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節的習俗
1樓:悠行專用
敬老節又稱重陽節,其習俗如下:
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這就是躲避,離開平日生活的環境,躲避凶氣的捕捉。相傳這一天裡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儘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
在道教的傳說裡有生動的描繪,道士費長房告誡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辦,晚上回來見家裡的豬羊都已死去。這個故事形象地說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兇。
插茱萸:這一天的另乙個儀式是在頭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和艾草一樣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偽裝的意義。
節日介紹: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2樓:一歌一事
登高「辭青」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
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摺疊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孝親敬老的小故事300字
孝親敬老的故事字 孝親敬老的故事有臥冰求鯉 蘆衣順母 親嘗湯藥 埋兒奉母 棄官尋母等。臥冰求鯉 晉朝王祥的繼母朱氏生病想碰派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捉住鯉魚回家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
清明節的習俗故事,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茶葉,等等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根據至真道人講述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
幼兒園的孩子重陽節怎樣孝敬老人,幼兒園小孩重陽節送什麼手工禮物給老人
不是等到重陽節才要孝敬老人 而是要教育孩子對老人的關心與耐心 這不只是教育孩子,也是報答老人的養育 多叫幾聲老爺爺老奶奶,老人就挺高興了 幼兒園小孩重陽節送什麼手工禮物給老人 畫畫重陽節的畫咯,只要是用心的,老人們都會很開心的,他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最好多陪陪他們。重陽節給老人送手工禮物 可以從生活...