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辛棄疾賞析,辛棄疾《摸魚兒》賞析

2021-03-03 21:06:55 字數 5557 閱讀 7072

1樓:歆

(僅個人見解)

「玉環飛燕皆塵土」的寓意:借用古代史實來比喻自己,想想人生走到盡頭無疑不過是歸於塵土,抒發了無限的傷感和愁緒,以及自己的無奈;更是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愁是指憂國思民之苦,以及壯志難酬之痛。

由於詩人當時提出的抗金建議不被採用,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長期落職閒居,想恢復中原,卻不被理解.......而這正是是人的閒愁,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苦悶。

辛棄疾《摸魚兒》賞析

2樓:匿名使用者

●摸魚兒

辛棄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

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

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詞作鑑賞

這是辛棄疾四十歲時,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2023年)暮春寫的詞。辛棄疾自紹興三十二年(2023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擊金軍、恢復中原的主張,始終沒有被南宋朝廷所採納。

自己抗金殺敵收拾山河的志向也無法實現,只是作一些遠離戰事的閒職,這一次,又是被從荊湖北路轉運副使任上調到荊湖南路繼續當運副使。轉運使亦稱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財賦的官職,對辛棄疾來說,當然不能儘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負。何況如今是調往距離前線更遠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實無北上雄心。當同僚置酒為他餞行的時候,他寫了這首詞,抒發胸中的鬱悶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發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說如今已是暮春天氣,禁不起再有幾番風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長怕花開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動:由於怕春去花落,他甚至於害怕春天的花開得太早,這是對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層的描寫。「春且住」三句,對於正將離開的「春」作者深情地,對它呼喊:

春啊,你且止步吧,聽說芳草已經長滿到天涯海角,遮斷了你的歸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話,依舊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語」,無可奈何的悵惘作者無法留住春天,倒還是那簷下的蜘蛛,勤勤懇懇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絲網,去粘惹住那象徵殘春景象的楊柳飛花。

如此,在作者看來,似乎這殷勤的昆蟲比自己更有收穫,其情亦太可憫了。

下片一開始就用漢武帝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一段文字,說明自古便有娥眉見妒的先例。陳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宮——長門宮。

後來她拿出**,買得司馬相如的一篇《長門賦》。希望用它來打動漢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卻遲遲未到。

這種複雜痛苦的心情,對什麼人去訴說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興而得意,忘形的樣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別人進讒言取得寵幸的人。

意思是說: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沒見楊玉環和趙飛燕後來不是都死於非命嗎?「皆塵土」,是用《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中的語意。

伶玄妾樊通德能講趙飛燕姊妹故事,伶玄對她說:「斯人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騖嗜慾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閒愁最苦」三句是結句。

閒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傾訴的鬱悶。危欄,是高處的欄干。後三句是說不要用憑高望遠的方法來排消鬱悶,因為那快要落山的斜陽,正照著被暮靄籠罩著的楊柳,遠遠望去,一片迷濛。

這樣的暮景,會使人見景傷情,更加悲傷。

這首詞上片主要寫春意闌珊,下片主要寫美人遲暮。有些選本以為這首詞是作者借春意闌珊來襯托自己的哀怨。這恐怕理解得還不夠準確。

這首詞中當然有作者個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將逝更多的是他對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擔憂。作者一生憂國憂民,這裡也是把個人感慨納入國事之中。春意闌珊,實兼指國勢如春一樣一日日漸衰,並非象一般詞人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綺怨和閒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歸去」的「春」字,當是這首詞中的「詞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為這首詞的主題和匯流排,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內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緒曲折地表達出來。他寫「風雨」,寫「落紅」,寫「草迷歸路」,……對照當時的政治現實,金軍多次進犯,南宋朝廷在外交、軍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敗,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而朝政昏暗,奸侫當權,蔽塞賢路,志士無路請纓,上述春事闌珊的諸種描寫件件都是喻指時政且無一不貼切?蜘蛛是微小的動物,它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畫簷蛛網」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義更加突出。

作者實有意自擬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達作者對國家的耿耿忠心。這裡作者表達了雖然位微權輕,但為報圖,仍然「殷勤」而為。

上片以寫惜春為主。下片則都是寫古代的歷史事實。兩者看起來好象不相關聯,其實不然,作者用古代宮中幾個女子的事蹟,來比自己的遭遇,進一步抒發其「蛾眉見妒」的感慨。

這不只是個人仕途得失。

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見妒」關係到宋室興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題並未脫節,而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在過片處推開來寫,在藝術技巧上說,正起峰斷雲連的作用。

下片的結句甩開詠史,又回到寫景抒懷上來。「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二句,以景語作結,含有不盡的韻味。除此之外,這兩句結語還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畫出暮春景色的特點。李清照曾用「綠肥紅瘦」四字刻畫它的特色,「紅瘦」,是說花謝:「綠肥」,是說樹蔭濃密。

辛棄疾在這首詞裡,他不說斜陽正照在花枝上,卻說正照在煙柳上,這是從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寫有著與綠肥紅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煙柳斷腸」,還和上片的「落紅無數」、春意闌珊相呼應。如果說,上片的「更能消幾番風雨?

匆匆春又歸去」開篇,那麼下片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結尾。兩相對映,顯得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暮色蒼茫中的景象。這是作者在詞的結尾處飽含韻味的一筆,旨在點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趨勢也抒發自己尚未見用的鬱悶。這和這首詞春去的主題緊密相聯的。

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辛幼安晚春詞:」更能消幾番風雨『云云,詞意殊怨。

』斜陽煙柳『之句,其與』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聞壽皇(指宋孝宗)見此詞頗不悅。「可見這首詞流露出來的對國事、對朝廷的耽憂怨望之情是何等強烈感人。

辛棄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是抒發作者對抗戰的理想與嚮往。和這首《摸魚兒》比較,兩者內容相似,而在表現手法上,又有區別。《破陣子》比較顯,《摸兒》比較隱;《破陣子》比較直,《摸魚兒》比較曲。

《摸魚兒》的表現手法,比較接近婉約派。它完全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詞的內容。但在讀這首《摸魚兒》時,感覺到在那一層婉約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鬱之情,這就是辛棄疾學蜘蛛那樣,為國家殷勤織網的一顆耿耿忠心,以及對國勢的擔憂。

似乎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這首詞的評語。

辛棄疾<<摸魚兒>> 賞析

3樓:匿名使用者

此詞的藝術特點:

(1)此詞直接繼承了楚辭香草美人的比興寄託手法,用男女之情來隱喻現實鬥爭,並構成了整體性的象徵意蘊。上片以惜春、留春轉而怨春表現他對南宋王朝「愛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下片以陳皇后的失寵比況自己的現實處境,以玉環飛燕預示小人的結局。全詞筆致婉曲,寄託遙深,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無窮。

(2)此詞善於運用步步轉折、層層深入的手法。上片起首三字,是從千回萬轉後倒折出來,接著寫惜春而怕春早卻又落紅無數,苦心留春卻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語卻又拼命挽留,一層一折,一折一轉,層層深入,宛轉有致。下片悲憤之意緒與上片一脈相承,貌離而神合,峰斷而云連,結拍三句,同開篇景象相迴應,合春怨與閨怨於一處,收束全篇。

全詞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3)此詞體現了辛詞摧剛為柔的特殊風格。作者以雄豪勁健的陽剛之氣驅遣美人香草的柔美意象,組織成溫柔纏綿的精麗詞章,將政治上的難言之隱曲折地傳達出來,表面上是悽豔婉媚,實質上卻是沉鬱悲壯,形式上是婉約舊體,骨子裡卻有力如虎,可謂是肝腸似火,色貌如花,這比一般粗豪直露之作更具藝術感染力。

4樓:鬱乎蒼蒼

本篇作於淳熙六年(1179)春。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採納。

然而,事與願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

這一調轉,並非奔赴 他日夜嚮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願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鬱於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複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

本來,宋室南渡以後,曾多次出現過有利於愛國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但是,由於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抗戰派失意受壓,結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結果均以簽訂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終。北伐的失敗,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投降路線的口實。

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

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

"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徵。

同時,它又象徵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嘆。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並未束手無策。

相反,出於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這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

詞裡,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是第四層。

儘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

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簷蛛網"?即使能象"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徵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

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複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

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揭示自已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

閒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悽迷景象,象徵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象徵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

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鬥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鬱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鬱悲壯,曲折盡致。

辛棄疾的摸魚兒是怎樣表現壯志難酬的

摸魚兒宋 辛棄疾更能消 幾番風雨 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 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 見說道 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 畫簷蛛網 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 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 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是一首憂時感世之作。上片描寫抒情主人公對春光的無限留戀和...

辛棄疾因何抑鬱而死?辛棄疾怎麼死的 辛棄疾死亡原因

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舉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乾乾淨淨,在瓢泉過著遊山逛水 飲酒賦詩 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 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 遣興抒懷的詩詞。臨江仙 戲為...

辛棄疾的愛詩句,辛棄疾經典詩句

更能消 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 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綱,盡日惹風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娥眉曾有人 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 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 摸魚兒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