行間仍需溝施圈肥或堆肥,每畝500—1000kg,加入過磷酸鈣15—20kg,若苗生長過弱,可追施硫酸銨10kg,施後覆土並灌水。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黃芪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dc)

受害株病葉早黃脫落,在氣溫為19—21℃,空氣相對溼度為40—60%時,病害蔓延迅速。病菌在寄主殘株上越冬,因此清園處理病殘株是一個重要的農業防治措施。此外,發生期用50%託布津1000倍液或bo-10生物製劑噴霧防治。

2.黃芪籽蜂

研究表明,黃芪籽蜂是包括5種廣肩蜂和一種金小蜂的混合種群,它們是黃芪種子小蜂(brachophagus huonchei liao et fan)、內蒙古黃芪籽蜂(b.mongholicus fan et liao)、北京黃芪籽蜂(b.beijingensis fan et liao)、圓腹黃芪籽蜂(s.

ciriventricus fan et liao)、擬京黃芪籽蜂(b.pseudobeijingensis fan et liao)和黃芪籽金小蜂(h.abracytus huonchei liao)。

這幾種小蜂主要習性大致相似,在黃芪青果期為產卵為害盛期,幼蟲取食種肉,留下種皮,對黃芪種子為害率一般為10—30%,嚴重者可高達40—50%,各種的發生世代,寄主範圍以及越冬寄主等生物學特性均有一定差異。寄主植物主要為黃芪屬(astragalus)植物,有轉移寄主為害的情況。防治方法主要是清園,減少蟲源,種子處理,汰除蟲籽或用西維因粉拌種;發生期,尤其是青果期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

3.蕪菁

調查表明,為害黃芪的芫菁共有9種,主要有大頭豆芫菁(epicauta megalocephala gebl.)、中國豆芫菁(e.chinensis lap.

)、存穎豆芫菁(e.dubia fabricius),其次有暗頭豆芫菁(e.obscurocephala reitter)、綠芫菁(lytta caraganae pallas),其它還有少量的蒙古斑芫菁(m.

ylabris mongolica dokht)、蘋斑芫菁(m.calida pallas)、麗斑芫菁(m.spesiosa pallas)、小斑芫菁(m.

splendidula pallas)等。這些芫菁為害黃芪葉、嫩莖、花、嫩莢,為害輕重不一,嚴重時,總蟲口密度可高達每平方米20餘頭。目前主要靠發生期藥劑防治,主要用觸殺劑,西維因粉效果最好,但花期以噴樂果最安全。

4.蚜蟲

為害黃芪的蚜蟲是槐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又稱豆蚜)和無網長管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混合群體,以槐蚜為主,多集中在嫩枝葉和花、果穗部為害。受害株常造成黃葉,花果脫落或乾癟,對產量影響較大。

發生期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忌與豆科作物鄰作。其它還有紫紋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和豆莢螟等。

四、採收與加工

(一)收穫

播種後1—7年均可收穫。在氣溫較高、土質較差的地方,一般播後1—2年收穫,若年限太長,容易產生黑心或木質化嚴重的根,但在冷涼肥沃的山區腐殖土上6—7年的根仍然充實,而不木質化。挖時宜深刨,以防折斷根部,或用機械把深層土抖鬆後拔出。

廂栽的可去除廂欄後,將土鬆開,取出根來。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芽萌動前都可採挖。

(二)加工

收穫後切下蘆頭,抖淨泥土,晒至半乾,堆積1—2天再晒,直到晒乾為止,剪去側根及鬚根,紮成小梱,即成生黃芪。以身條幹,粗長,質堅而綿,味甜,粉性足者為佳。

扁莖黃芪形態特徵有哪些,沙苑子扁莖黃芪有哪些特徵?

多年生草本。bai根系發達,du主根粗大。莖匍匐,長可達1m以上zhi,常由基部分枝dao。單數羽回狀複葉,具小葉答9 21 托葉小,狹披針形 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 15mm,寬3 7mm,先端鈍或微缺,基部鈍圓,全緣,上面 下面密被短毛。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細長,具花3 9朵 花萼鐘形,被...

紫丁香有哪些形態特徵,丁香花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木犀科丁香屬落葉bai灌木或小喬木du。小枝zhi光滑,葉對生,圓卵形。花dao兩性,頂生版或腋生在頭年生小枝權上 密整合大型的圓錐花序,花冠鍾狀,花瓣紫色,蒴果。花期4 5月,果熟期9 10月。常見變種有 洋丁香 花序較長,香味極濃,花色有藍紫 純白 淡藍 堇紫等色。白丁香 葉形較小,葉背面微有短...

接骨木的形態特徵是什麼,接骨木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m。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 11片,橢圓狀披針形,長5 12cm,基部闊楔形,常不對稱,緣具鋸齒,葉片揉碎後有臭味。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 花冠輻狀,白色至淡黃色。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紅色或紫黑色。花期4 5月,果期6 7月。接骨木的形態特徵有哪些?接骨copy木 sambu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