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曆》的內容和標誌是什麼,《太初曆》和《授時歷》的作用是什麼?

2021-03-03 21:02:46 字數 3545 閱讀 5724

1樓:北京創典文化

《太初曆》是漢代實施的歷法。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歷法,在天文學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編後改稱「三統曆」。

《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使月份與季節配合得更合理;首次記錄了五星執行的週期。它還把二十四節氣第一次收入曆法,這對於農業生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太初曆》和《授時歷》的作用是什麼?

2樓:易書科技

曆法是確定年、月、日等

計時單位的長度,並使之依一定的關係組合,供計量較長時間間隔之用的計時系統。

《太初曆》(又稱三統曆)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歷法,是西漢時期由鄧平、落下閎制訂的。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由於原來實行的顓頊歷越來越不符合實際天象,漢武帝從各地召集通曉曆法、算術和儀器製造等方面的專家20多人,議造新曆,後來太初曆人選。《太初曆》規定一年為365.250164日,一月為29.53086日;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開始採用有利於農時的二十四節氣;首次提出了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的原則,把季節和月份的關係調整得十分合理;它重新測定了二十八宿的距離;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交食週期的概念和數值;測定了比以前準確得多的五星會合周期值,並且制定了五星在一個會合周期裡的動態表,建立了一套定量預報任一時日五星位置的方法。

《太初曆》的制訂是我國曆法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太初曆》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它問世以後,一共行用了189年。

公元2023年,元代王恂(1235~2023年)、郭守敬(1231~2023年)等制訂《授時歷》,廢除古代曆法,是中國曆法的第四次大改革,該歷已和現代公曆性質基本祥。郭守敬等人通過3年多的200次測量,經過計算,採用365.2425日作為一個迴歸年的長度,這個數值與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夠測算得那麼精密,實在是很了不起,比歐洲的格列高裡歷早了300年。《授時歷》於2023年頒佈,施行了364年,是我國古代最精確和使用最長久的歷法。

《太初曆》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使月份與季節配合得更合理;首次記錄了五星執行的週期。它還把二十四節氣第一次收入曆法,這對於農業生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太初曆》的由來是怎樣的?

4樓:北京創典文化

西漢初年,沿用秦代的《顓頊歷》,但又發現《顓頊歷》有誤差。公元前104年,經史學家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曆法,並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議造漢歷,公元前203年曆成。這一年改年號為太初並頒佈實施這套漢歷,因此後人稱此歷為《太初曆》。

《太初曆》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5樓:北京創典文化

我國古代制歷必先測天,堅持曆法的優劣需由天文觀測來判定的原則。當時人們對於天象觀測和天文知識,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為修改曆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司馬遷等人算出,公元前104年農曆的十一月初一恰好是甲子日,又恰交冬至節氣,是制定新曆一個難逢的機會。

這種測天制歷的做法,對後代曆法的制定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接著,他們又從製造儀器,進行實測、計算,到稽核比較,最後一致認為,在大家準備的18份曆法方案中,鄧平等人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歷,尤為精密。在司馬遷的推薦下,漢武帝識金明裁,便詔令司馬遷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歷,罷去其他與此相疏遠的17家。

並將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規定以十二月底為太初元年終,以後每年都從孟春正月開始,至季冬十二月年終。新曆制定後,漢武帝在明堂舉行了盛大的頒歷典禮,並改年號元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16年為太初元年,故稱新曆為《太初曆》。《太初曆》的頒行實施,既是一件國家大事,也是司馬遷人生旅程中值得紀念的一座里程碑。

司馬遷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從改歷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朝野兩方對天文學有較深研究者,可謂人才濟濟。特別是民間天文學家數量之多,說明在社會上對天文學的研究受到廣泛重視,有著雄厚的基礎。

《太初曆》的原著早已失傳。西漢末年,劉歆把鄧平的八十一分法作了系統的敘述,又補充了很多原來簡略的天文知識和上古以來天文文獻的考證,寫成了《三統曆譜》。它被收在《漢書噝律曆志》裡,一直流傳至今。

《太初曆》的記法是什麼?

6樓:北京創典文化

《太初曆》規定一年等

於365.2502日,一月等於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開始採用有利於農時的二十四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陰曆紀月不相合的矛盾。

這是我國曆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太初曆》還根據天象實測和多年來史官的記錄,得出135個月的日食週期。《太初曆》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它問世以後,一共行用了189年。

《太初曆》有哪些科學成就?

7樓:北京創典文化

《太初曆》的科學成就,首先在於曆法計算上的精密準確。《太初曆》以實測曆元為歷算的起始點,定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夜半為曆元,其實測精度比較高,如冬至時刻與理論值之差僅0.24日。

《太初曆》的科學成就,又在於第一次計算了日月食發生的週期。交食週期是指原先相繼出現的日月交食又一次相繼出現的時間間隔。食年是指太陽相繼兩次通過同一個黃白交點的時間間隔。

《太初曆》的科學成就,還在於精確計算了行星會合的週期,正確地建立了五星會合周期和五星恆星週期之間的數量關係。

在五星會合周期的測定和五星動態表編制的基礎上,《太初曆》第一次明確規定了預推五星位置的方法:已知自曆元到所求時日的時距,減去五星會合周期的若干整數倍,得一餘數。

以此餘數為引數,由動態表用一次內插法求得這時五星與太陽的赤道度距,即可知五星的位置。

這一方法的出現,標誌著人們對五星運動研究的重大飛躍。這一方法繼續應用到隋代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動。

《太初曆》的科學成就,還在於適應農時的需要。司馬遷等人制訂《太初曆》時,將有違農時的地方加以改革,把過去的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

又在沿用19年七閏法的同時,把閏月規定在一年二十四節氣中間無中氣的月份,使曆書與季節月份比較適應。這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順昌了。二十四節氣的日期,也與農時照應。

總之,《太初曆》的制訂,是我國曆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曆法大改革,是中華文明在世界天文學上的不朽貢獻。

《太初曆》有何歷史意義

8樓:張為臻老師

西漢的《太初曆》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其法規定一迴歸年為一年,一朔望月為一月,所以又稱八十一分律歷。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

三統曆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還首次記錄了五星執行的週期。太初曆共使用了188年。

——常識曆法篇。

我國古代曆法體系成熟的標誌是 a.《太初曆》的制訂 b.十九年七閏原則確立 c.《大衍曆》的制訂

9樓:又被帥醒了嵛

c隋唐時期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出《大衍曆》,表明我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萬年曆的動土是什麼意思,萬年曆中破土和動土是一樣的意思嗎?

動土 就是 破土動工 的意思。就是說,這天可以破土動工,搞土木建設。因為有時候太歲當值,動土就有災難。你相信這些嗎?反正我是不信迷信的。萬年曆中 破土 和 動土 是一樣的意思嗎?萬年曆中 破土 和 動土 的意思是不一樣的。破 僅指埋葬用的破土,與一般建築房屋的 動土 不同。即 破土 屬陰宅,動土 指...

萬年曆中的大煞是什麼意思,萬年曆當中所說的煞是指什麼

禁忌之日 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那天 注意飲食 注意健康 注意與人交往 萬年曆當中所說的煞是指什麼 衝馬 這一天生肖屬馬的人忌用 衝 即地支相沖,即子午相沖 醜未相沖 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 辰戌相沖 巳亥相沖,再把十二地支配以十二屬相,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主角是陸歷承和蘇妤的小說叫什麼

陸少我高攀不起 求求你,讓我看一看,我的孩子 蘇妤翻身跨坐到陸歷承精壯的腰身上,使勁渾身解數取悅身下的男人,柔聲哀求。就一眼 還沒有要夠?陸歷承鳳眼半眯著,脣邊勾起一抹嘲諷,大手輕佻的在蘇妤腰間重重的擰了一把,嫌棄道。蘇妤,你如果出去賣的話,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蘇妤臉色倏然被抽掉了所有的血色,抿緊下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