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者能創作出《拾穗》,拾穗的作者是誰,創作於什麼,畫面的內容是什麼,畫作表達什麼

2021-03-04 05:14:05 字數 5762 閱讀 8484

1樓:匿名使用者

《拾穗》這個作品還是有很多定義的。也不知道說的是誰創作的作品。

如果是蘇打綠《秋 故事》**的歌名,《拾穗》這首歌正是應了秋天的景。

如果是法國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的油畫,《拾穗》是畫家在秋天的鄉間,見到了農民在收割麥子後,去拾撿遺漏在地上的麥穗,體察到農民的辛苦而作。

米勒創作《拾穗者》緣由是什麼?

2樓:易書科技

米勒是法國一位偉大的田園畫家,他的風格,按照畫史的嚴格區分,不應划進巴比鬆畫派。但是米勒住在巴比鬆村達27年之久,時間比誰都長。在那裡,他上午去田間勞動,午後畫畫,長年累月沒有改變過,他了解巴比鬆比誰都深刻、真切。

米勒於2023年完成的《拾穗者》,本來是一幅描寫農村夏收勞動的一個極其平凡的場面,可是它在當時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卻遠不是畫家所能意料的。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後的土地上,有3個農婦正彎著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

她們身後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我們雖然看不清這3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的表情,但米勒卻將她們的身姿描繪成有著古典雕刻一般莊重的美。3個農婦的動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動作連環的美,好像是一個農婦拾穗動作分解圖。

扎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地拾著,另一隻手握著麥穗的袋子裡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了,袋子裡小有收穫;扎藍頭巾的婦女已經被不斷重複的一上一下的彎腰動作累壞了,她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後,來支撐身體的力量;畫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裡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農婦們就是如此往復地勞動著,為了全家的溫飽,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麥穗。這幅畫原來的題目是《八月》,表現的是一個歡樂的夏收場面,但畫家的現實主義手法,使富饒美麗的農村自然景色與農民的辛酸勞動形成了對比。

接近米勒的幾位社會活動家看到了這幅畫中可貴的真實,建議畫家修改構圖。在他們的鼓勵下,米勒漸漸改變人物,直至最後前景上只剩下三個拾穗粒的農婦形象。熱烈繁忙的夏收場面卻被推到背景的最遠處。

這一修改,竟使作品產生了驚人的社會效果。

事實上,藝術的社會效果並不始終和畫家的創作意圖相一致。米勒的農村風景畫從不寄予任何社會改革的願望。但他的畫常常被熱心者用來鼓吹新政治,尤其在法國七月革命和2023年事件之後,作為宣傳民主的象徵,米勒的地位突然顯著起來,甚至被人們奉為社會的先知。

在19世紀70年代以前,法國的農村還處在封建宗法制度下。農民對城市裡發生的革命事件是淡漠的。他們對新事物並不很敏感,加上他們繁重的農業勞動,生活艱苦,自衛能力很弱,所以對巴黎倏忽出現的政治風暴是取觀望態度的。

米勒的《拾穗者》也表露出了這種精神狀況,他從來不產生激動情緒。米勒是允許他的革命夥伴按他們的需要來解釋他的作品的主題的。這一事實,足以說明米勒對於當代革命事件至少表示過同情。

何況他的每一幅畫的構思並非出於偶然。現存的這幅《拾穗者》的素描草稿就有20來張。這幅油畫,不像庫爾貝的某些畫那樣,成為激昂的政治演說或者社會**,它是一件藝術品,非常之美而單純,獨立於議論之外。

它的主題非常動人,精確;但畫得那樣坦率,使它高出於一般黨派爭論之上,從而無需撒謊,也無需使用誇張手法,就表現出了那真實而偉大的自然篇章,猶如荷馬的詩篇。這就是米勒這一幅《拾穗者》的藝術意義所在。

拾穗者的創作背景

3樓:百度使用者

19世紀中期,法國現實主義藝術開始慢慢滋生,它是在同官方藝術和蛻化了的浪漫主義進行鬥爭中發展起來的。他確立了以描寫生活真實為創作的最高原則,藝術家們正視赤裸裸的現實,大膽而不加粉飾地描寫現實生活,肯定普通人在藝術中的意義,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一些優秀大師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達到了一定的真實性和深刻性。從而使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運動,成為歐洲現實主義運動的旗幟。

法國現實主義繪畫的興起,巴比鬆畫派為先驅,其中最能實事求是的表現農民與自然的關係和矛盾的,應首推現實主義農民畫家米勒。《拾穗者》就是其中之一

拾穗的作者是誰,創作於什麼,畫面的內容是什麼,畫作表達什麼

4樓:快樂王子白雲

《拾穗者》是法國畫家米勒在2023年創作的著名油畫,畫面描繪了描寫農村秋季收穫後,人們從地裡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是現實主義美術風格的典型代表作。

油畫《拾穗者》的作者是什麼時間創作的.他是哪種畫家

5樓:匿名使用者

【畫作名稱】《bai拾穗者》du

又名《拾穗》zhithe gleaners

【創作者】讓·dao弗朗索瓦·米內勒(法)容   【創作年代】2023年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場景   【規格】83.5cm×111cm   【材質】布 油彩   【現存藏處】巴黎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paris)讓·弗朗索瓦·米勒(法國)jean-francois millet (1814-2023年)是19世紀法國最傑出的以表現農民題材而著稱的現實主義畫家。

6樓:匿名使用者

《拾穗者》---米勒 2023年 油畫 83.5x111釐米 巴黎盧佛爾博物館藏。

讓·弗朗索瓦·米勒的名畫《拾穗》的鑑賞

7樓:1石華

畫作名稱:《

拾穗者》又名《拾穗》the gleaners創作年代:2023年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場景

規格:83.5cm×111cm

材質:布 油彩

現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paris)米勒是一位擅長表現農民生活的畫家。米勒的藝術,就像法國農民一樣,具有質樸無華的特色。在他那單純樸素的畫面中,蘊含著真正的美和詩意。

儘管他筆下的農民大多衣飾簡樸,粗手笨腳,但卻永遠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拾穗者》便是最能夠代表米勒風格的一件作品,它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穫後,人們從地裡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

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裡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樸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莊嚴感。米勒一般採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在前景的原野上。

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著紅、藍、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她們的動作富於連貫性,沉著有序,佈置在畫面左側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們顯得愈發結實而有忍耐力。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

儘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忍耐、謙卑、忠誠。扎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的拾著,另一隻手握著麥穗的袋子裡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了,袋子裡小有收穫;扎蘭頭巾的婦女已經被不斷重複的一上一下彎腰動作累壞了,她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後,來支撐身體的力量;畫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裡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農婦們就是如此往復地勞動著,為了全家的溫飽,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麥穗。

這幅畫的生命就在於真實,這種真實能引起人們對那個社會的懷疑,所以寫實主義畫家米勒使資產階級害怕。重大的社會問題,嚴酷的階級對立,在這幅畫中被畫家深刻地揭露出來。這幅畫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和對農村生活的特別摯愛。

同時米勒在這幅畫中試圖把我們引入土地的深處,在開闊而又靜穆的景觀中去感受她的沉重與充實,傾聽她深沉寧靜的呼吸,體會她樸實頑強的生命,體會土地與土地上的農民自然般執行的命運。米勒創造了一種無與倫比的農民典型,他筆下的農民具有一種樸實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遠散發著泥土的氣息。米勒是偉大的農民畫家,他的藝術是公認的農村莊嚴史詩。

他用筆畫和顏色表達了農民對土地的依戀,也揭示了人類圍繞土地而鬥爭的喜悅和悲哀。

拾穗者的作品賞析

8樓:panda沈惜君

藝術鑑賞:

主題米勒描寫的「拾麥」這種行為在以前的法國是經常可以見到的。麥田的主人,在收割的季節允許一些兒童和婦女到田野裡拾取麥穗,相傳這種習慣,是古代希伯來人傳來的。米勒用這樣個尋常的拾穗動作表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困苦和農民生活的艱辛。

雖然從某方面來講,允許貧苦人民在田間撿拾麥穗體現了粒粒皆辛苦和對貧苦人民的同情,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拾穗這種行為又恰當地體現了農民生活的疾苦。

米勒沒有用上層人民作為畫面的主人公,而是選用三個普通的農民,並且是三個婦女,動作上表現出與現實生活中一樣真實的農民在田地裡幹活的場面。

因為在米勒看來,腳踏實地勞動者的農民形象本身就是美的,米勒只是把平凡生活中最能反映人物內心本質的一瞬間定格下來,拾穗雖然是很常見的動作,卻在作者的畫筆下得到了昇華。

畫面中她們沒有憤怒,沒有埋怨,只有虔誠地撿麥穗,這種虔誠好似無聲的吶喊,震撼著統治階級。

在畫面右上方有一個騎在馬背上彷彿地主管家的人物,他用手指著那些幹活的農民,似乎嘴裡還在斥他們,這個細節點明瞭農民是在給地主幹活,他們勞累了一年,也沒有帶來富裕,還要靠拾麥穗來補充口糧,多麼讓人心酸的場面。

三個農婦在烈日下拾撿麥穗辛勤勞作的畫面,使富饒的農村豐收景象與農民的辛酸勞動形成了對比,真實地表現了人民生活的艱辛,深刻揭示了背後的階級矛盾。農民畫在19世紀產生並表現出深刻的階級矛盾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

色彩畫面中三位農婦都著頭巾,但米勒卻使用了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顏色來表現,紅、黃、藍三原色在這裡運用得十分巧妙,畫面整體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兩塊沉穩濃郁的色彩融於柔和的黃色調子中,使整個畫面安靜又莊重。

前景中的安靜和後景中緊張的勞動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又把前景同後景的勞動關係緊密聯絡起來,畫面和諧,如同一曲交響樂。米勒筆下的形象都不很細緻,五官是模糊的,只以粗線條來勾勒人物的大輪廓,以其人物造型來體現其生動性。

構圖在構圖上,米勒採用了**分割率對畫面進行整體安排,紅頭巾的農婦是整幅畫的**分割點,藍頭巾的農婦是紅頭巾的農婦與畫面左邊邊界的**分割點,而黃色頭巾的農婦又是紅頭巾的農婦與畫面右邊邊界的**分割點。

畫面三個主人公均處於畫面的**分割點位置,使使畫面和均衡,體現了米勒精心巧妙的構圖設計。這幅畫與米勒的其他作品比較,在構圖上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即前景的人物都在地平線以下,不像《晚鐘》《數羊女》中的人物超越地平線。

而且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不像《晚鐘》《數羊女》是在低頭析禱,表現農民純補的心與度減的宗教情懷。同時,近景的三位主人公形象大小上要比遠景的麥草堆、馬車、收貨人的形象高大許多,按按照這種比例來說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非常遙遠,可是當你看國面時後面的形象又清斷可見。

作者刻意地奇張前景與後景的比例關係,來表達畫面的主題思想。仔細觀察這幅作品可以發現三個主人公的視平線不同,最右邊半起身的農婦,可以看到她的臉和手心。

表明觀察描繪她的視平線在她的下面,需要仰視她,而左邊的兩個農婦,可以完全看到她們的背部,說明視平線在人物的上面,需要俯視她們。

畫面人物

據說畫面中的的三位婦女是以米勒的祖母、母親和姐姐為原型創作的。右方站得較高且一手扶著蓋的像是祖母,看起來年齡稍大些,體態微胖。

中間的婦女像是母親,她最耐勞苦,從穿著上看她雙臂上帶著護袖,想想必是家裡幹活最多的,她拾得麥穗也最多,掛在身上的袋子裡面已經裝滿了遺落的麥穗。

左側的是一位年輕的農家女,應該是女兒,她戴著藍色頭市,體型苗條,她俯身拾穗的動作很敏捷,右手拾起麥,又馬上由左手拿到背後,姿態顯得非常優美。雖然從看不清這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表情,但從體態動作和衣著上依然可以分辨她們的年齡和身份。

名家點評: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米勒畫中的三位農婦是法國的三位女神。

這幅油畫,使人產生可怕的憂慮。它不像庫爾貝的某些畫那樣,成為激昂的政治演說或者社會**,它是件藝術品,非常之美而單純,獨立於議論之外。

他的主題非常動人,精確;但畫得那樣坦率,使它高出於一般黨派爭論之上,從而無需撒謊,也無需使用誇張手法,就表現出了那真實而偉大的自然篇章,猶如荷馬和維吉爾的詩篇。

福娃的作者,福娃是誰創作出來的

韓美林 1936年 生於山東濟南。1948年 考入濟南市立第一中學,三個月即輟學參加革命,到烈士紀念塔委員會浮雕組當通訊員。1950年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二十四軍教導團。1951年 調濟南話劇團當演員,嗣後又到濟南城根小學任教導員。1955年 考入 工藝美術學院,先後在工藝美術系 染織美術...

《朝花夕拾 父親的病》一文的最後,作者為什麼說「我現在還聽到

懊惱並自責於沒有讓父親安靜地離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對父親的愛和惋惜。描述了幾位 名醫 的行醫態度 作風 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 故弄玄虛 勒索錢財 草菅人命的實質。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不捨與愧疚之情 因為父親是被庸醫治死的,一是表達了埋在心底的痛苦情感,又在另一方面指出...

《星夜》的作者是誰,梵高的《星夜》創作背景是什麼?

星夜 的作者是梵高。文森特 威廉 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1890 中文又稱 凡高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