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政當前有哪些問題怎麼解決,如何理解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思路

2021-03-03 21:00:01 字數 6106 閱讀 6607

1樓:匿名使用者

1.財政職能定位不清,相對於市場經濟「公共性」的要求而言,「缺位」與「越位」並存。公共財政本身即意味著應著眼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和公共設施幾乎都是**公共財政必須重點投入的領域;凡是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解決的,**就不應介入,任何超越「公共性」範圍而介入經營性、競爭性的活動都是對市場有效競爭的損害。

但一些本該由市場調節、自我發展的競爭性和經營性領域,財政沒有及時退出;而本應由財政供給的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設施建設等專案又得不到充足的資金保證,這就導致財政職能不清,「缺位」與「越位」現象同時存在。

2.財政執行過程缺乏嚴格的程式約束,對財政的監督力度不足。對財政進行監督的關鍵在於制度的透明、明確和健全。

如果制度本身有問題,那麼監督就缺乏依據。我國財政監督在制度安排和制度環境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雖然近年來我國財政監督的力度有所增強,在預算執**況檢查、「小金庫」清理、預算外資金收支清查、「收支兩條線」檢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財政監督的廣度和深度仍然不夠,其覆蓋範圍仍不能適應公共財政發展形勢的要求。

監督的方式方法也相對單一,從監督環節上看,表現為集中性和非連續性的事後檢查多,事前、事中監督少;從監督內容看,表現為對公共收入檢查多,對公共支出監督少;對某一事項檢查多,全方位跟蹤監督少。重複投資、損失浪費、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現象一直較為嚴重。同時,由於財政監督往往偏重於事後監督,使很多違法違紀問題都在既成事實後才被發現,從而造成財政、稅收等經濟領域的違法違紀現象屢查屢犯,給國家造成了很大損失。

因此,建立健全公共財政框架,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實現有效的公共財政管理勢在必行

如何理解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思路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

1、財政職能界定不清,經濟建設支出比重偏高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但是舊有的高度集中的財政體制仍然在思想上被保留了下來,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計劃經濟體制。由於計劃體制的慣性作用,**對自身的定位不清楚,**既是管理者又是所有者,其職能從生產到消費再到社會的再分配過程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同時**的越位管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

我國的財政資金還存在著過於分散的問題,缺乏重點,這就造成了**對一些大型公共專案的投資不足,進而會使讓**的巨集觀調控能力大大減弱,不利於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而且也會影響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儘管**財政用於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快速增長,但是截至2023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只達到3.13%,仍然低於4.5%的世界平均水平。

相比較之下,我國的私人支出佔教育支出的比重不僅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過高的教育私人支出嚴重擠壓了私人消費空間,導致社會消費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教育投入上長期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教育資源配置很不公平。

由於對「科教興國」戰略貫徹實施的理解不準確,導致近十年來高等教育支出加速擴大,而基礎教育支出相對減少,教育支出的層級結構出現了嚴重顛倒,教育支出在城鄉和區域間的分配不平衡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3、衛生醫療支出總費用支出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均衡,醫療資源過分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據統計,全國的醫療資源80%在城市,而佔總人口60%的農村居民只能佔用20%的醫療資源。同時,財政對衛生醫療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

202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19600億元,僅佔gdp總量的4.92%。就衛生費用的構成而言,我國**衛生支出比例持續下降,個人衛生支出比例急劇上升,居民衛生醫療負擔較重。

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投入機制,不斷加大支援力度。

4、社會保障支出嚴重偏低

社會保障通常被稱為和諧社會構建的「穩定器」,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促進經濟發展的「減震器」。早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發達國家的社保支出就已經佔到財政支出的30%以上,目前我國雖已建立一定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社保支出的比重還很低,僅接近於西方發達國家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同時,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狹窄,只佔人口總數的15%,低於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20%的國際最低標準,社保支出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廣大農村和農民還很難享受到社會保障「陽光」的普照。

5、行政管理費支出不斷膨脹,且增長過快

**的行政資金是為實現其社會管理的職能服務的,這部分資金只能源自於**的財政收入。我國的行政管理費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23年的4.7%上升到2023年的18.

73%,規模呈現出一個不斷增大的趨勢,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行政管理費的增加有其必然性,但是長期以來行政管理費增長速度過快,有的時期甚至超出了同期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和gdp的增長速度,已經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優化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對策建議:

1、合理界定我國的財政支出範圍,弱化經濟建設的支出

在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體制條件下,要求科學界定公共財政支出的職能範圍,明確財政應承擔的事務和不應承擔的事務,這是完善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結構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該財政承擔的,財政要積極予以滿足;不該承擔的要堅決退出,解決財政的「越位」和「缺位」,實現公共財政職能的「歸位」。其中,重要的是進一步弱化財政的生產建設職能,減少經濟增長對財政投資的依賴。

根據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不應承擔社會投資主體責任,財政要退出一般競爭性、盈利性領域,只進行涉及國計民生的公益性、基礎性和重點建設專案的投資。

2、完善我國的財政預算與支出體制

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快**預算體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問題仍然存在不少。當前,我們工作的重點應該是解決預算編制時間不合理的問題,實行內外資金的統管,為綜合預算提供保障。同時,還應進一步推行**採購制度,避免某些幹部與**商相互勾結牟取國家財產的現象。

最後,應該優化**採購的形式,堅持招標為主,同時還應當針對採購內容採取靈活的形式。

3、大力加強社會公共性開支

社會公共性開支涉及的面很寬,包括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是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支出,也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財政支出中十分重要的支出。具體為:

一、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我們要確保現有預算口徑的教育支出穩定增長,逐步建立分級負擔、分級管理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同時重視研究增設教育專項資金的新渠道,開徵教育稅,取消現有的教育費附加,確保財政教育支出的可靠**。

二、增加醫療衛生投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儘快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

三、加大社會保障支出。應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加強以最低生活保障為主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救助制度的發展,不斷完善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保障體系,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

4、逐步壓縮我國的行政事業費用

行政管理費用是**機構執行的成本,是**正常運作的前提,因此一定行政費用的支出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對此類支出規模不加控制,將導致行政成本過高、行政效率低下,浪費公共財政資源,對經濟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制定完善一般性開支標準,推進服務型、節約型**建設。嚴格控制行政成本增長幅度,尤其是公務用車、會議經費、公務接待、因公出國等經費的增長,以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和資訊化建設專案,推進機關節能減排工作。

通過壓縮一般性支出,騰出財力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

我國現行的財政體制存在哪些問題

3樓:昊懸天下

我國**間財政轉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地區間的財政差異,對省級財政橫向均衡起到了調節作用,但距離財政能力均等化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轉移支付的效率總體上還不高。概括起來,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存在的問題主要為:

(一)轉移支付制度模式不利於實現均衡地方財力的目標。規範的轉移支付制度有兩種目標模式:一是單一的縱向轉移支付模式,二是縱向轉移與橫向轉移相結合的模式。

在**可支配財力充裕的情況下,實行單一的縱向轉移支付既可均衡公共服務水平,又可體現**的政策意圖。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實行縱橫結合的轉移支付制度,更有利於調節地區間的利益分配格局,促進地區間公共服務水平均等化。我國目前實行的轉移支付制度是一種單一的縱向轉移支付制度,還沒有建立地區之間的橫向轉移支付制度。

在**財力比較有限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難以實現均衡地方財力的目標。這是導致我國轉移支付制度在均衡地方財力方面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制度因素。

(二)**財政收入總體規模不大,均衡地區間財力分配的作用有限。在單一的縱向轉移支付模式下,**財政轉移支付是均衡地區間財力分配的主要工具。然而,財政轉移支付對均衡地區間財力分配的功效,取決於**對地方轉移支付的規模。

而轉移支付規模又受****的財政能力和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制約。就****的財政能力而言,我國在2023年的分稅制改革後逐漸形成了收入重在**、支出重在地方的收支格局,但總體來說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及**財政收入佔財政收入總額的比重都比較低,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對消除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差異、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而言,**財政顯得力不從心。

另外,相對於地方對均衡財力的實際需要而言,**對省級**轉移支付的力度還不夠。從國際看,各國轉移支付的規模都比較大,且資金**穩定。如,澳大利亞聯邦**財政總收入2/3左右通過轉移支付分配到州和地方**。

2023年,我國**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13991億元,佔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6%,如果扣除當年地方上繳**的數額,則**對地方轉移支付淨額佔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更低。我國財政轉移支付規模偏小,難以擔當均衡地區間財力的重任。

(三)轉移支付的結構不合理,對地區間財力的均等化作用不明顯。分稅制改革後,我國的財政轉移支付形式十分複雜,既保留原財政包乾體制下的一些體制補助、專項補助、結算補助等形式,又在實行分稅制後增加了稅收返還和過渡期轉移支付等形式,形式類別較多。這種形式多樣的轉移支付制度,很容易導致管理分散和效率降低。

在現行**轉移支付專案和類別中,原體制補助、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縣鄉**機構改革轉移支付、結算補助及其他補助等可統稱為財力性轉移支付。如果將稅收返還、財力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進行比較,可發現用於均衡地區間財政能力的財力性轉移支付所佔比重偏低。如,2023年,財力性轉移支付所佔比重僅為39.

16%,而稅收返還和專項轉移支付所佔比重達60.84%。並且,在財力性轉移支付中,均等化作用較強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偏低。

2023年一般性轉移支付佔財力性轉移支付的比重為35.3%,佔**財政轉移支付中的比重更低。目前,**財政轉移支付結構還不能充分發揮調節地區間財力差距的作用。

(四)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方式不合理,制約其發揮均衡地區間財力的作用。作為分稅制體制下的一種財力調節機制,轉移支付制度要同時處理好「存量調節」和「增量調節」的關係。在分稅制改革過程中,我國在處理**與地方間的財政關係上偏向於「增量調節」,從而延續了原體制下的分配格局,並把原體制中形成的非均衡狀況帶入了新的體制。

與之配套的轉移支付制度承認並過分地照顧了地方的既得利益,雖然在政策導向上符合「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但在實踐中卻往往忽略了「公平」問題,不符合財政轉移支付追求「公平」的根本目標。具體表現在資金分配上,現行轉移支付主要通過「稅收返還」和專項轉移支付進行,既不合理又不規範。就「稅收返還」而言,由於稅收返還數額的確定要求建立在往年基數基礎上。

因此,它不僅不能對地區間財力分配的既定格局作調整,反而會進一步拉大地區間財力的差距,導致出現「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分配格局。就專項轉移支付而言,資金分配不是按照規範的方式來進行,而是看地方的討價還價能力,那些跑得快、叫得響、與**關係密切的地區就能獲得更多的撥款。如有條件的配套撥款有利於發達地區,因為這些地區的配套資金不存在問題,而貧困地區的配套資金可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這就使發達地區獲得更多的撥款。

可見,專項轉移支付對均衡地區間財力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還擴大了地區間公共服務發展水平的原有差距。

(五)專項轉移支付專案的設定不合理,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不到位。目前,**專項轉移支付專案設定過多、過濫,覆蓋面過寬、重點不突出,難以體現**對地方財政支出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在專項轉移資金的管理上還存在「多頭管理」現象。

如,災後補償和重建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就涉及民政部、水利部、交通部、教育部等部委,很容易造成操作中擠佔挪用、監督管理不到位、資金的撥付效率低等問題。在專項資金的使用上還缺乏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目前,我國的各種轉移支付中,只有一般性轉移支付作為地方財力補助進入地方預算,納入了地方人大監督的範圍,而其他各種形式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都未編入地方預算,使這部分資金脫離了人大的審查、監督。

由於缺乏有效約束,各地各級**挪用與擠佔情況嚴重,往往是「拆東牆補西牆」,將專項資金用於彌補地方財政赤字或用於「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的「專款專用」難以完全兌現。這種管理模式侷限了轉移支付功效的發揮。

當前我國必須重點解決的民生問題有哪些

員們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速度快 效益好的發展態勢,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當前,經濟執行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 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更為明顯 順差過大 信貸投放過多 投資增長過快問題 簡稱 三過 問題 仍然突出 高耗能產業增長偏快,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 物價 壓力持續加大,特別是一些涉及...

當前我國所面臨的民生問題有哪些我國當前面臨的民生問題有哪些?

一 住房問題 二 物價與收入比例問題 三 貧富差距拉大問題 社會最底層人民權益保障問題 四 社會道德問題 首先,收入差距,貧富懸殊的問題。20多年前,在財富分配問題上,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那就是中國人不患寡 只患不均。意思很清楚,就是中國人只講平均 不講效率。20多年後,社會財富有了大幅度的...

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比如,當你的人抱怨太忙太累時,可能並不是真的缺人或者事務太多 當他們嘆息缺乏溝通機制時,可能並不是因為兩個部門之間隔著一道牆 當他們嘮叨不能及時看到統計報表時,可能並不是因為大家不在一個大樓裡 當他們藉口沒有看到最新的公告通知時,可能並不是祕書偷懶或者印表機壞了 當他們計較誰佔用了太多的列印紙 圓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