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了,選一副什麼樣的對聯貼在門上

2021-03-04 04:53:43 字數 6182 閱讀 1276

1樓:a家家居

歡聲笑語賀新春 歡聚一堂迎新年 橫批:閤家歡樂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春節到了,我在爺爺家的大門上貼了一幅對聯

2樓:匿名使用者

春滿人間百吐豔 福臨小院四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永珍更新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

喜迎新春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雲滾滾來 橫批:

萬事如意

3樓: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永珍更新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我也不會,我就是不會才問你呢。你問我答案?

春節對聯的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意義:春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福字、窗花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擴充套件資料

春節對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

對聯的顏色又與當地民俗相關。普遍能夠見到的就是紅色,紅色代表喜迎。在有些地方還有白色,黃色,紫色,綠色和藍色等。

例如在湖北:黃色代表思念新逝的親人,紫色、藍色代表祭祀故人進入第二年,綠色代表祭祀故人進入第三年。白色在有些地方代表思念新逝的親人。

6樓:羿素琴洪歌

布穀迎春叫

牽牛接福來

草綠黃牛臥

松青白鶴棲

丑時春入戶

牛歲福臨門

春來紫燕舞

節到黃牛忙

將軍愛戰馬

農夫喜黃牛

深恩紅赤日

忠實老黃牛

歲首春到戶

牛年福滿門

歡度新春節

高歌小放牛

黃牛耕綠野

猛虎嘯青山

牛耕芳草地

鵲報吉祥年

牛開豐稔景

燕舞豔陽天

牛鈴飄翠嶺

燕語暖春風

丁年鼠匿輝煌業

醜歲牛奔旖旎春

紅梅傲雪千門福

碧野放牛五穀豐

黃牛吃草生新奶

紫燕銜泥築小巢

黃牛舔犢芳草地

紫燕營巢杏花天

黃土田間牛作畫

紫微春苑燕吟詩

繭花綻放漫山綠

牛背飄來一曲歌

金光大道人催馬

黃土高坡口吆牛

金牛開出豐收景

喜鵲銜來幸福春

君子聞聲心不忍

庖丁善解目無全

可染畫牛牛得草

悲鴻放馬馬揚鞭

老牛力盡丹心在

志士年衰赤膽懸

牧草叢中春色美

放牛曲裡笑聲甜

牧童牛背春香路

遊子馬蹄夢醉鄉

牛奔馬躍行千里

鳳舞龍飛上九霄

牛鞭當筆填新句

鳥語作歌報福音

牛耕碧野千畦秀

人值芳齡百事亨

牛耕沃野千畦綠

鵲鬧紅梅萬朵紅

牛耕沃野千山笑

雪映紅梅小院香

牛郎不厭天河闊

織女但求凡世歡

牛郎弄笛迎春曲

天女散花祝福圖

牛主乾坤春浩蕩

人逢喜慶氣昂揚

人勤一世千川綠

牛奮四蹄萬頃黃

人物風流心向黨

黃牛勤奮力耕田

三春淑景景無醜

四化勵人人效牛

神州無處不放彩

農戶有牛喜迎春

鼠報平安歸玉宇

牛隨吉瑞下天庭

鼠年不做官倉鼠

牛歲甘為孺子牛

鼠年譜就驚天曲

牛歲迎來動地詩

鼠去牛來辭舊歲

龍飛鳳舞慶新春

鼠去牛來聞虎嘯

民殷國富盼龍飛

鼠去牛來欣大治

龍騰虎躍奮新程

數聲柳笛飄牛背

無限春光亮馬蹄

數聲牧笛傳新曲

四野耕犁試早春

鐵牛喘月平疇綠

赤幟嘯風滿地紅

鐵牛拖出滿山寶

繭手挖來遍地金

為民當效黃牛力

報國壯懷赤子心

未許田文輕策馬

願聞老子再騎牛

寫完福字描春字

迎到金牛買鐵牛

新春樂詠黃牛頌

小院頻傳喜鵲歌

新春喜作黃牛頌

旭日高懸致富門

新村喜盼鐵牛到

農家笑望春燕飛

有慶年頭牛得草

無垠大道馬揚蹄

玉鼠回宮傳捷報

金牛奮地湧春潮

玉碗生光輝琥珀

金牛煥彩耀星辰

豬肥牛壯家家樂

燕舞鶯歌處處春

子去醜來騰錦繡

鼠歸牛到競輝煌

誠心樂作人間事

俯首甘為孺子牛

挺身勇滅官倉鼠

俯首甘為孺子牛

不知索取只知奉獻

勿問收穫但問耕耘

滅鼠消災糧豐人壽

養牛致富國裕家康

喜看大地鶯歌燕舞

笑迎農家馬壯牛歡

臘盡春歸山村添喜氣

牛肥馬壯門戶浴春風

鼠去牛來一元欣復始

春明日麗永珍喜更新

喜鵲登梅百族迎佳節

金牛獻瑞萬里笑春風

樂辭鼠歲處處豐收人人樂

歌頌牛年家家富裕戶戶歌

鼠歲報佳音市場興旺迎勝利

牛年逢盛世香港迴歸慶團圓

7樓:睢寧一指禪

對聯是我國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眾遇到婚喪喜慶、節假、壽辰等重要事件或時刻,都喜歡用它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種對聯在春節時期應用最廣,稱之為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傳統春聯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現在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貼的統稱,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貼稱為春條、春揮。朝鮮則有立春榜、立春書、立春貼等名稱,簡稱春榜、春貼等。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

《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

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充套件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即今春聯)的盛況。

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

「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裡,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

「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當時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

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的怪獸,經常作惡,危害百姓,卻又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降住它。後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於是,民間便傳出,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後來,這樣的桃枝被稱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來了。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據記載,當時後蜀主孟昶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他寫完之後,孟昶覺得不對仗,便又寫道:「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幅春聯,而在當時還被成為桃符。

後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春聯真正的出現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當時,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於是大街小巷處處貼滿了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每逢春節,我國民間家家要貼春聯。春聯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

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鬱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喂老虎。後來,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

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紅紙書寫春聯始於明朝。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

明代**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

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春節到了按要求寫一副你喜歡的對聯

上聯 慶節莫忘看父母,下聯 春到歡樂最重要。橫批 開開心心。春去春來春常在 慶歡慶樂慶有餘 春節快到了,請你寫一副對聯 風紀書元,人間改歲 金蛇告旦,天下皆春。慶佳節,千門贊國策 迎新年,萬戶頌黨恩。鞭炮齊鳴,一元復始 笙簧迭奏,永珍更新。請採納!謝謝!1.春紅柳發歲更新,爆竹花開燈結綵。2.張燈結...

請寫出一副關於春節的對聯,十幅關於春節的對聯

您好 copy 春風送春到處春色美 喜鵲報喜家家喜信多春入春天春不老,福臨福地福無疆 參考資料 冬風遠離去,春風迎進門 十幅關於春節的對聯 1 橫批 閤家歡喜 上聯 歡聲笑語賀新春 下聯 歡聚一堂迎新年 2 橫批 歡度春節 上聯 和順門第增百福 下聯 閤家歡樂納千祥 3 橫批 財源廣進 上聯 財源滾...

有沒有一副對聯即思念亡父又表現春節的

新春佳節萬家喜迎,家門不幸悲思亡父。橫批 悲喜交加 急求一副紀念亡父的對聯 音容笑貌已歸土 金玉良言且繞樑 昔人雖乘黃鶴去 音容猶存仍憶思 含辛茹苦,如今孩兒已成材 父愛如山,不及報答憾終生 橫幅 駕鶴西去 至親駕鶴西歸去,思念情深不忘懷。斯人已去音容猶在,生者自強永當思念。為什麼要在端午節貼上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