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成大文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乙個益友。
臧克家。三更燈火五更行梁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檔衫運。
顏真卿。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
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書塌衡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最喜歡這句)劉向。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裡白沙堤。
最喜歡的二三聯: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2樓:天地有清霜國泰民安
1.年少不知讀書貴,懂時已衫行型是不惑年。
2.草色青青柳色黃或猜,桃花帶橡歷亂李花香。
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關於讀書的詩句試著寫兩句
3樓:小陽論數碼
關於讀書的詩句摘抄如下: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
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6、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肆型詩》
7、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自有顏如玉。——趙恆《勸學詩》
8、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柏學士茅屋》
9、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觀雹裂書有感二首·其一》
1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1、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1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3、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于謙《觀書》
14、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陳師道《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15、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蕭掄源雹閉謂《讀書有所見作》
寫一句有關春天格言
4樓:貓先生
寫一句有關春天格言介紹如下: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肥不過春雨,苦不過秋霜。
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4、紅柳,儘管沙漠如此荒涼,卻是你親愛的家鄉;為了給春天尋了個落腳點,你艱難地跋涉在起伏的沙樑上。
5、季節不等人,春日勝**。
6、小草也有點綴春天的價值。
7、二月風光濃似酒,小樓新溼青紅。
8、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9、春天人們起得早,秋後人馬吃者灶大得飽。
10、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1、愛情是春天的花朵,夏夜的明月,也還會有秋天辯巖的泥濘、冬天的冰雪。只有用純潔的品德作橋樑,以崇高的理想為紐帶連結起來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12、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13、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4、不珍視秋天的人,不會真正愛春天;不珍惜果實的人,不會真正愛花朵。
15、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認清,在火爐背後,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詩篇。
16、立春趕春氣。
17、春首豎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
18、春天的太陽甚至給那最卑微的小花也注入了新的生命。
1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20、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
2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2、春雨貴如油。
寫出兩句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請寫出兩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開啟了一扇窗戶 請寫出兩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1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 2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3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李苦禪4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5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于謙6 書猶藥也...
1 寫出兩句描寫小鳥的詩句2 寫出兩句表示思念家鄉或親人的
1 1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2 感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43835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3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有很多描寫鳥但不帶 鳥 字的,沒再給你寫 2 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
1 寫出含有愛的成語,並解釋。2 寫出四句關於愛的名言
關於愛的名言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關於歷史的成語 1 負荊請罪 f j ng q ng zu 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出 處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記載 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 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 肉袒負荊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 鄙賤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