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作業本,如何優化使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習題

2021-03-04 04:33:29 字數 5728 閱讀 429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草稿本、課堂練習「失控」

自覺性高、習慣較好的學生能認認真真的打草稿、完成課堂練習,而那些自律能力低的學生,則在草稿本上東一塊西一塊亂寫亂畫,計算時常出現數位不對齊、小數點位置標錯等低階錯誤,甚至有的學生自以為自己懂了,課堂練習題乾脆不做,加之草稿本、課堂練習本教師不能及時收閱批改,學生課堂練習中的錯誤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對於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非常不利。

二、課堂作業成課後作業

教學中許多教師習慣的做法是在新授扶學結束後集中安排課堂作業,常出現課堂作業在課堂上學生來不及帶到課後完成的現象,給少數學生抄襲作業提供了便利,這樣的課堂作業不但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而且佔用學生寶貴的課餘時間,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

針對上述情況的發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重新設計了學生的作業本,將學生的草稿本、課堂練習本、課堂作業本合併,設計成如下樣式:左側為練習區,右側是草稿區。在教學中將複習題、課堂練習及課堂作業集中安排在作業本的練習區,練習和草稿左右一一對應。

此種做法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以下優點:

1.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因為課堂上的練習和草稿教師都要批閱,所以學生注意了草稿的書寫質量,計算的正確率明顯提高,同時工工整整的計算過程又為學生檢查和驗算提供了便利。

2.便於教師正確評價和因材施教。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如發現有錯,旁閱草稿就會發現出錯的原因,便於教師針對個別學生的學習薄弱點及時講解糾錯,進行因材施教;對於有些題目,學生的結果雖然正確,但教師閱讀學生的草稿時卻發現其思考及計算過程是錯誤的,此時的草稿就能給教師的正確評價提供依據,有效杜絕了學生重結果輕過程、作業互相抄襲現象的發生。

3.利於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的學生膽子小信心不足,有些題目雖有好的思路但上課怕舉手發言,採用此法非常有利於教師觀察掌握這類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九義小學數學第十一冊中「一個數除以分數」例2,一輛汽車小時行駛18千米,1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筆者在教學時請學生讀題、分析題目的數量關係,嘗試列式,許多學生根據「路程÷時間=速度」這個數量關係式列式為18÷,我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就發現一個學生列式和其他學生不一樣,是18×(1÷),非常好的思路,給這個學生的作業劃上一個大大的五角星,請他在全班學生面前講思路,這個學生說:(1÷)是求1小時是小時的幾倍?18乘以這個倍數就是這輛汽車的速度,而(1÷),實際上就是求的倒數,因此推理出18÷=18×,輕而易舉地推匯出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較之教材的推導過程簡單適用,學生易於理解。

此種做法便於教師發現學生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同時也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可能有的教師要問,將學生的草稿本、課堂練習本、課堂作業本合併,作業本上會不會出現零亂潦草的情況?學生端端正正的打草稿、認認真真的完成課堂練習,會不會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實踐證明:

學生把草稿、課堂練習看成課堂作業的一部分,書寫非常規範工整,由於學生注意了書寫質量,剛開始是有影響課堂教學進度情況的發生,但學生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速度自然也跟上來了。為提高學生的作業速度,筆者建議在教學中採取分散作業、及**講的做法。按課堂教學進度,完成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後就安排練習,及時鞏固,課堂教學結束,練習也隨之結束。

在學生練習時,請速度快的學生板演,教師及**講反饋,對板演正確的立即加以表揚、鼓勵,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板演的積極性,而且在評講過程中其他學生能通過對照,發現自己練習出錯的原因,及時明錯訂正,促進對新知的理解,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同時這種做法也有利於學生作業速度的提高,確保學生的作業當堂完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在教學中將學生的草稿本、課堂練習本、課堂作業本優化合並,發現這種做法確實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很實用。

如何優化使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習題

2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一種有效手段,利用數學主題圖幫助學生探索知識,其實是一種數形結合的學習方法,具有直觀形象的優點,體現了由具體向抽象逐步過渡的教學原則。一幅主題圖就是一道內容豐富的數學習題,尤其是那些以問題為主題的數學主題圖,更是鍛鍊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好材料。那麼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恰當、有效地利用主題圖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呢?

以下是筆者的幾點體會:

一、理解內涵,合理利用

實驗教材把數學問題以「主題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一種體現現代數學教學理念的新形式,也是尊重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方式。發揮好主題圖的這些優勢,使之在課堂上真正落實到為學生服務上,前提是教師對其內涵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教師首先要理解透主題圖的意思,通過閱讀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找出主題圖的真正含義,並對其進行合理、創造性的使用,是充分發揮主題圖教學價值的保證。

例如:一年級《6和7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從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看,該主題圖是不能孤立起來看的,它是與其圖下的一些材料一起呈現了五個層面的內容:主題圖、集合圖、點子圖、數、小棒擺圖形,它們既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過程,是不能割裂開來理解的。

它應該是「6」和「7」兩個數從直觀感知到抽象歸納再到理解應用的一個完整過程,也是一個引導學生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的過程。教學中要想使課堂生動而有趣、活潑而又具有思考思維提升,教師必須準確地理解「主題圖」的內涵,充分利用主題圖所提供的學習材料,通過「數圖中的內容」、「擺圖中的內容」、「說圖中的內容」等環節,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深入學習6與7的數學內涵,經歷數6和7,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

二、逐一呈現,循序漸進

主題圖要逐一呈現,而且要邊呈現邊講解,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太快學生接受不了。例如:在教學小學二年級上冊第28頁「加減混合」時,主題圖就要逐一逐一地呈現,讓學生清楚地看到:

「車上原來是有67人,下來25人後,又有28人上車,現在車上有多少人?」如果主題圖不是逐一逐一地出現,學生很難看懂它的意思,因為小學二年級的農村學生,坐車的經歷不多,甚至有的還沒有坐過車,根本不理解題目的意思,所以教師必須邊呈現主題圖邊講解,把現實生活中的靜態畫面還原為動態畫面,讓學生經歷、感受、理解,然後掌握。

教學主題圖還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就是為了不用教。教學主題圖的成功之處在於:從由教師講逐步過渡到由學生講;由學生講逐步過渡到由學生去想;再由學生去想逐步過渡到由學生自己去編。

還是以上面的「加減混合」為例,我們一開始是由教學來指揮,邊呈現主題圖邊講解,學生只是看,聽,想,做;當學生能理解、掌握後再引導學生試著講述主題圖的大概意思:「車上原來是有67人,下來25人後,又有28人上車,現在車上有多少人?」然後再讓學生想「車上現在有多少人?

」應該怎麼做?當學生能想出來、做出來了,再引導他們思索:生活中,你見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如果見過,你會怎麼講給人家聽?最後問些什麼數學問題?其實,這就是編寫題目啦。

這樣就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掌握、學習了數學知識。

三、多元互動,拓展思維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利用主題圖教學中,作為組織者、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主題圖情景儘可能多地給學生創設各種合作、交流、**的空間,多給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語言解釋和說明自己的觀點;要想方設法採取多樣性的辦法引導,激勵、喚醒、鼓勵學生主動看圖、說圖、表意、**、質疑,深刻體會主題圖中數學資訊所蘊含的數量關係,積極**解題方法,啟用數學思維潛能。

例如,一年級數學課本上冊第75頁加減混合例題,教學時教師可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同桌合作,自由說―說從主題圖中先看到了什麼情景,又看到了什麼情景;經過學生一番各抒己見之後,啟發學生表述圖題情景:「湖裡原來有4只白天鵝,先飛來了3只,後飛走了2只」……,這樣經過生生之間的交流,促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圖題意當中所蘊含的數學資訊條件之間存在的數量關係,從而啟用數學問題的產生,讓學生主動地提出這樣的數學問題:「這時湖裡還有多少隻白天鵝?

」。此時,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解題列式思維過程便水到渠成。

總之,數學主題圖是我們老師和學生教與學的好朋友。利用主題圖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領學生經歷情境呈現、感悟數學問題存在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在主題圖情境中去發現、探索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既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穫。

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水平決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瞭解教師所講的新知識,即便是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合作、探索而發現的規律,也不可能個個做到能靈活運用的地步。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一些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及法則的應用。但是鑑於傳統教學注重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湮沒在無窮無盡的、機械的、重複的、毫無實際意義的練習中的弊端,新課程實施中的練習設計有它自身的特點,倡導將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水平,數學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課堂練習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讓人人蔘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練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本人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在黑板上做題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從而及時地瞭解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克服了學生懶惰,抄襲作業的毛病.

二、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

1、針對書本上的習題按部就班,把練習課變成習題課、作業課

對書上的練習題僅是做完了事,使練習走過場,使練習課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練習後知識和能力也得不到相應的提高與發展。於是出現大量機械性的、重複性的練習,結果事倍功半,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有些練習課練習形式、方法較單一

學生動手、動口、實踐操作機會少,數學練習與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也得不到很好地結合,使學生應用數學意識淡薄,造成學生的片面發展。練習缺乏相對的層次性和開放性,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極大地束縛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的發展。

3、重視封閉性練習

課堂練習大多是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習題,缺少那些條件隱蔽,思路開放,靈活多變的習題。

4、練習 「一刀切」,不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

對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不同、興趣愛好各異的一個班的學生來說,佈置同樣質量的練習勢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飽」,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狀況,練習對學生的學習不具備潛在的意義。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1、靈活設計課堂練習的內容

我們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離開座位,教室的每個角落,每個同學都可以作為學生的練習場地與合作伙伴,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與社會。課堂練習的內容靈活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能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要創造靈活的思維

為了讓學生在解題時保持興趣,可給學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練習不管是練習內容的選取還是練習形式的呈現都應儘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餘地,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並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3、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設計課堂練習

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要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

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階到高階的發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4、處理書上的練習,使之更加豐滿

小學數學課本上的練習大多**於生活,而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顯得抽象而單板,如果教師能創造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入於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為我所用。

5、創造練習材料,感受生活數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只是留意,就會發現,要學生明白這個道理,老師就是一面鏡子。我們老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創設貼近生活的練習,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上,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做數學練習,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的練習,具有活力的東西。

6下數學課堂作業本咋做,6下數學課堂作業本58頁咋做????????

可以給我看看題目嗎 時間久了 六下課堂作業本都沒了 思考題1.5 1 1.5 1.5 5 7.5 父子倆同時從100米跑道的起點出發,勻速地向終點走去。當父親走了40米時,兒子走了30米。照這樣計算,當父親走到終點時,兒子離終點還有多少米?速度比是 40 30 4 3 當父親走到終點時,兒子走了 1...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課堂作業本答案浙江教育出版社

p14 1.bai1 10 du2 1 32 3 12 4 10 32.1 160kg 2 160kg 3 250kg3.中國體 zhi操健兒獲得了幾dao枚金牌?14 4 7 8枚 答 中內國體操健兒獲得了8枚金牌。容答案不唯一 p15 1.三分之四除以二等於八分之三。三分之四除以八分之三等於二。...

人教版六年級上數學課堂作業本答案答案

火車提速後,由原來的200千米 時提高到250千米 時。火車提速了百分之幾?250 200 50km 50 200 100 25 601班開展大課間活動,15 的學生在踢毽子,45 的學生在打籃球,剩下的16人在往返跑。601班一共有學生多少人?16 1 15 14 40人 因為自控能力較低,基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