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第一章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021-03-04 01:15:43 字數 3658 閱讀 4308

1樓:半路遇到狗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修辭【排比】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片語或句子並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

【反問】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重語氣的一種修辭手法。反問只問不答,人們可以從反問句中領會別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反問也叫激問、反詰、詰問。

論語十二章中第七章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2樓:半路遇到狗

【修辭】

1【頂針】頂針又稱頂真、聯珠或蟬聯,指用前一句結尾之字(或結尾之詞)作為後一句開頭之字(詞),使相鄰分句蟬聯。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對聯手法,也很能體現漢字的特色。

2【反覆】反覆,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複出現的修辭方法。

【作用】

強調,增強語氣或語勢。

2.起到反覆詠歎,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同時,反覆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迴環起伏,充滿語言美。同名歌曲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論語十二章第一章的理解

3樓:雲遮世說

1、這一則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

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重點字詞:

「時」是在一定的時候,不是時不時、常常的意思。

「習」有兩種說法:複習;實習,實踐,演習。

人們多解釋成複習,中學教材也這麼解釋,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學者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一書中的解釋,應該是後者。

「說」通「悅」,喜悅的意思。

「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同一師門的師兄弟指的意思。

「人」是別人的意思。

3、翻譯:

孔子說:「能夠常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瞭解你,你又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作為嗎?」

4樓:葵_末

學而篇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

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1•6 子曰:「**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

孔子說:「**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1•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

」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

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

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1•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於義,(符合於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於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

「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

「《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論語十二章重點詞語理解,論語十二章一到五章重點字詞意思

孔子按一定的時間複習 志同道合的人 生氣自我檢查,反省 盡心竭力 真誠,誠實 迷惑有害 胳膊好的方面,優點 河流普通人 忠實,堅守 子 孔子 時習 按時複習 朋 志同道合的的朋友 慍 生氣 發怒 省 反省 忠 忠心竭力 信 誠信 罔 迷惑 殆 有害 肱 胳膊 善者 優點 長處 川 河邊 匹夫 普通人...

駱駝祥子前十二章的讀後感,駱駝祥子第一章到第十二章的讀後感100字

這裡有很多,你自己看看吧 駱駝祥子第一章到第十二章的讀後感100字 祥子在楊家的逼迫下,憤然的離開。在他惆悵時,來到虎妞家,在虎妞給的酒的迷惑下,做了錯事。祥子的日子很艱辛,在虎妞家借酒消愁,可見,當時北京的勞力車伕不僅要面對生活的壓力,還有面對刻薄的人性。駱駝祥子第八章的讀後感 寫作思路 先寫 駱...

論語十二章的道理分別是什麼,論語十二章原文每段寓意的是什麼

在平常學習中,我們要虛心向老師 長輩求教,而且還求教於一般看來不如自己知識多的一切人,而不以這樣做為可恥。學習是增加自身學問,完善自身道德修養的途徑,不是評價個人能力的尺度,更不是追逐名利的工具。古代的學者學習的目的是在於修養自身的學問道德,而現代學者的學習目的卻是用知識裝飾自己,以圖名利。由此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