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花鼓戲的舞臺美術,益陽花鼓戲的簡介

2021-03-04 01:37:08 字數 5808 閱讀 3191

1樓:安沐雨

傳統益陽花鼓戲的佈景,原為一桌二椅。道具有刀槍、船槳、扇子、手巾等類。20世紀50年代後,開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舞臺,佈景多按劇目風格,或寫實,或寫意,或虛實結合,常出現行雲流水,風雨雷電等壯觀場面。

同時配有現代音響裝置及幻燈字幕等。各劇團的舞美工作人員,包括美術設計、燈光、服裝、道具、效果、字幕等,一般約10來人。

益陽花鼓戲的簡介

2樓:愛刷倷

湖南有16個地方戲曲劇種,其中地方小戲8個,即長沙花鼓戲、常德花鼓戲(剋剋戲)、岳陽花鼓戲(亦名提琴戲、翁琴戲)、衡州花鼓戲、邵陽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陽戲、花燈。根據舞臺語言的規範,益陽花鼓戲和益陽的花鼓戲均屬長沙花鼓戲劇種。又因聲腔、劇目的不同,長沙花鼓戲又分有五個藝術流派(俗稱路子),即益陽路子、西湖路子、寧鄉路子、湘醴路子、長沙路子。

由於歷史的原因,益陽擁有除長沙路子以外的四大藝術流派,花鼓眾多,風格迥異,因此,人稱益陽為「花鼓窩子」。益陽花鼓戲起源於當地漢族民間的山歌、勞動號子、絲絃小調和民歌。一部分形成益陽地花鼓,為對子戲,又稱二小戲,一醜一旦,後來加入小生,形成三小戲;**時期,一部分與當地湘劇班同臺演出,吸收了湘劇的表演、程式、鑼鼓經、部分聲腔和劇目,形成了正式的戲曲劇種。

益陽花鼓戲和益陽的花鼓戲有什麼區別

3樓:宋振杰

這個有很大的區別。

從表述來講,前者屬於名詞,後者則是一個短句。前者指的是一個戲曲劇種,而後者有可能指的是在益陽的其他花鼓戲。

湖南有16個地方戲曲劇種,其中地方小戲8個,即長沙花鼓戲、常德花鼓戲(剋剋戲)、岳陽花鼓戲(亦名提琴戲、翁琴戲)、衡州花鼓戲、邵陽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陽戲、花燈。

益陽花鼓戲,俗稱益路花鼓,是形成於益陽本土的花鼓戲。這一路花鼓戲,歷史悠久,影響很大。清·同治元年(1862)就有趙松山、趙蘭山兄弟組建的職業班社大興班。

之後,花鼓班社在益陽一帶比比皆是,官廳視為洪水猛獸,四處懸令禁止,光緒十五年,在益陽茈湖口就立有「永禁花鼓」的石碑。然禁者自禁,演者自演,一種新的藝術形成與發展非一塊石碑所能阻止。(摘自百科。)

益陽花鼓戲的歷史

4樓:發酵的戀

益陽花鼓

戲,俗稱益路花鼓,是形成於益陽本土的花鼓戲。這一路花鼓戲,歷史悠久,影響很大。清·同治元年(1862)就有趙松山、趙蘭山兄弟組建的職業班社大興班。

之後,花鼓班社在益陽一帶比比皆是,官廳視為洪水猛獸,四處懸令禁止,光緒十五年,在益陽茈湖口就立有「永禁花鼓」的石碑。然禁者自禁,演者自演,一種新的藝術形成與發展非一塊石碑所能阻止。2023年,日寇逼近益陽,益路花鼓的寶和班毅然成立「益陽楚劇抗敵宣傳隊」,自編自演了《中秋誘敵》、《姑嫂上墳》等抗敵劇目,並赴常德、桃源慰勞前線將士,為益陽戲劇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023年元旦,益陽市花鼓劇團整理演出的《生死牌》,晉京演出於中南海懷仁堂,***、***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等**領導親切地接見演職員,並合影留念。藝術大師梅蘭芳還在《人民**》撰文讚揚該劇的演出。2023年益陽市花鼓戲劇團又參加湖南省支邊慰問團,到雲南昆明、紅河、西雙版納等地慰問演出,將益路花鼓傳送到祖國的西南邊陲。

2023年,益陽市花鼓戲劇團的現代戲《風暴過洞庭》代表湖南省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廣州片演出。益路花鼓戲的主要聲腔有[益路川調(弦子腔)]、[八同牌子]、[老辭店調](打鑼腔)等,劇目多為正、悲劇,如《蘆林會》、《清風亭》、《趕潘》等。益路花鼓作為重要藝術流派,2023年已被列為省級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益陽花鼓戲的戲曲流派

5樓:百度使用者

益陽花鼓戲分益陽路子、西湖路子、寧鄉路子、醴陵路子4個流派。 為長沙花鼓戲的主要聲腔,受湘劇高腔影響,特點為古樸、粗狂。一人啟口,眾人幫和,鑼鼓接腔,不託管絃,腔流結合,與大戲高腔基本相似。

以【四六調】、【木馬調】、【八洞牌】、【放羊調】為代表。

打鑼腔的**,一是由民歌燈調演變而來,曲調輕快,熱烈,如「遊春調」等;二是由儺腔、宗教**和其他風俗**演變而來,演唱時情緒穩定,如「八同牌子」等;三是自外地傳入,如江西的「老勸夫調」及湖北楚劇的「老辭店調」等。在打鑼腔的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向川調過渡,取消了單純的鑼鼓伴奏和人聲幫和,改用絃樂伴奏,嗩吶幫腔,具有固定的弦式和伴奏曲格。 是大筒、嗩吶伴奏的花鼓戲唱腔形式,由上下句唱腔和過門組成的兩句式結構。

川調多**於民歌,分正宮調與雙川調兩個曲調系統;正宮調由四川「涼山調」演化而成,包括「益陽川調」、「寧鄉正調」、「西湖調」等,均具有板式變化雛形,雙川調是沿襲正宮調的結構形式,以湘中羽調式民歌為素材,逐步發展弦子腔,包括「長沙雙川調」、「醴陵雙川調」、「漁鼓調」等。

正調類分為:

【西湖】,26定弦,是主要唱腔,正宗的湖南風味,表現力豐富,適合於各種場合和角色。源於洞庭湖西的勞動號子,故名。受湘劇南北路(彈腔)的影響,發展成板腔體形式的唱腔,有【一流】、【二流】、【三流】、【悲板】、【慢板】、【原板】、【數板】、【快板】、【囂板】、【導板】、【散板】、【搖板】、【梢腔】、【吟腔】、【包腔】、【仙腔】等板式變化。

【北西湖】,63定弦,是【西湖】的變體。受湘劇北路影響,故名。最初為演包公而創造,故俗稱「包公腔」,後發展為花臉、武生、武老生唱腔。

唱腔高亢激昂,適合武戲。板式同【西湖】。

【南西湖】,52定弦,是【西湖】的變體。受湘劇南路影響,故名。最初為演老旦而創造,故俗稱「老旦腔」。唱腔平穩、端莊。板式同【西湖】。

【反西湖】,15定弦,由【西湖】平移四度而來。唱腔陰鬱。

【西湖敗韻】,41定弦,也可以說是【反反西湖】,唱腔悲哀。

其它還有旦角專用的【爛板子】【花十字】等;生角專用的【梁山調】【十字調】等; 是地花鼓的主要唱腔之一,分地花鼓、鄉土民歌、絲絃小調3類。地花鼓曲調熱烈,歌舞性強,如「望郎調」等。鄉土民歌乃當地「村婦稚子口中之歌」,較為生動活潑,明朗輕快,如「洗菜心」等。

絲絃小調**於江南一帶,旋律優美,歌唱性強,如「四季相思」等。

益陽花鼓戲的主要伴奏樂器為大筒、嗩吶和堂鼓,合稱「三大件」。20世紀50年代起,漸次引進一部分民族樂器和西洋管絃樂器。至80年代又增添電聲樂器,伴奏色彩更加豐富。

益陽花鼓戲的形成與發展

6樓:黑子

益陽花鼓戲初為「童子裝丑旦對唱」形式,表演內容多是農村青年的生活趣事,如《看牛對花》、《扯筍》等。後來,演員由原來的小丑,小旦2人對唱再增加1名小生,演唱形式也開始有了規範。表演時,一唱眾和,以鼓擊節的打銅腔開始形成;由民歌發展起來的川調,亦具板式雛形。

同時吸收湘劇中的伴奏曲牌和鑼鼓點子。繼之,演員中又增加老生、花臉兩個行當。此後,劇目逐漸增多,如《蘆林會》、《青風亭》、《山伯訪友》等等。

及至行當基本齊全,聲腔體制漸趨完善,題材逐漸豐富。益陽花鼓戲作為區境的一個主要劇種,乃逐漸發展成熟。益陽地區花鼓戲對於促進長沙花鼓戲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作用。

清末時期,由南縣王三樂領銜的「新太班」,首次赴長沙演出,乃全省第一個進入省城的花鼓戲班社。2023年—2023年(**19年至29年),南縣的「得勝班」又在長沙演出一段時間。2023年(**35年)秋,南縣「寶華班」、「勝利班」雙雙進入省城演出。

當時的演員中,即包括後來享譽全省的花鼓戲藝人何冬保、胡華鬆、蔡教章、趙長生、楊保生等人在內,此次演出時間長達數月,當時人稱「西湖班」。此後,該班社與長沙一部分藝人合流,聯合組成「楚劇改進社」。

益陽花鼓戲發展到二十世紀

七、八十年代,已出現鼎盛時期,劇團、劇作者、戲劇作品在省內外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有地、縣花鼓劇團和桃江縣黃泥田劇團等一批小有名氣的劇團,有彭鐵生等一批頗負盛名的劇作家,有《風暴過洞庭》、《啼笑姻緣》等一批獲獎劇目和《扯蘿蔔菜》等一批傳統保留劇目。但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益陽花鼓戲逐步走向衰落,特別是2023年原地區花鼓劇團解散,益陽開始了全市僅兩個縣級花鼓劇團(資陽、赫山)的歷史,花鼓戲創作人員嚴重老化,演員行當不齊,觀眾群體日趨縮小。在**提出「唱響主旋律,弘揚民族文化」的口號後,益陽也開始重振花鼓戲雄風,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連續兩屆參加全省新劇(節)目會演,大型現代花鼓戲《山裡兄弟》獲田漢新劇目獎、導演獎、作曲獎、舞美獎、服裝設計獎、田漢表演獎、表演獎,大型現代花鼓戲《情滿湖鄉》獲全省新劇目獎和12個單項獎;赫山區劇團連續四屆被評為全省好劇團,資陽區劇團也曾一次獲得全省好劇團稱號。2023年市藝術團(加掛市花鼓戲劇團牌子)成立,結束了該市無市級專業表演團體的歷史;赫山區劇團常年堅持送戲下鄉,每年下鄉演出在180場以上;全市民間職業劇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活躍在全市山野湖鄉,彌補了縣(市)無國辦劇團的缺陷。為培養戲劇表演人才,2023年,赫山區劇團辦起了一期小演員培訓班,從全市1000多名少年兒童中挑選了34名好苗子進行為期3年的專業培訓,培訓期滿後,所有學員被省、市、縣**專業表演團體聘用,逐漸成為各單位的演出骨幹,緩解了戲劇表演後繼乏人的局面。

2023年,由安化5位農民集資排演的現代花鼓戲《魔惑》在全市5個市縣演出50餘場,反響很大,不僅深受各地觀眾歡迎,而且得到了省、市、縣**領導的高度評價和重視。

益陽花鼓戲的介紹

7樓:●▽●異鳴

益陽花鼓戲又稱益陽楚劇,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流行於湖南省的益陽、南縣、沅江、桃江、西湖(洞庭湖舊分西、東兩區)、寧鄉、湘陰、長沙、望城、瀏陽、湘潭、株洲等地。

湖南花鼓戲的特點是什麼?

8樓:小想的小世界

首先,鄉土味重。湖南花鼓戲和其他的戲劇表現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湖南花鼓戲鄉土氣息特別中。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益陽湖南花鼓戲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表演的形式和益陽人民的生產生活。

很多花鼓戲中的說辭和表演動作,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具有這樣特色的花鼓戲,可以讓人們感到親切,不會有距離感。這也是益陽花鼓戲能夠受到很大歡迎的原因之一。

當益陽人民在觀賞益陽花鼓戲表演的時候,看到在自己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場景、經常看到的動作、經常聽到的話、經常接觸的故事情節,是非常容易引起共鳴的。

其次,生活氣濃。湖南花鼓戲的內容比較有約定,題材也是基本固定的。主要就是兩個方面的事情。

第一是人們生活中最長出現的瑣事。或者是彆扭或者是勞動。其二是所有藝術永恆的主題—愛情。

如元宵節的《鬧元宵》;婚慶時演《打金枝》;這些節目很應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那幾天的湖南花鼓戲基本的內容都是圍繞著元宵節來。《鬧元宵》也成了人們最喜愛的曲目了。

誰家有人結婚了,如果家裡人去邀請花鼓戲來家裡唱戲,那麼,《打金枝》便是那幾天的必備曲目。生活氣濃,也是湖南花鼓戲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

再次,演唱節奏快。湖南花鼓戲的演唱節奏非常快,這個特點可能和湖南人生性潑豪爽、性格火辣有關係。湖南那樣的氣候環境,形成了湖南人火辣辣的性格。

而這樣的性格,又會在湖南地方最具特色的戲劇-花鼓戲中展示出來。

聽過花鼓戲的人都會發現,花鼓戲的演唱節奏非常快。如果聽不懂湖南話,那麼,花鼓戲是基本聽不懂的。

最後,演出靈活多變。湖南花鼓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演出靈活多變,形式不拘於一格。很多人家裡有婚宴或者其他喜事等,都會去邀請花鼓戲班來家裡助興。

這個時候,如果家裡沒有條件搭戲臺,或者場所限制。

花鼓戲班,從不會挑剔。他們會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設計自己的舞臺和自己的表演。有的時候,觀眾對自己班子的演出非常喜歡,他們也不會吝嗇,會在表演結束後,增加個別劇目。

多變的表演方式,這些都是湖南人民火辣性格的表現。

湖南花鼓戲是一種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作為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

各地花鼓戲的傳統劇目約有四百多個,**曲調三百餘支。**主要是以極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嗩吶、琵琶、笛子、鑼鼓等民族樂器作伴奏。曲調活潑輕快,旋律流暢明快。

特別是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湖南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花鼓戲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花鼓戲的由來,花鼓戲的由來(故事)

花鼓戲又名挑香擔,屬小戲,因其題材 於農村生活,劇情簡潔明快,曲調活潑流暢,又是用當地方言演唱,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農民喜愛。傳統劇目有 還披風 庵 堂相會 賣草囤 秋香送茶 紅玉 烏鎮北柵 頭 陸雅臣賣妻 尼姑庵裡賣草藥 磨豆腐 等,大多是以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傳聞舊事為原型改編的。花鼓戲在清末...

求花鼓戲劉海砍樵歌詞,求劉海砍樵的歌詞。

南花鼓戲 劉海砍樵bai 我這裡將海哥du 好有一比zhi呀胡大姐 呃 dao 我把你比牛版郎不差毫分啦 那我權就比不上羅嗬嗬 你比他還有多咯呃 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荷荷 劉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胡大姐你隨著我來走羅嗬嗬 海哥哥你帶路往前行羅走羅 行啦走羅 行啦得兒來得兒來得兒來我這裡將大姐 也有一比呀 ...

百歲老人生日在家慶典唱什么花鼓戲為好

百世老人生日宴,唱花鼓戲就唱老人最喜歡的不要可著年輕人來老人高興了才是最重要的。答我覺得那,百歲老人生日在家慶典唱什麼花鼓戲為好,老人過生日,家裡人一切都叫從老人的,老人說怎麼過就怎麼過,因為老人歲數大了他非常想要過一個平安吉祥的生日,做兒女的一切順從他的,讓老人心裡高興,老人高興兒女們就高興,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